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董悦 马毅 +1 位作者 穆学涛 钟心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2-862,共1页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1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世龙 马月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49-1149,共1页
孕妇,25岁,孕27周,孕1产1,平素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常规产前超声:胎儿四腔心切面示左心房较右心房小,实时动态显示左心房后壁连续光滑,未见肺静脉汇入,降主动脉与左心房距离增大,其间显示肺总静脉(CPV)横断面(图1A)。实时超声可... 孕妇,25岁,孕27周,孕1产1,平素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常规产前超声:胎儿四腔心切面示左心房较右心房小,实时动态显示左心房后壁连续光滑,未见肺静脉汇入,降主动脉与左心房距离增大,其间显示肺总静脉(CPV)横断面(图1A)。实时超声可见肺总静脉经垂直静脉穿膈肌汇入门静脉(图1B)。胎儿上腹部横断面显示胃右侧可见垂直静脉(图1C)。胎儿三血管气管切面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超声检查 产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立波 张秀和 +1 位作者 赵洪序 张柏民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528-529,共2页
目的 :提高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TAPVC)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确诊 3例 ,余均为术中确诊。心上型 8例 ,心内型 1例。全组无死亡。8例随访 1~ 1 0年 ,心功能 (NYHA) 0~ 级。身体发育与... 目的 :提高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TAPVC)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确诊 3例 ,余均为术中确诊。心上型 8例 ,心内型 1例。全组无死亡。8例随访 1~ 1 0年 ,心功能 (NYHA) 0~ 级。身体发育与活动能力与正常同龄人无异。结论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术前易误诊为房间隔缺损。采用左右心房联合切口矫治本病 ,保证足够大的肺总静脉与左心房吻合口 ,可获得满意的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矫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嬿 唐红 +1 位作者 饶莉 杨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91-91,100,共2页
关键词 诊断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心电图 心室 查体 舒张期 杂音 连接 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守军 宋民 +1 位作者 杨研 吴清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 :对两例患儿实施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矫治术。方法 :2 0 0 1年 3月~ 11月 ,我院分别为 1例 9个月的婴儿和 1例 4岁儿童成功实施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矫治术。两患儿左肺静脉通过垂直静脉流入无名静脉 ,右肺静脉回流... 目的 :对两例患儿实施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矫治术。方法 :2 0 0 1年 3月~ 11月 ,我院分别为 1例 9个月的婴儿和 1例 4岁儿童成功实施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矫治术。两患儿左肺静脉通过垂直静脉流入无名静脉 ,右肺静脉回流至冠状静脉窦。结果 :患儿术后恢复顺利 ,术后 7天出院。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 引流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的外科治疗
6
作者 萧明第 朱晓东 +4 位作者 郭加强 孙立忠 阎军 唐跃 代宝元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0年第5期368-370,414-415+417,共6页
本院自1976年1月至1989年12月手术治疗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TAPVC)58例。心上型38例,心内型19例,混合型1例。死亡5例,死亡率8.6%。本文对该病的发生率、诊断和手术方法进行讨论,着重介绍作者采用左右房联合切口矫治本病的经验。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左右房联合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的磁共振成像
7
作者 孙善德 罗秋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3年第4期76-77,共2页
现介绍作者应用心电图触发MRI诊断4例不同类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TAPVD)患儿的初步经验。1989年10月至1990年2月,作者对4例TAPVD患儿实行心电图触发MRI研究。4例患儿的年龄分别是:21天、4个月、10岁和13岁。在磁共振检查前,例1,例3和... 现介绍作者应用心电图触发MRI诊断4例不同类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TAPVD)患儿的初步经验。1989年10月至1990年2月,作者对4例TAPVD患儿实行心电图触发MRI研究。4例患儿的年龄分别是:21天、4个月、10岁和13岁。在磁共振检查前,例1,例3和例4曾接受了超声心动图检查,例2接受过心导管和血管电影摄影检查。并均已做出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畸形 引流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心内型一例
8
作者 侯义华 吴凤霞 +3 位作者 赵志坚 高尔立 陈菊华 宋继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456-456,共1页
患者女,19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生长发育较同龄人略迟缓,活动后胸闷、心慌、气短,无晕厥、喜蹲踞现象,紫绀(+)。血压96/60mmHg心率61次/min。心界向两侧扩大,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大炮音;胸骨左缘第二、三肋间4/6级收缩期杂音,传导广... 患者女,19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生长发育较同龄人略迟缓,活动后胸闷、心慌、气短,无晕厥、喜蹲踞现象,紫绀(+)。血压96/60mmHg心率61次/min。心界向两侧扩大,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大炮音;胸骨左缘第二、三肋间4/6级收缩期杂音,传导广泛,并可触及震颤,周围血管征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静脉畸形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内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漏诊合并肝左静脉异常引流1例
