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后并发迟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武 李奋 +5 位作者 周爱卿 高伟 余志庆 孙锟 黄美蓉 张玉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1-625,共5页
目的提高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经导管封堵术后,并发迟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认识。方法回顾2例PmVSD经导管封堵术后合并迟发性CAVB的术中和术后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例1患儿术中、术后无明确的危险因素,术后6个月... 目的提高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经导管封堵术后,并发迟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认识。方法回顾2例PmVSD经导管封堵术后合并迟发性CAVB的术中和术后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例1患儿术中、术后无明确的危险因素,术后6个月出现持续性CAVB伴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随访5年至今无症状。例2患儿术中出现一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术后5 d出现CAVB伴CLBBB,经激素等成功逆转后多次随访,ECG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或CLBBB;术后9个月出现一过性晕厥,ECG证实间歇性CAVB伴CLBBB;目前已随访15个月,偶有晕厥发作。2例患儿家长均拒绝植入永久起搏器。结论 PmVSD经导管封堵术后并发迟发性CAVB难以预测,不论有无症状都必须长期随访。充分认识迟发性CAVB的自然史、发生率、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和防治对于尽可能减少此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术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迟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窦房结组织带蒂自体移植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疾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亚飞 胡殿宇 杨再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17-1520,共4页
目的将窦房结组织带蒂移植入自体心室中,通过观察带蒂移植的窦房结组织能否存活并与心室肌建立细胞连接;射频消融希氏束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观察其能否起搏心室;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探索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健康家犬1... 目的将窦房结组织带蒂移植入自体心室中,通过观察带蒂移植的窦房结组织能否存活并与心室肌建立细胞连接;射频消融希氏束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观察其能否起搏心室;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探索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健康家犬10只,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只。安置临时心外膜起搏导线后,将犬窦房结组织带蒂移植于实验组自体右心室心外膜下,对照组仅切除窦房结组织,于第1、2、3、4周观测体表心电图变化。4周后射频消融希氏束,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建立模型后对两组动物经股静脉微泵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观察心率变化。并观测带蒂移植后的窦房结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体表心电图无明显变化。射频消融希氏束后,移植组和对照组均表现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两组室性心率无明显差别(P>0.05)。注射ISO后,两组室性心率改变不明显(P>0.05)。带蒂移植的窦房结组织可以存活,并与心室肌细胞建立桥粒连接,但细胞连接数目不多,不能起搏心室。结论带蒂移植入自体心室的窦房结组织细胞可以和心肌细胞建立细胞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 带蒂移植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阮燕菲 白融 +4 位作者 刘念 卜军 周强 李泱 王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分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Td P)的危险因素。方法 用 logistic回归法分析 116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住院患者 Td P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治疗前血钾浓度、QT间期、校正的 QT间期 (QTc)、心率 (HR... 目的 分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Td P)的危险因素。方法 用 logistic回归法分析 116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住院患者 Td P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治疗前血钾浓度、QT间期、校正的 QT间期 (QTc)、心率 (HR)的相关性。结果  12例患者 (10 .3% )发生 Td P,其中女性 9例。Td P组血钾浓度为 (3.5 4±0 .5 5 ) m mol/ L ,明显低于未发生 Td P组血钾浓度 (4 .0 1± 0 .5 7) mm ol/ L (P<0 .0 1)。 Td P组 QT间期为 (0 .5 7±0 .0 75 ) s,明显大于未发生 Td P组 QT间期 (0 .4 6 5± 0 .0 93) s,(P<0 .0 1)。 Td P组年龄、HR、QTc与未发生 Td P组无显著差异。女性、血钾浓度和 QT的风险比值 (OR)分别为 5 .6 39、6 .773和 5 .90 5 ;而年龄、HR、QTc的 OR分别为 1.0 12、0 .92 5、1.0 30。结论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发生 Td P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低血钾浓度、长 QT间期和女性。对女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给予更积极的治疗 ,以免发生 Td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危险因素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获得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敏 付四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5期390-391,共2页
