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穿断层完善井网的可行性探讨
1
作者 张天增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5期41-42,共2页
通常情况下,复杂断块油气田中的细小断层十分发育,单井单块的情况在一些油田经常遇到。那么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能否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压裂改造的方式,打破断层限制、完善注采井网,实现区块的整体注采开发呢?通过一个典型的生产实例,从... 通常情况下,复杂断块油气田中的细小断层十分发育,单井单块的情况在一些油田经常遇到。那么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能否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压裂改造的方式,打破断层限制、完善注采井网,实现区块的整体注采开发呢?通过一个典型的生产实例,从油井见效原因、生产动态情况及地质构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具体建议,对压穿断层注水开发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油气田 压穿 断层 完善井网 注采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带形边水小断块油藏非完善注采井网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关富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76,154,共3页
复杂小断块油藏难以用规则井网形成完善的注采关系,从而导致油藏能量下降快、水驱采收率低,是制约该类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此类油藏井网多以不规则三角形井网为主,布井主观而随意,注采关系极不完善,且没有形成1套理论和方法。针对条带... 复杂小断块油藏难以用规则井网形成完善的注采关系,从而导致油藏能量下降快、水驱采收率低,是制约该类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此类油藏井网多以不规则三角形井网为主,布井主观而随意,注采关系极不完善,且没有形成1套理论和方法。针对条带形小断块油藏,基于非完善井网完善注采关系思路,考虑不同水体能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井网模式下的油藏开发动态变化特征,给出该类油藏合理的注采井网形式,为此类油藏现场布井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方法依据,进一步丰富了现有井网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形 边水 小断块油藏 完善井网 注采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角三角形小断块油藏注采井网模拟优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关富佳 雷小丽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76,154,共3页
针对复杂小断块中的直角三角形小断块油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基于非完善井网完善注采关系的思路,列出了不同井网模式下的油藏开发动态变化,给出了直角三角形小断块油藏合理注采井网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注采平衡基础上,优化的井网能够... 针对复杂小断块中的直角三角形小断块油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基于非完善井网完善注采关系的思路,列出了不同井网模式下的油藏开发动态变化,给出了直角三角形小断块油藏合理注采井网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注采平衡基础上,优化的井网能够提高直角三角形小断块油藏的最终采收率,控制含水上升。该研究为此类油藏现场布井开发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方法依据,进一步丰富了现有井网理论和方法,对注水开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小断块 直角三角形小断块油藏 完善井网 注采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注采井网合理性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郭粉转 高海龙 +2 位作者 孟选刚 曹峰 葛宏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8-121,157,共4页
根据低渗透油田非达西渗流的特点,考虑井网评价的经济因素、完善程度和驱替均匀程度3个因素,在已有的井网密度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井网完善系数和平面均匀驱替系数的概念与评价标准,以及影响注采井网合理性的各个单因素之间的权重系数,通... 根据低渗透油田非达西渗流的特点,考虑井网评价的经济因素、完善程度和驱替均匀程度3个因素,在已有的井网密度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井网完善系数和平面均匀驱替系数的概念与评价标准,以及影响注采井网合理性的各个单因素之间的权重系数,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现有注采井网的合理性。研究认为:低渗透油田井网完善系数达到0.6以上时,井网完善程度较好;平面均匀驱替系数越接近于1,驱替效果越好。实践证明该套指标方法能科学、全面地评价低渗透油田的注采井网且应用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井网密度 井网完善系数 平面均匀驱替系数 均衡驱替 权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74块井网适应性评价及方案调整 被引量:1
5
作者 闫文华 石晓博 +1 位作者 杨士萍 牟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4145-4148,共4页
