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形心理学应用于广告创意的价值与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志甜 刘贵振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1-33,共3页
完形心理学应用于广告创意,会使广告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能够提高广告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分解"完整形"、省略"部分形"、留出"空白形"三种策略既可以单独应用又可以有机结合,目的是满足广告受众的心理要求。
关键词 完形心理学 广告 完整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形心理学审视下的中国线条美学观——中国传统线条“气韵观”解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苏丰 《艺海》 2011年第7期76-77,共2页
一、引言“线”是中国传统艺术最基本的构建元素,它以“气韵”为核心标准,以“生动”为最高境界。关于线条的“气韵”意涵与运用,前人留下了大量精辟的论述,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时代的更替,如何在当代艺术情... 一、引言“线”是中国传统艺术最基本的构建元素,它以“气韵”为核心标准,以“生动”为最高境界。关于线条的“气韵”意涵与运用,前人留下了大量精辟的论述,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时代的更替,如何在当代艺术情境下解析这些珍贵的传统艺术理论并实现其传承却日渐成为难题。中国传统美学抽象的论述特质及“晦涩”的文言文文法都令年轻一代备感生疏且难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艺术 “气韵” 完形心理学 线条 解析 美学观 中国古典美学 传统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形心理学批判 被引量:6
3
作者 朱希亮 《心理学报》 1958年第0期85-98,共14页
完形心理学派孕育和誕生的时代是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这正是資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时代。这时資产阶級的哲学和科学主要已走上主观唯心主义的道路,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更特別的是这个时代的哲学和科学尽管它們本質是主观... 完形心理学派孕育和誕生的时代是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这正是資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时代。这时資产阶級的哲学和科学主要已走上主观唯心主义的道路,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更特別的是这个时代的哲学和科学尽管它們本質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货色,但它們的外表必伪装成一种新科学,或冒充为最新的自然科学的哲学的样子。这个特征是与前几个世紀一般唯心主义者公开宣传他們的唯心主义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因为这时資本主义已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資产阶級为了掩护他們不可告人的罪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批判 完形心理学 主观唯心主义 帝国主义阶段 哲学和科学 唯心主义者 科学的哲学 完全不同 新科学 巴甫洛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术心理学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必要性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海燕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9年第5期87-88,共2页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构建一个开放的、科学发展的美术教育观念是艺术类高校发展中持续关注的问题。美术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美术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从感觉、知觉、表象、思维、语言、想象、情感、意志入手,探讨美...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构建一个开放的、科学发展的美术教育观念是艺术类高校发展中持续关注的问题。美术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美术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从感觉、知觉、表象、思维、语言、想象、情感、意志入手,探讨美术创作过程中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探索个体身心与美术创作之间的互动,研究社会文化、人类集体情感精神与美术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它将含混不清的创作过程清晰化、结构化、阶段化,为培养美术工作者提供了清晰的路径。从高校美术教育改革的大环境来考虑,美术心理学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提高高校美术教育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心理学 高校美术教育 完形心理学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电影色彩运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杜艺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109,共3页
