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 1
-
-
作者
蒋正华
张为民
朱力为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
国家统计局
-
出处
《人口与经济》
1984年第3期14-20,共7页
-
文摘
一、历史的回顾与数据可靠性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充满了压迫和反压迫的斗争,战争、饥荒、统治者的横征暴敛造成大批人口死亡,因此,平均期望寿命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上。其确切的数值由于缺乏可靠资料而不能求得,若按数千年来人口增长率和中国人口的自然生育率来估计,则很长时期内平均期望寿命值可能只有25岁到30岁。从二十世纪以来,人口数据开始得到注意,但在解放前,这种记录很不完整,尤其是平均期望寿命的资料更是缺乏,就是典型调查也不过几次,而且只是某些学术机构自行组织的,因此我们对历史情况的分析也只能局限在这些资料上。 在中国,见诸记录最早的生命表系袁贻瑾医师根据李氏1365到1849年家谱资料中年龄结构编制的,但其代表性如何,还值得研究。1929年到1931年间。
-
关键词
平均期望寿命
婴儿死亡率
中国人口
完全生命表
解放前
营养不良
人口普查
死因
分市
呼吸系病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GDM模型及2000年中国人口生存函数预测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郑祖康
王会霞
严明进
-
机构
复旦大学
-
出处
《应用概率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3-216,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高校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
-
文摘
Maisano在De Moivre线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良好拟合效果的人口生存函数GDM模型。本文将利用GDM方法对我国历年人口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并对2000年中国人口的生存函数进行预测。
-
关键词
生存函数
GDM模型
2000年
人口寿命
中国
不完全生命表
死亡率
预测
-
分类号
O212.3
[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C921
[社会学—人口学]
-
-
题名年少期的生存函数模型(续)
- 3
-
-
作者
黄荣清
-
机构
北京经济学院人口经济研究所
-
出处
《人口与经济》
1986年第6期28-29,共2页
-
文摘
(四)生存率函数分布模型准确性的验证——日本人口的例子 上面我们已用大量的简略生命表验证了模型的准确程度。一个模型的准确性只有用适合于它的可靠的实际数字才能验证,由于Weibull分布模型是用连续可导的函数形式来表示人口生存变化情况的,而生命表的函数是用折线形式出现的,尤其是在简略生命表的场合,每五岁组为一段,用它来验证操型的准确性毕竟是太粗略了,所以我们最好改用作得较精细的生命表。这里我用的是日本人口完全生命表。
-
关键词
简略生命表
生存函数
完全生命表
生存率
Weibull分布模型
上面的方程式
死亡力
准确性
日本人
误差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大跃进”引起的人口变动
被引量:21
- 4
-
-
作者
李成瑞
-
机构
国家统计局
-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4,共14页
-
文摘
关于“大跃进”引起的非正常死亡人口究竟有多少,由于当时的户口登记数中有不少遗漏,而且其中包括正常死亡人口,故而难以作出回答。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和同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1‰生育率抽样调查资料公布后,美国著名人口学家科尔教授利用这些资料进行了反复研究,在1984年出版了《从1952年到1982年中国人口的急剧变化》一书,其中估算我国1958至1963年超线性死亡(非正常死亡)人口约为2700万(2680万)。我国西安交通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蒋正华教授经过反复研究,在1986年撰写的《中国人口动态估计的方法与结果》的专论和有关著作中,估算1958至1963年我国非正常死亡人口约为1700万(697万)。本文着重对以上两位学者的研究结果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比较研究。笔者在研究中发现科尔计算的个别重要数字与有关数字间存在着难以理解的矛盾,在针对这一矛盾对个别数字作技术性修订后,认为按科尔的线性公式计算,超线性死亡人口应约为2200万(2158万)。本文认为,科尔和蒋正华所依据的资料都具有高度的可靠性,两人所采用的方法也各有其科学依据,但蒋正华所采用的以历年生命表为中心,通过参数估计模型进行细致计算的方法,科学性更高一些。此外,本文还对“大跃进”引起的1958至1961年人口出?
-
关键词
全国人口普查
死亡人数
死亡率
完全生命表
户口登记
人口出生率
国际人口科学研究联合会
参数估计
生育率
中国人口
-
分类号
C924.24
[社会学—人口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