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前完整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对病理T2期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罗贞波 罗明睿 +2 位作者 梁海滔 秦自科 叶云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前完整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能否提高病理T2期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纳入的94例于中山大学...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前完整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能否提高病理T2期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纳入的94例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RC术后病理分期为T2N0M0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完整TURBT组52例和非完整TURBT组42例。完整TURBT定义为术中膀胱镜检查及RC标本中无肉眼可见的病变。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疾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时间,分析与生存预后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肿瘤个数的中位数为1个,肿瘤大小的中位数为3 cm,中位随访时间为42.7个月,94例患者中16例出现复发。完整TURBT组中11例患者RC术后病理降期,完整TURBT与肿瘤大小(P=0.021)、组织学变异(P=0.015)和降期(P=0.001)相关。年龄是DFS的独立预测因子(P=0.034),完整TURBT(P=0.165)、降期(P=0.740)与DFS无显著性相关。结论:行RC前完整TURBT与降期有关,但不会改善病理T2期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根治性膀胱切除 降期 完整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合并冠心病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管理
2
作者 缪祺 洪保安 +6 位作者 张学舟 孙志鹏 王维 王宇轩 薄予轩 赵佳晖 张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8-703,共6页
目的:探讨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的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围手术期的不良事件风险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2022... 目的:探讨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的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围手术期的不良事件风险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2022年6月至2024年9月行TURBT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合并CAD的患者术前均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根据CCTA诊断和评估结果,将合并CAD的膀胱癌患者分为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组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根据术前维持抗血小板治疗或进行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桥接治疗,再将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分为两个亚组。术前根据心内科医生意见,调整围手术期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管理策略,随访术后30 d内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研究共纳入80例符合标准的膀胱癌合并CAD进行TURBT的患者,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组患者55例(68.8%),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患者25例(31.2%)。与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组相比,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患者出现了术后出血以及肺栓塞,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增多(P=0.034)。在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患者中,有8例(32.0%)患者进行了TURBT术前LMWH桥接治疗,17例(68.0%)患者维持抗血小板治疗。与维持抗血小板治疗亚组相比,术前LMWH桥接治疗亚组出现了术后出血及肺栓塞,但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显著增多(P=0.032)。结论: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患者进行TURBT的围手术期不良事件风险较低,可在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安全地进行TURBT治疗;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较高,需要严密监测。对于合并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膀胱癌患者,在TURBT术前LMWH桥接治疗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较高,且维持抗血小板治疗不会增加术后出血风险,建议在平衡出血风险的前提下,维持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抗血栓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3
作者 魏滨 徐懋 +3 位作者 王晓晓 田晓军 王军 郭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88-691,共4页
目的比较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中3种麻醉方法对患者闭孔神经反射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90例膀胱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膀胱肿瘤接受TURBT的临床... 目的比较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中3种麻醉方法对患者闭孔神经反射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90例膀胱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膀胱肿瘤接受TURBT的临床资料,依据麻醉方法分为3组:全身麻醉组(G组),脊椎-硬膜外麻醉组(C组),脊椎-硬膜外麻醉复合闭孔神经阻滞组(O组),每组30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膀胱损伤发生率、术后心血管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3组患者膀胱损伤、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心血管并发症、术后肺部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C组为40.0%,显著高于G组3.3%(χ^2=11.882,P=0.001)和O组0.0%(P=0.000)。G组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7.0(6.0,8.0)d,明显长于C组6.0(5.0,6.0)d(Z=-2.798,P=0.015)和O组5.0(5.0,7.3)d(Z=-2.913,P=0.011)。结论全身麻醉和脊椎-硬膜外麻醉复合闭孔神经阻滞均可有效预防TURBT术中患者的闭孔神经反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 闭孔神经反射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与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45
4
作者 陈思阳 丰琅 +1 位作者 杜源 杜林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9-443,共5页