1临床资料 女,7岁9个月,因发现心率慢8个月,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1d入院.于8个月前体检发现心率缓慢,查ECG示窦性心动过缓,未予重视.仅偶有心前区不适,活动后无加剧,跑步不受限.不伴心悸、乏力、头... 1临床资料 女,7岁9个月,因发现心率慢8个月,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1d入院.于8个月前体检发现心率缓慢,查ECG示窦性心动过缓,未予重视.仅偶有心前区不适,活动后无加剧,跑步不受限.不伴心悸、乏力、头晕,无发热、关节痛.1 d前复查ECG示CAVB入院.查体:T37C,P52次/min,R30次/min,BP100/60mmHg,精神好,自动体位,无颈静脉怒张,心前区无隆起,左心界稍大,HR52次/min,律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区闻2/6级柔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肺部正常,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ECG 获得性 入院 心电图 心率 头晕 发现 前体 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间歇性左右束支阻滞1例报告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芹 于曼丽 黄新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0-472,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86岁,因“反复头晕伴呼吸急促5 h”于2020年3月16日急诊入院。入院时无典型心前区疼痛,急诊查12导联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房率94 min^(-1),心室率50 min^(-1)),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逸搏心律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1A)... 1病例资料患者男,86岁,因“反复头晕伴呼吸急促5 h”于2020年3月16日急诊入院。入院时无典型心前区疼痛,急诊查12导联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房率94 min^(-1),心室率50 min^(-1)),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逸搏心律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1A)。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高165/100 mmHg(1 mmHg=0.133 kPa),平日口服硝苯地平片降压,具体不详。入院1 h后复查12导联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房率99 min^(-1),心室率37 min^(-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逸搏心律并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左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猪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树春 张浩 +3 位作者 段炼 龚德军 袁扬 徐志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5-468,共4页
目的将携带人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2(hHCN2)基因的自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HB)猪模型的希氏束中,探讨构建自体生物起搏器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包含hHCN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猪MSCs。构建猪的CHB模型。... 目的将携带人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2(hHCN2)基因的自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HB)猪模型的希氏束中,探讨构建自体生物起搏器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包含hHCN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猪MSCs。构建猪的CHB模型。将转基因的MSCs移植入希氏束后,观察其心率变化及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对移植部位的心肌行组织学及免疫荧光检查。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pAd.hHCN2并转染猪MSCs。自体移植于CHB动物模型希氏束后,与对照组相比,转基因MSCs显著提升了实验组的心率(P<0.01),且其心律具有儿茶酚胺反应性。移植部位心肌取样检查显示MSCs在心肌中存活并且表达hHCN2蛋白。结论在猪CHB模型中,移植入希氏束的转hHCN2基因的自体MSCs短期内可以发挥生物起搏器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人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2 自体移植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房间隔缺损患儿的永久起搏器安装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鹏军 李奋 +4 位作者 李筠 杨健萍 汪希珂 黄美蓉 高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43-1346,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CAVB)合并房间隔缺损(ASD)的治疗方法及永久起搏器安装注意事项。方法 3例符合永久起搏器安装指征的CCAVB合并ASD患儿依据年龄、体质量等指标,1例行ASD修补手术后安装心外膜起搏器,2例内科行ASD介入... 目的探讨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CAVB)合并房间隔缺损(ASD)的治疗方法及永久起搏器安装注意事项。方法 3例符合永久起搏器安装指征的CCAVB合并ASD患儿依据年龄、体质量等指标,1例行ASD修补手术后安装心外膜起搏器,2例内科行ASD介入封堵后安装心内膜永久起搏器,起搏模式均为VVI。结果 1例接受ASD修补手术患儿,术中尝试安装心内膜起搏器,但因血管狭小,导线固定困难,后安装心外膜起搏器。术后随访,心内膜起搏均正常;术后2年心外膜起搏无效,诊断为起搏导线移位,重新植入导线后起搏有效。随访心脏超声显示心功能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CCAVB合并ASD患儿符合永久性起搏器安装指征者,需先行ASD治疗。如果患儿年龄小、体质量轻,可选择安装心外膜起搏器,年长儿可先行ASD介入治疗后安装心内膜起搏器,术后起搏器参数无明显差异。心外膜起搏需注意导线固定,心内膜起搏心房内预留导线应避免触及封堵器,以免造成起搏导线磨损发生短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房间隔缺损 永久起搏器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小霞 杨钦 +1 位作者 林丽莎 黄惠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78-879,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24岁,G1P0,孕21”周,因发现双胎胎心率均过缓1小时于2015年9月28日急诊转入本院。孕16周当地医院检查,双胎胎心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9月28日在当地医院行常规产检时,多普勒测胎心发现双胎胎心率均过缓(单绒毛膜双... 1病例报告患者,24岁,G1P0,孕21”周,因发现双胎胎心率均过缓1小时于2015年9月28日急诊转入本院。孕16周当地医院检查,双胎胎心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9月28日在当地医院行常规产检时,多普勒测胎心发现双胎胎心率均过缓(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分别为65/min、67/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双胎 医院检查 胎心率 病例报告 孕16周 双羊膜囊 单绒毛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3例随访分析
