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陈轶维 赵文婥 +6 位作者 王顺民 杜欣为 吉炜 朱荻绮 陈丽君 张志芳 李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膜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18例VSD封堵术后CLBB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接受VSD封堵术并经心电图检测确诊CLBBB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6... 目的探讨儿童膜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18例VSD封堵术后CLBB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接受VSD封堵术并经心电图检测确诊CLBBB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69±2.33岁(3岁2个月~10岁5个月),男性11例、女性7例,随访时间中位数5年(3个月~10年)。14例无心力衰竭患儿中4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CLBBB即恢复,随访3~6个月各项指标均无异常;8例随访5~10年,无不适,心电图无变化,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心房利钠肽均无异常,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增大;2例接受封堵器取出及VSD修补术,1例术后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余无异常,另1例术后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随访1年QRS波时限较术前缩短,心功能无异常,LVDD增大。4例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中3例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术,1例行左室起搏,术后QRS波均<150 ms;1例行CRT术后3天因急性心力衰竭死亡,另3例随访1~2年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于VSD封堵术后早期出现CLBBB患儿,糖皮质激素可能有效,若无效,可选择手术取出封堵器,但有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若合并心力衰竭,CRT或左室起搏治疗可能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介入术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功能不全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一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卢竞前 杨锋 +2 位作者 张洲 陈敏 李易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86-986,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3岁,因突发胸痛13h入院,入院前无诱因出现心前区闷痛,持续不缓解,伴湿汗和频死感,无放射,恶心无呕吐转至我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及冠心病家族史。体检:体温36.5℃,心率67/min,呼吸21/m...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3岁,因突发胸痛13h入院,入院前无诱因出现心前区闷痛,持续不缓解,伴湿汗和频死感,无放射,恶心无呕吐转至我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及冠心病家族史。体检:体温36.5℃,心率67/min,呼吸21/min,血压140/80mm Hg(1mm Hg=0.133kPa),神清,焦躁,唇无紫绀,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7/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介入术 急诊 冠心病家族史 临床资料 突发胸痛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冠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安石 徐诚实 岳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23-824,共2页
关键词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冠心病患者 麻醉管理 冠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CLBBB 器质性心脏病 严重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秀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719-720,共2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89例CLBBB患者进行心肌酶检查,其中AMI患者19例,对其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2例广泛性前壁...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89例CLBBB患者进行心肌酶检查,其中AMI患者19例,对其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2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V1~3呈rS型导联,V6导联的QRS波群呈顶端粗钝且宽阔的R波,V1-4的ST段弓背呈0.3-0.5mV的抬高,STV5、V6、I、aVL导联呈0.1-0.2mV的斜上方抬高;7例下壁心肌梗死,其中5例Ⅱ、Ⅲ、aVF导联均为QS型,ST段弓背呈0.3~0.5mV的抬高,T波呈直立;10例前间壁心肌梗死,其中9例的V1、V2、V3导联呈QS型,8例V1、V2、V3导联ST段的单向弓背呈0.4-0.8mV的抬高,T波呈直立,且无法轻易识别J点,4例ST段的抬高情况与T波呈"R"型。结论:在心电图的检测当中,QRS主波以及Q波向下时,ST段的单向弓背呈0.3-0.8mV的抬高,或QRS主波为向上时,ST段呈0.1-0.2mV的斜上方抬高,这对AMI间合CLBBB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频域心电图分析
5
作者 张镇中 张成勋 +1 位作者 王永权 龚传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S1期108-109,共2页
频域心电图(FCG)分析是一种无创心脏检测新技术。以生物控制论的概念,通过计算机进行心电信号的快速付立叶变换,把时域信号变换到频域中。
关键词 频域心电图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avL导联q波与器质性心脏病相关性的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诗梦 张恒莉 +2 位作者 崔畅 顾凯 陈明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7-562,共6页
目的:分析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CLBBB)患者中avL导联q波的发生率、形态特征及其与门控单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灌注显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 目的:分析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CLBBB)患者中avL导联q波的发生率、形态特征及其与门控单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灌注显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SPECT-MPI)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所诊断的器质性心脏病(organic heart disease,OH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 882例标准12导联心电图诊断的CLBBB患者并收集其SPECT-MPI、CAG及CCTA的信息。测量心电图中avL导联QRS时限及振幅、q波时限及振幅,分析q波与器质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结果:最终入选了157例患者,证实伴有OHD的患者122例(77.8%),其中avL导联出现q波者56例(45.9%)。avL导联q波出现预测OHD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是97.1%和98.2%。与avL导联q波缺失且伴有OHD的CLBBB患者相比,avL导联出现q波的患者SPECT-MPI所测得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end systolic volume,ESV)和舒张末容积(end diastolic volume,EDV)显著升高(P均<0.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显著下降(P<0.001)。散点图和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CLBBB患者avL导联q波的时限、振幅和面积与SPECT-MPI所测得的左心室ESV、EDV和LVEF无线性相关性。结论:CLBBB患者avL导联出现q波与严重的左心室病变有关,但q波的时限、振幅及面积与左心室病变严重度无线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Q波 AVL导联 器质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诊治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1例
