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于高产奶牛来说,酸中毒是关乎健康和福利的重要问题,在确诊酸中毒前几天,其反刍行为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奶牛的行为模式有望成为发现其早期酸中毒的关键指标。然而,目前行为模式分析在预测酸中毒方面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健康...[目的]对于高产奶牛来说,酸中毒是关乎健康和福利的重要问题,在确诊酸中毒前几天,其反刍行为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奶牛的行为模式有望成为发现其早期酸中毒的关键指标。然而,目前行为模式分析在预测酸中毒方面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健康奶牛在酸中毒发作前数周或数月的行为模式可作为该病的危险因素来考量。确定酸中毒奶牛相较于健康奶牛是否表现出与该病相关的特定早期行为模式。[方法]研究在两个西班牙商业农场和两个意大利商业农场展开,通过使用加速度计项圈,对奶牛从产犊到酸中毒前15天的每日站立、躺卧、行走、反刍、进食时间进行详细记录。酸中毒组(n=10)为泌乳期间经两国兽医的诊断发生酸中毒的奶牛,酸中毒是由两国兽医记录诊断的。在西班牙农场,酸中毒病例还通过瘤胃pH探测胶囊来进一步确认(当一头奶牛瘤胃pH值低于5.6且持续至少50 min/d时被确认患有酸中毒)。之后,建立对照组,选取胎次和泌乳期与酸中毒组奶牛相同的健康奶牛(n=10),两组奶牛在酸中毒诊断前的日产奶量相近。采用方差分析法,对每头奶牛的所有行为数据进行群体效应的评估,分析它们在酸中毒与健康状态下所有行为(站立、躺卧、行走、反刍、进食时间)的截距和回归曲线斜率差异。[结果]两组奶牛在反刍、躺卧和进食持续时间的截距和回归曲线斜率有显著差异。酸中毒组奶牛相比对照组在发作前85天躺卧时间(10.55 h/d vs 10.22 h/d)、进食时间(3.55 h/d vs 3.41 h/d)更长(P<0.001)。与对照组相比,酸中毒奶牛在发作前115天的反刍时长较长(7.73 h/d vs 6.86 h/d),但在发作前35天较短(7.33 h/d vs 7.81 h/d)。此外,酸中毒前反刍时长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也不同,酸中毒组奶牛的回归曲线斜率系数更低(P<0.001)。[结论]患酸中毒的奶牛可能在发作前数月就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如反刍时间较长)。但还需更大样本量开展进一步研究,以此确认行为模式的差异是否可被视为诊断酸中毒的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于高产奶牛来说,酸中毒是关乎健康和福利的重要问题,在确诊酸中毒前几天,其反刍行为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奶牛的行为模式有望成为发现其早期酸中毒的关键指标。然而,目前行为模式分析在预测酸中毒方面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健康奶牛在酸中毒发作前数周或数月的行为模式可作为该病的危险因素来考量。确定酸中毒奶牛相较于健康奶牛是否表现出与该病相关的特定早期行为模式。[方法]研究在两个西班牙商业农场和两个意大利商业农场展开,通过使用加速度计项圈,对奶牛从产犊到酸中毒前15天的每日站立、躺卧、行走、反刍、进食时间进行详细记录。酸中毒组(n=10)为泌乳期间经两国兽医的诊断发生酸中毒的奶牛,酸中毒是由两国兽医记录诊断的。在西班牙农场,酸中毒病例还通过瘤胃pH探测胶囊来进一步确认(当一头奶牛瘤胃pH值低于5.6且持续至少50 min/d时被确认患有酸中毒)。之后,建立对照组,选取胎次和泌乳期与酸中毒组奶牛相同的健康奶牛(n=10),两组奶牛在酸中毒诊断前的日产奶量相近。采用方差分析法,对每头奶牛的所有行为数据进行群体效应的评估,分析它们在酸中毒与健康状态下所有行为(站立、躺卧、行走、反刍、进食时间)的截距和回归曲线斜率差异。[结果]两组奶牛在反刍、躺卧和进食持续时间的截距和回归曲线斜率有显著差异。酸中毒组奶牛相比对照组在发作前85天躺卧时间(10.55 h/d vs 10.22 h/d)、进食时间(3.55 h/d vs 3.41 h/d)更长(P<0.001)。与对照组相比,酸中毒奶牛在发作前115天的反刍时长较长(7.73 h/d vs 6.86 h/d),但在发作前35天较短(7.33 h/d vs 7.81 h/d)。此外,酸中毒前反刍时长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也不同,酸中毒组奶牛的回归曲线斜率系数更低(P<0.001)。[结论]患酸中毒的奶牛可能在发作前数月就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如反刍时间较长)。但还需更大样本量开展进一步研究,以此确认行为模式的差异是否可被视为诊断酸中毒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