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蜀党争辨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诸葛忆兵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100-105,共6页
“洛蜀党争”是北宋元年间发生在政坛上的一场党派争逐。党争的缘起不仅仅是因为程颐和苏轼学术思想的不同,更重要的原因是二人性格上的极大反差。其争逐的焦点不是政见的不同,而是各报私怨。然而,洛蜀二派各只有寥寥一二成员,甚... “洛蜀党争”是北宋元年间发生在政坛上的一场党派争逐。党争的缘起不仅仅是因为程颐和苏轼学术思想的不同,更重要的原因是二人性格上的极大反差。其争逐的焦点不是政见的不同,而是各报私怨。然而,洛蜀二派各只有寥寥一二成员,甚至不成其为党派。相互攻击时指实某人为洛党或蜀党,多失实之处。“洛蜀党争”之所以被常常提及、夸大,与元政坛最大的一股政治势力朔党的操纵、利用有关。朔党为稳固权势,以党争为口实,打击双方,矛头主要指向苏轼。率直天真的苏轼和迂疏固执的程颐都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元大臣的争权夺利是酿就北宋末年政治危机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蜀党争 苏轼 程颐 太皇太后 宋人轶事汇编 《朱子语类》 学术思想 政治斗争 四库全书 总目提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的服饰与社会风气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旭霞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8-41,共4页
关键词 宋代服饰 宋人轶事汇编 社会风气 宋代妇女 宋政府 宋太祖 服装 司马光 妇女服饰 两宋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宋代的贞淫观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旭霞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75-78,共4页
宋代理学家们的贞淫观严格、保守,在中国历史上负有盛名,影响深远。由此,人们把宋代的贞淫观视为保守,认为从宋代开始,中国封建主义的贞淫观急剧发展、强化起来。笔者认为,宋代理学家的观点在当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影响还不是很大。正... 宋代理学家们的贞淫观严格、保守,在中国历史上负有盛名,影响深远。由此,人们把宋代的贞淫观视为保守,认为从宋代开始,中国封建主义的贞淫观急剧发展、强化起来。笔者认为,宋代理学家的观点在当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影响还不是很大。正是因为宋代人们的贞淫观较宽泛,才引起理学家们的高度重视。总之,宋代的贞淫观是封建社会贞淫观从宽泛开始向严格发展的过渡时期。到明清时期,封建主义的贞淫观才得到真正彻底的强化,成为套上妇女头上的一道沉重的枷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深远 封建社会 明清时期 中国历史 宋代理学家 宋人轶事汇编 婚姻 男子 宋代女子 宋真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名学者季羡林
4
作者 张中行 《中国大学教学》 1998年第3期30-32,共3页
知名学者季羡林●人民教育出版社张中行季羡林先生是中外知名的学者。知名,这名确是实之宾,与有些人,舍正路而不由,也就真像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不同。可是这实,我不想说,也不能说。因为他会的太多,而且既精且深,我等于站在... 知名学者季羡林●人民教育出版社张中行季羡林先生是中外知名的学者。知名,这名确是实之宾,与有些人,舍正路而不由,也就真像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不同。可是这实,我不想说,也不能说。因为他会的太多,而且既精且深,我等于站在墙外,自然就不能瞥见宗庙之美,百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羡林 波斯猫 小保姆 人民教育出版社 《文选》李善注 司马光 宋人轶事汇编 《随园诗话》 北京大学校园 代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大型真菌史料札记二则
5
作者 芦笛 《食用菌》 2014年第5期64-65,共2页
南宋俞成《萤雪丛说》之"戒食菰蕈"条的文字并非出自俞成之手,而是引自"王状元夔府十戒"。其中的王状元即南宋状元王十朋(公元1112-1171年);他任夔州(治今重庆奉节)知州之时,即公元1165年12月15日到公元1167年9月2... 南宋俞成《萤雪丛说》之"戒食菰蕈"条的文字并非出自俞成之手,而是引自"王状元夔府十戒"。其中的王状元即南宋状元王十朋(公元1112-1171年);他任夔州(治今重庆奉节)知州之时,即公元1165年12月15日到公元1167年9月2日期间,撰写了"夔府十戒",而"戒食菰蕈"的内容就是这"十戒"中的一戒;这段文字也是目前尚未被发现的王十朋的佚文一则。此外,南宋周密《癸辛杂识》之"桐蕈鳆鱼"条中关于桐蕈的记载亦为民国时期的《宋人轶事汇编》所引用,但是后一本书的作者丁傅靖却把"诸谢"喜食桐蕈的事张冠李戴,误记为贾似道之事,同时也误将其出处标为南宋张端义的《贵耳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雪丛说 王十朋 桐蕈 宋人轶事汇编 贾似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词三记 被引量:4