7
作者 袁素琴 王秋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5-465,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7岁,主因阵发性胸痛,胸闷伴憋气2年,加重3h,于2010年10月16日入院。体检血压112/81mmHg(1mm Hg=0.133kPa),听诊呼吸音清,心音有力,心率90/min,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律,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7s...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7岁,主因阵发性胸痛,胸闷伴憋气2年,加重3h,于2010年10月16日入院。体检血压112/81mmHg(1mm Hg=0.133kPa),听诊呼吸音清,心音有力,心率90/min,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律,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7s,Ⅱ、aVF呈rS型.Ⅲ呈QS型,V1呈QS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壁心肌梗死 急性 诊治 QRS波群 临床资料 窦性心律 QS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光伟 韩晓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1-251,共1页
关键词 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mol/L 心前区不适 健康体检 糖尿病史 心电图示 正常心电图 实验室检查 临床资料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支型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一例心电图报告
9
作者 方炳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89年第3期278-278,共1页
分支型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较为少见。现报告一例:患者,男,49岁。1972年确诊为左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976年,左侧眼底动脉颞下枝内侧有陈旧性出血的吸收痕迹。同年2月28日心电图(附图)示:P顺序出现、外形及PR间期正常。QRS波群有二种... 分支型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较为少见。现报告一例:患者,男,49岁。1972年确诊为左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976年,左侧眼底动脉颞下枝内侧有陈旧性出血的吸收痕迹。同年2月28日心电图(附图)示:P顺序出现、外形及PR间期正常。QRS波群有二种:①宽0.10s,S_Ⅲ】S_Ⅱ,平均电轴-48°,符合左前分支阻滞(LAH);②宽0.12s,S_Ⅲ】S_Ⅱ,平均电轴-76°,符合左束支阻滞伴电轴显著左偏(L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报告 电轴 前分支阻滞 波群 陈旧性出血 侧眼 完全性 传导延缓 束支 群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间歇性左右束支阻滞1例报告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芹 于曼丽 黄新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0-472,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86岁,因“反复头晕伴呼吸急促5 h”于2020年3月16日急诊入院。入院时无典型心前区疼痛,急诊查12导联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房率94 min^(-1),心室率50 min^(-1)),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逸搏心律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1A)... 1病例资料患者男,86岁,因“反复头晕伴呼吸急促5 h”于2020年3月16日急诊入院。入院时无典型心前区疼痛,急诊查12导联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房率94 min^(-1),心室率50 min^(-1)),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逸搏心律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1A)。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高165/100 mmHg(1 mmHg=0.133 kPa),平日口服硝苯地平片降压,具体不详。入院1 h后复查12导联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房率99 min^(-1),心室率37 min^(-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逸搏心律并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选择心室永久起搏部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敏全 周军 +3 位作者 朱燕 王瑾 戎鑫 张小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484-486,共3页
目的针对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比较在心室不同部位起搏,观察最佳起搏部位的疗效。方法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或(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心功能未见异常或心功... 目的针对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比较在心室不同部位起搏,观察最佳起搏部位的疗效。方法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或(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心功能未见异常或心功能Ⅰ级,均安置DDD型双腔永久起搏器。每例患者都分别在右室4个部位起搏,观察起搏QRS时限,以起搏时限最小部位作为永久心室起搏部位,并随访观察心功能、胸部X线片、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8例患者均以右室近后间隔作为永久心室起搏部位,此部位的起搏QRS时限均小于术前自身QRS时限(P<0.05),也均小于右室其他部位起搏时QRS时限,永久起搏部位测试参数均符合正常标准。术后随访6~36个月,8例患者的心功能均无异常变化。结论提示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伴有RBBB,需安置永久心室起搏治疗时,流入道与流出道结合部(近后间隔),是生理化程度较为理想的起搏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起搏 心室 近后间隔 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永久起搏器 起搏部位 心室 临床研究 缓慢性心律失常 QRS时限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心电图同步对比 被引量:3
12