9
作者 侯义华 吴凤霞 +3 位作者 赵志坚 高尔立 陈菊华 宋继柱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3期246-246,共1页
关键词 肺左静脉异常 完全肺静脉畸形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例完全性肺静脉心上型畸形引流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
10
作者 倪金洪 孙锟 +1 位作者 高玲玲 陈树宝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5-156,共2页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TAPVC)是一种罕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在先天性心脏病中构成比为0.2%。按照畸形引流的部位可将其分成心上型、心内型、心下型、混合型,其中心上型在TAPVC中占45~47%。我们近4年中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TAPVC)是一种罕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在先天性心脏病中构成比为0.2%。按照畸形引流的部位可将其分成心上型、心内型、心下型、混合型,其中心上型在TAPVC中占45~47%。我们近4年中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12例,并经手术证实,现总结如下。 资料及结果 一、临床资料 自1991年5月至1995年4月超声诊断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心上型(TAP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畸形引流 心上型 超声心动图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例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各年龄段临床特点和外科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11
作者 张惠丽 李守军 +3 位作者 胡盛寿 刘迎龙 沈向东 闫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各年龄段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0-01至2006-12诊断TAPVC并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婴幼儿(除外合并法乐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完全性房室通道、单心室等复杂畸形的患儿)共137例... 目的:探讨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各年龄段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0-01至2006-12诊断TAPVC并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婴幼儿(除外合并法乐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完全性房室通道、单心室等复杂畸形的患儿)共137例。分为≤28天新生儿组(组1,n=7)、>28天~≤6个月组(组2,n=70)、>6个月~≤1岁组(组3,n=26)、>1岁~≤3岁组(组4,n=34)4个年龄组。137例患儿伴房间隔缺损119例,卵圆孔未闭18例,动脉导管未闭27例,室间隔缺损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103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50.4%(69/137),其中≤6个月患儿(组1、组2)占71.0%(49/69)。心上型49.6%(68/137),心内型37.2%(51/137),心下型1.5%(2/137),混合型11.7%(16/137)。合并肺静脉狭窄18.2%(25/137),其中≤6个月患儿(组1、组2)占88.0%(22/25)。结果:手术死亡率11.7%(16/137),组1和组2占87.5%(14/16)。主要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和低心排综合征。有随访资料99例,随访率81.8%(99/121),随访期限2~86个月,平均(25.5±22.3)个月。晚期死亡9例,均为组1和组2患儿,晚期死亡率9.1%(9/99)。结论:年龄>6个月的TAPVC患儿可获得满意的外科治疗效果,而年龄≤6个月尤其是新生儿患儿病情重,合并限制性房间隔缺损、肺静脉狭窄和重度肺动脉高压比例高,往往需要急诊手术,手术及远期死亡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手术治疗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探讨(附91例报告)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健萍 周爱卿 +5 位作者 李筠 黄美蓉 高伟 余志庆 李奋 王荣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8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APVC)诊断方法。方法 总结 1986年 10月 -2 0 0 2年 2月收治入院的91例TAPVC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造影比较诊断符合率 10 0 % ,引流位置准确率为 96.7%( 88/91)。 91例进...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APVC)诊断方法。方法 总结 1986年 10月 -2 0 0 2年 2月收治入院的91例TAPVC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造影比较诊断符合率 10 0 % ,引流位置准确率为 96.7%( 88/91)。 91例进行心导管造影检查明确了类型。 1例心下型TAPVC行MRI检查 ,清楚地显示了肺静脉回流情况及伴发畸形 ,与心导管造影结果一致。结论 心导管造影对本病是一个重要的检查手段 ,尤其对一些复杂型TAPVC、年龄大、临床症状重的患儿 ,为其外科手术提供了正确的解剖及生理数据。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地反映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部位及其类型 ,但必须在超声心动图能明确排除有混合性异位引流或复杂畸形时才可直接手术。磁共振 (MRI)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并弥补了心导管造影的不足 ,尤其是心下型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心导管造影 磁共振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例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陆进 李仲智 +3 位作者 李晓峰 郭志和 高国庆 张玉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2-434,共3页
