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汽车主动避撞安全距离模型 被引量:51
1
作者 侯德藻 刘刚 +2 位作者 高锋 李克强 连小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6-190,199,共6页
针对现有模型的不足,以驾驶员车间距保持目的假设为基础建立了一种新型汽车主动避撞安全距离模型,通过驾驶员试验获得了反映驾驶员驾驶特点的模型参数。经仿真及试验对比,该模型计算结果体现了驾驶员的驾驶特点,能够适用于多种交通状况... 针对现有模型的不足,以驾驶员车间距保持目的假设为基础建立了一种新型汽车主动避撞安全距离模型,通过驾驶员试验获得了反映驾驶员驾驶特点的模型参数。经仿真及试验对比,该模型计算结果体现了驾驶员的驾驶特点,能够适用于多种交通状况,满足了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主动避撞系统 安全距离模型 驾驶员 车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安全距离模型和目标检测算法 被引量:72
2
作者 裴晓飞 刘昭度 +1 位作者 马国成 叶阳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26-33,共8页
为辅助汽车驾驶员安全驾驶,开发了一种汽车主动避撞系统。该系统以"碰撞时间倒数"TTC-1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了基于危险系数ε进行分级报警与主动制动的安全距离模型,其关键参数按照驾驶员特性进行标定。基于自适应巡航系统(ACC... 为辅助汽车驾驶员安全驾驶,开发了一种汽车主动避撞系统。该系统以"碰撞时间倒数"TTC-1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了基于危险系数ε进行分级报警与主动制动的安全距离模型,其关键参数按照驾驶员特性进行标定。基于自适应巡航系统(ACC)目标检测算法,设计了适用于避撞系统的毫米波雷达算法。基于捷达轿车,开发了用于避撞系统的软硬件平台,并在良好路面下分别进行了主动避撞试验和人为切换试验。实车试验表明:本系统的分级报警和主动制动功能,符合期望的TTC-1指标,提高了汽车的主动安全性,体现了驾驶员控制的优先性和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安全 驾驶辅助 安全距离模型 目标检测 防撞报警 主动避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隶属函数的高速公路安全距离模型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葛如海 张伟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105,共5页
为了改善高速公路防追尾安全距离模型,对模型中的驾驶员反应时间进行研究,分析不同车速时驾驶员反应时间对安全距离的影响。驾驶员反应时间受驾龄、应变能力、性别、心理生理状况、车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的有关... 为了改善高速公路防追尾安全距离模型,对模型中的驾驶员反应时间进行研究,分析不同车速时驾驶员反应时间对安全距离的影响。驾驶员反应时间受驾龄、应变能力、性别、心理生理状况、车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的有关理论,利用Matlab软件,在驾驶员反应时间大小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考虑各种主要因素,确定驾驶员反应时间。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应用,结果证明,应用模糊数学,可以计算出不同的驾驶员,在不同的车速时的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模糊数学 隶属函数 安全距离模型 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迹加权预测的主动避撞安全距离模型及算法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三川 马啸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4-110,共7页
为有效解决现有主动避撞系统相邻前车变道切入工况下的车-车避撞问题,提高智能汽车的主动安全性,通过随预测时间变化的权重系数函数将CTRA恒角速度恒加速度运动模型和五次多项式变道轨迹模型进行加权融合,构建一种同时满足短时、长时的... 为有效解决现有主动避撞系统相邻前车变道切入工况下的车-车避撞问题,提高智能汽车的主动安全性,通过随预测时间变化的权重系数函数将CTRA恒角速度恒加速度运动模型和五次多项式变道轨迹模型进行加权融合,构建一种同时满足短时、长时的前车变道切入轨迹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邻前车变道切入工况下的主动安全距离模型,并设计了相适应的主动避撞算法。通过PreScan搭建主动避撞场景并与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相邻前车变道切入轨迹加权融合模型较2种单一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显著提高,在所建立的仿真变道工况下,短时、长时模型预测绝对偏差分别为0.09、0.18 m;所设计的安全距离模型,当两车间隔距离小于或等于最小变道安全距离、两车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最大变道安全距离的区域内均无碰撞危险,当两车间隔距离在最小变道安全距离和最大变道安全距离之间时,相邻前车变道切入,自车与变道切入车辆有追尾侧碰危险,主动避撞算法启动并及时介入车辆速度控制,使车辆分级减速实现避撞,并保持5 m的安全跟车距离,验证了加权融合变道轨迹预测下的安全距离模型及其主动避撞算法的正确性,对智能车辆主动安全设计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辆 避撞算法 安全距离模型 轨迹预测 主动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横向安全距离模型的主动避障算法 被引量:7
5
作者 胡朝辉 黄顺霞 +2 位作者 杜展鹏 郭星 高鹤萱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1-587,共7页
现有的安全距离模型是基于纵向相对车速或减速度值建立的,没有考虑移动目标的横向运动特性。本文利用移动目标横穿马路的速度、相对位置,建立横向安全距离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横向安全距离模型的主动避障算法。首先,根据横向移动目标横... 现有的安全距离模型是基于纵向相对车速或减速度值建立的,没有考虑移动目标的横向运动特性。本文利用移动目标横穿马路的速度、相对位置,建立横向安全距离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横向安全距离模型的主动避障算法。首先,根据横向移动目标横穿马路的速度、相对位置和自车的制动距离建立横向安全距离模型,设计主动避障算法。接着,为计及路面条件对制动效果的影响,引入当前行驶路面估算的附着系数峰值估算最大制动减速度,约束目标避障减速度,并调整制动强度,以适应不同路况的安全避障行驶。最后,以典型横向移动目标骑行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PreScan/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验证避障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横向安全距离模型的主动避障算法能有效避免与骑行者碰撞,提高行车的主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移动目标 横向安全距离模型 主动避障算法 附着系数峰值 主动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全距离模型的车辆跟随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关志伟 丁建峰 闫光辉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6-40,共5页
