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心病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7
1
作者 徐志伟 苏肇伉 丁文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 回顾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手术治疗。方法 1979年3月~2003年1月间共纠治TAPVC 141例。全组心上型78例,心内型46例,混合型15例,心下型2例。早期9例心上型TAPVC采用心脏上翻方法;后53例采用右房横切口,经房隔左房后壁... 目的 回顾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手术治疗。方法 1979年3月~2003年1月间共纠治TAPVC 141例。全组心上型78例,心内型46例,混合型15例,心下型2例。早期9例心上型TAPVC采用心脏上翻方法;后53例采用右房横切口,经房隔左房后壁与汇总静脉吻合方法;近年来16例采用经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间,汇总静脉和左房顶部直接吻合方法。结果 手术纠治TAPVC 141例,手术死亡11例,死亡率7.8%。其中心上型7例,心内型2例,心下型1例,混合型1例。远期死亡2例。结论 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TAPVC纠治的成功率不断提高。对心内型,必须将剪去组织的心内膜对齐缝合,防止术后与关闭房缺的心包粘连。心上型手术,改为从左房顶部与汇总静脉直接吻合方法,手术效果满意。TAPVC一经诊断必须立即手术,防止肺血管阻塞性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心病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治疗 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被引量:2
2
作者 任书堂 王勇 +4 位作者 周建华 龙进 王翠华 李冬蓓 黄云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3-888,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对婴幼儿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6年12月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8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儿,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15~195d,平均年龄79.8 d。超声从胸骨旁、剑突...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对婴幼儿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6年12月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8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儿,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15~195d,平均年龄79.8 d。超声从胸骨旁、剑突下、心尖多个切面,观察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途径及位置,右心房、右心室的扩大程度,心房水平分流方向等。结果:8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儿中,6例行CT检查,5例行手术治疗。超声心动图检出7例,漏诊1例,诊断准确率为87.5%。本病的间接超声征象为小的畸形左心房和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肝、门静脉扩张迂曲,肝内血流丰富;直接征象为左、右肺静脉未回流左心房,汇成共同肺静脉干,汇入垂直静脉后经右下行穿越膈肌至门静脉或肝静脉。剑突下切面可显示3条平行走行的血管,即垂直静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前二者与后者血流方向相反。8例患儿垂直静脉膈下回流部位均为门静脉,3例患儿存在降垂直静脉与门静脉或肝静脉连接处梗阻。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小儿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具有重要价值,能为外科术前评估提供结构及血流动力学信息。采用多声窗、多切面及连续追踪法观察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异位引流的肺静脉行程,可对其作出准确诊断,但须与混合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及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或肝动脉-静脉瘘等疾病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心血管畸形 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外科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志伟 董念国 +5 位作者 孙宗全 张凯伦 肖诗亮 杜心灵 蒋雄刚 刘成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2-384,共3页
目的总结23例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全组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其中急诊手术6例。患儿平均年龄(5.7±3.6)个月,平均体重(5.8±1.5)kg。... 目的总结23例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全组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其中急诊手术6例。患儿平均年龄(5.7±3.6)个月,平均体重(5.8±1.5)kg。心上型11例采用双房径路矫治并结扎垂直静脉,用可吸收缝线吻合肺静脉共干与左心房后壁切口;心内型12例,仔细辨认合并三房心畸形,避免损伤传导系统。均采用心包补片修补扩大的房间隔缺损。结果手术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8.7%)。18例随访2个月~3年,患儿心功能明显改善,生长发育正常。结论TAPVC可由超声心动图确诊,应尽早手术矫治。对于新生儿或婴儿期反复出现肺炎、低氧血症、心衰等患儿,在临床症状相对改善的情况下应急诊手术;同时加强体外循环和监护室的密切协作,完善术后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曹亮 胡建国 +5 位作者 杨一峰 杨进福 尹邦良 周新民 吴忠仕 刘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2-545,共4页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49例TAPVC患者治疗情况,其中心上型37例,采用左心房后壁与肺总静脉吻合35例,左心房顶后缘与肺总静脉吻合2例;心内型12例,...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49例TAPVC患者治疗情况,其中心上型37例,采用左心房后壁与肺总静脉吻合35例,左心房顶后缘与肺总静脉吻合2例;心内型12例,予切开冠状静脉窦上缘,将肺总静脉汇合部与原左心房合并形成新的左心房,自体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结果:痊愈46例,死亡3例。38例随访3个月~8年,1例术后2个月出现肺静脉回流梗阻,余患者肺静脉回流通畅,心功能达Ⅰ级。结论:TAPVC患者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通畅的肺总静脉与左心房吻合口和完善的术后监护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先天性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军 汪曾炜 +3 位作者 朱洪玉 高文根 尹宗涛 祝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1050-1051,共2页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分型、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评估影响手术治疗的因素。