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全生物可降解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植入的中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2
1
作者 龚雪阳 杨一峰 +2 位作者 赵天力 胡世军 张伟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5-801,共7页
目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改良封堵器、选择更优的路径等方法拓展了VSD封堵术的适应证并降低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的使用有望彻底解决VSD封堵造成的传导阻滞... 目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改良封堵器、选择更优的路径等方法拓展了VSD封堵术的适应证并降低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的使用有望彻底解决VSD封堵造成的传导阻滞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比较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与金属封堵器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胸骨下段小切口VSD封堵术的中期随访结果,并分析术后发生心电图及瓣膜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9年1月1日至11月7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行VSD封堵术的27例患者术后3年内的随访资料,通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发生心电图及瓣膜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分别有12例和15例患者采用金属封堵器和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进行VSD封堵,患者随访期间均存活,未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较大残余分流、封堵器过快吸收、明显瓣膜反流等严重并发症。金属封堵器组与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组术后1、2、3年的心电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SD封堵器大小是影响术后2、3年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封堵器大小与缺损大小的差值是影响术后2年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在小型VSD封堵中的中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并具有与传统镍钛合金封堵器相同的术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封堵 完全生物可降解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金属间隔缺损封堵器 瓣膜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原创心血管器械研发的新领域--室间隔缺损可降解封堵器获批上市的启示 被引量:7
2
作者 潘湘斌 李泽夫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66-768,共3页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约占全部先天出生缺陷的1/3。而室间隔缺损(VSD)约占先心病总数的30%~50%[1]。随着影像学技术和介入治疗器械的进步,经导管介入封堵手术飞速发展,逐渐成为单纯先心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2]。自199...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约占全部先天出生缺陷的1/3。而室间隔缺损(VSD)约占先心病总数的30%~50%[1]。随着影像学技术和介入治疗器械的进步,经导管介入封堵手术飞速发展,逐渐成为单纯先心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2]。自1996年Amplatz等使用镍钛记忆金属丝网研制出新式封堵器Amplatzer后,先心病介入治疗器械研发开始应用镍钛合金的超弹性和形状记忆性能。这一设计理念成为了先心病封堵器设计的范式,并且极大地推动了先心病封堵器的研发进程。来自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有力地证实,经导管介入封堵术优于手术修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工结合 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 间隔缺损 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物可降解型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猪房间隔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戴柯 李奋 +9 位作者 孙康 窦红静 孙锟 王一涵 鲁亚男 张玉奇 傅立军 张瑞东 赵武 冯其荗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5-379,共5页
目的评估全生物可降解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封堵猪ASD的疗效、并发症、生物相容性等。方法房隔穿刺及Rashkind球囊房隔造口术构建猪ASD模型成功后,即刻在透视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用所设计全生物可降解型ASD封堵器封堵所构建ASD... 目的评估全生物可降解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封堵猪ASD的疗效、并发症、生物相容性等。方法房隔穿刺及Rashkind球囊房隔造口术构建猪ASD模型成功后,即刻在透视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用所设计全生物可降解型ASD封堵器封堵所构建ASD。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处死实验猪,并行大体标本肉眼观察研究。结果共对10只制备好ASD模型的实验猪进行了封堵,技术成功率100%;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残余分流、心律失常、感染等并发症;大体解剖标本见内膜组织从边缘逐渐完全覆盖装置表面,未见装置表面赘生物及血栓形成,装置均未发生移位。结论全生物可降解型ASD封堵器关闭猪ASD技术成功率高、动物实验结果与金属ASD封堵器相仿,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其远期及对中、大型ASD的封堵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堵器 生物可降解 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物可降解型封堵器封堵猪房间隔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牛云鹤 罗历 +6 位作者 李勇刚 计晓娟 白永虹 王洪 蒲晓芳 刘玲娟 易岂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45-1050,共6页
