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氏Ⅱ~1错软组织侧貌分析及软硬组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扬 任雅秋 冯翠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1-132,共2页
为探讨反映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软组织侧貌的特征性指标 ,根据侧位X线头颅定位片做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软硬组织头影测量分析 ,并进行软组织间及软硬组织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软组织侧貌畸形主要集中在面下 1/ 3... 为探讨反映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软组织侧貌的特征性指标 ,根据侧位X线头颅定位片做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软硬组织头影测量分析 ,并进行软组织间及软硬组织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软组织侧貌畸形主要集中在面下 1/ 3,唇部突出明显 ,上唇凸度及位置可以反映骨性上颌前突程度 ,而下唇明显增厚 ,对安氏Ⅱ1错牙合侧貌有一定代偿作用。面凸角、Z角、上唇基角及上唇 -审美平面距可综合应用 ,以评价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软组织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错he X线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bst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下颌后缩儿童的头影测量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戴娟 段银钟 葛尚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3-566,共4页
目的 :量化评估经Herbst矫治器治疗的生长期患者的颌骨和牙列的矢状和垂直方向变化。方法 :采用国产Herbst矫治器对 17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儿童进行临床矫治 ,并以 10例未经治疗的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 目的 :量化评估经Herbst矫治器治疗的生长期患者的颌骨和牙列的矢状和垂直方向变化。方法 :采用国产Herbst矫治器对 17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儿童进行临床矫治 ,并以 10例未经治疗的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Herbst矫治器治疗 6~ 8个月 (平均 7个月 )后 ,Ⅱ类磨牙关系矫治为Ⅰ类关系 ,覆盖减少了 7.2mm ,SNB角、下颌升支高度 (Co Go)、下颌总长度 (Co Pg)、下颌体长度 (Go Pg)以及Pg到OLP平面的距离均显著增加。上颌骨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SNA角、A到OLP平面的距离均显著减少。在垂直方向上 ,前全面高 (N Me)、前下面高 (ANS Me)、后全面高 (S Go)、后下面高 (Ar Go)治疗后均明显增加。结论 :Herbst矫治器治疗促进下颌骨生长 ,抑制上颌骨生长 ,下颌骨长度增加 ;上颌牙列远中移动 ,下颌牙列近中移动 ,Ⅱ类错牙合得以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BST矫治器 ^安氏^1错he 下颌后缩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呼吸所致安氏Ⅱ~1错患者矫治后上气道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姚霜 刘晓君 +3 位作者 杨霜 杨苹 徐明 王文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 :研究正畸治疗对口呼吸所致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恒牙早期口呼吸所致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 ,以牙弓夹板型快速扩弓矫治器联合Tip 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进行矫治 ,用图象数字化X线头颅定位摄片仪 ,于治... 目的 :研究正畸治疗对口呼吸所致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恒牙早期口呼吸所致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 ,以牙弓夹板型快速扩弓矫治器联合Tip 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进行矫治 ,用图象数字化X线头颅定位摄片仪 ,于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定位片 ,对其中的上气道结构的各项测量项目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值作对比分析 ,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舌咽部的最小距离、喉部会厌至下咽壁距和后气道间隙等测量值分别较治疗前增大 2 .74mm、2 .2 9mm和 2 .3 4mm ,其变化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骨性鼻咽测量值、软腭至软腭后咽壁距也发生了有意义的增大 ;舌骨至下颌平面、眼耳平面和蝶鞍的垂直距离等测量均较治疗前分别减少 3 .0 9mm、2 .81mm和 3 .83mm ;治疗后舌骨相对于第三颈椎的水平距、相对于颏棘点的水平距均和舌骨至面平面之水平距等测量值 ,其变化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利用牙弓夹板型快速扩弓矫治器联合Tip 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进行矫治 ,在迅速改变上下颌位置关系的同时 ,使口呼吸患者的上气道通气能力明显增加 ,有效维持了口咽部气道的通畅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呼吸 ^安氏^1错he 正畸治疗 上气道结构 X线头颅侧定位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的髁突运动轨迹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建霞 邓锋 +3 位作者 宋锦璘 张翼 范小平 秦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432-1435,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正常者的差异。方法选取青少年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和正常各25例,应用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axiograph,CADI-AX)记录各种下颌运动时... 目的探讨青少年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正常者的差异。方法选取青少年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和正常各25例,应用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axiograph,CADI-AX)记录各种下颌运动时其髁突的运动轨迹。结果实验组双侧髁突开闭口轨迹运动幅度减小、位移量小于正常者(P<0.05);前伸后退轨迹前伸幅度增加,位移量大于正常者(P<0.05);侧方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在矢状面上的轨迹较前伸轨迹向前下方倾斜度增加。髁突位移5mm时矢状面倾斜度在各种下颌运动时均大于正常者(P<0.05)。结论实验组髁突运动轨迹与正常相比有显著差异,可能与其髁突位置、前牙覆覆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运动 正常[牙合] ^安氏^1类[牙合] 描记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锁托槽联合微种植体和J钩矫治安氏Ⅱ~1错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谭宇 赖文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2-785,共4页
