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代诗学术语的禅学语源 |
周裕锴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0
|
|
2
|
苏轼与宋代诗学“活法”说考 |
曾明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3
|
翻案诗与宋代诗学关系的辨析 |
张静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4
|
论杨慎对宋代诗学的批判 |
邓新跃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5
|
宋代诗学视阈内的“健”范畴 |
张振谦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6
|
宋代诗学术语的禅学语源(二) |
周裕锴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7
|
由“气格”到“气韵”:宋代诗学尚“气”的两种范式 |
李明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0 |
|
8
|
论宋代的诗学辨体理论 |
邓新跃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9
|
宋代道德伦理观的诗学阐释 |
朱安女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0
|
由“本色”到“妙悟”:两宋诗学发展的逻辑进程——以“焕发真识”诗人论为中心 |
梁道礼
汪沛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1
|
宋代诗论对李白不公正评价的时代原因 |
袁晓薇
|
《江淮论坛》
CSSCI
|
2003 |
2
|
|
12
|
宋末元初诗学批评中“本色”内涵的多维考察 |
刘飞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3
|
近体诗名作多诗病原因--基于宋元人“诗病”观的讨论 |
李虹澄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宋代诗论中的“鬼诗”与“鬼语” |
张振谦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0 |
|
15
|
严羽诗学之“气象”与“兴趣” |
程小平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0 |
|
16
|
论宋人“含蓄不露”的诗学观 |
刘靓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7
|
中国诗学思想的逻辑发展——《中国诗学思想史》导言 |
萧华荣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8
|
易学与中国诗学 |
梁道礼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19
|
《沧浪诗话》与盛唐诗歌的经典化 |
邓新跃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20
|
编后记 |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