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侦查中的几种归纳法
1
作者 阳作洲 《现代法学》 1981年第1期61-64,共4页
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是从个别的现象开始,然后逐步地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在认识过程中,除了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外,还要运用形式逻辑的归纳法。归纳法(又称归纳推理)就是由个别的现象推出该类现象的普遍规律的推理,即从个别到一... 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是从个别的现象开始,然后逐步地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在认识过程中,除了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外,还要运用形式逻辑的归纳法。归纳法(又称归纳推理)就是由个别的现象推出该类现象的普遍规律的推理,即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刑事案件是一个客观事物,侦查员认识这一事物,也必须从个别开始,然后才能认识它的一般。刑事案件的“个别”表现在,罪犯留下的指纹、足迹、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归纳法 刑事侦查 刑事案件 侦查员 犯罪过程 结论 类比推理 归纳推理 并案 罪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使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
2
作者 罗卫兵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5年第5期48-49,共2页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教材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好这一推理工具,关键是要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它。以下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如何使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 一、先认清一种并不可靠的推理方法——...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教材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好这一推理工具,关键是要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它。以下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如何使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 一、先认清一种并不可靠的推理方法——不完全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是科学的推理方法,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于理解。因为它针对的是关于自然数的命题,而自然数是无穷尽的,这类命题要被证明对每一个自然数都会成立,便要涉及到人类思维克服有限性的古老问题。数学归纳法实质是一种对于无限的科学归纳法。 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先用不完全归纳法为“数归”的引入作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归纳法 自然数 完全归纳 完全归纳法 哥德巴赫猜想 骆驼 推理方法 多米诺骨牌效应 实践和体会 数学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归纳法及其教学
3
作者 周孜 《高校教育管理》 1980年第3期50-52,共3页
科学归纳法是比完全归纳法、简单枚举法更有实用价值的归纳法,是归纳法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形式.因为完全归纳法的结论没有超出前提的范围,在应用上存在着局限性;简单枚举法仅仅停留在观察和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上,结论是或然的,可靠程度... 科学归纳法是比完全归纳法、简单枚举法更有实用价值的归纳法,是归纳法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形式.因为完全归纳法的结论没有超出前提的范围,在应用上存在着局限性;简单枚举法仅仅停留在观察和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上,结论是或然的,可靠程度不大.而科学归纳法则根本不存在上述问题,它以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为基础,由在前提中分析对象和属性间的因果联系而概括出一般性结论,因此这个结论就具有必然性,是可靠的.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归纳法 老虎 简单枚举法 完全归纳法 教学 演绎法 反动派 一般性结论 沙皇 求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纳与演绎(一) 被引量:2
4
作者 邹应泉 李夏 《教育学报》 1995年第7期24-28,13,共6页
归纳与演绎(一)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邹应泉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李夏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之一。人们的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之中的全过程,同时也是思维运动由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 归纳与演绎(一)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邹应泉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李夏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之一。人们的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之中的全过程,同时也是思维运动由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这也是一般科学研究经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联系 归纳与演绎 思维方法 完全归纳法 归纳方法 类事物 求同法 形态构造 枚举归纳法 统计归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训练:归纳与演绎能力长进篇
5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4期30-31,共2页
  课业学习中的归纳法   归纳法又叫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或特殊事物的具体认识扩大为同类一般事物的普遍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关键词 完全归纳法 特例 穷举归纳法 演绎法 直角三角形 演绎能力 专题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尔尼克多项式拟合波面中采样点数目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谢苏隆 钟鹰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2-274,277,共4页
为了研究采样点数目对由泽尔尼克多项式所拟合的波面的拟合精度的影响,采用不完全归纳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取得了数十个不同的测试函数的采样点与拟合精度之间的数据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测试函数遵循相同的规律,即采样点数目达到一定数... 为了研究采样点数目对由泽尔尼克多项式所拟合的波面的拟合精度的影响,采用不完全归纳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取得了数十个不同的测试函数的采样点与拟合精度之间的数据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测试函数遵循相同的规律,即采样点数目达到一定数目后,拟合精度随采样点的变化很小;并通过计算得到了在较高拟合精度时,采样点数目与泽尔尼克多项式的项数之间的变化规律,由此得到相关的采样点数目确定的经验公式。这对于泽尔尼克多项式拟合波面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与计量 波面拟合 完全归纳法 泽尔尼克多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ernike多项式拟合曲面中拟合精度与采样点数目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谢苏隆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3-949,共7页