方法:1980年2月至2004年2月对8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病人行手术治疗,其中男50例,女39例,年龄2个月至35岁,平均(6.2±4.5)岁。临床分型:心上...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分型、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评估影响手术治疗的因素。方法:1980年2月至2004年2月对8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病人行手术治疗,其中男50例,女39例,年龄2个月至35岁,平均(6.2±4.5)岁。临床分型:心上型58例,心内型24例,混合型6例,心下型1例。71例术前经心导管检查和18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全组均行根治手术。结果:无手术死亡,随访82例,随访率92.1%,1例手术后2年因心内管道堵塞而导致肺水肿死亡,余均恢复正常。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早期手术及保证足够大的吻合口可以防止肺静脉回流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治疗 外科手术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术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丽慧 刘彤 +1 位作者 董艳华 孙久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2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施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矫治术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主要并发症...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施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矫治术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室上性心律失常11例(42.3%),其中窦性心动过缓5例(19.23%)、交界区性心律5例(19.23%)、房性早搏1例(3.84%);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3.84%)。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早期手术疗效满意,但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护士首先应了解患者术中情况,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加强心电监测及起搏监护,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止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心律失常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外科治疗的经验与体会(附11例报告)
7
作者 杨辰垣 刘成硅 +3 位作者 肖诗亮 杜心灵 罗军 吴爱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9-310,313,共3页
目的 报道 1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方法 心上型 7例 ,其中 6例经右房行左房后壁与肺静脉共同干吻合 ,1例于心外行左房后壁与共同干平行吻合。心内型 4例 ,采用扩大房间隔缺损将异位的肺静脉开口矫正入左心房 ,其中肺静... 目的 报道 1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方法 心上型 7例 ,其中 6例经右房行左房后壁与肺静脉共同干吻合 ,1例于心外行左房后壁与共同干平行吻合。心内型 4例 ,采用扩大房间隔缺损将异位的肺静脉开口矫正入左心房 ,其中肺静脉开口于冠状静脉窦者 ,采用补片沿隔瓣根部环绕至冠状静脉窦后下方将冠状静脉窦开口于左心房。异位静脉开口于上腔静脉入口处者 ,切开上腔静脉外后侧壁 ,并用自体心包扩大上腔静脉的入口。结果 11例患者全部存活 ,顺利康复。结论 最大限度地扩大左房与共同干的吻合口 ,远离共同干结扎垂直静脉 ,扩大左心房容积 ,加宽上腔静脉的入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心脏外科手术 血流动力学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孙善权 李虹 +4 位作者 邹鹏 杨伟建 尚宝朋 孔娟娟 黄景思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评估外科手术治疗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11至2014-01,我院确诊为TAPVC的新生儿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平均手术年龄(10.2±4.8)d,体重(3.2±... 目的:评估外科手术治疗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11至2014-01,我院确诊为TAPVC的新生儿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平均手术年龄(10.2±4.8)d,体重(3.2±0.4)kg。所有患儿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部分患儿行心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检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定为临床随访时间,复查以超声心动图为主,必要时复查心电图及X线胸片,怀疑肺静脉梗阻者加做心脏CT检查。结果:全组无手术早期死亡,晚期死亡1例。平均体外转流时间(83.7±25.5)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41.0±19.4)min。术后中位机械通气时间4 d(范围2-128 d),中位正性肌力药物支持时间3 d(范围2-128 d),中位住院时间21 d(范围13-128 d)。19例存活者中平均随访(19.5±11.8)个月,其中2例术前有双侧肺静脉发育不良仍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心脏功能Ⅲ级,其余17例恢复良好,心脏功能Ⅰ-Ⅱ级。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新生儿TAPVC近中期疗效满意,伴双侧肺静脉发育不良者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外科治疗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解剖分型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宋心雨 李红昕 +1 位作者 邹承伟 杜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anomalouspulmonaryvenousconnection,TAPVC.)的解剖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6例TAPVC患者按照Darling分型方法分型,并将心上型和心内型各分为2个亚形。将全组病例分成梗阻型和非梗阻型。对照术前...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anomalouspulmonaryvenousconnection,TAPVC.)的解剖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6例TAPVC患者按照Darling分型方法分型,并将心上型和心内型各分为2个亚形。将全组病例分成梗阻型和非梗阻型。对照术前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及术后疗效。结果:46例TAPVC中心上型25例,肺静脉总干经垂直静脉连接于上腔静脉23例,肺静脉总干直接开口于右侧上腔静脉2例;心内型17例,肺静脉总干开口于冠状静脉窦11例,开口于右心房6例;心下型4例,肺静脉总干通过垂直静脉连接于肝门静脉。肺静脉回流梗阻7例,均依据解剖分型选择手术治疗,死亡4例,余康复出院。结论:TAPVC的解剖分型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解剖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起声诊断
