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壤宏基因组分析的法医学个体来源地理位置推断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文丽 程凤 +5 位作者 钱嘉林 方晨 刘旭 范庆炜 武会娟 严江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66-371,377,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土壤宏基因组分析方法应用于法医学个体来源地理位置推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黑龙江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土壤样本共33例,提取样本中全部细菌总DNA,采用通用引物扩增细菌16S rDNA V3-V4高变区并在MiSeq测序仪上完成高...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土壤宏基因组分析方法应用于法医学个体来源地理位置推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黑龙江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土壤样本共33例,提取样本中全部细菌总DNA,采用通用引物扩增细菌16S rDNA V3-V4高变区并在MiSeq测序仪上完成高通量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物种组成和样本比较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基于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结果计算丰富度指数及多样性指数。结果测序共得到2720149条序列,聚类得到114848个OTU。黑龙江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土壤微生物Chao1指数分别为797.45、745.11、535.98,Shannon指数分别为6.46、6.36、6.25,土壤中细菌物种数从多到少及群落多样性从高到低均依次为黑龙江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获得了3省土壤细菌在各分类水平下的结构组成,黑龙江省优势菌属为Chthoniobacteraceae科DA101属和Thermogemmatisporaceae科某一未注释的属;青海省优势菌属为Cytophagaceae科某一未注释的属和Nocardioidaceae科某一未注释的属;西藏自治区优势菌属为Comamonadaceae科某一未注释的属和Verrucomicrobiaceae科Luteolibacter属。主坐标分析结果显示,按照加权UniFrac度量分析,3个主成分代表总变量的56.36%,按照未加权UniFrac度量分析,3个主成分代表总变量的34.81%,同一省样本可分别聚类到一起,不同省来源的土壤微生物种类及含量则有明显差别。结论基于土壤宏基因组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区分不同地区土壤样本,未来在法医学个体来源地理位置推断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土壤 基因分析 个体来源 地理位置推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方法比较分析深海和珠江口沉积物中抗生素耐药基因的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岚 林琳 +3 位作者 陈恩中 陈保卫 王晓玮 陈清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是全球关注的环境健康问题之一。该研究旨在使用宏基因组方法比较分析西太平洋深海和珠江口沉积物中抗生素耐药基因,认识抗生素使用与环境细菌耐药性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深海沉积物多重耐药基因的含量高达77.8%;珠...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是全球关注的环境健康问题之一。该研究旨在使用宏基因组方法比较分析西太平洋深海和珠江口沉积物中抗生素耐药基因,认识抗生素使用与环境细菌耐药性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深海沉积物多重耐药基因的含量高达77.8%;珠江口沉积物多重耐药基因只有27.2%,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基因(磺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含量明显提高(约70%)。沉积物中共发现45种耐药基因亚型,其中7种基因亚型(acrB、amrB、bacA、ceoB、macB、mexB和smeE)能在所有沉积物中发现。深海沉积物中质粒仅携带0.3%的耐药基因,而珠江口沉积物则超过40%。研究表面,由于珠江口周边区域常用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其沉积物中细菌抗生素耐药性明显提高、耐药机制趋于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耐药基因 基因分析 沉积物 西太平洋 珠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技术诊断亲内皮疱疹病毒感染致濒危亚洲象死亡病例
3
作者 沈青春 仉伟 +12 位作者 刘青 刘一朵 钱佳豪 张博源 周师众 张宜宸 幸倩如 丁家波 周向梅 张广智 李秋辰 李伟 范学政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69-2577,共9页
