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诗学术语的禅学语源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裕锴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0-76,共7页
关键词 宋代诗学 黄庭坚 《冷斋夜话》 《景德传灯录》 《五灯会元》 术语 禅宗 碧岩录 反常合道 文论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与宋代诗学“活法”说考 被引量:5
2
作者 曾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81,共8页
"活法"说是中国古典诗学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命题,最先提出"活法"说的是北宋西昆体诗人胡宿,至吕本中"活法"说得到更为系统的阐释。这中间,苏轼的一系列主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可以说,苏轼是"活法&qu... "活法"说是中国古典诗学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命题,最先提出"活法"说的是北宋西昆体诗人胡宿,至吕本中"活法"说得到更为系统的阐释。这中间,苏轼的一系列主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可以说,苏轼是"活法"说的完善者和集大成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诗学 苏轼 胡宿 “活法”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案诗与宋代诗学关系的辨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静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79,共10页
翻案诗并非宋代文学的独特现象,至晚在西晋,翻案诗已经出现。诗歌翻案是一种文学创新,是新颖化战胜熟悉感的方法之一,是作者在"影响的焦虑"推动下,对前人诗歌的改造。
关键词 翻案诗 宋代诗学 文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杨慎对宋代诗学的批判 被引量:1
4
作者 邓新跃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20,共5页
明代的宋代诗学批评与对唐宋诗风审美风格的不同取向密切相关。杨慎对宋代诗学的批判主要包括三方面:在诗学本体论方面,对朱熹以性理论诗的批判是为了维护诗歌独立于理学之外的主体性;在诗学史方面,杨慎批判宋代杜诗"诗史说"... 明代的宋代诗学批评与对唐宋诗风审美风格的不同取向密切相关。杨慎对宋代诗学的批判主要包括三方面:在诗学本体论方面,对朱熹以性理论诗的批判是为了维护诗歌独立于理学之外的主体性;在诗学史方面,杨慎批判宋代杜诗"诗史说",是为了维护诗歌独立于历史之外的体制的纯净;在诗学创作论方面,对宋元以来"近体学许浑"的批判则是为了弘扬诗歌的高古的格调。杨慎对宋代诗学及其流弊的批判,肯定诗歌独立于历史与思想文化的价值与意义,维护了诗歌格调,代表了明代诗学辨体批评的理论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宋代诗学 诗学辨体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诗学视阈内的“健”范畴
5
作者 张振谦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9-153,共5页
"健"作为文学批评术语出现于汉魏时期,自钟嵘《诗品》开始,原本专论文章的"健"被引入诗歌批评中。至宋代,"健"成为诗学常用术语和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其诗学意义在宋代得到了集中诠释。以"健"... "健"作为文学批评术语出现于汉魏时期,自钟嵘《诗品》开始,原本专论文章的"健"被引入诗歌批评中。至宋代,"健"成为诗学常用术语和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其诗学意义在宋代得到了集中诠释。以"健"论诗显示了宋人诗文相通的文学观念,是"以文为诗"创作倾向在诗学批评领域的反映。以"健"论诗的流行有其深刻的儒学思想文化背景,是《周易》倡导的"健"美及其代表的道德人格精神在文学领域的体现,同时也是宋人学杜、尊杜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诗学 “健”范畴 “以文为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诗学术语的禅学语源(二) 被引量:3
6
作者 周裕锴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2-96,F003,共6页
关键词 宋代诗学 诗话 惠洪 词赋 禅学 参禅 意脉 语源 文章 居士
全文增补中
由“气格”到“气韵”:宋代诗学尚“气”的两种范式
7
作者 李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126-131,共6页
