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顾宇静 谢珺 +1 位作者 吴菲菲 范菊红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2-1252,共11页
目的:对儿童病人使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与分析。方法:通过对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 目的:对儿童病人使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与分析。方法:通过对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儿童使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与输液港的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20日。由2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进行交叉核对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相关并发症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使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比较,儿童病人使用静脉输液港静脉炎发生率[RR=20.69,95%CI(10.56,40.54),P<0.000 01]、堵管发生率[RR=4.44,95%CI(2.88,6.85),P<0.000 01]、血栓发生率[RR=3.08,95%CI(1.91,4.97),P<0.000 01]、导管脱出或移位发生率[RR=6.89,95%CI(3.56,13.31),P<0.000 01]、穿刺点渗血、渗液发生率[RR=10.06,95%CI(6.61,15.32),P<0.000 01]、感染发生率[RR=3.87,95%CI(2.67,5.62),P<0.000 01]、导管断裂[RR=3.01,95%CI(1.19,7.64),P=0.02]、一次置管成功率[RR=0.95,95%CI(0.90,1.00),P=0.04]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儿童病人使用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夹闭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40,95%CI(0.10,1.52),P=0.18]。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儿童使用输液港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靠、具有优势的输液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 完全静脉输液 儿科 并发症 META分析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治——附4例报道 被引量:5
2
作者 黄一敏 徐伟珏 +3 位作者 吴一波 盛庆丰 刘江斌 吕志宝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939-942,956,共5页
目的总结小儿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TIVAPs)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 目的总结小儿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TIVAPs)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TIVAPs植入术的99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4例出现CRBSI的临床表现。4例患儿年龄分别为3个月、10个月(2例)和23个月。原发病分别为:短肠综合征1例、白血病2例、朗格汉斯细胞增多症1例。导管和外周静脉血培养结果为同一种细菌,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给予全身抗生素,辅以“抗菌锁”治疗,即配置高浓度敏感抗生素溶液,注入输液港港座及导管内并保留。治疗时长为8~10 d。结果3例患儿治疗后体温平稳,血培养转为阴性,TIVAPs继续留用。1例患儿经上述治疗,仍反复发热,血培养呈阳性,予拔除TIVAPs后感染控制。结论CRBSI是小儿TIVAPs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通过全身抗生素及“抗菌锁”治疗,可以控制感染,若治疗无效,需拔除TIVA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置入式静脉输液港 导管插 导管相关性感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与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儿童肿瘤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晨晨 胡明 +2 位作者 褚珺 陈其民 蔡金晶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35-739,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儿最为安全、有效的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1 047例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肿瘤患儿,其中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436例,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611例。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肿瘤患儿最为安全、有效的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1 047例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肿瘤患儿,其中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436例,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611例。比较两组患儿的近、远期并发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21.2%(98/463):近期并发症32例(导管末端位置异常10例,穿刺处机械性静脉炎17例,局部皮下血肿5例);远期并发症66例(导管阻塞及血栓形成25例、导管相关性感染20例,导管移位滑脱16例,导管渗漏断裂5例)。TIVAP组并发症发生率5.6%(34/611):近期并发症13例(血肿3例,误穿动脉9例,夹闭综合征1例);远期并发症21例(导管阻塞及血栓形成3例、导管相关性感染13例,导管或泵体破裂渗漏3例,导管与血管壁粘连取出困难2例)。TIVAP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ICC组(P<0.05)。结论 TIVAP具有并发症少,安全耐用的优势。PICC则置入简便、无需麻醉,费用低,置入后能即刻使用的特点。两者均能显著减少患儿的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故对于儿童肿瘤患儿,应根据个体化差异灵活选择合适的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肿瘤 中心静脉管术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完全静脉输液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病人应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与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效果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鲍莉莉 沈奕新 +1 位作者 袁园 谢珺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1-283,共3页
[目的]比较急性白血病病人应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与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的效果。[方法]选择64例急性白血病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观察组采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 [目的]比较急性白血病病人应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与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的效果。[方法]选择64例急性白血病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观察组采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日常维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252.44d±46.38d)长于对照组(80.72d±30.15d),日常维护时间(8.02min±1.47min)短于对照组(12.96min±1.43min),一次置管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75.00%),导管并发症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40.63%),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病人应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效果优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输液 并发症 管时间 日常维护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不同植入术式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5