9
作者 欧阳静娥 缪慧玉 +4 位作者 邱亮华 王在钰 叶凤玲 林利利 陈揭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 探讨胎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conduction block,CAVB)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22年8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诊断的13例胎儿CAVB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进... 目的 探讨胎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conduction block,CAVB)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22年8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诊断的13例胎儿CAVB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3例CAVB胎儿,7例终止妊娠,6例存活。7例终止妊娠胎儿中6例合并心功能降低,5例存在心脏结构异常,4例患儿母亲抗核抗体(ANA)、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抗体阳性。6例存活胎儿中1例合并心功能降低,2例存在心脏结构异常,5例患儿母亲ANA、SSA抗体阳性。1例患儿出生后静息心室率42~45次/min,5岁时突发晕厥后植入永久性起搏器。1例患儿房间隔缺损、心室率<70次/min,2岁时接受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未植入起搏器。其余4例患儿心室率>52次/min,未植入起搏器。结论 心功能正常,且心脏结构正常的CAVB胎儿,若出生后无明显症状,多数预后较好,可暂不植入永久性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永久性起搏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蜍中毒致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晓虹 王金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233-233,共1页
关键词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蟾蜍中毒 min 肺呼吸音 P35 哮鸣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塞来昔布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报告
11
作者 陆亚彬 李坤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6-606,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9岁,因双手指间关节疼痛加重7d,于2010年9月10日人院。自诉于1990年患类风湿性关节炎,2004年患骨关节炎,平时曾口服甲泼尼龙、硫酸羟氯喹片、白芍总苷胶囊和骨化三醇胶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否认心脑血管疾病...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9岁,因双手指间关节疼痛加重7d,于2010年9月10日人院。自诉于1990年患类风湿性关节炎,2004年患骨关节炎,平时曾口服甲泼尼龙、硫酸羟氯喹片、白芍总苷胶囊和骨化三醇胶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否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炎和结核病史。查体:体温36.8℃,血压120/60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塞来昔布 口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化三醇胶丸 白芍总苷胶囊 心脑血管疾病 硫酸羟氯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干预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房室传导阻滞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仁伟 罗金文 +1 位作者 黄鹏 邓喜成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927-930,共4页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对于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n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V SD)介入治疗后早期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CAVB)的作用。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16年8月于湖南省...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对于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n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V SD)介入治疗后早期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CAVB)的作用。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16年8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经导管封堵介入治疗pmV SD术后早期发生CAVB且2周内行封堵器取出术的6例患儿临床资料。外科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出封堵器,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并矫正并发畸形。结果 6例CAVB患儿中4例行三尖瓣隔瓣辅助切口; 1例VSD行带垫间断褥式缝合,5例行连续缝合自体心包补片修补术; 2例合并卵圆孔未闭同期修补。6例CAVB患儿行外科手术后窦性心律恢复时间1~41 h,平均25. 4 h,2例因早期心动过缓,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所有患儿随访1~6年,平均26. 3个月,无1例发生死亡,心律及心功能基本正常,室间隔缺损修补处无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及三尖瓣无明显反流。结论 pmV SD经导管封堵介入术后发生CAVB的患儿需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外科手术治疗,有利于CAVB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外科手术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海燕 陈洪艳 +2 位作者 马丹丹 李建 李丹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4期934-935,共2页