宋代诗学崇尚一种刚大之"气",这与宋代尚"气"的士风有关。宋初欧阳修等人面对晚唐五代的衰靡而矫厉士风,当时的诗风崇尚一种雄健豪迈的"气格",追求一种波澜阔大的气势,但容易失之于诗艺上的粗疏;北宋中... 宋代诗学崇尚一种刚大之"气",这与宋代尚"气"的士风有关。宋初欧阳修等人面对晚唐五代的衰靡而矫厉士风,当时的诗风崇尚一种雄健豪迈的"气格",追求一种波澜阔大的气势,但容易失之于诗艺上的粗疏;北宋中后期以后,士风转向深沉内敛,诗学转而以"气韵"为高,将刚健之气内蕴于瘦硬的句律之中。苏轼、黄庭坚所代表的这两种诗风正是宋代诗学尚"气"的两种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格 气韵 尚“气” 士风 宋代诗学 “qige” “qiyun” “q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代的诗学辨体理论 被引量:3
8
作者 邓新跃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0-143,61,共5页
宋代是我国古代诗学辨体理论的重要发展时期,突出表现在对诗文与诗词之间的文体形态界限,以及不同体式规范背后的不同审美风格的差异的重视与探讨。本文拟从诗体形态批评的角度入手,为宋代诗学批评理论尤其是的诗学体式与风格批评理论... 宋代是我国古代诗学辨体理论的重要发展时期,突出表现在对诗文与诗词之间的文体形态界限,以及不同体式规范背后的不同审美风格的差异的重视与探讨。本文拟从诗体形态批评的角度入手,为宋代诗学批评理论尤其是的诗学体式与风格批评理论理清发展的线索,探索宋代诗学辨体理论批评的演变发展历程、特征、成就及其基本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宋以前古代诗学批评中诗歌体制与风格辨析理论的梳理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诗学 诗文体制 形态批评 诗学辨体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道德伦理观的诗学阐释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安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0,共4页
儒学在宋代掀起复兴浪潮。宋代诗学以此为契机,展开了儒家道德伦理的探讨,提出了道德判断第一、审美第二的诗论标准,强调民胞物与的忧患意识,倡导诗人个体的道德修养与完善,形成了极富宋型文化特色的道德伦理观。宋人的诗学道德伦理观... 儒学在宋代掀起复兴浪潮。宋代诗学以此为契机,展开了儒家道德伦理的探讨,提出了道德判断第一、审美第二的诗论标准,强调民胞物与的忧患意识,倡导诗人个体的道德修养与完善,形成了极富宋型文化特色的道德伦理观。宋人的诗学道德伦理观不但增加了宋诗的道德底蕴,而且弘扬了中国儒学的道德伦理传统,应和了时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诗学 道德伦理 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本色”到“妙悟”:两宋诗学发展的逻辑进程——以“焕发真识”诗人论为中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道礼 汪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24,共8页
与两宋政治文化由“外王”向“内圣”转换、思想焦点由“道统”向“道学”转换相呼应,两宋诗学发展也经历了由以艺术作品为中心的尚“本色”向以艺术家气质为中心的重“妙悟”的转换。转换引发了两宋诗学星转斗移式的重新建构。重新建... 与两宋政治文化由“外王”向“内圣”转换、思想焦点由“道统”向“道学”转换相呼应,两宋诗学发展也经历了由以艺术作品为中心的尚“本色”向以艺术家气质为中心的重“妙悟”的转换。转换引发了两宋诗学星转斗移式的重新建构。重新建构起来的诗学,由“焕发真识”的诗人论、“忘我忘象”的艺术观、“进技于道”的创作论三大理论支柱支撑。以“焕发真识”诗人论为中心的两宋诗学史上这次转换的灵感源泉、知识基础、理论取向、逻辑进程,对中国文学、中国文论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论 宋代诗学 以禅喻诗 《沧浪诗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诗论对李白不公正评价的时代原因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晓薇 《江淮论坛》 CSSCI 2003年第6期124-130,共7页
唐代与杜甫处于并尊地位的李白,在宋代受到较多的贬抑与冷落。但有宋一代并非自始至终只有一种声音,宋人对李白及其诗歌的评价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况。李白在宋代的地位有一个升降起伏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不同阶段的宋代诗坛... 唐代与杜甫处于并尊地位的李白,在宋代受到较多的贬抑与冷落。但有宋一代并非自始至终只有一种声音,宋人对李白及其诗歌的评价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况。李白在宋代的地位有一个升降起伏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不同阶段的宋代诗坛对唐诗的接受角度和接受程度,与宋诗创作的发展和宋代诗学的演进轨迹呈现出相一致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宋诗 宋代诗学 文学评价 时代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末元初诗学批评中“本色”内涵的多维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飞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9-153,共5页
