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安徽沿江棉区控失型化肥施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余立祥
邱冠男
吴跃进
-
机构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学实验室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5824-15826,共3页
-
基金
安徽省科技攻关(08010302117)
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项目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院院长基金
-
文摘
[目的]研究控失肥在棉区的施用技术,验证控失肥的"控失"效果及其经济效益。[方法]以当地主要推广的抗虫棉品种为供试作物,通过在安徽省沿江棉田进行施肥试验研究了控失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棉花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与一次基施全部控失肥相比,将控失肥分3次施用使棉花产量增加了240kg/hm2,棉农的净收入增加了156元/hm2;将控失肥基施,后期追施速效化肥使棉花产量增加了7.04%,棉农的净收入增加了833.4元/hm2。施用减氮20%的控失肥的棉花的现蕾期提前了6d,开花期提前了7d,吐絮期提前了8d,生育期短了8d。与施用普通氮肥的棉花相比,施用控失氮肥的棉花的秋桃增加幅度为22.29%~36.31%,皮棉产量增加了27.78%。[结论]该研究为在安徽沿江棉区推广应用控失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
关键词
安徽沿江棉区
控失型化肥
施用技术
-
Keywords
Cotton area along Yangtze River in Anhui
Controlled-release chemic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
分类号
S147.3
[农业科学—肥料学]
-
-
题名控失型化肥在安徽沿江棉区的应用效果研究
- 2
-
-
作者
余立祥
邱冠男
吴跃进
-
机构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学实验室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13期86-87,共2页
-
基金
安徽省科技攻关(08010302117)
中科院方向性项目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
-
文摘
控失肥一次基施区的棉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好,后期健壮不早衰,比分次施用等养分普通肥区增加产量,增产幅度在4.14%-45.6%。相对普通复合肥区,施用控失肥区可以降低人工成本1/3以上,籽棉生产成本每kg减少0.0735元,试验净收入增加幅度在38.8-347.33元,示范净收入增加141.4元左右,增加了棉花种植综合效益。
-
关键词
控失型化肥
安徽沿江棉区
应用效果
-
Keywords
The Lose -Control Fertilizer
the Cotton Area along Changjiang River
application effect
-
分类号
S5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2001年安徽沿江棉区抗虫棉成铃率偏低的调查分析
- 3
-
-
作者
柴新荣
范正旺
秦昔元
张兴旺
-
机构
安徽省九成监狱管理分局农科所
安徽省九成监狱管理分局黄湖监区
-
出处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7-38,共2页
-
文摘
由于沿江棉区棉铃虫连年偏重发生和 2000年度棉花市场价格抬升等因素的影响,2001年沿江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呈大幅上升的趋势,其中,抗虫棉不仅种植面积大,栽培品种多而杂,而且在生产中大多数抗虫棉品种成铃率偏低,丰产性差。为此,对多个抗虫棉品种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以探索成铃偏低的原因与栽培对策。1主要表现1.1空果枝比例偏高。据对2个保铃棉品种(保铃棉32B和保铃棉109)、2个国抗品种(国抗22和W-8564)和1个国抗杂交组合(皖抗杂二号)的系统调查结果,2001年抗虫棉单株空果枝数一般为3.7~4.6台,占单株总果枝数的21.51%~26.74%,其中空果枝主要集中在中下部第二至第八台果枝。
-
关键词
安徽沿江棉区
抗虫棉
成铃率
调查分析
栽培技术
-
分类号
S5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安徽沿江棉区棉花育种方向探讨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范正旺
-
机构
九成农科所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3期70-71,共2页
-
文摘
简要分析安徽沿江棉区棉花生产方式的现状和现有种植品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棉花育种的方向,指出要培育三系雄性不育杂种,尽快开展株型育种和高光效育种,培育高光效株型品种,为实现棉花生产机械化创造条件。
-
关键词
安徽沿江棉区
棉花生产
育种方向
-
分类号
S5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