目的评价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与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1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依据手术方法... 目的评价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与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1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针状电极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组(针状电极组63例)和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组(激光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期复发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无输血病例,无膀胱穿孔病例。所有病例病理均可满足病理分期要求,其中Ta期31例,T1期82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77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36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时间3~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4±5.8)个月。针状电极组肿瘤复发6例(9.5%,6/63),激光组复发7例(14%,7/50),两组均无病理分期进展者。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期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可以有效避免由于闭孔神经反射引起的膀胱穿孔等严重合并症,切除标本满足病理分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状电极 钬激光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 整块切除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72例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旭辉 王东文 +2 位作者 杨森 张彬 胡操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6-328,3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en bloc resectio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6月,对72例膀胱肿瘤确诊患者采用经尿道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根据影像学检查,术前临床分期为Ta、T1、T2N0M0,并于术前行膀胱镜检... 目的探讨经尿道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en bloc resectio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6月,对72例膀胱肿瘤确诊患者采用经尿道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根据影像学检查,术前临床分期为Ta、T1、T2N0M0,并于术前行膀胱镜检查明确肿瘤部位、数量及大小等。采用钬激光或微拉激光在距离肿瘤基底1.0 cm处对肿瘤进行整块切除,切至膀胱深肌层或浆膜层。吡柔比星或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1年。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30 min,平均20 min,术中基本无出血,膀胱穿孔1例,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留置导尿管1~3天,47例膀胱冲洗1天。病理为尿路上皮细胞癌,术后病理分期Ta 27例,T139例,T26例。完成随访63例,随访率87.5%,随访时间2~30个月,平均13个月,复发率11.1%(7/63)。结论经尿道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能快速、有效地对膀胱肿瘤进行整块切除,并能提供充足病理标本,是膀胱肿瘤腔内治疗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 整块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μm连续波激光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余庆 卢剑 +2 位作者 肖春雷 黄毅 马潞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比较2μm连续波激光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10月NMIBC的... 目的比较2μm连续波激光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10月NMIBC的临床资料,体内有金属异物或需应用生理盐水作为膀胱灌洗液者选择2μm激光(n=65),其余选择TURBT(n=122)。比较2组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肉眼血尿及住院时间。根据肿瘤数目、大小、是否原发、病理分期及分级分为亚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比较2组整体及各亚组的无复发生存率,并对术后复发相关因素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2μm激光组手术时间短于TURBT组[(36.5±10.0)min vs.(40.9±9.5)min,t=-3.015,P=0.003]。TURBT组术中26例(21.3%)出现闭孔神经反射,高于2μm激光组(0%)(P=0.000)。2μm激光组术后肉眼血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TURBT组[(2.3±1.1)d vs.(3.0±1.4)d,t=-3.759,P=0.000;(4.0±1.5)d vs.(4.5±1.4)d,t=-2.275,P=0.024]。2组均随访12~32个月,中位数均为18个月,2μm激光组膀胱肿瘤复发率21.5%(14/65),TURBT组为29.5%(36/122),差异无显著性(Log-rankχ2=1.413,P=0.235)。但在肿瘤直径≥3.0 cm的患者中,2μm激光组术后复发率为15.8%(3/19),低于TURBT组(42.5%,17/4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2μm激光手术可以改善其无复发生存率(Log-rankχ2=4.482,P=0.03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是直径≥3.0 cm肿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TURBT vs.2μm激光相对危险度=3.810,P=0.039)。结论经尿道2μm连续波激光治疗NMIBC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与TURBT相比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闭孔神经反射,促进术后患者恢复。对于直径≥3.0 cm肿瘤,2μm激光手术治疗NMIBC的复发率低于TURB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非肌层浸润 连续波激光 经尿道切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复发的成本-效果研究 被引量:42
7
作者 陈学建 夏振和 +1 位作者 陈茂章 霍介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188-2190,共3页
目的评价4种不同药物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复发的经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6月收治行TURBt的16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予以丝裂霉素C(MMC)、... 目的评价4种不同药物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复发的经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6月收治行TURBt的16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予以丝裂霉素C(MMC)、吡柔比星(THP)、羟基喜树碱(HCPT)、表柔比星(EPI)膀胱灌注,疗程12个月。观察4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成本-疗效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4组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P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HCPT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MMC、THP、HCPT、EPI四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7 045.69、13 878.49、9 709.59、11 729.25;THP、HCPT、EPI组相对于MMC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97 650.74、31 959.60、74 193.55。结论从药物经济学来看,HCPT组方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膀胱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 丝裂霉素C 吡柔比星 羟基喜树碱 表柔比星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带成像与白光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中的自身对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邱敏 徐楚潇 +7 位作者 王滨帅 颜野 邓绍晖 肖春雷 刘承 卢剑 田晓军 马潞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7-700,共4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辅助白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效果,总结NBI手术经验。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就...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辅助白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效果,总结NBI手术经验。