10
作者 刘斯润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20-121,共2页
关键词 完全性 肺静脉连接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超声诊断价值要点及漏误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羽 朱善良 +3 位作者 陈俊 陈晔 莫绪明 杨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infracardiac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ITAPVC)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心动图漏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对ITAPVC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多排螺...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infracardiac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ITAPVC)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心动图漏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对ITAPVC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多排螺旋CT或心导管造影证实为ITAPVC的临床资料,将术前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表现与手术、多排螺旋CT或心导管造影结果对比分析,对超声漏、误诊及诊断不明确的声像图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并总结该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结果:53例病例中,29例在外院初筛,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10例,疑似2例,漏诊15例,误诊2例,2例均误诊为完全性心内型肺静脉异位连接,漏误诊率58.6%;本院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44例,疑似3例,所有正确诊断的病例中均显示左房壁回声完整,4根肺静脉均未与左房连接,可见共同肺静脉干连接垂直静脉,并穿过膈肌同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并行走行进入肝脏,与肝静脉、门静脉或下腔静脉连接。本组检查漏诊5例,误诊1例,漏误诊率11.3%,3例漏诊为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2例因同时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右房异构而漏诊,1例误诊为完全性心内型肺静脉异位连接。结论:ITAPVC易于漏诊,当出现右房室明显增大、左房室偏小、房水平右向左分流时,应常规探查肺静脉的走行情况。若剑突下扫查发现门静脉、肝静脉或下腔静脉扩张则需高度怀疑ITAPVC,且同时进行心导管或CT血管造影检查,以便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尽早手术,改善患儿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下型肺静脉连接 漏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例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各年龄段临床特点和外科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12
作者 张惠丽 李守军 +3 位作者 胡盛寿 刘迎龙 沈向东 闫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各年龄段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0-01至2006-12诊断TAPVC并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婴幼儿(除外合并法乐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完全性房室通道、单心室等复杂畸形的患儿)共137例... 目的:探讨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各年龄段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0-01至2006-12诊断TAPVC并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婴幼儿(除外合并法乐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完全性房室通道、单心室等复杂畸形的患儿)共137例。分为≤28天新生儿组(组1,n=7)、>28天~≤6个月组(组2,n=70)、>6个月~≤1岁组(组3,n=26)、>1岁~≤3岁组(组4,n=34)4个年龄组。137例患儿伴房间隔缺损119例,卵圆孔未闭18例,动脉导管未闭27例,室间隔缺损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103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50.4%(69/137),其中≤6个月患儿(组1、组2)占71.0%(49/69)。心上型49.6%(68/137),心内型37.2%(51/137),心下型1.5%(2/137),混合型11.7%(16/137)。合并肺静脉狭窄18.2%(25/137),其中≤6个月患儿(组1、组2)占88.0%(22/25)。结果:手术死亡率11.7%(16/137),组1和组2占87.5%(14/16)。主要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和低心排综合征。有随访资料99例,随访率81.8%(99/121),随访期限2~86个月,平均(25.5±22.3)个月。晚期死亡9例,均为组1和组2患儿,晚期死亡率9.1%(9/99)。结论:年龄>6个月的TAPVC患儿可获得满意的外科治疗效果,而年龄≤6个月尤其是新生儿患儿病情重,合并限制性房间隔缺损、肺静脉狭窄和重度肺动脉高压比例高,往往需要急诊手术,手术及远期死亡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完全性肺静脉引流 手术治疗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探讨(附91例报告)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健萍 周爱卿 +5 位作者 李筠 黄美蓉 高伟 余志庆 李奋 王荣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8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APVC)诊断方法。方法 总结 1986年 10月 -2 0 0 2年 2月收治入院的91例TAPVC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造影比较诊断符合率 10 0 % ,引流位置准确率为 96.7%( 88/91)。 91例进...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APVC)诊断方法。方法 总结 1986年 10月 -2 0 0 2年 2月收治入院的91例TAPVC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造影比较诊断符合率 10 0 % ,引流位置准确率为 96.7%( 88/91)。 91例进行心导管造影检查明确了类型。 1例心下型TAPVC行MRI检查 ,清楚地显示了肺静脉回流情况及伴发畸形 ,与心导管造影结果一致。结论 心导管造影对本病是一个重要的检查手段 ,尤其对一些复杂型TAPVC、年龄大、临床症状重的患儿 ,为其外科手术提供了正确的解剖及生理数据。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地反映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部位及其类型 ,但必须在超声心动图能明确排除有混合性异位引流或复杂畸形时才可直接手术。磁共振 (MRI)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并弥补了心导管造影的不足 ,尤其是心下型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心导管造影 磁共振 完全性肺静脉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例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陆进 李仲智 +3 位作者 李晓峰 郭志和 高国庆 张玉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2-434,共3页