为了研究采样点数目对由Zernike多项式所拟合的曲面的拟合精度的影响,采用不完全归纳法,取得了采样点与拟合精度之间的数据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测试函数遵循相同的规律,即采样点数目达到一定数目后,拟合精度随采样点的变化很小。并且... 为了研究采样点数目对由Zernike多项式所拟合的曲面的拟合精度的影响,采用不完全归纳法,取得了采样点与拟合精度之间的数据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测试函数遵循相同的规律,即采样点数目达到一定数目后,拟合精度随采样点的变化很小。并且,通过计算得到了在较高拟合精度时,采样点数目与Zernike多项式的项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实际例子证明了该变化规律的正确性,其对于Zernike多项式拟合曲面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样点 ZERNIKE多项式 曲面拟合 完全归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维方法
8
作者 叶海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14-18,共5页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理论思维的成熟是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收获,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运用邓小平理论来探索、分析、研究中国社会主...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理论思维的成熟是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收获,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运用邓小平理论来探索、分析、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探索和研究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面临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去总结新经验、创造新方法、寻找新路子、提出新思想,就一定要学会运用理论思维方法。这样才能够真正使我们的实践能够适应时代所提出的要求,不断跃向新的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 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 经验思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完全归纳法 分析方法 思维活动 邓小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复制中原料消耗相关计算”的教学反思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小春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6-77,共2页
“DNA复制中原料消耗相关计算”是“DNA复制”一节中的教学难点之一。常见的教学思路是结合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采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出的公式进行计算。本文介绍一种融合数学思想的等比数列求和的解题方法,并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 DNA复制 完全归纳法 等比数列求和 教学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论的一点看法
10
作者 张绍东 《课程.教材.教法》 1985年第2期34-37,共4页
一、学习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科学方法论是研究“关于科学认识活动的体系、形式和方式的原理和学说”的科学。它阐述人们科学认识活动的过程和规律,是科学认识活动的总结。它着重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抽象的逻辑思维方法来反映事物的... 一、学习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科学方法论是研究“关于科学认识活动的体系、形式和方式的原理和学说”的科学。它阐述人们科学认识活动的过程和规律,是科学认识活动的总结。它着重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抽象的逻辑思维方法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方法论 完全归纳法 爱因斯坦 培养学生 《自然辩证法通讯》 归纳推理 认识论 科学认识 科学工作者 思想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思考
11
作者 李文澜 《高教探索》 1988年第3期40-41,共2页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处于改革之中。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原因是过去的理论教学虽然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严重地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实际,使有些学生感到理论的说服力不强,学了对自已...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处于改革之中。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原因是过去的理论教学虽然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严重地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实际,使有些学生感到理论的说服力不强,学了对自已没有什么用处,因而造成一些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工作 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学内容 教材改革 完全归纳法 简单枚举归纳法 医学系 理沦 兴趣广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电机谐波电动势分布因数出现负值的分析研究
12
作者 龙飞 蒋伟 +1 位作者 徐敏伟 莫岳平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85-1093,共9页
针对运用现有交流电机谐波电动势分布因数公式计算电动势有效值出现负值的问题,对极相组谐波合成电动势中的分布因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按平移求和法则首尾相连的q个等相位差非零相量必有外接圆的极相组相量合成新理论,应用此理论并结... 针对运用现有交流电机谐波电动势分布因数公式计算电动势有效值出现负值的问题,对极相组谐波合成电动势中的分布因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按平移求和法则首尾相连的q个等相位差非零相量必有外接圆的极相组相量合成新理论,应用此理论并结合电路相量图分析法和数学完全归纳法,归纳出了一个对应于v次谐波相邻两槽间夹角αv-2kπ分别为劣角、平角和优角的3分段新分布因数公式,并给出了q→∞的极限形式;选取三相绕组q=2,…8,∞、截取1~19次奇次谐波分别对新旧公式进行了数据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新公式在计算谐波电动势分布因数时全程未出现负值,可替代现有公式并可用于谐波磁动势分布因数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电动势 分布因数 相量图分析法 完全归纳法 极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教师范学校的逻辑课
13
作者 陈菊芳 《课程.教材.教法》 1985年第6期68-70,共3页
已往在我们的逻辑教学中,学生常有这样的反映:逻辑课枯燥无味,抽象得很,不可捉摸。按理说,逻辑并不玄乎,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都离不开运用逻辑知识。它反映我们的思维规律,是饶有趣味的一门课。为什么学生有这样的感觉呢?主... 已往在我们的逻辑教学中,学生常有这样的反映:逻辑课枯燥无味,抽象得很,不可捉摸。按理说,逻辑并不玄乎,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都离不开运用逻辑知识。它反映我们的思维规律,是饶有趣味的一门课。为什么学生有这样的感觉呢?主要是我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 现在全国通用的中师语文基础知识教材中有了比较系统全面的逻辑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课 师范学校 逻辑知识 怎样教 完全归纳法 逻辑教学 充分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 逻辑教材 概念的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教学中一些特殊问题的解决
14
作者 王守民 吴静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5期50-51,共2页
生物教学中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解决策略,可以有效直观地帮助学生学习和把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一些特殊的问题,如排列顺序问题、计算规律问题、知识比较问题、随机分组问题和问题解决策略问题等.