关键词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病毒性心肌炎 护理 患儿 慢性炎症 冠状动脉 传导系统 学龄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4
作者 龚启华 杨一峰 +4 位作者 胡建国 尹邦良 赵天力 吴忠仕 杨进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8-330,共3页
目的:总结60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60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二尖瓣前瓣分裂的处理,58例缝合二尖瓣裂隙,2例行机械二尖瓣置换;原发孔房间隔缺损的修补,53例采用心包片,7例采... 目的:总结60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60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二尖瓣前瓣分裂的处理,58例缝合二尖瓣裂隙,2例行机械二尖瓣置换;原发孔房间隔缺损的修补,53例采用心包片,7例采用绦纶补片;35例采用Kirklin法将冠状静脉窦口隔入左房,25例采用McGoon法将冠状静脉窦口隔入右房;同期处理合并的畸形。结果:共死亡2例,均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死亡率3.3%(2/60);采用Kirklin法和McGoon法手术的患者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分别为8.00%(2/35),6.06%(2/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月至5年,无晚期死亡,除1例3个月后复查出现二尖瓣中度返流外,余患者未出现轻度以上二尖瓣和/或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心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针对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合理的手术设计、术中细致操作、避免损伤传导组织以及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均可取得的良好的近、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 原发孔房间隔缺损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起搏器不同房室延迟间期及VVI模式起搏时心功能的变化
15
作者 薛迪中 廖德宁 +6 位作者 王小涛 牛晓萍 陈金明 顾兴建 钱建英 陈懿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65-867,共3页
目的 :观察双腔起搏器 (DDD)不同房室延迟间期 (AVD)及 VVI起搏时的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功能变化。 方法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 DDD永久人工起搏器患者 19例 ,男 10例 ,女 9例 ,年龄 (6 6 .79± 15 .5 2 )岁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 目的 :观察双腔起搏器 (DDD)不同房室延迟间期 (AVD)及 VVI起搏时的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功能变化。 方法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 DDD永久人工起搏器患者 19例 ,男 10例 ,女 9例 ,年龄 (6 6 .79± 15 .5 2 )岁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DDD起搏时不同 AVD及 VVI起搏时二尖瓣前向血流图 (E、A峰 ) ,主动脉前向血流速度 (AFV)及速度时间积分 (AFVTI)、左心室收缩 /舒张末期内径 (L VESd/ L VEDd)、左室射血分数 (L VEF)、每搏输出量 (SV)、心排血量 (CO)等。预设心房起搏频率为 75次/ min,AVD自 90 ms以 30 m s步长依次递增至 2 4 0 ms,最后程控为 VVI模式。结果 :(1) DDD起搏时血流动力学各参数随 AVD变化而变化 ,当 AVD为 (16 3.30± 30 .4 1) ms时 ,E、A峰 ,AFV,AFVTI达最大 ;当 AVD为 2 4 0 ms时 ,部分患者 E、A峰融合呈单峰 ;当以 VVI起搏时 ,E峰高低不等 ,A峰间断、不规则出现 ,AFV、AFVTI较 DDD起搏时明显减小。 (2 ) DDD起搏时心功能各参数随 AVD的递增而改善 ,达峰值后又逐渐下降 ;AVD为 (16 3.30± 30 .4 1) ms时 ,CO达最大 [(6 .5 0± 1.5 4 ) L / m in],较 AVD为 90 ms [(5 . 83± 1. 6 1) L / min ]、 2 4 0 ms [(5 . 85± 1. 2 8) L / min ]时分别增加 11. 5 %、 11. 1% ,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起搏器 房室延迟间期 VVI模式起搏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人工起搏器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例部分房室管畸形的手术治疗经验
16
作者 钱建军 李忠东 +4 位作者 李德闽 董国华 顾卫东 张雷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145-1147,共3页
目的部分房室管畸形是一种较少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文中分析110例部分房室管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借鉴。方法对110例部分房室管畸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二尖瓣大瓣裂的处理,108例采用单纯瓣裂缝合,其... 目的部分房室管畸形是一种较少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文中分析110例部分房室管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借鉴。方法对110例部分房室管畸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二尖瓣大瓣裂的处理,108例采用单纯瓣裂缝合,其中另行瓣环成形6例,加瓣叶、乳头肌或腱索成形各3例,机械瓣置换2例;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均以自体心包补片修补,57例采用Kirklin法、53例采用McGoon法;同时纠治三尖瓣关闭不全及其他合并畸形。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病死率2.7%。发生Ⅲ度传导阻滞2例,Kirklin法、McGoon法各1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9例随访0.5~20年,无远期死亡,复查心脏超声二尖瓣关闭不全完全纠正70例,残留轻度关闭不全26例,仍有中度关闭不全3例,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早期手术矫治部分房室管畸形可取得满意疗效,合理的手术设计、尽可能消除二尖瓣返流及避免损伤传导组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房室管畸形 原发孔房间隔缺损 二尖瓣关闭不全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龚启华 向道康 +6 位作者 张大国 刘小斌 刘秀伦 刘军 张文斌 李业涛 范永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40-1141,共2页