目的:总结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3月至2005年3月,我院共完成4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治疗,男33例,女9例,年龄18天~3岁,平均(4.3±3.2)月,体重3.2~11kg,平均(5.4±1.2)kg。心上... 目的:总结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3月至2005年3月,我院共完成4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治疗,男33例,女9例,年龄18天~3岁,平均(4.3±3.2)月,体重3.2~11kg,平均(5.4±1.2)kg。心上型27例,心内型10例,心下型3例,混合型2例。所有患者均由超声心动图确诊,11例行心导管检查,3例心下型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术。6例心上型采用左心房顶部入路。结果:死亡4例,死亡率9.52%(3例心上型围术期死亡,1例心内型术后1年因肺静脉回流梗阻死亡)。3例心下型无死亡。心律失常7例中,6例为心上型双心房横切口,1例为心内型。随访39例,随访时间1月~10年,存活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可由超声心动图确诊,必要时辅以心导管检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新生儿及婴儿期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心上法矫治心上型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完全性肺静脉引流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孤立性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新霞 栗河舟 +3 位作者 张玉奇 王铭 刘云 林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8-58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孤立性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胎儿孤立性TAPVC的产前超声资料,观察分析其二维超声心动图及CDFI表现,测量TAPVC胎儿左心室与右心室横径比值(LV/RV)、左心房与右心房横径...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孤立性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胎儿孤立性TAPVC的产前超声资料,观察分析其二维超声心动图及CDFI表现,测量TAPVC胎儿左心室与右心室横径比值(LV/RV)、左心房与右心房横径比值(LA/RA),并与同孕周正常胎儿预测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5例孤立性TAPVC胎儿中,心上型9例,心内型4例,心下型2例;4例见血流梗阻,其中心上型3例,心下型1例,CDFI示梗阻处血流信号明亮,梗阻处流速1.0~1.6m/s。15例孤立性TAPVC胎儿的LV/RV为0.75~0.99,平均0.88±0.08,小于同孕周正常胎儿预测值(t=-3.305,P=0.005)。LA/RA为0.68~1.00,平均0.84±0.11,亦小于同孕周正常胎儿预测值(t=-3.320,P=0.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用以胎儿期诊断孤立性TAP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完全性肺静脉引流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后肺静脉梗阻的治疗探讨 被引量:9
16
作者 邸勇 邢泉生 +3 位作者 任悦义 王葵亮 段书华 曹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84-787,共4页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矫治术后肺静脉梗阻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至2015-12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施行TAPVC矫治术后发生肺静脉梗阻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所有患儿均出院前、术后1个月...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矫治术后肺静脉梗阻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至2015-12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施行TAPVC矫治术后发生肺静脉梗阻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所有患儿均出院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回院复诊,包括经胸心脏超声多普勒、心电图、X线胸部正侧位片。以经胸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肺静脉流速>2 m/s为梗阻标准,诊断肺静脉梗阻。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反复心力衰竭、生长发育迟缓)确定二次手术时机。二次手术采用sutureless缝合技术和常规补片扩大技术。结果:术后发生肺静脉狭窄16例患儿无失访,其中7例吻合口周围狭窄(混合型1例,心下型3例,心上型2例,心内型1例);7例单支肺静脉狭窄,2例双支肺静脉狭窄,无三支及以上肺静脉狭窄。按术前Darling类型分:混合型2例,心下型5例,心上型5例,心内型4例。11例(68.8%)术后肺静脉狭窄流速增快发生在术后3~6个月。5例二次手术患儿中,4例采用sutureless缝合技术,1例采用常规补片扩大技术,均为吻合口周围梗阻狭窄,2例死亡,3例患儿随访中。结论:TAPVC矫治术后吻合口周围狭窄为主要二次手术适应证,并且需早期即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完全性肺静脉引流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估完全型肺静脉异位连接中肺静脉病变 被引量:5
17
