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安徽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成因:来自锆石和磷灰石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
1
1
作者
徐晓春
余文
+3 位作者
金林森
夏彩莲
谢巧勤
闫峻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0-501,共22页
安徽铜陵矿集区广泛发育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与区内铜金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关于其成因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发表,但仍存在争议。本文选择区内铜官山和冬瓜山石英闪长岩以及凤凰山和胡村花岗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在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
安徽铜陵矿集区广泛发育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与区内铜金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关于其成因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发表,但仍存在争议。本文选择区内铜官山和冬瓜山石英闪长岩以及凤凰山和胡村花岗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在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开展锆石Hf-O同位素以及磷灰石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进一步探讨铜陵地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的成因机制。综合前人研究资料和本次工作成果推断,区内中酸性侵入岩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基本一致,指示其均属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具有岛弧型岩浆岩和埃达克岩的特征且富集Sr-Nd同位素。侵入岩体中具有的镁铁质微粒包体以及斜长石反环带结构等岩石学特征,指示这些中酸性侵入岩为壳幔岩浆混合成因。本次工作测得岩石中的锆石ε_(Hf)(t)值介于-20.5~-5.1之间,对应两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2.9~1.5 Ga,δ^(18)O值介于5.93‰~8.85‰之间,且发现较多年龄分别集中在1.0~0.8 Ga和2.4~2.0 Ga的继承锆石;磷灰石具有高Cl含量(平均值为0.3%)和Cl/F比值、较高REE含量(1714×10^(-6)~5903×10^(-6))及负铕异常(δ(Eu)=0.26~0.68)。基于全岩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上述锆石和磷灰石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本文对前人有关区内中酸性侵入岩不同成因观点进行深入解析,并提出新的成因观点。本研究认为,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起源于壳幔岩浆混合,即富集岩石圈地幔源岩浆与新元古代新生岛弧地壳源岩浆的混合,上升过程中可能混入了少量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其中,富集岩石圈地幔源岩浆并非起源于古太平洋俯冲洋壳或俯冲洋壳析出流体交代的上覆岩石圈地幔,而是新元古代华夏洋俯冲析出流体交代扬子板块岩石圈地幔形成的。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之后的回卷是导致古老造山带加厚再伸展、岩石圈地幔减薄和熔融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O同位素
磷灰石微量元素
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
安徽铜陵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徽铜陵矿集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
被引量:
17
2
作者
范子良
徐晓春
+2 位作者
陈林杰
何俊
谢巧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1-368,共18页
铜陵矿集区以发育大型和为数众多的矽卡岩型矿床而闻名于世,而近年来作为该区找矿的重要成果和突破则是斑岩型矿床和矿化的陆续发现。本文以铜陵矿集区3个代表性斑岩型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观察研究的基础上,...
铜陵矿集区以发育大型和为数众多的矽卡岩型矿床而闻名于世,而近年来作为该区找矿的重要成果和突破则是斑岩型矿床和矿化的陆续发现。本文以铜陵矿集区3个代表性斑岩型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阐述了斑岩型矿床的地质特征,确定了含矿侵入岩体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矿床蚀变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探讨了成岩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并与世界典型斑岩型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铜陵矿集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通常发育于含矿岩体的围岩或盖层为砂岩、砂页岩或硅质岩的条件下,含矿岩体为富碱低镁高钾准铝质钙碱性系列中浅成侵入岩体,具有与埃达克岩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典型斑岩型矿床含矿岩体对比,岩体侵位较深,有些矿区多期多相特征不明显;含矿岩体发育钾硅酸盐化、黄铁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等热液蚀变且有一定的分带性,但各矿床蚀变特征略有不同;矿床矿石矿物中富气相、富液相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共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演化特征显示具有岩浆作用控制的高温热液型矿床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作者确定铜陵矿集区斑岩型矿床属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成矿作用发生于陆内造山作用由挤压向拉张转化的动力学背景之下,斑岩型矿床与矽卡岩型矿床及热液脉状矿床共同构成受统一的岩浆热液系统控制的矿床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
矿
床
铜钼金
矿
床
围岩蚀变特征
矿
床系列
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安徽铜陵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铜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
被引量:
40
3
作者
徐晓春
范子良
+5 位作者
何俊
刘雪
刘晓燕
谢巧勤
陆三明
楼金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54-1074,共21页
狮子山矿田是铜陵矿集区最具代表性的铜金多金属矿田。本文选择狮子山矿田中的几个典型矿床进行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系统阐述了矿床的控矿构造和赋矿岩石、矿体和矿石、蚀变和矿化等地质特征,确定了矿床成因类型;深入研究了侵入体与矿...