本研究旨在借助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技术快速发现引起濒危亚洲象死亡的可能病原,再结合常规诊断技术,对大象病因进行分析和确诊,为大象相关疫病的快速诊断和预防提供参考。对死亡大象进行尸检,取心、肝、脾、肺、肾、淋巴结、肌肉、胃、十... 本研究旨在借助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技术快速发现引起濒危亚洲象死亡的可能病原,再结合常规诊断技术,对大象病因进行分析和确诊,为大象相关疫病的快速诊断和预防提供参考。对死亡大象进行尸检,取心、肝、脾、肺、肾、淋巴结、肌肉、胃、十二指肠、空肠、结肠、盲肠、胰腺等器官制备切片,进行HE染色和病理分析;取腹股沟淋巴结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使用特异性PCR方法对特征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经序列比对绘制进化树,分析其与其他毒株的进化关系。结果显示,死亡大象的剖检和病例切片结果符合象亲内皮疱疹病毒感染的特征,宏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大象的腹股沟淋巴结中含有大量的象β疱疹病毒1型(即亲内皮疱疹病毒)。该大象死亡的原因可能是象亲内皮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宏基因组技术对大象亲内皮疱疹病毒感染以及其他濒危动物病例的快速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亲内皮疱疹病毒 基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山岛“动物-环境-人”微生物菌群组成及其耐药基因分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琳 赵格 +9 位作者 律娜 高玉斌 王娟 刘娜 黄秀梅 赵建梅 陆明哲 刘俊辉 曲志娜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1期35-43,共9页
为了解自然状态下“动物-环境-人”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其耐药性,2022—2023年采集中央山岛动物、环境、人源样品共75份,应用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技术,分析3类样品的微生物菌群组成及其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环境和动物源样品中微生物... 为了解自然状态下“动物-环境-人”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其耐药性,2022—2023年采集中央山岛动物、环境、人源样品共75份,应用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技术,分析3类样品的微生物菌群组成及其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环境和动物源样品中微生物菌群物种数量较多,人源样品中菌群物种数量最少;环境源样品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均匀度均高于动物和人源样品。环境源样品(空气、水体、土壤和滩涂)中的菌群组成较相似,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优势菌;动物和人源样品中的菌群组成较相似,以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各类样品的优势菌在冬夏两季占比不同。聚类分析发现,土壤和滩涂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最为相近,与水体、空气样品微生物群落结构较为相近,而与动物和人源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较远。空气样品中微生物菌群耐药基因数量最多,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动物和人源样品的耐药基因多样性和均匀度高于水体、土壤和滩涂等环境样品。聚类分析发现,人源、动物源和空气样品间微生物菌群耐药基因距离较近,它们与水体和土壤样品距离较远。结果表明;中央山岛“动物-环境-人”微生物菌群物种丰富,不同界面组成不同,耐药基因种类和丰度各异。本研究从“动物-环境-人”的角度明晰了自然状态下中央山岛微生物菌群组成及其耐药现状,为后期深入探究细菌耐药发生,研究野鸟携带耐药菌溯源遗传演化和传播生态学机制提供了宝贵的背景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 微生物菌群 基因组测序分析 中央山岛 One Heal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宏基因组学分析壬基酚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
5
作者 段旭 冯雷雨 +1 位作者 周琪 陈银广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10-1719,共10页
研究了环境雌激素壬基酚(NP)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并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手段分析影响机制。NP促进污泥厌氧发酵产酸,随NP含量的提高,该促进作用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NP含量为200 mg·kg^(−1)干污泥时,污泥发酵产生的短... 研究了环境雌激素壬基酚(NP)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并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手段分析影响机制。NP促进污泥厌氧发酵产酸,随NP含量的提高,该促进作用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NP含量为200 mg·kg^(−1)干污泥时,污泥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s)达最大值,为空白组SCFAs产量的2倍,乙酸产量为空白组的3倍。基于宏基因组学的机理研究表明,NP导致不利于SCFAs积累的耗酸微生物有所削减,产酸微生物大量积累。