作者 邹鹏 洪庆山 +7 位作者 孙善权 张翠翠 杨伟健 黄景思 孔娟娟 刘琴 饶姣 李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估完全型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中肺静脉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55例TAPVC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并与CTA及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应用超声心动图根据肺静脉引流部位对55例TAPVC患儿进行分类,分为心上型24例、心内型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估完全型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中肺静脉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55例TAPVC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并与CTA及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应用超声心动图根据肺静脉引流部位对55例TAPVC患儿进行分类,分为心上型24例、心内型20例、心下型7例及混合型4例。15例垂直肺静脉梗阻中,心上型的梗阻多出现在垂直静脉与无名静脉或上腔静脉之间,心下型的梗阻均出现在垂直静脉与肝静脉或门静脉之间。肺静脉狭窄4例,其中3例局限性狭窄均为心内型,出现在分支肺静脉与共同肺静脉腔或右心房之间,1例弥漫性狭窄为心下型。分支肺静脉异常9例,其中超声心动图仅检出1例,而CTA检出8例。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对TAPVC中的肺静脉的引流、梗阻和分支肺静脉近端的狭窄做出更为全面的评价。CTA评估分支肺静脉的汇入和数目异常及远端肺静脉的成像方面优于超声心动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肺静脉连接 超声心动描记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肺静脉闭塞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术后并发症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静雅 王芳韵 +5 位作者 李晓峰 金兰中 张鑫 马桂琴 郑淋 卫海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98-601,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监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患儿术后肺静脉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66例TAPVC患儿术前,术后围手术期、中期超声心动图测量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监测肺静脉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66例TAPVC患儿术后围...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监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患儿术后肺静脉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66例TAPVC患儿术前,术后围手术期、中期超声心动图测量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监测肺静脉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66例TAPVC患儿术后围手术期、中期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术前增大,右心室前后径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肺静脉梗阻6例患儿应用超声心动图可观测到吻合口处或肺静脉回流处的高速血流信号。6例肺静脉梗阻患儿术后围手术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增大,右心室前后径缩小,肺动脉压力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增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右心室前后径、肺动脉压力均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动态监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效果,通过右心室前后径及肺动脉压力等测量值可监测术后肺静脉梗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引流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肺静脉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向评分法评估Sutureless技术治疗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效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向民 聂志强 +4 位作者 欧艳秋 何标川 袁海云 曲艳吉 刘小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3-150,共8页
【目的】以两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不同的手术方法(Sutureless技术和传统方法)为例,应用倾向评分方法评估不同手术方法的优劣。【方法】连续入组2007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本中心所有行外科矫治术的TAPVC... 【目的】以两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不同的手术方法(Sutureless技术和传统方法)为例,应用倾向评分方法评估不同手术方法的优劣。【方法】连续入组2007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本中心所有行外科矫治术的TAPVC婴幼儿179名病例,其中Sutureless组81人,传统手术组98人。病人随访时间为术后1、3、6、12个月。采用三种倾向评分方法(最邻近卡钳法、马氏距离法、成对最佳法)匹配基线因素,匹配变量为:术前肺静脉狭窄(PrePVO)、年龄、性别、体质量、是否新生儿、TAPVC类型。以随机效应脆弱风险模型验证多水平效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与多因素Cox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生存率差异。【结果】使用倾向评分中的最邻近卡钳法匹配效果最好。匹配后,Sutureless组中位数体外循环时间87(74.5~103.0)min少于传统手术组99(76.5~123.5)min(P=0.030);Sutureless组中位数主动脉阻断时间43(35~54.5)min少于传统手术组55(40.5~705)min(P<0.001);复合事件发生率Sutureless组6.8%(5/73)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24.7%(18/73),HR的95%CI=0.20(0.06~0.61),P=0.005。院外死亡发生率Sutureless组1.4%(1/73)低于传统手术组6.8%(5/73),HR的95%CI=0.03(0.01~0.55),P=0.017。两组在术后肺静脉梗阻、围术期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倾向评分方法评估先天性TAPVC的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显示,使用Sutureless技术能缩短患者术中的主动脉阻断时间与体外循环时间,能降低术后复合事件的发生率及院外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完全性肺静脉引流 倾向评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基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静 石鑫 +2 位作者 陈笋 孙锟 于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34-1037,共4页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ng,TAPVC)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病机制相当复杂,与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人类对TAPVC临床特征、...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ng,TAPVC)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病机制相当复杂,与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人类对TAPVC临床特征、胚胎发育、遗传学角度的认识有了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引流 临床特征 胚胎发育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