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盆地安岳大气田震旦系—寒武系储层的发育机制
被引量:
57
1
作者
周进高
姚根顺
+5 位作者
杨光
张建勇
郝毅
王芳
谷明峰
李文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44,共9页
勘探揭示,四川盆地安岳大气田的3套工业气层分别发育在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和二段,为了给该区的持续勘探发现提供储层研究支撑,分析了储层的主要特征及其发育机制,取得以下3项成果认识:①依据沉积微相、岩性和孔隙三要...
勘探揭示,四川盆地安岳大气田的3套工业气层分别发育在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和二段,为了给该区的持续勘探发现提供储层研究支撑,分析了储层的主要特征及其发育机制,取得以下3项成果认识:①依据沉积微相、岩性和孔隙三要素将上述储层分为龙王庙组颗粒滩白云岩裂缝—孔洞型储层、灯四段蓝细菌丘滩白云岩缝洞—洞穴型储层和灯二段蓝细菌丘滩白云岩裂缝—孔洞型储层。②龙王庙组储层的主要岩性是颗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为溶孔溶洞,平均孔隙度为4.24%,平均厚度为36m;灯四段储层的主要岩性是蓝细菌白云岩,溶孔溶洞和洞穴是其主要储集空间,平均孔隙度为3.22%,平均厚度为70 m;而灯二段储层的岩性为蓝细菌白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溶缝溶洞,平均孔隙度为3.34%,平均厚度为80 m。③储层的发育经历了孔隙形成、热液矿物充填、沥青充填等主要演化阶段,准同生溶蚀作用和表生岩溶作用是储集空间形成的关键,并建立了储层的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安岳大气田
早寒武世
震旦纪
储集层类型
主控因素
储集层演化
表生岩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中地区龙王庙组油气差异聚集演化特征及其对气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林潼
谭聪
+4 位作者
王铜山
李秋芬
冯明友
黄世伟
董景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5-665,共11页
针对四川盆地川中地区安岳大气田龙王庙组气藏在不同构造位置上存在的显著特征差异,对整个川中构造带开展详细的气藏解剖与分析,明确了川中地区龙王庙组气藏存在着压力系统的差异、气水界面的不统一、储层沥青含量平面分布的不均以及烃...
针对四川盆地川中地区安岳大气田龙王庙组气藏在不同构造位置上存在的显著特征差异,对整个川中构造带开展详细的气藏解剖与分析,明确了川中地区龙王庙组气藏存在着压力系统的差异、气水界面的不统一、储层沥青含量平面分布的不均以及烃类充注时间的不一致。通过对岩石矿物成岩次序厘定、包裹体拉曼成分分析、捕获温度测定、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恢复,开展液态烃和气态烃的充注演化过程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川中地区存在三个明显的气藏压力系统,含气带与含水带间隔分布,从北向南气藏压力平均值逐渐降低,三个压力系统具有独立的气水界面;(2)不同含气系统中烃类的初始充注温度并不一致,早期液态烃充注的温度西高东低,具有从西向东差异聚集的演化过程;液态烃裂解时气态烃充注温度东、西构造高,中部温度略低。在气藏压力带划分和气水界面值确定的基础上,预测了不同含气系统有效气藏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拉曼成分分析
气藏压力
差异聚集
龙王庙组气藏
安岳大气田
川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安岳大气田震旦系—寒武系储层的发育机制
被引量:
57
1
作者
周进高
姚根顺
杨光
张建勇
郝毅
王芳
谷明峰
李文正
机构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44,共9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04-002)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重大项目(编号:2012ZD01-02-03)
中国石油重大专项(编号:2014E-32)
文摘
勘探揭示,四川盆地安岳大气田的3套工业气层分别发育在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和二段,为了给该区的持续勘探发现提供储层研究支撑,分析了储层的主要特征及其发育机制,取得以下3项成果认识:①依据沉积微相、岩性和孔隙三要素将上述储层分为龙王庙组颗粒滩白云岩裂缝—孔洞型储层、灯四段蓝细菌丘滩白云岩缝洞—洞穴型储层和灯二段蓝细菌丘滩白云岩裂缝—孔洞型储层。②龙王庙组储层的主要岩性是颗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为溶孔溶洞,平均孔隙度为4.24%,平均厚度为36m;灯四段储层的主要岩性是蓝细菌白云岩,溶孔溶洞和洞穴是其主要储集空间,平均孔隙度为3.22%,平均厚度为70 m;而灯二段储层的岩性为蓝细菌白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溶缝溶洞,平均孔隙度为3.34%,平均厚度为80 m。③储层的发育经历了孔隙形成、热液矿物充填、沥青充填等主要演化阶段,准同生溶蚀作用和表生岩溶作用是储集空间形成的关键,并建立了储层的演化模式。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安岳大气田
早寒武世
震旦纪
储集层类型
主控因素
储集层演化
表生岩溶作用
Keywords
Sichuan Basin
Anyue Gas Field
Early Cambrian
Sinian
Reservoir types
Major control factor
Supergene karstificatio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中地区龙王庙组油气差异聚集演化特征及其对气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林潼
谭聪
王铜山
李秋芬
冯明友
黄世伟
董景海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事业部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5-665,共11页
基金
国家油气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08006-0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前瞻性与基础性重大科技项目(2021DJ0605)联合资助。
文摘
针对四川盆地川中地区安岳大气田龙王庙组气藏在不同构造位置上存在的显著特征差异,对整个川中构造带开展详细的气藏解剖与分析,明确了川中地区龙王庙组气藏存在着压力系统的差异、气水界面的不统一、储层沥青含量平面分布的不均以及烃类充注时间的不一致。通过对岩石矿物成岩次序厘定、包裹体拉曼成分分析、捕获温度测定、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恢复,开展液态烃和气态烃的充注演化过程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川中地区存在三个明显的气藏压力系统,含气带与含水带间隔分布,从北向南气藏压力平均值逐渐降低,三个压力系统具有独立的气水界面;(2)不同含气系统中烃类的初始充注温度并不一致,早期液态烃充注的温度西高东低,具有从西向东差异聚集的演化过程;液态烃裂解时气态烃充注温度东、西构造高,中部温度略低。在气藏压力带划分和气水界面值确定的基础上,预测了不同含气系统有效气藏分布范围。
关键词
包裹体拉曼成分分析
气藏压力
差异聚集
龙王庙组气藏
安岳大气田
川中地区
Keywords
Raman component analysis of inclusion
gas reservoir pressure
differential accumulation
Longwangmiao gas reservoir
Anyue gas field
central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盆地安岳大气田震旦系—寒武系储层的发育机制
周进高
姚根顺
杨光
张建勇
郝毅
王芳
谷明峰
李文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5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川中地区龙王庙组油气差异聚集演化特征及其对气藏形成的影响
林潼
谭聪
王铜山
李秋芬
冯明友
黄世伟
董景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