一、电影中的色彩世界 大千世界色彩纷杂,色彩属于我们感知里非常敏感的焦点。在自然界,色彩能够分成彩色及黑白两类。自19世纪末诞生了电影艺术开始,人们就渴望借助色彩、光影的变化来刻画五彩缤纷、富于变化的大千世界,从而走进某一... 一、电影中的色彩世界 大千世界色彩纷杂,色彩属于我们感知里非常敏感的焦点。在自然界,色彩能够分成彩色及黑白两类。自19世纪末诞生了电影艺术开始,人们就渴望借助色彩、光影的变化来刻画五彩缤纷、富于变化的大千世界,从而走进某一时空交错的三维色彩空间,呈现除了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诗歌之外的“第七种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空间 格式塔心理学 色彩世界 时空交错 色彩运用 心理 视觉感知 完形心理学 运动感 爱因汉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尔特·勒温的场心理学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粹然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80-84,共5页
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 1980—1947),德国人。青年时代是柏林大学数学和物理学荣誊学生。1914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该校担任心理学和哲学教授。勒温与柏林大学心理研究院著名的格式塔(Gestald)学派——即完形心理学派创... 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 1980—1947),德国人。青年时代是柏林大学数学和物理学荣誊学生。1914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该校担任心理学和哲学教授。勒温与柏林大学心理研究院著名的格式塔(Gestald)学派——即完形心理学派创始人韦特墨(Max Wertheimer)、苛勒(Wolfgang Kohler)在一处工作,虽然他从未被看作是正统的格式塔派心理学家,但他确受到格式塔派整体论、特别是个体与他体心理环境的关系理论的影响,作了许多关于联想与动机的重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式塔 库尔特 勒温 柏林大学 心理学理论 心理 行为主义者 韦特墨 认知结构 完形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和艺术中的情感和情绪 被引量:2
7
作者 鲁道夫.安海姆 周宪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4期93-96,共4页
本文是美国著名艺术心理学家安海姆的一篇重要文章,旨在澄清心理学和艺术中最混乱的一个课题:情绪与情感。安海姆从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出发,考察了情绪与情感。他反对学院心理学简单的归类法,也反对把任何心理过程都区划为情感、动机... 本文是美国著名艺术心理学家安海姆的一篇重要文章,旨在澄清心理学和艺术中最混乱的一个课题:情绪与情感。安海姆从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出发,考察了情绪与情感。他反对学院心理学简单的归类法,也反对把任何心理过程都区划为情感、动机和认知三方面。他认为这三方面是完整地统一在一起的。所谓情感或情绪,说到底乃是一种普通知觉,并不存在什么特殊的“艺术情感”或“审美经验”。这对于打破艺术心理学这一课题的神秘性是有所助益的。同时,他依据完形心理学“异质同形”的假说,指出了移情说的谬误,把艺术中的情感规定为艺术对象的力与主体内心的力之间的一种同形同构关系。他的结论是:艺术中的情感并不是一种神秘的认知能力。安海姆的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了解西方艺术心理学的现状,推动我国艺术心理学的发展是有所启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心理学 心理学 完形心理学 认知能力 心理过程 异质同形 同构关系 移情说 心理状态 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留遗憾,不断完善:完形心理辅导技术在高中生沙盘辅导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玉梅 扈秀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7期52-55,60,共5页
每位个体来访者心中都有一个未完成的图形,这就是完形心理学中所说的“未完成事件”,它往往会形成一种情结,妨碍了自己与他人间的有效接触。在个体沙盘游戏的操作中,咨询师完全可以借助立体真实的沙盘环境,引导来访者在沙盘游戏当中完... 每位个体来访者心中都有一个未完成的图形,这就是完形心理学中所说的“未完成事件”,它往往会形成一种情结,妨碍了自己与他人间的有效接触。在个体沙盘游戏的操作中,咨询师完全可以借助立体真实的沙盘环境,引导来访者在沙盘游戏当中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件,去补充心中未完成的图形。通过阐述沙盘游戏使用完形技术的三大优势,并结合辅导一名高中生的沙盘案例,说明完形心理辅导技术应用在沙盘游戏中,能有效提高辅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形心理学 完形技术 沙盘游戏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看撕去标签的产品的心理反应:完形还是蔡格尼克?