作者 龚红武 徐登城 +1 位作者 孟素荣 农德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参比电极电位变化的规律。方法同步比较2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心电图r和R′波变化,分析参比电极电位变化与心室激动方向的关系。结果头胸导联V1r波振幅高于常规导联心电图[(0.16±0.19)vs(0... 目的探讨心电图参比电极电位变化的规律。方法同步比较2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心电图r和R′波变化,分析参比电极电位变化与心室激动方向的关系。结果头胸导联V1r波振幅高于常规导联心电图[(0.16±0.19)vs(0.11±0.13)mV,P<0.01],而其R′波振幅低于常规导联心电图[(0.25±0.21)vs(0.35±0.23)mV,P<0.01]。结论参比点电位变化与心室除极方向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头胸导联 常规导联 参比点 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效度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仲涛 韩汶君 +4 位作者 陈岩 付基伟 方燕飞 张培训 郭继鸿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6期520-524,共5页
目的探讨巴塞罗那标准和改良的Sgarbossa标准在心电图诊断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过程中心电图各导联的特征表现,分析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山东潍坊市人民医院的临床病例,纳入心电图诊... 目的探讨巴塞罗那标准和改良的Sgarbossa标准在心电图诊断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过程中心电图各导联的特征表现,分析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山东潍坊市人民医院的临床病例,纳入心电图诊断CLBBB的患者资料。经过心肌酶学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确诊为AMI的CLBBB患者84例作为试验组,未诊断AMI的CLBBB患者83例作为对照组,用巴塞罗那标准和改良的Sgarbossa标准分析入院后第一份心电图。研究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心电图各导联的特征性表现,对比巴塞罗那标准和改良的Sgarbossa标准的诊断敏感度和准确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与改良的Sgarbossa标准比较,巴塞罗那标准的敏感度(92.9%比63.1%)、阴性预测值(92.3%比71.2%)和准确度(89.8%比77.8%)均明显更高(均为P<0.01),但两组的特异度(86.7%比92.8%)和阳性预测值(87.6%比8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OC曲线显示,巴塞罗那标准的AUC显著高于改良的Sgarbossa标准(P<0.01)。结论心电图巴塞罗那标准诊断合并CLBBB的AMI的敏感度优于改良的Sgarbossa标准,但两种方法的诊断特异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束支阻滞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年后消失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亮 刘国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11-211,共1页
关键词 心电图 临床分析 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下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暂时恢复2例
15
作者 陈强 张华云 王庆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0-180,183,共2页
在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CBBB)病人中,特别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病人,在麻醉手术时,由于有可能影响到明显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而致严重后果,本处观察到两例CBBB的病人在硬膜外麻醉下恢复正常,下面进行报道... 在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CBBB)病人中,特别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病人,在麻醉手术时,由于有可能影响到明显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而致严重后果,本处观察到两例CBBB的病人在硬膜外麻醉下恢复正常,下面进行报道并对产生机制进行初步分析,以期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传导阻滞 束支传导阻滞 完全性 硬膜外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QRS时限对射血分数正常的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同步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光源 马春燕 +4 位作者 王永槐 李阳 关正宇 金炫佚 杨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E)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不同QRS时限下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及同步性的价值。方法收集LVEF正常的CLBBB患者44例,根据QRS时限分为宽QRS组(QRS>150ms)和窄QRS组(...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E)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不同QRS时限下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及同步性的价值。方法收集LVEF正常的CLBBB患者44例,根据QRS时限分为宽QRS组(QRS>150ms)和窄QRS组(120ms≤QRS≤150ms);另选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STE检查。测量并计算左心室整体、室间隔、左心室侧壁纵向峰值应变(LS-G、LS-Sept、LS-Lat)、左心室18节段心肌纵向应变达峰时间的标准差(SDt)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EDT、E/A、E/e')等。结果宽QRS组和窄QRS组SDt均大于对照组(P均<0.01),宽QRS组SDt大于窄QRS组(P<0.05)。宽QRS组LVEF和LS-G均小于对照组和窄QRS组(P均<0.05),窄QRS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宽QRS组和窄QRS组LS-Sept均小于对照组(P均<0.01),宽QRS组LS-Sept小于窄QRS组(P<0.01)。窄QRS组LS-Lat大于对照组和宽QRS组(P均<0.05),宽QRS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宽QRS组和窄QRS组的E/A和EDT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E/e'大于对照组(P均<0.05);宽QRS组与窄QRS组间,EDT、E/A、E/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宽QRS的LVEF正常的CLBBB患者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及收缩同步性减低,而窄QRS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支传导阻滞 QRS时限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谱心电图对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系器质性抑或单纯性鉴别价值的探讨
17