NP存在时,以葡萄糖为底物的糖酵解、以氨基酸为底物的脱氨基和以脂肪酸为底物的β氧化过程功能基因相对丰度提高;单糖和氨基酸等有机底物由胞外向胞内运输的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运输至胞内的有机底物向SCFAs代谢转化的双组分系统及胞内产生的SCFAs外排转运蛋白的相关功能基因丰度大幅提高。最后,NP引起了与细胞生长和保护机制密切相关的群体感应调控的生物膜合成基因丰度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 剩余污泥 厌氧发酵 短链脂肪酸(SCFAs) 基因组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与野外近人环境猕猴肠道菌群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欣然 王晓晨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5,共7页
通过对来自北京动物园10只圈养猕猴(Macaca mulatta)和来自河南济源五龙口风景区10只处于野外近人环境中的猕猴的粪便微生物进行鸟枪法测序,分析两种不同环境下猕猴的肠道菌群组成和差异。结果表明:20份样品共检测出9个门、18个纲、22... 通过对来自北京动物园10只圈养猕猴(Macaca mulatta)和来自河南济源五龙口风景区10只处于野外近人环境中的猕猴的粪便微生物进行鸟枪法测序,分析两种不同环境下猕猴的肠道菌群组成和差异。结果表明:20份样品共检测出9个门、18个纲、22个目、31个科、46个属和226个种。通过分析发现,圈养和野外近人环境群体共享了绝大部分细菌(200种),但是近人环境群体相比于圈养群体,独有更多种类的微生物。圈养猕猴肠道微生物主要由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组成。处于野外近人环境中的猕猴肠道微生物主要由厚壁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组成。圈养猕猴和近人猕猴属水平上的肠道微生物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01)。圈养猕猴和野外近人环境猕猴肠道菌群组成的多样性与差异,可为猕猴的圈养以及景区野生动物管理提供指导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肠道菌群 鸟枪法测序 基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湾表层水体海洋类群Ⅱ古菌的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家伟 董宏坡 +1 位作者 毛铁墙 欧亚飞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6-26,共11页
【目的】分析湛江湾表层水体海洋类群Ⅱ古菌的基因组。【方法】通过宏基因组和比较基因组的方法,对湛江湾和其他海域的MGⅡ古菌进化和生理代谢进行研究。【结果】湛江湾两株古菌为海洋类群II a亚型,基因组中含有多种碳水化合物酶和蛋白... 【目的】分析湛江湾表层水体海洋类群Ⅱ古菌的基因组。【方法】通过宏基因组和比较基因组的方法,对湛江湾和其他海域的MGⅡ古菌进化和生理代谢进行研究。【结果】湛江湾两株古菌为海洋类群II a亚型,基因组中含有多种碳水化合物酶和蛋白水解酶以及参与磷酸戊糖途径和三羧酸循环相关基因,同时具有鞭毛和视紫红质基因;一些特殊的蛋白酶和糖苷水解酶在湛江湾海洋类群Ⅱ古菌中被检测出。【结论】该古菌是光异养型微生物,利用水体中的糖类和多肽作为碳源和能源,为适应热带海湾环境发生了微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类群Ⅱ古菌 基因分析 生理代谢特征 湛江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铁氨氧化功能微生物的驯化与AQDS强化作用
8
作者 朱丹阳 刁思圆 +1 位作者 宫徽 戴晓虎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35-3741,共7页
利用厌氧消化污泥,通过添加含氨氮和Fe(Ⅲ)的配水富集厌氧铁氨氧化(Feammox)功能微生物,并评估其长期脱氮性能.结果表明,第66d出现Feammox活性,并在后续批次中保持稳定;Feammox潜在功能菌Geobacter和Anaeromyxobacter的相对丰度分别增加... 利用厌氧消化污泥,通过添加含氨氮和Fe(Ⅲ)的配水富集厌氧铁氨氧化(Feammox)功能微生物,并评估其长期脱氮性能.结果表明,第66d出现Feammox活性,并在后续批次中保持稳定;Feammox潜在功能菌Geobacter和Anaeromyxobacter的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457倍和11.6倍.宏基因组分析显示,3条与亚硝氮转化相关的途径功能基因总相对丰度显著提升,包括氨氮氧化为亚硝氮(amo、hao),亚硝氮反硝化为氮气(nirSK、norB、nosCZ)和亚硝氮还原为铵(nirABD、nrfAH).添加电子穿梭体蒽醌-2,6-二磺酸(AQDS)后可促进细胞外电子转移,氨氮去除率提高了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脱氮 厌氧铁氨氧化 AQDS 胞外电子传递 宏基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次氯酸消毒对供水管路消毒效果及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分析
9
作者 周泓 高晓东 +6 位作者 王美霞 张梦珠 杨峻 庄静 许华 孙伟 史庆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5年第9期1244-1249,共6页