"本色"是宋代诗学批评中一个重要的术语。经陈师道、严羽倡导以来,宋末元初的批评家多有论及。"本色"的内涵涉及多个层面。就文体来说,诗词皆有体,唯"本色"为当行;从语言上来看,即要求自然清新,不露雕琢... "本色"是宋代诗学批评中一个重要的术语。经陈师道、严羽倡导以来,宋末元初的批评家多有论及。"本色"的内涵涉及多个层面。就文体来说,诗词皆有体,唯"本色"为当行;从语言上来看,即要求自然清新,不露雕琢痕迹。具体到创作论上,批评家的"本色"之论,乃是在以才气为诗还是以学问为诗之间最终选择了前者。本色论也反映出对诗歌本质即是吟咏性情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诗学批评 本色 本然 才气 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体诗名作多诗病原因--基于宋元人“诗病”观的讨论
13
作者 李虹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5-212,共8页
许多高知名度的古代近体诗作存在不同程度的诗病,探究原因有助于把握古代近体诗创作观念,从而客观评价古代诗歌、指导今人创作。通过对近体诗名作和宋元诗话的考察,可知该现象原因有三:一是诗歌名作成为经典在先,而相关“诗病”观念形... 许多高知名度的古代近体诗作存在不同程度的诗病,探究原因有助于把握古代近体诗创作观念,从而客观评价古代诗歌、指导今人创作。通过对近体诗名作和宋元诗话的考察,可知该现象原因有三:一是诗歌名作成为经典在先,而相关“诗病”观念形成在后;二是古代诗论家会结合诗人、作品语境看待诗病,对后人眼中的形式问题态度较包容;三是诗歌成为名作的原因复杂多样,印象式的接受过程和诗歌“以句名篇”的流传特点可能减弱、规避具体诗病在篇中的影响。名作而存诗病的现象揭示宋元人与今人不同的诗病观念与融通眼光,亦可见诗歌创作和接受体系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病 宋元诗话 宋代诗学 诗法 “犯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诗论中的“鬼诗”与“鬼语”
14
作者 张振谦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97-201,共5页
在宋代诗学批评中,"鬼诗""鬼语"成为常用术语。诗歌内容摹写幽冥世界、诗风凄艳幽冷且空幻飘逸、情感基调以悲为美是宋代文人对"鬼诗"基本内涵的确认。以"鬼"论诗强调诗境的清迈出尘、诗人的... 在宋代诗学批评中,"鬼诗""鬼语"成为常用术语。诗歌内容摹写幽冥世界、诗风凄艳幽冷且空幻飘逸、情感基调以悲为美是宋代文人对"鬼诗"基本内涵的确认。以"鬼"论诗强调诗境的清迈出尘、诗人的妙手灵心,多为正面评价。以"鬼"论诗的流行受宋代谈鬼的社会风尚及传统诗学神秘化思维的影响较大,也与宋人对李贺的阐释和接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诗学 鬼诗 鬼语 李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羽诗学之“气象”与“兴趣”
15
作者 程小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79-82,共4页
严羽为纠正宋代诗学发展的弊端,主张学习盛唐诗歌的创作经验。他视诗歌为有灵性的鲜活生命,认为"兴趣"是诗歌的内在生命,而"气象"则是其外在表现形式。基于此,严羽提出,由于盛唐之人诗歌创作有"兴趣",故... 严羽为纠正宋代诗学发展的弊端,主张学习盛唐诗歌的创作经验。他视诗歌为有灵性的鲜活生命,认为"兴趣"是诗歌的内在生命,而"气象"则是其外在表现形式。基于此,严羽提出,由于盛唐之人诗歌创作有"兴趣",故其诗有"盛唐气象";而宋人创作由于没有"兴趣",故其诗无此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 宋代诗学 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人“含蓄不露”的诗学观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靓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128,共7页
宋人论诗,以“露”为一大病忌,其中讨探最多和避忌最严的是“意露”之病,主要指诗歌造迹作意过于明显而有失委婉蕴藉之旨,而“刺”意显露又是被视为最严重的一种,因为在宋人看来,这不仅关乎诗歌的表意方式,而且关乎诗教乃至诗人的身家... 宋人论诗,以“露”为一大病忌,其中讨探最多和避忌最严的是“意露”之病,主要指诗歌造迹作意过于明显而有失委婉蕴藉之旨,而“刺”意显露又是被视为最严重的一种,因为在宋人看来,这不仅关乎诗歌的表意方式,而且关乎诗教乃至诗人的身家性命。而在对“意露”之病的批评中,以深远委曲与含不尽之意为追求的“含蓄不露”的诗美概念亦得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诗学 诗露之病 含蓄不露 诗教要求 诗祸避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诗学思想的逻辑发展——《中国诗学思想史》导言
17
作者 萧华荣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20,共8页