9
作者 于晓倩 林升栋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22年第1期80-87,共8页
产品包装标签是人们获取产品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而影视片段中常出现“去标签”处理的道具。本文以熟悉品牌的矿泉水为例,采用眼动分析法和问卷测量法结合的方式对有无产品标签的影响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受众在观看影视片段中“去标... 产品包装标签是人们获取产品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而影视片段中常出现“去标签”处理的道具。本文以熟悉品牌的矿泉水为例,采用眼动分析法和问卷测量法结合的方式对有无产品标签的影响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受众在观看影视片段中“去标签”处理的道具时的心理反应与完形理论中的知觉组织原则——闭合原则有关,为广告设计提供了新的观点和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形心理学 蔡格尼克效应 广告 眼动 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景观完形设计分析
10
作者 马秀贤 郑兴我 《美术大观》 2013年第10期100-100,共1页
完形心理学影响着视觉艺术理论的发展,并对视知觉理论有着重要的贡献,然而在自然景观设计实践中却很少被运用。本文试图将完形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融入到自然景观设计中,使自然景观更符合人的视觉生理与心理需求。
关键词 完形心理学 自然景观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乐器演奏前学生必备的心理条件
11
作者 司松林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6年第8期74-75,共2页
作为一名合格的演奏人员,除了具备扎实深厚的基本功及专业知识,还应该在演奏前具备一定的心理条件即:有强烈演奏欲望和自信心;积累并凝聚演奏的审美完形心理结构;建立和谐演奏状态的理智力;排除与和谐演奏状态相悖的“杂念”,并具有一... 作为一名合格的演奏人员,除了具备扎实深厚的基本功及专业知识,还应该在演奏前具备一定的心理条件即:有强烈演奏欲望和自信心;积累并凝聚演奏的审美完形心理结构;建立和谐演奏状态的理智力;排除与和谐演奏状态相悖的“杂念”,并具有一定的演奏应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奏者 理智力 教学过程 演奏状态 演奏心理 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器乐作品 演奏过程 乐曲 音乐作品 五度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形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满新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59-61,共3页
完形心理学是本世纪上半叶在西方形成的一个重要心理学流派 ,它的一些重要理论对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给予语文教学许多有益的启示。文章就其整体性、完形压强、异质同构三个理论命题谈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为指导语文... 完形心理学是本世纪上半叶在西方形成的一个重要心理学流派 ,它的一些重要理论对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给予语文教学许多有益的启示。文章就其整体性、完形压强、异质同构三个理论命题谈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为指导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形心理学 语文教学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接受的心理阐释
13
作者 谭学纯 唐跃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9-22,共4页
话语接受,在具体操作的意义上,就是把作为物质现实的话语材料,转换为接受者的心理现实。具有一定语义信息和审美信息的话语材料,只对接受者的语言中枢形成外部刺激,但是“外部影响只有通过主体的心理状态,通过在主体那里形成的思想和感... 话语接受,在具体操作的意义上,就是把作为物质现实的话语材料,转换为接受者的心理现实。具有一定语义信息和审美信息的话语材料,只对接受者的语言中枢形成外部刺激,但是“外部影响只有通过主体的心理状态,通过在主体那里形成的思想和感情的体系,才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效应”。当我们说话语接受是一个微妙而又复杂的过程时,这一“过程”,指的正是话语接受者的心理历程。接受者以自己丰富的心理活动投入话语接受,并在话语交际过程的终端,以自己的心理状态,对接受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话语接受的研究,就不能不涉及对各种接受心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接受 心理阐释 接受者 情绪心理 话语交际 阿Q 想象心理 水兵 完形心理学 心理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识观点
14
作者 李世棣 《心理学探新》 1982年第2期12-15,共4页
意识问题对心理学来说,历来都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而在我们考虑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中,它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究竟什么是意识呢?那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在西方心理学中,抛开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分野不论,一般是把意识等同于心理的。... 意识问题对心理学来说,历来都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而在我们考虑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中,它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究竟什么是意识呢?那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在西方心理学中,抛开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分野不论,一般是把意识等同于心理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甚至完形心理学都持有这样的观点。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意识观 完形心理学 马克思恩格斯 苏联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 哲学基本问题 心理现象 构造主义心理学 灵长类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与显现:透明性视野下景观真实空间与意识空间的二元辨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爽 吴丹子 周琨 《风景园林》 2021年第6期114-120,共7页