目的 探讨间歇性次氯酸灌注消毒对供水管路的消毒效果。方法 基线采集消毒供应中心6个固定出水口的水样,进行微生物培养。引入微酸性次氯酸发生机后,以10 d为一个周期进行采样,其中,第1~3天使用次氯酸进行持续性消毒,第4~10天停用次氯... 目的 探讨间歇性次氯酸灌注消毒对供水管路的消毒效果。方法 基线采集消毒供应中心6个固定出水口的水样,进行微生物培养。引入微酸性次氯酸发生机后,以10 d为一个周期进行采样,其中,第1~3天使用次氯酸进行持续性消毒,第4~10天停用次氯酸消毒。每个周期的第1、4、7、10天对6个固定出水口进行采样,共进行3个周期。对腔镜清洗槽出水口的所有水样同时进行微生物培养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分析。结果 水路消毒前共采集18瓶水样,10瓶水样(55.56%)的细菌数集中在10~2~10~4 CFU/mL,主要为黏鞘氨醇单胞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消毒后72瓶水样仅有2瓶水样(2.78%)细菌超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分析显示,消毒前水样的3个最主要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甲基杆菌属和罗尔斯顿菌属,严格比对序列(SMRN)值为10 000~100 000;消毒后水样最主要优势菌属为叶杆菌属、罗尔斯顿菌属、不动杆菌属、慢生根瘤菌属。PCoA分析显示,消毒前后的水样标本β多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次氯酸灌注消毒可有效清除水管路中细菌生物膜,但暂停消毒间期细菌生物膜存在恢复生长的风险,今后应加强医疗用水的监测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消毒 生物膜 水源性细菌 基因组测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养殖海域沉积物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薇 刘洋 +4 位作者 饶秋华 罗钦 王为刚 宋永康 罗土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7-208,共12页
为揭示大黄鱼养殖海域沉积物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采集了6个站点的大黄鱼养殖海域沉积物样品,利用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技术解析沉积物中ARGs的分布特征,同时运用... 为揭示大黄鱼养殖海域沉积物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采集了6个站点的大黄鱼养殖海域沉积物样品,利用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技术解析沉积物中ARGs的分布特征,同时运用化学分析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沉积物中的环境因子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对ARGs与环境因子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黄鱼养殖海域沉积物中共检出781个ARGs亚型,分属于38种抗生素抗性类型;不同站点的优势ARGs抗生素抗性类型基本一致,主要为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引起细菌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为外排泵。进一步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PNGM-1与电导率和TN呈显著正相关(P<0.05)外,其余丰度前20的ARGs均与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P>0.05);而丰度前20的ARGs均与丰度前20的菌属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P<0.05或P<0.01)。研究表明,大黄鱼养殖海域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ARGs,微生物群落是影响沉积物中ARGs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 基因组测序分析技术 大黄鱼养殖海域 沉积物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与负荷对Anammox菌自富集启动的PDA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雨晴 王博 李笑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7-1313,共7页
采用UASB反应器,接种厌氧氨氧化菌自富集启动的PDA污泥,在温度由25℃下降到19℃条件下逐步将进水氮浓度从20mg/L提高到100mg/L(即氮负荷从3.2g/(m^(3)·d)提高到4.0g/(m^(3)·d)),反应器共运行115d,总氮去除率最高可达到89.9%.1... 采用UASB反应器,接种厌氧氨氧化菌自富集启动的PDA污泥,在温度由25℃下降到19℃条件下逐步将进水氮浓度从20mg/L提高到100mg/L(即氮负荷从3.2g/(m^(3)·d)提高到4.0g/(m^(3)·d)),反应器共运行115d,总氮去除率最高可达到89.9%.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Candidatus Brocadia作为主要厌氧氨氧化功能菌在生物填料中丰度达到3.7%,短程反硝化功能菌Thaurea在絮体污泥中的丰度最高达15.7%.宏基因组学分析显示与短程反硝化相关的基因Nar,Nap和与厌氧氨氧化相关的Nir,Hzs和Hdh基因表达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微生物种群 基因组学分析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杉木人工林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树战 王圣洁 +3 位作者 刘君昂 吴毅 何苑皞 李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1-108,共8页