6
作者 唐圭璋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43-47,共5页
明清人引宋人轶事往往有误,盖因明清人自由剪裁宋人载记,字句俱不符原文,故引用宋人说词之语,必须用宋人第一手资料。明人误引宋人书,清人又误引明人书,展转沿讹,贻害不浅。例如明人蒋仲舒《尧山堂外纪》记张文潜事云:“张文潜十七岁,... 明清人引宋人轶事往往有误,盖因明清人自由剪裁宋人载记,字句俱不符原文,故引用宋人说词之语,必须用宋人第一手资料。明人误引宋人书,清人又误引明人书,展转沿讹,贻害不浅。例如明人蒋仲舒《尧山堂外纪》记张文潜事云:“张文潜十七岁,作《函关赋》。从东坡游。元祐中在秘阁,上巳日,集西池,张咏云:‘翠浪有声黄繖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斋书录解题 清人 抄本 尧山 敦煌 唐宋 宋高宗 宋人轶事汇编 古籍 金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梅溪词》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新中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14-19,8,共7页
《梅溪词》的作者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是南宋时一个重要作家。对于史达祖的为人,历来评论者每加贬斥。清人冯煦云:“词为文章末技。
关键词 开禧北伐 史达祖 宋人轶事汇编 人品 金国 进步意义 士大夫 江南 清人 封建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人使用虚词趣谈二则
8
作者 周正举 《汉语学习》 1986年第3期46-46,共1页
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引《湘山野录》云:“太祖幸朱雀门,赵韩王从。上指门额问曰:‘何不祗书朱雀门,须着“之”字安用?’普对曰:‘语助。’上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之”字是在虚词中最活跃的一个。就是作助词,也有几种用法... 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引《湘山野录》云:“太祖幸朱雀门,赵韩王从。上指门额问曰:‘何不祗书朱雀门,须着“之”字安用?’普对曰:‘语助。’上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之”字是在虚词中最活跃的一个。就是作助词,也有几种用法。其中一种是“之”字作助词,在句中虽无实际意义,但起着舒音节、缓语气的作用。“朱雀之门”的“之”字即如此。赵匡胤问赵普“安用”,可知是门外话。他进而讥笑说:“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更可见这位武“官家”不学无术到何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词 “之” 朱雀 助词 古人 宋人轶事汇编 “了” 外话 赵普 语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句成谚小议
9
作者 补拙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5期96-96,共1页
《宋人轶事汇编》卷八载“范文正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与,乃献诗曰:‘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即荐之。”据此,这两句俗谚源出这么一个故事。“近水”二句口耳相传已近千年,《人民日报》1983年8月15日第三版《“吴... 《宋人轶事汇编》卷八载“范文正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与,乃献诗曰:‘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即荐之。”据此,这两句俗谚源出这么一个故事。“近水”二句口耳相传已近千年,《人民日报》1983年8月15日第三版《“吴老别”的故事》中提到管户口的老吴不为儿媳的户口开后门,写道:“老吴总是摇头说:‘咱要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群众背后不戮断咱脊梁骨才怪哩!’”此例即是一证。诗句成为俗谚者不少,宋陆游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在《老学庵笔记》中写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人轶事汇编 近千年 俗谚 人民日报 故事 户口 巡检 陆游 花木 笔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