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4
1
作者 马文盛 刘健敏 +2 位作者 卢海燕 左艳萍 董福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名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18例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对照组12例未作矫治。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开始和结...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名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18例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对照组12例未作矫治。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Pancherz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ANB角、前牙覆盖、磨牙关系、下颌基骨位置、髁突位置和下颌长度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颌基骨位置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覆盖减小和磨牙关系改善主要来源于骨骼效应。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快速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可有效改善前牙覆盖和磨牙关系。这种改善包括骨骼效应和牙齿效应,其中下颌骨矢状方向的生长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早期矫治 安氏ⅱ类错袷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安氏Ⅱ类错患者CO-CR位髁突位置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刘俊峰 刘从华 李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89-1291,共3页
目的:分析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在CO-CR位的髁突位置变化。方法:利用髁突移位测量仪(MCD)记录15例伴有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CO-CR位的髁突位置。结果:15例患者髁突CO-CR位矢状向偏移量均值左侧为0.99 mm;右侧1.22 ... 目的:分析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在CO-CR位的髁突位置变化。方法:利用髁突移位测量仪(MCD)记录15例伴有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CO-CR位的髁突位置。结果:15例患者髁突CO-CR位矢状向偏移量均值左侧为0.99 mm;右侧1.22 mm,左右髁突矢状向偏移量均有统计学意义;矢状向上70.0%(21/30)CR位髁突位于CO位的后方,其中左侧比率为66.7%(10/15)。垂直向偏移量均值左侧为1.09 mm,右侧1.37 mm,左右髁突垂直向偏移量均有统计学意义;垂直向63.3%(19/30)CR位髁突位于CO位的上方,其中左侧比率为60.0%(9/15)。髁突垂直向偏移量均值(1.23 mm)>髁突矢状向偏移量均值(1.10 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髁突横向偏移量均值为0.54 mm,髁突在横向偏移量有统计学意义;53.3%(8/15)CR位髁突位于CO位的右方。结论:伴有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存在着CO-CR位髁突位置不一致,正畸治疗前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髁突位置以便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位 正中关系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安氏ⅱ类错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