为了探讨土壤线虫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该研究利用18S r DNA的宏基因组比较了湖南省攸县不同发育阶段(3年、13年、26年)以及不同栽培代数(1代、2代、3代)杉木人工林的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 为了探讨土壤线虫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该研究利用18S r DNA的宏基因组比较了湖南省攸县不同发育阶段(3年、13年、26年)以及不同栽培代数(1代、2代、3代)杉木人工林的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测序共获得了2 111条隶属于线虫动物门的序列。经聚类后产生了27个OTUs。主要类群有Prismatolaimidae、Monhysteridae、Alaimidae、Qudsianematidae、Criconematidae、Plectidae它们分别占总序列数的31%、15%、11%、8%、6%、5%,其中Prismatolaimidae在所有样地中均占绝对优势,Aphelenchidae、Cephalobidae、Criconematidae、Rhabdolaimidae、Tylenchidae这5个类群的相对丰度在各样地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冗余分析(RDA)发现所选的5块样地的线虫的群落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FRC,SYC,TYC三块样地的群落结构较为相似。FYC与FRC之间差异性最大;(3)6种不同的多样性指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各样地的多样性指数之间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说明长期种植单一杉木人工林能够改变土壤线虫的群落组成,但并没有改变种群的多样性。土壤线虫中存在种的冗余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线虫 基因分析 群落结构 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醋中有害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9
13
作者 曹晋宜 赵红年 +1 位作者 赵凌雁 惠美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5-118,共4页
该研究对发粘食醋与正常食醋中感官指标、理化指标、香气组成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传统培养与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对食醋中的有害微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同时采用微生物宏基因组分类测序的方法对发粘食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 该研究对发粘食醋与正常食醋中感官指标、理化指标、香气组成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传统培养与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对食醋中的有害微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同时采用微生物宏基因组分类测序的方法对发粘食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地分析。结果表明,发粘食醋中总酸、乳酸、乙醇含量明显上升,还原糖、总酯、糠醛含量明显下降;引起食醋发粘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杆菌属中牛痘乳杆菌(Lactobacillus vaccinosterc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醋 基因分析 分离鉴定 牛痘乳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含水率和菌群演替在雪茄烟叶发酵产香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雯 陈曦 +3 位作者 余君 胡路路 陈雄 王志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82-88,共7页
以雪茄CX-14烟叶为材料,研究了初始含水率(30%、34%、38%)对雪茄烟叶发酵产香的影响,并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明确了雪茄烟叶的菌群结构及功能基因变化,分析了优势菌属在发酵过程中的贡献度,探明了菌群演替与雪茄烟叶香气产量变化的相关... 以雪茄CX-14烟叶为材料,研究了初始含水率(30%、34%、38%)对雪茄烟叶发酵产香的影响,并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明确了雪茄烟叶的菌群结构及功能基因变化,分析了优势菌属在发酵过程中的贡献度,探明了菌群演替与雪茄烟叶香气产量变化的相关规律。结果表明:当雪茄烟叶含水率回潮至34%时,发酵后的苯丙氨酸转化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和香气总量分别比发酵前提高了77.2%、167.1%、28.6%、51.5%和169.3%,香气总量分别比30%和38%含水率组提高了26.6%和21.7%;通过宏基因组学分析,发酵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丰度占比高达87.8%,是绝对优势菌属,而且其对发酵过程中的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氨基酸生物合成等代谢过程的贡献度超过了85%;经发酵菌属与烟叶香型相关性分析,发现类胡萝卜素转化产物是香型的主要呈现者,而且葡萄球菌菌属在香型节点最突出,是呈现香型的最大贡献者。综上所述,雪茄烟叶发酵前的最适含水率为34%,发酵过程中葡萄球菌属对雪茄烟叶发酵的香气产量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叶 初始含水率 香气成分 基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