目的:评估全生物可降解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器封堵猪ASD的疗效、组织覆盖情况、降解情况及生物相容性等。方法:15只小型猪经外科开胸术后在心脏超声指引下行房间隔穿刺术,并置入全生物可降解ASD封堵器。术后行... 目的:评估全生物可降解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器封堵猪ASD的疗效、组织覆盖情况、降解情况及生物相容性等。方法:15只小型猪经外科开胸术后在心脏超声指引下行房间隔穿刺术,并置入全生物可降解ASD封堵器。术后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封堵效果并测量封堵器大小,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9个月各处死3只,大体肉眼观察组织覆盖情况并测量覆盖面积与封堵器双盘面积;苏木素-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猪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除了3只建模失败,其余12只均建模成功并进行了ASD封堵;术中及术后未出现感染、封堵器脱落等并发症。超声结果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大体解剖标本可见置入ASD封堵器术后1月新生组织部分覆盖封堵器装置表面,术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均已完全覆盖。与降解前的封堵器扇面直径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均降低(P<0.05),且随时间延长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降解前的封堵器高度比较,除了术后1个月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均降低(P<0.05)。与降解前封堵器双盘面积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9个月均降低(P<0.05),且随时间延长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封堵器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明显,在术后6个月、9个月消失;术后3个月及6个月血清IL-6浓度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9个月降至正常(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生物可降解型ASD封堵器在猪ASD模型封堵技术成功率高,组织覆盖迅速,生物相容性与降解效果良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可降解封堵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堵器 生物可降解 间隔缺损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镍钛合金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秦永文 胡建强 赵仙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 :观察自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植入动物体内后的组织学反应。方法 :选用杂种猪 6只 ,体质量 15~ 2 0 kg。应用硫喷妥钠静脉麻醉 ,开胸暴露心脏 ,在右心室近心尖处穿刺右心室壁、室间隔 ,通过 10 F鞘管将自制镍钛合金室间隔缺损封堵... 目的 :观察自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植入动物体内后的组织学反应。方法 :选用杂种猪 6只 ,体质量 15~ 2 0 kg。应用硫喷妥钠静脉麻醉 ,开胸暴露心脏 ,在右心室近心尖处穿刺右心室壁、室间隔 ,通过 10 F鞘管将自制镍钛合金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置入室间隔处。观察 45~ 12 0 d。结果 :6只猪中 1只因术中出血死亡 ,另 1只猪术后 8h死亡 ;4只猪存活。术后 45 d和 6 0d各处死 1只猪 ,12 0 d处死 2只 ,大体标本显示封堵器表面覆盖一层新生内膜 ,光镜观察新生内膜表面为一单层扁平细胞所覆盖。在早期 ,封堵器植入处有炎症细胞浸润 ;后期炎症反应消失 ,为纤维组织所代替 ,表现为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过程。肺、肝脏、脾脏、肾脏、大小肠无血栓栓塞现象。 结论 :自制镍钛合金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合金 间隔缺损 封堵器 生物相容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胡海波 蒋世良 +5 位作者 徐仲英 吴文辉 孟亮 陈雪生 赵红 王红月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观察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置入动物体内后的组织学反应,评价比较两种不同设计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用中华小型猪9只,非体外循环下通过外科方法建立创伤性肌部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直视下经导管分别... 目的:观察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置入动物体内后的组织学反应,评价比较两种不同设计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用中华小型猪9只,非体外循环下通过外科方法建立创伤性肌部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直视下经导管分别置入两种设计不同的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有端头型和无端头型),术后1、2、3个月分别处死进行大体解剖、光镜和电镜观察。 结果:9只猪中3只因术中出血死亡,6只置入封堵器(无端头型和有端头型各3只)成功,均存活至各自的实验终点。大体标本显示各组封堵器表面均覆盖一层厚薄不等的、光滑的新生内膜组织,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其组织学来源于正常心内膜结构。封堵器置入处心肌组织早期有轻度炎症反应,3个月时消失并为纤维组织所代替。肺、肝、脾、肾脏等重要脏器均无血栓栓塞现象。对比研究发现,有端头型封堵器较无端头型封堵器内膜完全覆盖所需的时间稍长。 结论:两种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相比之下无端头型封堵器生物相容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封堵器 置入 生物相容性 头型 国产 大体标本 动物体内 华小 结论 终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完全可吸收封堵器的制备及力学性能评价
7
作者 吴斯蔚 李超婧 +3 位作者 王富军 王璐 李逸明 孙锟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共7页
针对用于治疗室间隔缺损的PPDO(聚对二氧环己酮)可降解封堵器因PPDO单丝的形状记忆功能有限,致使封堵器的释放和回复性能较差,并且经长时间手术操作易出现变形的问题,设计并制备双组分力学增强型完全可吸收封堵器,并探究不同材料配比的... 针对用于治疗室间隔缺损的PPDO(聚对二氧环己酮)可降解封堵器因PPDO单丝的形状记忆功能有限,致使封堵器的释放和回复性能较差,并且经长时间手术操作易出现变形的问题,设计并制备双组分力学增强型完全可吸收封堵器,并探究不同材料配比的编织结构对封堵器稳固性的影响。选用PPDO和PCL(聚己内酯)两种完全可吸收聚酯纤维材料,利用材料的熔点差异制备具有皮芯结构(PPDO单丝为芯纱)的熔融包覆纱,通过编织和热定型工艺制备两侧对称型封堵器,并对其单丝拉伸性能、材料细胞毒性,以及封堵器的稳定性、压缩性和入鞘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包覆纱与PPDO配比为1∶7的双组分可吸收封堵器具有更高的压缩模量、弹性回复能力和形变回复能力,更容易输入鞘管,并且稳定性优于单一组分结构的封堵器,具备用于动物试验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堵器 聚对二氧环己酮 聚己内酯 间隔缺损 可吸收生物材料 结构稳定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