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就诊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患者,麻醉后行TURBT。术中先在白光下寻找膀胱肿瘤并切除,完整取出病理标本。换成NBI,寻找可疑病灶并切除,将病理标本完整取出。两组术后标本区分开分别送病理科,记录白光下病灶的数目、位置及病理诊断结果,同时记录NBI下白光残留病灶的情况。计算白光下电切后膀胱肿瘤残留的比例,评估NBI的效果。后期病例按时间顺序平均分为3组,统计各组的临床数据,观察NBI辅助白光下TURBT的学习曲线。结果:参加研究的患者共45例,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3~89岁,平均65.2岁。4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及发生。术中发现9例为单发,36例为多发,肿瘤最大径0.5~4.0 cm,平均2.2 cm。白光下切除标本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癌,另有19例白光切除后NBI辅助下再次切除标本病理诊断阳性(42.2%)。按时间顺序将45例分为3组,每组15例,白光下切除后3组NBI的真阳性率分别为33.3%、46.7%、46.7%,假阳性率分别为60.0%、46.7%、26.7%。结论:TURBT是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有效方式,NBI是白光的有效补充,能增加膀胱肿瘤的检出率,减少术后复发。NBI光源有一定的学习曲线,随着病例的增加,NBI下假阳性率逐渐降低,而术者NBI经验丰富后,在白光下对扁平样肿瘤的辨识度也逐渐提高,白光下肿瘤切除后NBI辅助治疗肿瘤残留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 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82
9
作者 陈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目的对比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浅表层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表浅层膀胱癌患者251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HOLRBT组125例和TURBT组126例... 目的对比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浅表层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表浅层膀胱癌患者251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HOLRBT组125例和TURBT组126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及2年累积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LRBT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TURBT组,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TURBT组(P<0.05)。HOLRBT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URBT组〔4.0%(5/125)与12.7%(16/126),χ2=6.193,P<0.05〕。HOLRBT组2年累积复发率为8.00%(10/125),TURBT组为16.67%(21/126),两组患者2年累积复发率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5.809,P<0.05)。结论 HOLRBT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治疗结果 安全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用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手术后镇痛50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治军 陈红 田玉科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42-1144,共3页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手术结束前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或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用...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手术结束前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或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后1,3,6,12 h进行疼痛评分,并观察记录患者膀胱痉挛次数、胃肠道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后1,3,6,12 h内的VAS评分分别为1.92±0.85,2.35±0.72,2.56±0.91,2.79±1.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术后12 h内膀胱痉挛分别为(3.2±1.3),(7.8±2.9)次;治疗组患者手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手术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而且减少了膀胱痉挛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后镇痛 膀胱肿瘤切除 经尿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26例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大强 冀荣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738-739,742,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的疗效. 方法 2001年8月~2007年1月采用TURBT治疗膀胱肿瘤26例.切割电极切除瘤体包括距离肿瘤基底部0.5~1.0 cm的正常膀胱黏膜,切除深度达到浅或深...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的疗效. 方法 2001年8月~2007年1月采用TURBT治疗膀胱肿瘤26例.切割电极切除瘤体包括距离肿瘤基底部0.5~1.0 cm的正常膀胱黏膜,切除深度达到浅或深肌层,电凝肿瘤基底部创面,术后定期使用丝裂霉素等药物膀胱腔内灌注化疗. 结果手术时间15~90 min,(52.5±37.5) min.1例术后发生严重膀胱出血,1例膀胱穿孔.22例随访0.5~2年,平均1年,肿瘤复发6例,其中原位复发4例,异位复发2例;1例合并乳糜尿,行左侧肾蒂周围淋巴组织结扎术. 结论 TURBT治疗膀胱肿瘤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经尿道切除 膀胱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切除术中经膀胱黏膜下注射吉西他滨治疗非前壁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敏捷 王尉 +1 位作者 胡卫列 薛永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9-693,共5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切除(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PKRBt)术中经膀胱黏膜下多点注射吉西他滨治疗非前壁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1月...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切除(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PKRBt)术中经膀胱黏膜下多点注射吉西他滨治疗非前壁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经膀胱镜下组织活检病理确诊的非前壁的NMIBC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PKRBt,观察组PKRBt术中经膀胱黏膜下多点注射吉西他滨5 ml(25 mg/ml)。2组术后维持膀胱灌注化疗相同。比较2组术后肿瘤复发率,免疫荧光杂交技术检测(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阳性复发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对2组治疗后1年的生活质量做出评价。结果 1、1.5、2年无肿瘤复发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93.3%、91.1%,89.9%,对照组为88.9%、75.1%,65.7%(log rankχ^2=6.476,P=0.011);1、1.5、2年无FISH复发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93.3%、86.7%,84.4%,对照组为91.1%、68.3%,61.2%(log rankχ^2=5.883,P=0.015)。术后2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状、轻度肾功能损伤及胃肠道反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个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于非前壁NMIBC,PKRBt术中经膀胱黏膜下多点注射吉西他滨可以显著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术后生活质量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切除 吉西他滨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凡皓 于红 殷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8-401,419,共5页
