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无诗”:明人宋诗观的逻辑悖论
1
作者 薛泉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2,166,共13页
“宋无诗”观滥觞于南宋,成熟于明代,起初并没有统一的称谓,后在弘治、正德年间作为“诗必汉魏、盛唐”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李梦阳、何景明正式命名推出。经后七子极力推扬后,“宋无诗”观之影响更为深远。究其内涵,“宋无诗”并非说宋代... “宋无诗”观滥觞于南宋,成熟于明代,起初并没有统一的称谓,后在弘治、正德年间作为“诗必汉魏、盛唐”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李梦阳、何景明正式命名推出。经后七子极力推扬后,“宋无诗”观之影响更为深远。究其内涵,“宋无诗”并非说宋代无诗,而是说宋代没有如同汉魏、盛唐那般可供后人仿效的一流诗歌。明人“宋无诗”观实际上是一种逻辑悖论,本就蕴含着“宋有诗”的因子,这为其反对者提供了反驳契机,从而在客观上建构起一个相对完整的反“宋无诗”逻辑言说体系,尽管其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作为一种逻辑悖论,明人“宋无诗”观为“宋有诗”观的生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机遇与理论触发点,成为观察明人宋诗观一个不可多得的窗口,同时又开有清一代宋诗学之先河,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无诗 非无诗 宋诗观 前七子 后七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沈德潜的宋诗观及其对叶燮诗学的接受 被引量:3
2
作者 曾贤兆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5,共4页
叶燮针对七子派狭窄的师法取径、退化论诗史观以及偏激的宋诗立场,构建了以"变"为核心的诗史发展观,进而梳理诗史源流,解构了七子派宗唐抑宋的合理性。沈德潜承其师说而将格调诗学的师法对象扩展至包括宋诗在内的整个诗歌史;... 叶燮针对七子派狭窄的师法取径、退化论诗史观以及偏激的宋诗立场,构建了以"变"为核心的诗史发展观,进而梳理诗史源流,解构了七子派宗唐抑宋的合理性。沈德潜承其师说而将格调诗学的师法对象扩展至包括宋诗在内的整个诗歌史;梳理宋诗之源,获得了对宋诗价值的正确认知,从而在根本上改造了七子派宋诗观,使之成为清代中叶格调诗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沈德潜 子派 宋诗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台阁作家宋文观和宋诗观的错位 被引量:5
3
作者 冯小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792-796,共5页
明初台阁作家和典型台阁作家的宋文观和宋诗观存在着异常的"错位":他们对宋儒宋文极尽褒扬,纳入文统的重要位置;而对宋诗则或漠视,或否定,态度全然不同。至其原因,则既与于宋兴起的鄙薄宋诗的风气有关,也与台阁体作家文以载... 明初台阁作家和典型台阁作家的宋文观和宋诗观存在着异常的"错位":他们对宋儒宋文极尽褒扬,纳入文统的重要位置;而对宋诗则或漠视,或否定,态度全然不同。至其原因,则既与于宋兴起的鄙薄宋诗的风气有关,也与台阁体作家文以载道的文学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位” 台阁作家 宋文观 宋诗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沈德潜的宋诗观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5,共5页
面对宋诗,清代"格调说"的盟主沈德潜表现出兼容并蓄的态度。他自言"未尝贬斥宋诗",编选了《宋金三家诗选》,对苏轼、陆游等宋代诗人大加赞赏。在《清诗别裁集》中,沈氏也选了不少有宋诗风格的作品。但同时,沈德潜... 面对宋诗,清代"格调说"的盟主沈德潜表现出兼容并蓄的态度。他自言"未尝贬斥宋诗",编选了《宋金三家诗选》,对苏轼、陆游等宋代诗人大加赞赏。在《清诗别裁集》中,沈氏也选了不少有宋诗风格的作品。但同时,沈德潜又坚定地保持着以唐诗为尊的立场。面对宋诗,沈德潜的根本态度是:宋诗可以存在,但只是在以盛唐为尊的基础上对诗坛的一种补充;宋诗也不是不可以学,但必须做出一定的限制,绝不能让学习宋诗成为诗坛的主流。总体来看,沈德潜之所以能成为清代"格调说"的盟主,原因之一正在于,他以较为合理的方式给宋诗以适度的生存空间,从而为盛唐之诗、为"格调"保留了更大、更确定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德潜 宋诗观 格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