目的:比较自锁托槽联合微种植体支抗和头帽J钩矫治安氏Ⅱ~1错支抗磨牙及上颌切牙位置变化的差异。方法:纳入40例成人安氏Ⅱ~1错患者,分为微种植体组和J钩组(n=20),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后使用自锁托槽矫治并且增强支抗,微种植体组联合... 目的:比较自锁托槽联合微种植体支抗和头帽J钩矫治安氏Ⅱ~1错支抗磨牙及上颌切牙位置变化的差异。方法:纳入40例成人安氏Ⅱ~1错患者,分为微种植体组和J钩组(n=20),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后使用自锁托槽矫治并且增强支抗,微种植体组联合微种植体支抗,J钩组联合头帽J钩,比较2组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变化。结果:矫治后,两组SNA°、SNB°、ANB°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SN-OP°都增大(P <0. 01),但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微种植体组比J钩组上颌磨牙前移更少(1. 38 vs 2. 37) mm,伸长更少(0. 51 vs 2. 48) mm,上颌切牙内收更多(8. 16 vs 5. 23) mm(组间比较,P <0. 01)。J钩组上颌磨牙伸长,上颌切牙压低,SN-MP°平均增加1. 51°(P <0. 01)。结论:自锁托槽联合微种植体矫治安氏Ⅱ~1错与头帽J钩相比获得了更好的矢状向控制,临床上还应考虑生长型、平面倾斜度、覆覆盖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垂直向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锁托槽 微种植体 J钩 ^安氏^1[牙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Ⅱ~1与安氏Ⅱ~2错牙冠宽度与Bolton指数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马宁 汤玉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安氏Ⅱ1与安氏Ⅱ2错上下颌牙冠宽度和Bolton指数,探讨两类错在牙特征上的差异。方法:以安氏Ⅱ1错54例,安氏Ⅱ2错3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模型进行牙冠宽度测量并计算Bolton指数。比较两类错的牙冠宽度、Bolto... 目的:通过比较安氏Ⅱ1与安氏Ⅱ2错上下颌牙冠宽度和Bolton指数,探讨两类错在牙特征上的差异。方法:以安氏Ⅱ1错54例,安氏Ⅱ2错3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模型进行牙冠宽度测量并计算Bolton指数。比较两类错的牙冠宽度、Bolton指数的大小以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分布率。结果:①两类错患者的Bolton指数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②两类错间男性患者的牙冠宽度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而女性患者安氏Ⅱ1错其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磨牙,下颌中切牙、尖牙的牙冠宽度显著大于安氏Ⅱ2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类错间Bolton指数比值及Bolton指数不调率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女性患者牙冠宽度间的显著差异为两类错在牙特征上较为明显的差异之一,在治疗时应该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牙合] ^安氏^2[牙合] 牙冠宽度 BOLTON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红 邓邦莲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2年第5期321-323,共3页
20年来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用于临床矫治安氏Ⅱ^1错He取得明显效果。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就其对颌骨、颞颌关节及咀嚼肌影响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与其它功能矫治器比较,均对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应用前景看好。认为该矫治器的临床效果明... 20年来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用于临床矫治安氏Ⅱ^1错He取得明显效果。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就其对颌骨、颞颌关节及咀嚼肌影响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与其它功能矫治器比较,均对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应用前景看好。认为该矫治器的临床效果明显,引起髁突、颌骨、牙槽骨及肌肉反应,功能刺激下引起颞颌关节的改建,但对是否促进或抑制颌骨生长,还存在不同见解,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矫治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 ^安氏^1错he 颌骨 颞颌关节 咀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斜面导板配合方丝弓矫治安氏Ⅱ~1类错
8
作者 霍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8-648,共1页
关键词 上颌斜面导板 配合 方丝弓矫治 ^安氏^1类错h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颞下颌关节结构与垂直骨面型、覆覆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方颖 孙雯 +1 位作者 施洁珺 赵士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6-889,共4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颞下颌关节结构与垂直骨面型及咬合因素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30例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儿童(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10.8±1.1)岁(8.1~13.0岁),分别进行TMJ的MRI扫描检查,X线头影测量和覆覆盖的模型测...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颞下颌关节结构与垂直骨面型及咬合因素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30例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儿童(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10.8±1.1)岁(8.1~13.0岁),分别进行TMJ的MRI扫描检查,X线头影测量和覆覆盖的模型测量,并采用pearson检验髁突位置和盘突关系与垂直骨面型和咬合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下颌平面角与前间隙有弱的正相关;前后面高比与所有测量项目均无相关性;后面高与代表盘突关系的Dp-Cc/Cs-Cc角有弱的正相关关系;前面高与Dp-Cc/Cs-Cc、Ca-Ca′、Ca-Cp值角均有弱的负相关关系;髁突位置与覆覆盖均无关;盘突关系与覆无关,但覆盖与Ca-Dm、Dp-Cc/Cs-Cc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20、0.460。结论:垂直骨面型与髁突后移、盘前移有一定的相关性。覆、覆盖与髁突位置无关;而覆盖越大者,盘前移位越明显,盘突关系越具有病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颅面结构 咬合 磁共振成像 X线头影测量 ^安氏^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型MARA矫治器治疗Ⅱ^1下颌后缩X线头影测量研究
10
作者 姚薇 段银钟 王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改型MARA矫治器治疗生长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患者的硬组织改变。方法:随机选取16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类错患者用MARA矫治器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结果:改型MARA矫治器治疗(平均7.8个月)结束后,SNB角、下颌总长度(Co-Gn... 目的:探讨改型MARA矫治器治疗生长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患者的硬组织改变。方法:随机选取16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类错患者用MARA矫治器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结果:改型MARA矫治器治疗(平均7.8个月)结束后,SNB角、下颌总长度(Co-Gn)、颏点(Po-NB)明显增加,促进下颌生长发育,而对上颌抑制作用不明显,SNA角变化不明显,A点无后移。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下切牙略唇移。垂直方向上,前面高(ANS-Me)、后面高(Co-Go)均显著增大。结论:改型MARA矫治器能有效促进下颌骨生长发育,改善患者侧貌外型,纠正下颌后缩畸形,成本低廉,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A矫治器 ^安氏^1类[牙合] 下颌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