目的比较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泌尿外科行TURBT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30例患者接受静脉自控镇痛,30例患者接受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2组患... 目的比较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泌尿外科行TURBT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30例患者接受静脉自控镇痛,30例患者接受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4 h(T1)、12 h(T2)、24 h(T3)、48 h(T4)时间点的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法(R-VAS)疼痛评分、运动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法(M-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镇痛指标(术后镇痛药物追加次数、按压镇痛泵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术后康复指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膀胱刺激征、心动过缓)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术后T1~T4时间点R-VAS疼痛评分和M-VAS疼痛评分均逐渐下降(P<0.05);各时间点2组比较,R-VAS疼痛评分、M-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比较,术后镇痛指标、术后康复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在TURBT后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2种镇痛方式在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自控镇痛 硬膜外自控镇痛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瑜 满晓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影响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28例行TURBT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膀胱痉挛分为痉挛组和未痉挛组,分析2组... 目的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影响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28例行TURBT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膀胱痉挛分为痉挛组和未痉挛组,分析2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尿路感染、肿瘤数量、手术时间、手术次数、肿瘤位置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尿路感染、肿瘤数量、手术时间、手术次数与TURBT后发生膀胱痉挛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存在尿路感染、肿瘤数量多、手术时间长为TURBT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行TURBT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术前存在尿路感染、肿瘤数量多、手术时间长是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危险因素,术前可结合患者的情况,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 膀胱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化疗的老年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达情况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陆婷 解修园 +2 位作者 钱健 袁慧 王雪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2期101-106,共6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化疗的老年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达情况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初治老年男性...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化疗的老年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达情况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初治老年男性MIBC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吉西他滨+顺铂全身化疗治疗,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达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至少5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采用K-M生存分析探讨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男性MIBC患者肿瘤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表达数显著多于癌旁组织(P<0.05),CD8^(+)T淋巴细胞表达数显著少于癌旁组织(P<0.05)。CD4^(+)T淋巴细胞高表达患者36例(36%),CD8^(+)T淋巴细胞高表达患者56例(56%)。CD4^(+)T淋巴细胞高表达患者的T_(3)分期和肿瘤最大径>3 cm占比均显著高于低表达患者(均P<0.05),CD8^(+)T淋巴细胞高表达患者的T_(3)分期和肿瘤最大径≤3 cm占比均显著低于低表达患者(均P<0.05)。患者1年、3年、5年复发率分别为7%、24%、46%;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4%、61%。CD4^(+)T淋巴细胞高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CD4^(+)T淋巴细胞低表达患者(P<0.05),CD8^(+)T淋巴细胞高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CD8^(+)T淋巴细胞低表达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T分期、膀胱灌注治疗、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表达情况患者的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T分期越高、CD4^(+)T淋巴细胞高表达、CD8^(+)T淋巴细胞低表达均为老年男性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化疗的老年男性MIBC患者具有较好的生存预后,而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或可作为一种潜在的预测不良预后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层浸润性膀胱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联合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 被引量:8
16
作者 毛康军 何王宇 万飞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99-1400,共2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HCPT治疗80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TURBT术,术后无...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HCPT治疗80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TURBT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76例患者经6个月~2年随访后12例复发,复发率为15.79%。其中9例再次行TURBT术,3例改行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结论: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HCPT具有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 羟基喜树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内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晚期膀胱癌17例 被引量:29
17
