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安徽巢湖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灰岩中燧石成因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杨锐
李红
柳益群
雷川
雷云
冯诗海
-
机构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1-511,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02024
41272115
41272116)
-
文摘
安徽省巢湖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以发育一套滨海沼泽-浅海碳酸盐台地环境为主的细碎屑岩至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为特征,灰岩中常见结核状及条带状燧石。燧石多为椭球状和串珠状,部分燧石与灰岩间发育宽约0.5 cm的过渡带。镜下观察灰岩为微晶生物碎屑灰岩;过渡带也多由微晶方解石组成,多数钙质生物壳体被石英充填或半充填,扫描电镜下可见方解石微溶、石英充填溶孔的现象;燧石主要为隐晶及微晶石英,生物碎屑类型与灰岩中基本一致,且多被石英交代。岩石学特征表明死亡的生物在腐烂降解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抑制了碳酸钙的沉淀,并使部分生物碎屑及灰泥发生溶蚀,胶质二氧化硅沉淀,形成燧石结核。燧石中w(Al)/w(Al+Fe+Mn)平均值为0.63,远大于热水沉积硅质岩的最大值0.35;Fe/Ti平均值为9.5,小于热水成因的最小值20;Al-Fe-Mn三角图投点位于非热液成因区域;燧石中Al2O3含量平均值为0.20%,远高于MgO、Na2O、K2O的含量。分析认为,该区燧石结核的二氧化硅可能来源于陆源物质。
-
关键词
燧石结核
过渡带
灰岩
硅质来源
中二叠统栖霞组
安徽巢湖地区
-
Keywords
nodular chert
transitional belt
limestone
source of silica
Middle Permian Qixia Formation
Chaohu, Anhui Province
-
分类号
P588.245
[天文地球—岩石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