一、小引 所谓“中国诗学思想”,指中华民族所固有的、传统的诗学思想,它大致发轫于春秋战国之际,可以孔子为代表;迄于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消亡(1911),可以王国维为代表。发表于中国封建社会解体前夕的王国维《人间词话》(1908—1909),... 一、小引 所谓“中国诗学思想”,指中华民族所固有的、传统的诗学思想,它大致发轫于春秋战国之际,可以孔子为代表;迄于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消亡(1911),可以王国维为代表。发表于中国封建社会解体前夕的王国维《人间词话》(1908—1909),是尝试运用近代西方哲学、美学阐释中国传统诗学的真正开端,标志着中国诗学思想由传统向近代的转折,从此随着西方美学和文艺学的不断输入,日益改变着传统诗学思想的固有风貌,已经不属于本书论述的范围。要之,从孔夫子的时代到王国维,其间大约二千五百余年,便是本书所涵括的上下时限。 本书所谓“诗学”,非指古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所说的包括一切文艺理论在内的广义的“诗学”,而是现代通常所说的狭义的“诗学”,即有关诗歌这一特定文体的理论。但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学理论中,赋论中衰,词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思想 思想史 中国诗学 宋代诗学 逻辑发展 文化思想 情礼冲突 “理” 文化学术思想 情理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学与中国诗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道礼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21-129,共9页
易学与中国诗学梁道礼陕西师大中文系一、本文的题旨文学理论即题目中所谓“诗学”,是对文学现象的理性审视,对文学存在的哲学追问。审视,就要选择审视工具,追问,就要确定追问方法。古代中国九流百家里,坚信自己建立起一套认识世... 易学与中国诗学梁道礼陕西师大中文系一、本文的题旨文学理论即题目中所谓“诗学”,是对文学现象的理性审视,对文学存在的哲学追问。审视,就要选择审视工具,追问,就要确定追问方法。古代中国九流百家里,坚信自己建立起一套认识世界的有效模式并对反映世界的方法刻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中国诗学 《文心雕龙·原道》 《文心雕龙》 “人文” 中国诗学研究 文学起源 宋代诗学 中华书局 情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沧浪诗话》与盛唐诗歌的经典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新跃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0-82,共3页
严羽《沧浪诗话》是集宋代诗学辨体理论大成的理论著作,它对明清诗学批评理论影响最大的是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沧浪诗话》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是宋代诗学批评辨唐宋诗风差异的理论总结,也是对江西诗派的全面清算,同时显示了严羽试图... 严羽《沧浪诗话》是集宋代诗学辨体理论大成的理论著作,它对明清诗学批评理论影响最大的是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沧浪诗话》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是宋代诗学批评辨唐宋诗风差异的理论总结,也是对江西诗派的全面清算,同时显示了严羽试图在儒家理学体系之外建构诗学话语的努力,指引着明清诗学批评的基本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诗学批评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盛唐诗歌 宋代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后记
20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7-208,共2页
本期含“名家特稿”“中山大学学术名家访谈”“出土文献与古文字专栏”“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法大学与中外文化交流”四个专题专栏,刊文凡21篇。张宏生初治宋代诗学,继而因主事《全清词》之故转治清词。其每至一域,必开新境,以... 本期含“名家特稿”“中山大学学术名家访谈”“出土文献与古文字专栏”“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法大学与中外文化交流”四个专题专栏,刊文凡21篇。张宏生初治宋代诗学,继而因主事《全清词》之故转治清词。其每至一域,必开新境,以此而呈现出颇为宏壮的学术气象和格局。清代词学文献堪称汗牛充栋,但在文献集成之外,别具学术锐眼,方是烛照文献之灵魂;否则,文献杂陈也容易炫人眼目,令人无所适从,甚至呆然出神。他在梳理清代词学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了余治的《江南铁泪图》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文化交流 名家访谈 编后记 宋代诗学 出土文献 人类命运共同体 古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