关键词 类比演示法 完全归纳法 检索表法 模拟法 模型构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传统逻辑现代化的再建议
15
作者 敬世炯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S1期89-91,共3页
所谓对当关系,就是具有相同素材的SAP、SEP、SIP、SOP四种判断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一般的逻辑教科书,讲判断必讲对当关系,讲推理必讲对当关系推理.但一般讲传统逻辑的书关于对当关系的理论的说明是不够严密、不够完善的.对当关系为什么... 所谓对当关系,就是具有相同素材的SAP、SEP、SIP、SOP四种判断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一般的逻辑教科书,讲判断必讲对当关系,讲推理必讲对当关系推理.但一般讲传统逻辑的书关于对当关系的理论的说明是不够严密、不够完善的.对当关系为什么正确?有的逻辑教科书是用实际事例来说明的,尽管举不出反例,但毕竟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是不能证明它的普遍性的.有的书借助欧拉图来说明,这是一种直观的说明,仍不是理论的论证.有的书想从理论上来论证,但由于限于传统逻辑这个范围,工具不够,因而也没有满意的效果,而且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视野比较狭窄没有充分注意演绎推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当关系推理 逻辑现代化 传统逻辑 真假制约关系 完全归纳法 演绎推理 三段论 逻辑表达式 内在联系 命题函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数列的递推关系与线性数列
16
作者 赵子君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0年第2期46-50,共5页
现行高中数学课本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sub>n</sub>=a<sub>1</sub>+(n-1)d ① a<sub>n</sub>=a<sub>1</sub>q<sup>n-1</sup> ②如果把①改写成 a<sub&g... 现行高中数学课本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sub>n</sub>=a<sub>1</sub>+(n-1)d ① a<sub>n</sub>=a<sub>1</sub>q<sup>n-1</sup> ②如果把①改写成 a<sub>n</sub>=a<sub>n-1</sub>+d(首项a<sub>1</sub>=a)③把②改写成 a<sub>n</sub>=a<sub>n-1</sub>q(首项a<sub>1</sub>=a) ④则③和④就是递推数列。一个数列{a<sub>n</sub>},如果对于每一个自然数n,有一种规则将a<sub>n+1</sub>同a<sub>n</sub>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项公式 高中数学课 递推关系 首项 直觉思维能力 数学教材 自然数集 数学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 教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唯物辩证法 浅析“数列和极限”
17
作者 李毓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77年第4期5-10,52,共7页
北京市中学数学教材第二十童“数列和极限”是该教材的最后一章,是非常重要的一章,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导数和高等数学的基础。它的重要性表现在: 1.在这一章中反映出比前面十几章更加尖锐的矛盾,如直与曲的矛盾、近似与精确的矛盾、有限... 北京市中学数学教材第二十童“数列和极限”是该教材的最后一章,是非常重要的一章,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导数和高等数学的基础。它的重要性表现在: 1.在这一章中反映出比前面十几章更加尖锐的矛盾,如直与曲的矛盾、近似与精确的矛盾、有限与无限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是无法解决的,必须用辩证法这个锐利武器才能揭示出这些矛盾的内在联系,把握住它们相互转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列极限 极限值 无穷数列 通项公式 函数极限 数学教材 有限数列 数值表 完全归纳法 锐利武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