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初年社会转型中的地方教育发展——以徽州教育档案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勇虎 李琳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9-86,共8页
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的变迁过程,具体显现了师范教育发展中政府的主导地位和控制力度。徽州小学教育发展的县域、城乡不平衡格局,既与社会转型有关,也与地方社会的支持力度有关。全徽教育协进社议案的处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徽州教育的... 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的变迁过程,具体显现了师范教育发展中政府的主导地位和控制力度。徽州小学教育发展的县域、城乡不平衡格局,既与社会转型有关,也与地方社会的支持力度有关。全徽教育协进社议案的处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徽州教育的发展,体现了地方教育组织的功能和作用,也表现出向行政领域扩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徽州教育 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在徽州的接受——以胡适与胡晋接等来往书信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吴浩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28,共8页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一直与徽州学人有着密切往来。在新文化运动前后,他与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胡晋接、教师黄宗培等有数份书信往来,共同探讨文学改良、白话文等问题。胡晋接、黄宗培坚定地支持新文化运动的宏旨,但由于在...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一直与徽州学人有着密切往来。在新文化运动前后,他与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胡晋接、教师黄宗培等有数份书信往来,共同探讨文学改良、白话文等问题。胡晋接、黄宗培坚定地支持新文化运动的宏旨,但由于在办学上秉持新旧平衡的理念,以及教育不问政治的态度和严格训练的办学方针,他们对"新文化"的一些观念并不认同,在新文化运动愈加激进后,他们在微观操作层面持折中、节制的态度。安徽省立二师是其时徽州的最高学府,新文化运动在徽州的接受从中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胡晋接 新文化运动 徽州 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