针对牛74块目前的开发现状,对当前的开发井网合理性进行了评价,采用235 m正方形井网,反九点注水方式比较适合。但是该区块目前的合理油水井数比小于实际油水井数比,实际井网密度小于合理井网密度,而实际井距大于合理井距,水驱储量动用... 针对牛74块目前的开发现状,对当前的开发井网合理性进行了评价,采用235 m正方形井网,反九点注水方式比较适合。但是该区块目前的合理油水井数比小于实际油水井数比,实际井网密度小于合理井网密度,而实际井距大于合理井距,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和水驱储量控制程度都比较差。所以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给出两种井网调整方案。结果表明,转注转采和打加密井等措施都很好的提高采出程度,增加产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网密度 井网完善程度 数值模拟 采出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见水后面积波及系数的修正 被引量:11
6
作者 喻秋兰 唐海 +2 位作者 吕栋梁 傅春梅 朱昔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4期70-72,138,共3页
由于复杂边界、平面非均质性和井网完善程度对复杂断块面积波及系数的影响,因此在常规注采井网均质油藏水驱面积波及系数的基础上,引入复杂边界校正系数、地层非均质性与注采井网关系校正系数、井网完善校正系数来修正复杂断块见水后的... 由于复杂边界、平面非均质性和井网完善程度对复杂断块面积波及系数的影响,因此在常规注采井网均质油藏水驱面积波及系数的基础上,引入复杂边界校正系数、地层非均质性与注采井网关系校正系数、井网完善校正系数来修正复杂断块见水后的面积波及系数,得到其计算表达式。应用此法计算江苏油田庄2断块2009年7月底的面积波及系数,其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差仅3.6%,证实了该理论修正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油藏 面积波及系数 复杂边界 平面非均质性 井网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赞油田柳中区块Es_3^(2+3)油藏注水开发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冯梅芳 刘欢 +2 位作者 幸启威 韩丹 祝志敏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46,共3页
柳中区块是柳赞油田的主力区块之一,以开发Es23+3油藏为主。早期主要利用地层天然能量开发,适时进行注水。随着滚动开发深入,逐渐暴露出平面、层间矛盾突出,注入水单层突进,原油产量递减加速,含水率上升快等问题。自2002年起,柳中区块... 柳中区块是柳赞油田的主力区块之一,以开发Es23+3油藏为主。早期主要利用地层天然能量开发,适时进行注水。随着滚动开发深入,逐渐暴露出平面、层间矛盾突出,注入水单层突进,原油产量递减加速,含水率上升快等问题。自2002年起,柳中区块深化地质认识,转变注水工作思路,全面研究注水效率,以完善井网和注采系统为重点,以建立注采平衡为目标,加强注水管理,采取水井分注、调剖、聚合物驱油以及油井提液、卡堵水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恢复地层能量,控制含水率,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成为冀东油田注水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井网完善 注采平衡 注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襄盆地双河油田高速高效开发地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冲 唐孝芬 +1 位作者 郭恩常 许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3-177,共5页
双河油田是泌阳凹陷较早投入开发的百万吨级油田,也是我国高效开发的陆上油田之一,现已进入特高含水产量递减采油阶段。在其13年的稳产过程中,以地质特征认识为前提,以井网完善、注采结构调整为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油层潜力,始终保持油... 双河油田是泌阳凹陷较早投入开发的百万吨级油田,也是我国高效开发的陆上油田之一,现已进入特高含水产量递减采油阶段。在其13年的稳产过程中,以地质特征认识为前提,以井网完善、注采结构调整为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油层潜力,始终保持油田以较高的采油速度生产(2.0%以上),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通过对双河油田高速高效开发模式解剖,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整装油田开发经验和模式,可为其它同类型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开发 井网完善 注采结构调整 经济效益 双河油田 南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田石炭系油藏注气开发气油比上升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9
作者 侯冬青 刘小岑 +6 位作者 郑伟涛 赵彬 姜许健 林清金 王俊芳 姚杰 旷曦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58,共8页
自开展注气开发试验以来,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田石炭系油藏整体呈现出地层压力升、日产油量升、自然递减降、综合含水率降的"两升两降"开发特征。但与此同时,随着油藏向气藏转变、低压向高压转变,注气受效井气油比逐渐上升。为... 自开展注气开发试验以来,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田石炭系油藏整体呈现出地层压力升、日产油量升、自然递减降、综合含水率降的"两升两降"开发特征。但与此同时,随着油藏向气藏转变、低压向高压转变,注气受效井气油比逐渐上升。为了解决气油比上升引发的诸多问题,基于注气开发机理研究,立足现场试验和应用,从工艺流程、采油方式和注采关系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主要对策为:优化地面工艺流程、强化参数监测,保证井控和地面安全;转变采油方式,明确气举采油为注气受效井从机采到自喷生产必要的过渡阶段,解决了机采不适问题,保证油井开井率和生产时率;完善注采井网,部署实现平面和纵向三环接替模式,严格控制注气受效井产气量和气油比,有效减缓气窜的发生。研究成果为东河1油田石炭系油藏注气提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河1油田石炭系油藏 注气开发 气油比 气举采油 井网完善 气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