目的:总结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3月至2005年3月,我院共完成4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治疗,男33例,女9例,年龄18天~3岁,平均(4.3±3.2)月,体重3.2~11kg,平均(5.4±1.2)kg。心上... 目的:总结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3月至2005年3月,我院共完成4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治疗,男33例,女9例,年龄18天~3岁,平均(4.3±3.2)月,体重3.2~11kg,平均(5.4±1.2)kg。心上型27例,心内型10例,心下型3例,混合型2例。所有患者均由超声心动图确诊,11例行心导管检查,3例心下型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术。6例心上型采用左心房顶部入路。结果:死亡4例,死亡率9.52%(3例心上型围术期死亡,1例心内型术后1年因肺静脉回流梗阻死亡)。3例心下型无死亡。心律失常7例中,6例为心上型双心房横切口,1例为心内型。随访39例,随访时间1月~10年,存活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可由超声心动图确诊,必要时辅以心导管检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新生儿及婴儿期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心上法矫治心上型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孤立性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新霞 栗河舟 +3 位作者 张玉奇 王铭 刘云 林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8-58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孤立性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胎儿孤立性TAPVC的产前超声资料,观察分析其二维超声心动图及CDFI表现,测量TAPVC胎儿左心室与右心室横径比值(LV/RV)、左心房与右心房横径...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孤立性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胎儿孤立性TAPVC的产前超声资料,观察分析其二维超声心动图及CDFI表现,测量TAPVC胎儿左心室与右心室横径比值(LV/RV)、左心房与右心房横径比值(LA/RA),并与同孕周正常胎儿预测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5例孤立性TAPVC胎儿中,心上型9例,心内型4例,心下型2例;4例见血流梗阻,其中心上型3例,心下型1例,CDFI示梗阻处血流信号明亮,梗阻处流速1.0~1.6m/s。15例孤立性TAPVC胎儿的LV/RV为0.75~0.99,平均0.88±0.08,小于同孕周正常胎儿预测值(t=-3.305,P=0.005)。LA/RA为0.68~1.00,平均0.84±0.11,亦小于同孕周正常胎儿预测值(t=-3.320,P=0.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用以胎儿期诊断孤立性TAP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后肺静脉梗阻的治疗探讨 被引量:9
15
作者 邸勇 邢泉生 +3 位作者 任悦义 王葵亮 段书华 曹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84-787,共4页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矫治术后肺静脉梗阻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至2015-12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施行TAPVC矫治术后发生肺静脉梗阻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所有患儿均出院前、术后1个月...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矫治术后肺静脉梗阻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至2015-12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施行TAPVC矫治术后发生肺静脉梗阻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所有患儿均出院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回院复诊,包括经胸心脏超声多普勒、心电图、X线胸部正侧位片。以经胸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肺静脉流速>2 m/s为梗阻标准,诊断肺静脉梗阻。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反复心力衰竭、生长发育迟缓)确定二次手术时机。二次手术采用sutureless缝合技术和常规补片扩大技术。结果:术后发生肺静脉狭窄16例患儿无失访,其中7例吻合口周围狭窄(混合型1例,心下型3例,心上型2例,心内型1例);7例单支肺静脉狭窄,2例双支肺静脉狭窄,无三支及以上肺静脉狭窄。按术前Darling类型分:混合型2例,心下型5例,心上型5例,心内型4例。11例(68.8%)术后肺静脉狭窄流速增快发生在术后3~6个月。5例二次手术患儿中,4例采用sutureless缝合技术,1例采用常规补片扩大技术,均为吻合口周围梗阻狭窄,2例死亡,3例患儿随访中。结论:TAPVC矫治术后吻合口周围狭窄为主要二次手术适应证,并且需早期即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术后并发症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静雅 王芳韵 +5 位作者 李晓峰 金兰中 张鑫 马桂琴 郑淋 卫海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98-601,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监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患儿术后肺静脉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66例TAPVC患儿术前,术后围手术期、中期超声心动图测量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监测肺静脉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66例TAPVC患儿术后围...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监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患儿术后肺静脉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66例TAPVC患儿术前,术后围手术期、中期超声心动图测量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监测肺静脉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66例TAPVC患儿术后围手术期、中期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术前增大,右心室前后径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肺静脉梗阻6例患儿应用超声心动图可观测到吻合口处或肺静脉回流处的高速血流信号。6例肺静脉梗阻患儿术后围手术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增大,右心室前后径缩小,肺动脉压力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增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右心室前后径、肺动脉压力均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动态监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效果,通过右心室前后径及肺动脉压力等测量值可监测术后肺静脉梗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肺静脉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向评分法评估Sutureless技术治疗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效果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向民 聂志强 +4 位作者 欧艳秋 何标川 袁海云 曲艳吉 刘小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3-150,共8页
