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视”的逆反:安吉拉·卡特小说的“还眼”政治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春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2-96,共5页
安吉拉·卡特聚焦"凝视"的政治之维,通过对凝视理论的合理性吸取、创新性迁移与描述性发掘,对父权文化语境中的多元性"凝视"进行了叙事演绎与形象诠释,再现了视觉场域的主体与客体在目光、肉体、思想、精神等... 安吉拉·卡特聚焦"凝视"的政治之维,通过对凝视理论的合理性吸取、创新性迁移与描述性发掘,对父权文化语境中的多元性"凝视"进行了叙事演绎与形象诠释,再现了视觉场域的主体与客体在目光、肉体、思想、精神等多个层面的博弈。卡特小说中出现频率最高且极具震撼冲击力的"凝视"主要有窥淫性凝视、镜像性凝视、规训性凝视。在父权文化的重围高压下,女性从敛眉遭视到张眉自视直至扬眉还眼,这既是西方女性主义形象斗争史的"三级跳",也是卡特"还眼"政治的三部曲。卡特在凝视与反凝视、监控与反监控、惩治与反惩治的较量中勇敢地彰显女性主义趋强的政治色彩,使其女性主义文本的政治意义达到罕见的高度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凝视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安吉拉·卡特的作品看文化重塑与女性文学的创新性
2
作者 向小蕊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Z期21-22,共2页
安吉拉·卡特是一位充满争议的杰出女性作家,她以独特的方式批判了传统文学作品在表现女性特质时的局限性。文章从表现主题的客观性、表现手法上的创新性和结构安排上的巧妙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卡特文学作品的特点,并结合她所创作的作... 安吉拉·卡特是一位充满争议的杰出女性作家,她以独特的方式批判了传统文学作品在表现女性特质时的局限性。文章从表现主题的客观性、表现手法上的创新性和结构安排上的巧妙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卡特文学作品的特点,并结合她所创作的作品尤其是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一步阐述了卡特作品的独特性。卡特的作品与其他女性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她是以传统的文化观念为跳板,通过激起读者的愤怒和不安,给他们带来思索,正是这种思索会引发新的意识的产生,并带来文化的重塑和社会秩序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客观性 创新性 巧妙性 文化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道德与童话新编——评安吉拉·卡特的新编童话《与狼为伴》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虹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24-27,共4页
本文从女性文学批评的角度对童话故事《小红帽》的隐喻意义和道德主题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将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新编童话《与狼为伴》与其原型《小红帽》加以比较 ,从故事的隐喻意义和道德主题方面的变化看西方女性主义... 本文从女性文学批评的角度对童话故事《小红帽》的隐喻意义和道德主题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将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新编童话《与狼为伴》与其原型《小红帽》加以比较 ,从故事的隐喻意义和道德主题方面的变化看西方女性主义对女性形象与地位的认识 ,并从《与狼为伴》的结局看女性文学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童话 安吉拉·卡特
全文增补中
从《染血之室》看安吉拉·卡特的女权观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晓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25,共4页
作为安吉拉.卡特最受关注的童话改写篇目之一,《染血之室》一般被认为表达了女性勇于追求物欲和情欲的满足,通过颠覆男性压迫构建了独立的主体身份。此观点实为女权意识形态预设导致的对文本中性别之战的单向度解读。借助乔治巴塔耶和... 作为安吉拉.卡特最受关注的童话改写篇目之一,《染血之室》一般被认为表达了女性勇于追求物欲和情欲的满足,通过颠覆男性压迫构建了独立的主体身份。此观点实为女权意识形态预设导致的对文本中性别之战的单向度解读。借助乔治巴塔耶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进行文本分析,可见卡特描绘的性别之战为异质欲望间发生的激烈碰撞。《染血之室》中的性别之战的双输结局折射出卡特对异性婚姻制度的反思及其恢复被异性婚姻制度割裂的女性间亲密关系的女权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血之室》 安吉拉·卡特 性别之战 欲望 异性婚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的重构:论《马戏团之夜》的互文性手法 被引量:3
5
作者 唐炯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9-113,共5页
著名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在其创作成熟期所作的《马戏团之夜》中运用的互文性写作策略,彰显了她对传统文类范式,经典文学文本的利用和颠覆;再现了在官方文献中被抹去的历史。在经典的重构中,折射出她对于历史、社会、女性问题的... 著名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在其创作成熟期所作的《马戏团之夜》中运用的互文性写作策略,彰显了她对传统文类范式,经典文学文本的利用和颠覆;再现了在官方文献中被抹去的历史。在经典的重构中,折射出她对于历史、社会、女性问题的深度问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经典的重构 互文性 《马戏团之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身体本身:《萨德式女人》的身体政治解读 被引量:3
6
作者 程毅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7-543,550,共8页
《萨德式女人》是英国当代作家安吉拉·卡特系统性讨论女性身体困境的理论文本。卡特通过对法国作家萨德作品的重新解读,指出女性身体长期以来受到宗教、道德、性别等文化话语的塑造与禁锢,只是虚构的观念性身体。她认为女性应当成... 《萨德式女人》是英国当代作家安吉拉·卡特系统性讨论女性身体困境的理论文本。卡特通过对法国作家萨德作品的重新解读,指出女性身体长期以来受到宗教、道德、性别等文化话语的塑造与禁锢,只是虚构的观念性身体。她认为女性应当成为"萨德式女人",通过扰乱传统身体运作秩序,建立表演性身体模式,颠覆母亲权威、获取身体自治权等方式,将观念性身体转变为经验性身体,回归身体被文化话语规训前的本真自然状态,从而摆脱传统文化话语对女性的宰制,走出性别压制和思想殖民的藩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萨德式女人》 身体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叶裙》与《大屠杀圣母》:澳、英新俘虏叙述的比较分析
7
作者 黄洁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9-166,共8页
帕特里克·怀特的《树叶裙》和安吉拉·卡特的《大屠杀圣母》大致创作于同一时期,都讲述了一位白人女性在与土著群体短暂接触后又重返"文明"社会的故事。两部作品分别改写了英美文学史上的经典俘虏叙述,都着力描写女... 帕特里克·怀特的《树叶裙》和安吉拉·卡特的《大屠杀圣母》大致创作于同一时期,都讲述了一位白人女性在与土著群体短暂接触后又重返"文明"社会的故事。两部作品分别改写了英美文学史上的经典俘虏叙述,都着力描写女主人公的"土著化"过程。但参照后殖民理论的重要概念——"文化转换"可以看出两者在对土著文化的认识上存在着显著差异。《树叶裙》中的女主人公对土著的态度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认同,其背后折射的是作家对这片土地以及自己作为澳大利亚人的身份的态度转变。土著文化在怀特眼中,只是这片土地"地之灵"的外化。《大屠杀圣母》则体现了卡特对土著文化积极一面的由衷欣赏,女主人公"土著化"的过程展现了借助土著文化对白人文化进行改造的无限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怀特 安吉拉·卡特 俘虏叙述 土著化 文化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