“透明性”作为建筑学科中审视空间品质的独特视野,源于立体主义绘画。当其置于风景园林学科语境下时,尝试回溯并拆分“透明性”英译形容词“transparent”,提出“渗透”(trans-)到“显现”(意大利语:parere)的二元辨析解读视角,并以真... “透明性”作为建筑学科中审视空间品质的独特视野,源于立体主义绘画。当其置于风景园林学科语境下时,尝试回溯并拆分“透明性”英译形容词“transparent”,提出“渗透”(trans-)到“显现”(意大利语:parere)的二元辨析解读视角,并以真实空间与意识空间的完形倾向来剖析其引申义:论证“渗透”是外在真实空间相交叠的渗透,具有层化性、消融性、离散及不确定性;“显现”是由渗透空间引发的内在意识空间的显现,其核心是层叠空间渗透作用下引发的意识空间的完形补足,因而探寻景观真实空间与意识空间的“透明性”是一种过程品质。进而,在当今风景园林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审视透明性的“渗透与显现”,它作为从景观真实空间走向意识空间的新视野,蕴含了空间体验、精神共鸣、意境升华的潜在意义。从而揭示透明性视野具有从西方到东方、古典到现代、抽象到移情的更为广泛的适用性价值,引发人与自然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透明性 渗透 显现 意识空间 完形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语言的回归
16
作者 丁放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艺术语言 黑格尔 表现性 造型艺术 触觉 唯美主义 泡沫塑料 艺术作品 完形心理学美学 视觉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想象与简化
17
作者 张越 《美术大观》 2007年第10期166-,共1页
  艺术作为一种"生命的形式",带给人们永恒的审美愉悦,满足着人类最深层次的审美需要.在这种审美经验中,简化和想象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前者是成功的艺术作品所必需的条件,后者则是审美活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手段.简化为想...   艺术作为一种"生命的形式",带给人们永恒的审美愉悦,满足着人类最深层次的审美需要.在这种审美经验中,简化和想象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前者是成功的艺术作品所必需的条件,后者则是审美活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手段.简化为想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而想象则给具有简化品格的艺术作品插上了透明的翅膀,使艺术作品中蕴藏的美的理解与愉悦回荡在艺术创造者和欣赏者的心灵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愉悦 记忆 内在情感 审美知觉 审美活动 欣赏者 格式塔心理学 完形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型艺术中的不完整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明阳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8年第12期31-32,共2页
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就从未停止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出现了不完整,但是这种遗憾并没有成为它们的污点,反倒吸引无数参观者倾倒。造型艺术中的不完整性以《断臂维纳斯... 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就从未停止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出现了不完整,但是这种遗憾并没有成为它们的污点,反倒吸引无数参观者倾倒。造型艺术中的不完整性以《断臂维纳斯》为典型代表。从心理学出发分析人的思维方式,结合代表性雕塑,说明不完整存在的原因、本质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型艺术 不完整性 完形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沉浸式艺术之沉浸感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安琪 《艺术家》 2021年第7期122-123,共2页
沉浸式艺术兴起于数字艺术的加持。数字技术的出现,更容易地满足了人类对沉浸体验的亘古需求,而人类的感官也在不断变化的艺术和媒体形式下被激活、驯化。沉浸感的形成需要给观众以引导线索,使其形成对现实再解读后的幻想。沉浸感设计... 沉浸式艺术兴起于数字艺术的加持。数字技术的出现,更容易地满足了人类对沉浸体验的亘古需求,而人类的感官也在不断变化的艺术和媒体形式下被激活、驯化。沉浸感的形成需要给观众以引导线索,使其形成对现实再解读后的幻想。沉浸感设计不仅要利用沉浸式体验中的多感官和多媒体设计来最大化地拉近与观察者的心理距离,还要消除或模糊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感知边界,让观众对自己的意识空间和现有空间进行融合进而成功体验沉浸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数字艺术 沉浸感 交互设计 完形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小说到舞台:浅谈话剧《红高粱家族》的改编审美和实践
20
作者 唐瑜 田永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13期56-59,共4页
因为小说与戏剧在艺术形式上存在差异,所以改编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改编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创作者不能直接照搬原文,而是需要重新建立一个叙事体系,在舞台上进行新的构思与创造,深化原作的立意,使最后呈现的作品富有戏剧张力。小说... 因为小说与戏剧在艺术形式上存在差异,所以改编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改编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创作者不能直接照搬原文,而是需要重新建立一个叙事体系,在舞台上进行新的构思与创造,深化原作的立意,使最后呈现的作品富有戏剧张力。小说《红高粱家族》采用编年体结构,时间跨度大,叙事非线性,改编成话剧难度相当大。因此,观众对这部话剧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个人再创造空间是小说独有的,戏剧是导演的“个人再创造”,观众是“完形心理学”。话剧《红高粱家族》的导演牟森对原著人物和故事情节进行了分解重构,探索了现代化舞台的表现形式,重现了高密东北乡的“大地雄心”。可以说,话剧《红高粱家族》是一次合格的改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高粱家族》 完形心理学 高密东北乡 戏剧张力 分解重构 创造空间 改编作品 表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