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峙门口铜—铁—金—硫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1
作者 李红阳 王金芳 +5 位作者 冯景志 侯增谦 杨竹森 蒙义峰 王聪颖 陈文韬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63-872,共10页
峙门口铜—铁—金—硫矿床发育上部层状矿体和下部脉状矿体。上部层状矿石重晶石的δ^(34)S值为+14.10‰~+18.90‰。上部层状矿石黄铁矿和方铅矿的δ^(34)S值为+3.50‰~+5.84‰,下部脉状矿石黄铁矿的δ^(34)S值为+4.80‰~+6.80‰。... 峙门口铜—铁—金—硫矿床发育上部层状矿体和下部脉状矿体。上部层状矿石重晶石的δ^(34)S值为+14.10‰~+18.90‰。上部层状矿石黄铁矿和方铅矿的δ^(34)S值为+3.50‰~+5.84‰,下部脉状矿石黄铁矿的δ^(34)S值为+4.80‰~+6.80‰。下部脉状矿石中脉石英的δ^(18)O值为+14.3‰~+1 8.5‰,δ^(30)Si值为-0.3%0~-0.2‰。下部脉状矿石黄铁矿Re/Os比值为78.342~175.540,上(顶)部层状矿石中黄铁矿Re/Os比值为62.298~169.545。从下部脉状矿石到上部层状矿石,δ^(34)S值、Re/Os比值和流体包裹体温度249 ℃→97 ℃逐渐降低,^(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平均值和Os_总、Re、^(187)Re等含量逐渐增高。矿石黄铁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303±33 Ma。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峙门口铜—铁—金—硫矿床为海底热水喷流沉积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铁-金-硫矿床 二元结构 地球化学 安徽峙门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