作者 陈明远 夏良平 +4 位作者 陈直华 吴剑辉 刘巍巍 郭桂芳 谢汝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简称输液港)最佳的植入术式。[方法]对2002年至2004年植入输液港的94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颈外静脉切开置管术(简称切开组)或深静脉穿刺置泵管术(简称穿刺组)两组围手术期并...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简称输液港)最佳的植入术式。[方法]对2002年至2004年植入输液港的94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颈外静脉切开置管术(简称切开组)或深静脉穿刺置泵管术(简称穿刺组)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记录导管捕入深度和导管头位置,调查病人对输液港植入手术、护理和舒适程度等方面的满意度。所有病人随诊至取泵后或死亡时。[结果]切开组35例37泵,并发症主要为:输液不畅、输液疼痛各2例,导管堵塞、锁骨区皮肤疼痛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17.1%。穿刺组59例60泵,并发症为:颈部不适3例,血肿、伤口愈合延迟、败血症、导管堵塞、导管断裂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13.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X光片显示7例导管头位于深静脉系统之外,切开组2例,穿刺组5例。病人对输液港的平均满意度为78分(68~86分),其中切开组:76分,穿刺组80分。[结论]虽然输液港颈外静脉切开植入术和深静脉穿刺植入术所引起的并发症类型不同,但均很安全,较少引起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静脉输液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化疗病人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临床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0
6
作者 孔德华 张蕾 储静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07-1414,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 CDSR、PubMed、EMbase、CINAHL、SCI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及维普期刊资... [目的]系统评价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 CDSR、PubMed、EMbase、CINAHL、SCI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及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中关于肿瘤化疗病人应用VAP与PICC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由2位研究员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使用RevMan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2项半随机对照试验、7项队列研究。经Meta分析,试验组(采用VPA)导管堵塞发生率[相对危险度(RR)=0.26,95%可信区间(CI)(0.15,0.42),P<0.05]、导管感染发生率[RR=0.23,95%CI(0.14,0.38),P<0.05]、静脉炎发生率[RR=0.11,95%CI(0.05,0.25),P<0.05]、导管移位/脱出发生率[RR=0.18,95%CI(0.09,0.39),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标准化均方差(SMD)=1.22,95%CI(0.38,2.06),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首次置管成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PA较PICC在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及降低导管堵塞发生率、导管感染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移位/脱出发生率方面具有优势,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 静脉输液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居家护理平台的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赵茜 施如春 +8 位作者 孟爱凤 江定飚 刘春丽 茅静 杨杨 朱文博 徐铭 朱莺 徐德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50-53,65,共5页
目的研发肿瘤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居家护理平台微信小程序,并探讨其应用于居家携中心静脉通路装置肿瘤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77例携中心静脉通路装置肿瘤居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9例和干预组3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利用基于微... 目的研发肿瘤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居家护理平台微信小程序,并探讨其应用于居家携中心静脉通路装置肿瘤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77例携中心静脉通路装置肿瘤居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9例和干预组3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利用基于微信小程序研发的肿瘤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居家护理平台进行随访干预。于患者出院后3个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应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居家护理平台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预防和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中心静脉通路装 输液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居家护理平台 微信小程序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和PORT静脉输液技术综合输液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英凤 王凯蓉 +3 位作者 陆箴琦 张晓菊 薛嵋 王丽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对PICC和PORT的综合效果指数进行测算,以评价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的综合输液效果。方法抽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采用PICC或PORT行中长期静脉输液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和横断面调查收集两种静脉输液技术的安全... 目的对PICC和PORT的综合效果指数进行测算,以评价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的综合输液效果。方法抽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采用PICC或PORT行中长期静脉输液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和横断面调查收集两种静脉输液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患者体验相关指标,测算并比较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在总留置时间、留置3~个月、6~个月及9~12个月的综合效果指数。结果PICC和PORT置管患者分别纳入377例、293例,PICC留置时间显著短于PORT,置管及维护过程中次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PORT,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低于PORT(均P<0.05)。PICC在总留置时间、留置3~个月、6~个月及9~12个月的综合效果指数值均小于PORT。结论PORT的综合输液效果优于PICC,从输液效果角度,建议优先选择PORT作为中长期静脉输液的血管管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静脉治疗 中心静脉输液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输液 综合效果指数 经济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置管方式化疗乳腺癌患者相关并发症及健康促进行为的比较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静 彭昕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37-40,共4页