目的:总结40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40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二尖瓣前瓣分裂的处理,36例缝合二尖瓣裂隙,4例行机械二尖瓣置换;原发孔房间隔缺损的修补均采用心包片,15例患者采... 目的:总结40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40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二尖瓣前瓣分裂的处理,36例缝合二尖瓣裂隙,4例行机械二尖瓣置换;原发孔房间隔缺损的修补均采用心包片,15例患者采用McGoon法将冠状静脉窦口隔入右房,25例患者采用Kirklin法将冠状静脉窦口隔入左房;同期处理合并的畸形。结果:无一例死亡,采用Kirklin法手术的患者中1例术后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采用McGoon法手术的患者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随访1~88个月,无晚期死亡;2例患者3年后复查出现二尖瓣中度反流,2例患者出现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患者出现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根据患者具体的病理解剖改变,进行合理的手术方案设计,手术过程中仔细操作,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患者近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 原发孔房间隔缺损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EHRA/ESC心脏起搏器和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玉杰 张海澄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11期65-69,共5页
随着起搏器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患者从中获益,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延长了生存期。2013年欧洲心律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EHRA/ESC)心脏起搏器和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南[1]的公布标志着... 随着起搏器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患者从中获益,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延长了生存期。2013年欧洲心律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EHRA/ESC)心脏起搏器和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南[1]的公布标志着国际上对该领域的理念和治疗原则又一次大的更新,本文将对此作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缓慢型 起搏治疗 心动过缓 QRS 波群 窦房结功能不全 心律失常 心脏起搏器 起搏器植入 心脏再同步治疗 起搏模式 E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治疗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108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钱建军 李忠东 +4 位作者 李德闽 董国华 顾卫东 许飚 景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84-1986,共3页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手术治疗方法。以缝合瓣裂、瓣环、瓣叶、乳头肌及腱索成形矫治二尖瓣关闭不全。56例采用Kirklin法、52例采用McGoon法修补原发孔房间隔缺损。...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手术治疗方法。以缝合瓣裂、瓣环、瓣叶、乳头肌及腱索成形矫治二尖瓣关闭不全。56例采用Kirklin法、52例采用McGoon法修补原发孔房间隔缺损。所有患者同时纠正三尖瓣关闭不全及其他合并畸形。结果:本组术后早期死亡3例,病死率2.8%。Kirklin法、McGoon法各1例发生Ⅲ°传导阻滞。98例随访6个月~19年,无远期死亡,心功能Ⅰ级89例,Ⅱ级8例,Ⅲ级1例。结论: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房室瓣的完整修复及避免损伤传导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垫缺损 原发孔房间隔缺损 二尖瓣关闭不全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性起搏器安置围手术期介导性心动过速七例
20
作者 陆尚彪 刘晓红 +1 位作者 舒红 李毅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40-940,共1页
1临床资料 2004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安置双腔起搏器(DDD)的患者共315例,其中男性161例,女性154例。年龄(65±11)岁。有7例(2.2%)出现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62~79(71±7)岁。... 1临床资料 2004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安置双腔起搏器(DDD)的患者共315例,其中男性161例,女性154例。年龄(65±11)岁。有7例(2.2%)出现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62~79(71±7)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4例,慢~快3例。冠心病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7例快速心律失常,其中4例为安置起搏器于囊袋中时,3例为术后。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严重者还有气急、血压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起搏器安置 围手术期 永久性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快速心律失常 双腔起搏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