作者 童强 姚立欣 +4 位作者 黄金明 刘军 孙嵘 邱军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评价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治疗后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治疗晚期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17例经CT检查及膀胱镜下肿块活检病理证实为肌层浸润的晚期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患者,采用行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用选择性插管技术经髂内动脉灌... 目的评价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治疗后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治疗晚期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17例经CT检查及膀胱镜下肿块活检病理证实为肌层浸润的晚期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患者,采用行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用选择性插管技术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后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膀胱癌17例。结果 17例晚期膀胱癌患者行经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14例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的缩小,3例术后肿块无明显改变,但血尿症状有明显减轻。17例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术后存活10~62(平均43.5)个月。结论对于老年晚期膀胱癌患者,可选择采用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能缩小肿瘤体积,明显减少围手术期出血,结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其生活质量,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膀胱功能,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膀胱肿瘤 动脉灌注化疗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前列腺癌膀胱出口梗阻患者姑息性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疗效评价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磊 侯小飞 +2 位作者 马潞林 赵磊 张洪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7-600,共4页
目的:评估晚期前列腺癌合并严重膀胱出口梗阻患者实施姑息性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palliative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p TURP)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11月至2015年1月所... 目的:评估晚期前列腺癌合并严重膀胱出口梗阻患者实施姑息性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palliative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p TURP)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11月至2015年1月所有实施p TURP的16例晚期前列腺癌膀胱出口梗阻患者,这16例患者的肿瘤分期为Ⅲ期或Ⅳ期,均伴严重膀胱出口梗阻症状(内分泌治疗后仍有尿潴留、大量残余尿及合并上尿路积水)。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围手术期以及术后随访情况,并通过Kaplan-Meier分析计算病例的肿瘤特异生存率。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3.8岁(63~81岁),其中前列腺癌Ⅲ期5例、Ⅳ期11例;手术指征为12例反复发生尿潴留,4例大量残余尿伴尿路积水;手术前平均前列腺体积43.2 m L(28~78 m L),术前平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48.2μg/L(ng/m L,2~107μg/L),残余尿量166.4 m L(50~450 m L),术前平均尿流率为3.6 m L/s(0~6 m L/s,n=7)。手术时间62.9 min(35~94 min),出血量126.9 m L(30~263 m L),手术切除组织14.1 g(10~22 g),无输血病例。术后PSA平均20.5μg/L(1~41μg/L),残余尿量平均43.4 m L(0~400 m L),平均尿流率为10.1 m L/s(7~16 m L/s,n=7);1例出现术后持续血尿,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6例患者延迟排尿,1例需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2例患者进行二次手术切除。与术前相比,患者p TURP术后血清PSA下降(P〈0.001),残余尿量减少(P〈0.001),平均尿流率增加(P=0.001)。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1~86个月),3例患者死于前列腺癌的进展,患者p TURP术后2年、3年及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分别为91%、78%、58%。结论:p TURP对缓解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膀胱出口梗阻有效,但组织切除量少、术后延迟排尿及二次手术率高,虽然不能完全排除手术对生存率的不良影响,但术后相对较高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提示p TURP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 前列腺肿瘤 膀胱颈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 被引量:18
19
作者 周浴 何敏 +2 位作者 贾洪涛 李云飞 罗茂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4期3056-3058,3062,共4页
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的临床疗效,考察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尿液膀胱癌特异性核基质蛋白-4(BLCA-4)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情况。... 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的临床疗效,考察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尿液膀胱癌特异性核基质蛋白-4(BLCA-4)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MIBC患者56例,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6),对照组采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治疗组采用TURBT,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观察两组手术并发症及生存情况,检测两组手术前后血清IGF-1和VEGF水平及尿液BLCA-4和IL-8水平变化,并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术前血清IGF-1和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d血清IGF-1和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1),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2年、3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URBT治疗老年MIBC临床效果较好,缩短手术时间,对患者创伤小,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 肌层浸润 膀胱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_1期膀胱癌需要行再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吗? 被引量:10
20
作者 姜振明 孔垂泽 +2 位作者 宫大鑫 刘涛 都书琪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00-802,共3页
目的确定T1期膀胱癌是否有必要行再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方法通过膀胱癌数据库分析总结618例罹患T1期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成有经验医师组和初学者医师组,且2组均有部分患者行再次TRUB术。手术范围是距离肿瘤边缘1.0 cm以上... 目的确定T1期膀胱癌是否有必要行再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方法通过膀胱癌数据库分析总结618例罹患T1期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成有经验医师组和初学者医师组,且2组均有部分患者行再次TRUB术。手术范围是距离肿瘤边缘1.0 cm以上,深度达到深肌层,电切镜下可以见到肌纤维或脂肪样组织。2组患者术后膀胱镜随访1~6年,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回顾相关文献资料。结果术后4~6周内,有经验医师组患者有11例行再次手术,病理汇报均未见复发;初学者医师组共有7例行再次手术,病理汇报4例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2组膀胱癌共复发96例,术后再发时间为3个月至2.5年,肿瘤距原手术区2.0 cm以外。结论有经验医师行TURB术切除的广度和深度是足够的,且要确定膀胱肌层的情况不留有疑问,没有必要进行再次TURB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期膀胱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 再次TURB 肿瘤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