目的比较乳腺癌患者采用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情况及健康促进行为,为采取措施促进患者健康提供参考。方法以接受静脉输液港的135例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278例乳腺癌患者为对象,记录两组置管后6个月内患者... 目的比较乳腺癌患者采用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情况及健康促进行为,为采取措施促进患者健康提供参考。方法以接受静脉输液港的135例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278例乳腺癌患者为对象,记录两组置管后6个月内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并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静脉输液港组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健康促进行为评分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静脉输液港置管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比,并发症少、健康促进行为好。针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乳腺癌患者应给予更多关注,使其建立良好的健康促进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静脉输液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健康促进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血管通路装置固定相关内容解读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迎迎 端烨 +2 位作者 陈一丹 曹秀珠 赵林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96-1700,共5页
对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学会2021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粘性固定装置、集成固定装置、皮下固定装置和组织粘合剂的定义、适用范围、临床实践及应用效果评价相关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护理人员实施导管固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静脉治疗 血管通路装 导管固定装 中心静脉导管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输液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家肿瘤患者不同中心静脉导管堵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施如春 智晓旭 +3 位作者 孟爱凤 韩静 陈传英 潘梦婷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居家期间携带不同类型中心静脉导管堵管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门诊维护的17751例携不同类型中心静脉导管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堵管原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751例肿瘤患者发生堵管共319...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居家期间携带不同类型中心静脉导管堵管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门诊维护的17751例携不同类型中心静脉导管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堵管原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751例肿瘤患者发生堵管共319例,堵管率1.80%。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留置时间、肿瘤类型、导管类型与堵管有关(P<0.05,P<0.01)。结论居家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堵管发生与患者性别、导管类型及疾病种类等因素有关,护理人员应关注高危人群,做好居家健康指导,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同时,加强专业培训,延伸居家护理服务,降低堵管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中心静脉导管 经外周的中心静脉导管 输液 堵管 居家护理 导管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治疗穿刺工具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被引量:25
12
作者 罗艳丽 杨小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6期573-575,共3页
本文通过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相关条款进行解读,阐述各类静脉治疗穿刺工具的合理选择与应用原则,以期为护理人员的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减少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保障静脉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外周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与CVC、VPA经济学评价研究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凯蓉 周英凤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4-58,共5页
目的对PICC与CVC、VPA的经济学评价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为决策者和实践者选择适宜的中心静脉输液方式提供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比较PICC与CVC、VPA经济学评价的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1月4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 目的对PICC与CVC、VPA的经济学评价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为决策者和实践者选择适宜的中心静脉输液方式提供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比较PICC与CVC、VPA经济学评价的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1月4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采用JBI经济学评价的文献质量评价工具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方法学质量中6篇,低4篇,主要缺陷包括未描述成本测量方法、未进行贴现、未进行敏感性分析等。10篇文献均采用了成本分析,其中7篇文献对PICC与CVC进行成本比较,各研究在置管、维护的单项成本及总成本上存在较大的差异;6篇文献对PICC和VPA进行成本比较,指出PICC置管单项成本低于VPA,维护单项成本高于VPA,而置管、维护及拔管的总成本存在差异。结论目前关于PICC与CVC、VPA经济学评价的研究数量有限,评价方法单一,且评价内容不够规范、评价方法学质量存在缺陷,导致评价结果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尚需开展采用成本-效果/效益/效用分析的高质量、大样本、规范的经济学评价研究,从而为决策者及实践者选择适宜的中心静脉输液方式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输液技术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输液 成本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用分析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