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路基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吸力效应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东燕 郑志明 +2 位作者 侯龙 赵宝云 伍川生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18,共6页
从宏观的吸力控制型直剪试验和微观的土体颗粒结构2方面入手,对路基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吸力效应进行了研究。在不同吸力和不同法向应力条件下完成4组剪切试验,并选取2种不同含水量的同类型土样进行结构扫描。研究结果表明,与粘性土不同... 从宏观的吸力控制型直剪试验和微观的土体颗粒结构2方面入手,对路基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吸力效应进行了研究。在不同吸力和不同法向应力条件下完成4组剪切试验,并选取2种不同含水量的同类型土样进行结构扫描。研究结果表明,与粘性土不同的是,当粉质砂土含水量逐渐降低时,土体基质吸力对土体抗剪强度的贡献效果并不是一直增加的,而是存在一个峰值。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土体微观结构以及所含水分的存在形式所造成的。另外,土体所处的应力环境也会对土体强度的吸力贡献情况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非饱和土 宏微观方法 吸力效应 气-液交界面 弯月形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拌胶粉改性沥青-集料粘附性及其体系水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岚 罗学东 +2 位作者 张琪 周晓东 李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9-126,共8页
通过接触角测量、原子力显微镜(AFM)等试验,从宏观、微观角度分析了老化前后胶粉(CR)、EM型温拌胶粉(CR-EM)及SDYK型温拌胶粉(CR-SDYK)改性沥青-集料粘附性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剥落功模型探究该体系水稳定性,并通过改进水煮法实验对其... 通过接触角测量、原子力显微镜(AFM)等试验,从宏观、微观角度分析了老化前后胶粉(CR)、EM型温拌胶粉(CR-EM)及SDYK型温拌胶粉(CR-SDYK)改性沥青-集料粘附性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剥落功模型探究该体系水稳定性,并通过改进水煮法实验对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沥青-集料体系的粘附性及水稳定性均表现为CR-SDYK>CR-EM>CR,且石灰岩与沥青的粘附性较优;分析发现老化前后三种沥青的微观表面能、粘附功分别与宏观表面能、粘附功呈较强的相关性,表明材料的微观性能影响其宏观性能,且AFM-QNM测试方法对评价沥青-集料的粘附性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稳定性;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评价沥青-集料体系水稳定性的三个指标进行对比,发现指标ER_(2)具有最大权重0.3779,推荐使用指标ER_(2)表征其抗水损害能力,并利用改进水煮法实验验证了AHP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拌胶粉改性沥青 宏微观方法 表面能 粘附性 水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拌胶粉改性沥青低温性能及其与集料黏附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白银霜 王岚 +2 位作者 张琪 周晓东 罗学东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04-714,共11页
通过弯曲梁流变(BBR)试验、接触角测量及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等方法,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老化前后温拌胶粉改性沥青(WCR)低温抗裂性及其与集料黏附性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以热拌胶粉改性沥青(HCR)作为对比。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的加... 通过弯曲梁流变(BBR)试验、接触角测量及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等方法,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老化前后温拌胶粉改性沥青(WCR)低温抗裂性及其与集料黏附性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以热拌胶粉改性沥青(HCR)作为对比。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HCR、WCR的蠕变速率(m)和弯曲蠕变劲度(S)的比值(m/S)减小,低温抗裂性能变差,WCR的低温抗裂、抗老化性能均优于HCR;老化前后HCR、WCR与三种集料的黏附性能大小依次为石灰岩>玄武岩>花岗岩,WCR与集料的黏附性均优于HCR;老化前后两种沥青的微观Derjaguin-Muller-Toporov(DMT)模量与低温流变参数(m/S)呈良好线性关系,且基于Johnson-Kendall-Roberts(JKR)力学模型得到的微观表面能、黏附功分别与基于表面能理论得到的宏观表面能、黏附功呈较强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拌胶粉改性沥青 宏微观方法 长短期老化 低温抗裂特性 表面能 黏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