作者 陈范元 顾琴芳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6年第1期50-51,共2页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是心电图的一种常见表现,它既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又可存在于一些单纯RBBB而无其他心血管病者之中。鉴别RBBB是器质性抑或单纯性,对于及早发现心脏疾患有积极意义。我院于1993年6月~1994年11月采用频...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是心电图的一种常见表现,它既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又可存在于一些单纯RBBB而无其他心血管病者之中。鉴别RBBB是器质性抑或单纯性,对于及早发现心脏疾患有积极意义。我院于1993年6月~1994年11月采用频谱心电图(FCG)对RBBB者进行检查观察,探讨FCG对鉴别RBBB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BB 器质性 单纯性 频谱心电图 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鉴别价值 常见 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追踪显像评价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心室短轴方向的收缩同步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音佳 陈悦 +3 位作者 王海尔 钟春燕 陈璐 邱朝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2-1116,共5页
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及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患者左心室短轴方向的收缩同步情况。方法选取28例CLBBB患者[包括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CLBBBa组,15例)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CLBBBb组,13例)者]、29例CRBBB患者[包括... 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及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患者左心室短轴方向的收缩同步情况。方法选取28例CLBBB患者[包括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CLBBBa组,15例)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CLBBBb组,13例)者]、29例CRBBB患者[包括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CRBBBa组,16例)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CRBBBb组,13例)者]及对照组25例无心血管疾病者,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分析左心室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径向应变、周向应变以及旋转角度收缩期达峰时间,计算收缩期达峰时间标准差。结果除CLBBBa组心尖水平周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外,CLBBB患者径向应变、旋转角度及周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CRBBBb组径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CLBBB患者径向应变、周向应变及旋转角度收缩期达峰时间标准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CRBBBb组径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标准差大于CRBBBa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CLBBB患者存在明显心肌收缩不同步现象,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CRBBB患者心肌存在径向应变上收缩不同步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支传导阻滞 心室功能 心肌同步 斑点追踪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伴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QRS波宽度与心室机械收缩不同步的关系
19
作者 孙雅萍 史浩颖 +2 位作者 刘健 舒先红 陈灏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62-664,共3页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评价心室机械不同步,比较不同QRS波宽度的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机械不同步程度。方法选择心衰伴CLBBB、LVEF<40%的患者51例,根据QRS波宽度分为2组,Ⅰ组:120ms<QRS≤160...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评价心室机械不同步,比较不同QRS波宽度的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机械不同步程度。方法选择心衰伴CLBBB、LVEF<40%的患者51例,根据QRS波宽度分为2组,Ⅰ组:120ms<QRS≤160ms(21例),Ⅱ组:QRS>160ms(30例)。获取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图像,应用各超声心动图参数评价患者的机械收缩不同步性。结果左心室射血前时间(LVPT)与QRS波宽度显著相关(r=0.56,P<0.01)。Ⅱ组的LVPT显著大于Ⅰ组,左心室12节段收缩速度达峰时间的标准差和左右心室收缩时间差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心衰伴CLBBB患者中,QRS波宽度与LVPT显著相关,随着QRS波增宽,左心室内不同步程度无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束支传导阻滞 心室功能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肌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患者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勤 蒋峻 +2 位作者 蒲朝霞 刘先宝 王建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52-1357,共6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患者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new-LBBB)对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3月至2018年4月行TAVI的245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有无new-LBBB分为ne...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患者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new-LBBB)对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3月至2018年4月行TAVI的245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有无new-LBBB分为new-LBBB组(57例)和对照组(188例),收集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及术前、术后12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研究终点为全因死亡,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4月30日。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二尖瓣反流积分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2个月new-LBB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59.20%(53.70%,64.58%)vs64.90%(60.17%,68.45%)],二尖瓣反流积分高于对照组[1.16(0.44,1.84)分vs 0.82(0.27,1.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67、-2.668,P均<0.01)。术后随访35.77(23.80,45.88)个月,new-LBBB组全因死亡率为10.5%(6/57),对照组为5.9%(11/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8,P=0.238)。结论TAVI术后new-LBBB影响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诱发或加重二尖瓣关闭不全,但不影响患者的1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新发束支传导阻滞 存活率分析 心室射血分数 二尖瓣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