狮子山矿田是铜陵矿集区最具代表性的铜金多金属矿田。本文选择狮子山矿田中的几个典型矿床进行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系统阐述了矿床的控矿构造和赋矿岩石、矿体和矿石、蚀变和矿化等地质特征,确定了矿床成因类型;深入研究了侵入体与矿床矿体的时空关系以及主要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氢-氧、碳-氧、硫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成矿流体、成矿金属元素(铅)及其化合元素(碳和硫)的来源;结合成岩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分析,确定了不同矿床类型间的成因联系,建立了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热液型矿床成矿模式,为狮子山矿田边部和深部及铜陵矿集区及其邻区的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据此建议在铜陵矿集区以往以矽卡岩型矿床为主要找矿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寻找由统一的岩浆热液系统控制的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和浅成热液型金(-银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金多金属
矿
床
成
矿
模式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狮子山
矿
田
安徽铜陵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成因:来自锆石和磷灰石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
1
1
作者
徐晓春
余文
金林森
夏彩莲
谢巧勤
闫峻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0-501,共2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2030801)资助的成果。
文摘
安徽铜陵矿集区广泛发育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与区内铜金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关于其成因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发表,但仍存在争议。本文选择区内铜官山和冬瓜山石英闪长岩以及凤凰山和胡村花岗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在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开展锆石Hf-O同位素以及磷灰石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进一步探讨铜陵地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的成因机制。综合前人研究资料和本次工作成果推断,区内中酸性侵入岩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基本一致,指示其均属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具有岛弧型岩浆岩和埃达克岩的特征且富集Sr-Nd同位素。侵入岩体中具有的镁铁质微粒包体以及斜长石反环带结构等岩石学特征,指示这些中酸性侵入岩为壳幔岩浆混合成因。本次工作测得岩石中的锆石ε_(Hf)(t)值介于-20.5~-5.1之间,对应两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2.9~1.5 Ga,δ^(18)O值介于5.93‰~8.85‰之间,且发现较多年龄分别集中在1.0~0.8 Ga和2.4~2.0 Ga的继承锆石;磷灰石具有高Cl含量(平均值为0.3%)和Cl/F比值、较高REE含量(1714×10^(-6)~5903×10^(-6))及负铕异常(δ(Eu)=0.26~0.68)。基于全岩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上述锆石和磷灰石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本文对前人有关区内中酸性侵入岩不同成因观点进行深入解析,并提出新的成因观点。本研究认为,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起源于壳幔岩浆混合,即富集岩石圈地幔源岩浆与新元古代新生岛弧地壳源岩浆的混合,上升过程中可能混入了少量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其中,富集岩石圈地幔源岩浆并非起源于古太平洋俯冲洋壳或俯冲洋壳析出流体交代的上覆岩石圈地幔,而是新元古代华夏洋俯冲析出流体交代扬子板块岩石圈地幔形成的。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之后的回卷是导致古老造山带加厚再伸展、岩石圈地幔减薄和熔融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O同位素
磷灰石微量元素
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
安徽铜陵矿集区
Keywords
U-Pb age of zircon
Hf-O isotope of zircon
trace elements of apatite
Mesozoic intermediate-acid intrusive rocks
Tongli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of Anhui Province
分类号
P618.2 [天文地球—矿床学]
P588.12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铜陵矿集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
被引量:
17
2
作者
范子良
徐晓春
陈林杰
何俊
谢巧勤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1-368,共1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2066
41172085
+1 种基金
40972063)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科技项目(2012-K1)联合资助
文摘
铜陵矿集区以发育大型和为数众多的矽卡岩型矿床而闻名于世,而近年来作为该区找矿的重要成果和突破则是斑岩型矿床和矿化的陆续发现。本文以铜陵矿集区3个代表性斑岩型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阐述了斑岩型矿床的地质特征,确定了含矿侵入岩体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矿床蚀变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探讨了成岩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并与世界典型斑岩型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铜陵矿集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通常发育于含矿岩体的围岩或盖层为砂岩、砂页岩或硅质岩的条件下,含矿岩体为富碱低镁高钾准铝质钙碱性系列中浅成侵入岩体,具有与埃达克岩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典型斑岩型矿床含矿岩体对比,岩体侵位较深,有些矿区多期多相特征不明显;含矿岩体发育钾硅酸盐化、黄铁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等热液蚀变且有一定的分带性,但各矿床蚀变特征略有不同;矿床矿石矿物中富气相、富液相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共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演化特征显示具有岩浆作用控制的高温热液型矿床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作者确定铜陵矿集区斑岩型矿床属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成矿作用发生于陆内造山作用由挤压向拉张转化的动力学背景之下,斑岩型矿床与矽卡岩型矿床及热液脉状矿床共同构成受统一的岩浆热液系统控制的矿床系列。
关键词
斑岩型
矿
床
铜钼金
矿
床
围岩蚀变特征
矿
床系列
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安徽铜陵矿集区
Keywords
Porphyry deposit
Cu-Mo-Au ore deposit
Wall-rock alteration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series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ongling ore district of Anhui Province
分类号
P618.41 [天文地球—矿床学]
P618.5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铜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
被引量:
40
3
作者
徐晓春
范子良
何俊
刘雪
刘晓燕
谢巧勤
陆三明
楼金伟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54-1074,共21页
基金
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课题(SinoProbe-03-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2063
41172085)联合资助
文摘
狮子山矿田是铜陵矿集区最具代表性的铜金多金属矿田。本文选择狮子山矿田中的几个典型矿床进行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系统阐述了矿床的控矿构造和赋矿岩石、矿体和矿石、蚀变和矿化等地质特征,确定了矿床成因类型;深入研究了侵入体与矿床矿体的时空关系以及主要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氢-氧、碳-氧、硫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成矿流体、成矿金属元素(铅)及其化合元素(碳和硫)的来源;结合成岩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分析,确定了不同矿床类型间的成因联系,建立了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热液型矿床成矿模式,为狮子山矿田边部和深部及铜陵矿集区及其邻区的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据此建议在铜陵矿集区以往以矽卡岩型矿床为主要找矿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寻找由统一的岩浆热液系统控制的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和浅成热液型金(-银多金属)矿床。
关键词
铜金多金属
矿
床
成
矿
模式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狮子山
矿
田
安徽铜陵矿集区
Keywords
Copper-gold-polymetallic deposit
Metallogenic model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hizishan ore-field
Tongling ore district of Anhui Province
分类号
P595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P6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安徽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成因:来自锆石和磷灰石地球化学证据
徐晓春
余文
金林森
夏彩莲
谢巧勤
闫峻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安徽铜陵矿集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
范子良
徐晓春
陈林杰
何俊
谢巧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铜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
徐晓春
范子良
何俊
刘雪
刘晓燕
谢巧勤
陆三明
楼金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