【目的】以两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不同的手术方法(Sutureless技术和传统方法)为例,应用倾向评分方法评估不同手术方法的优劣。【方法】连续入组2007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本中心所有行外科矫治术的TAPVC... 【目的】以两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不同的手术方法(Sutureless技术和传统方法)为例,应用倾向评分方法评估不同手术方法的优劣。【方法】连续入组2007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本中心所有行外科矫治术的TAPVC婴幼儿179名病例,其中Sutureless组81人,传统手术组98人。病人随访时间为术后1、3、6、12个月。采用三种倾向评分方法(最邻近卡钳法、马氏距离法、成对最佳法)匹配基线因素,匹配变量为:术前肺静脉狭窄(PrePVO)、年龄、性别、体质量、是否新生儿、TAPVC类型。以随机效应脆弱风险模型验证多水平效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与多因素Cox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生存率差异。【结果】使用倾向评分中的最邻近卡钳法匹配效果最好。匹配后,Sutureless组中位数体外循环时间87(74.5~103.0)min少于传统手术组99(76.5~123.5)min(P=0.030);Sutureless组中位数主动脉阻断时间43(35~54.5)min少于传统手术组55(40.5~705)min(P<0.001);复合事件发生率Sutureless组6.8%(5/73)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24.7%(18/73),HR的95%CI=0.20(0.06~0.61),P=0.005。院外死亡发生率Sutureless组1.4%(1/73)低于传统手术组6.8%(5/73),HR的95%CI=0.03(0.01~0.55),P=0.017。两组在术后肺静脉梗阻、围术期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倾向评分方法评估先天性TAPVC的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显示,使用Sutureless技术能缩短患者术中的主动脉阻断时间与体外循环时间,能降低术后复合事件的发生率及院外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倾向评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基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静 石鑫 +2 位作者 陈笋 孙锟 于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34-1037,共4页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ng,TAPVC)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病机制相当复杂,与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人类对TAPVC临床特征、...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ng,TAPVC)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病机制相当复杂,与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人类对TAPVC临床特征、胚胎发育、遗传学角度的认识有了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临床特征 胚胎发育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心室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9
作者 欧阳文斌 潘湘斌 +5 位作者 张浩 花中东 杨克明 闫军 马凯 李守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单心室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9-05至2011-09,我科共收治单心室合并TAPVC患儿11例,年龄(30.1±21.4)个月,体重(11.0±3.2)kg。例2行改良B-T分流术,例1、3~6、8、9、11行一侧或双侧... 目的:探讨单心室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9-05至2011-09,我科共收治单心室合并TAPVC患儿11例,年龄(30.1±21.4)个月,体重(11.0±3.2)kg。例2行改良B-T分流术,例1、3~6、8、9、11行一侧或双侧双向腔肺分流术,例7、10行一期改良Fontan术。例1、6~9、11同期行TAPVC矫治术。结果:例6、10围术期死亡(18.2%,2/11),死亡原因分别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存活的患儿随访1~29个月,例4死亡,余患儿氧饱和度改善,未发现残余肺静脉梗阻,例5行二期改良Fontan术并顺利出院。结论:单心室合并TAPVC患儿仍具有较高早期死亡率,术前明确诊断TAPVC并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单心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悦航(综述) 吴春(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21-423,共3页
自1798年wilson报道了第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以来,对该病的认识在数百年来已经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手术治疗方式.1957年Darling对于该病的分型更进一步使得该病的诊断具体化和合理化.该类畸形占小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1%~3%.随着医... 自1798年wilson报道了第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以来,对该病的认识在数百年来已经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手术治疗方式.1957年Darling对于该病的分型更进一步使得该病的诊断具体化和合理化.该类畸形占小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1%~3%.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效果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死亡率大大降低.但该类患儿若不采取手术矫治,75%的患儿在1岁内死亡.因此,正确认识和诊治该类疾病有着显著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诊疗 WILSON 医疗技术水平 手术效果 治疗方式 手术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