针对车辆协同驾驶领域中的跟随过程,建立了安全距离控制模型,采用BP神经网络PID控制策略设计了控制器,并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将BP神经网络PID控制与传统PID控制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最后运用缩微环境下的智能车辆系... 针对车辆协同驾驶领域中的跟随过程,建立了安全距离控制模型,采用BP神经网络PID控制策略设计了控制器,并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将BP神经网络PID控制与传统PID控制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最后运用缩微环境下的智能车辆系统试验平台设计了Update算法,完成了跟随试验验证。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智能控制器减小了车间距误差,提高了控制准确性,能满足车辆安全跟随行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距离模型 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 缩微智能车 车间距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驾驶员差异性的安全距离模型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胜琴 杜鹏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9-253,261,共6页
针对传统模型中将驾驶员反应时间设为固定值、忽略驾驶员差异性这一问题进行优化,提出一种考虑驾驶员差异性的安全距离模型.选取驾驶员驾龄、驾驶风格识别系数、车速这3个因素作为特征值,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对驾驶员反应时间进行计算.基... 针对传统模型中将驾驶员反应时间设为固定值、忽略驾驶员差异性这一问题进行优化,提出一种考虑驾驶员差异性的安全距离模型.选取驾驶员驾龄、驾驶风格识别系数、车速这3个因素作为特征值,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对驾驶员反应时间进行计算.基于Honda模型建立考虑驾驶员差异性的安全距离模型,依据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hina-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 C-NCAP),选取前车制动工况对所提出的安全距离模型进行仿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在上述工况下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适应性,安全距离模型在保证行车安全性的基础上,驾驶员反应时间能够体现不同类型驾驶员的差异性,提高了行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距离模型 驾驶员差异性 驾驶员反应时间 模糊控制 碰撞预警 仿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的多路况安全距离模型 被引量:12
8
作者 常群 孙申鑫 +1 位作者 赵宇超 宫燃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6-53,共8页
采用UKF估计方法对路面附着系数等状态参数进行估计。首先建立包含整车模型与Dugoff轮胎模型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车辆四轮动力学模型,然后选取干沥青、湿沥青、雪地、冰面4种典型路面,通过UKF对车辆状态与路面附着系数进行... 采用UKF估计方法对路面附着系数等状态参数进行估计。首先建立包含整车模型与Dugoff轮胎模型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车辆四轮动力学模型,然后选取干沥青、湿沥青、雪地、冰面4种典型路面,通过UKF对车辆状态与路面附着系数进行估计,将估计结果与仿真的实际输出值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估计结果的精确度。此后选取合适的车辆安全距离模型,在此基础上加入对路面附着系数、坡道角等因素的考虑,提出改进后的安全距离模型,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通过Car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得到在4种典型路面上车辆跟驰状态下前后车的距离与相对速度变化曲线,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动力学模型 无迹卡尔曼滤波 路面附着系数 安全距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况识别的安全距离模型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庄 朱茂桃 +1 位作者 徐晓明 杨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2期13431-13438,共8页
针对传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安全距离模型缺乏对车辆驾驶工况变化考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驾驶工况识别的安全距离模型。依据城市驾驶工况特点构建了4种典型城市工况,引入人工神经网络对车辆实时驾驶工况进行识别与预测,然后以现有安全... 针对传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安全距离模型缺乏对车辆驾驶工况变化考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驾驶工况识别的安全距离模型。依据城市驾驶工况特点构建了4种典型城市工况,引入人工神经网络对车辆实时驾驶工况进行识别与预测,然后以现有安全距离模型为基础,结合工况识别结果完成对该模型的优化。通过Car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基于驾驶工况识别的安全距离模型可以更好地实现与前车的速度跟随与距离控制,提高了乘坐安全性与道路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 人工神经网络 工况识别 安全距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后车不同初始状态的安全距离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清清 简晓春 +1 位作者 吴胜利 高晨莹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76,共8页
传统安全距离模型主要依靠车辆间运动学关系建立,且后车接收预警信号时的初始状态常被视为匀速行驶,导致模型精度不高、普适性差,影响前向碰撞预警系统可靠性。针对以上问题,考虑了后车不同初始状态,结合运动学与动力学方法综合分析车... 传统安全距离模型主要依靠车辆间运动学关系建立,且后车接收预警信号时的初始状态常被视为匀速行驶,导致模型精度不高、普适性差,影响前向碰撞预警系统可靠性。针对以上问题,考虑了后车不同初始状态,结合运动学与动力学方法综合分析车辆制动过程,进行纵向动力学建模,根据前车运动状态建立安全距离模型,通过仿真试验得出后车不同初始状态下预警安全距离的差异及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后车初始加/减速状态和初始匀速状态的预警安全距离存在差异,差异大小与后车初始加/减速度值、行驶速度有关,且前车处于制动工况时差异尤为显著,预警安全距离的差值最大可达18.69 m,相对变化率达到49.53%。考虑后车不同初始状态的安全距离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可有效提高预警系统对车辆安全状态判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向预警系统 安全距离模型 初始状态 动力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安全距离模型的人机协同纵向避撞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赵林峰 张丁之 +3 位作者 王慧然 陈无畏 王其东 朱茂飞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8-600,共13页
针对车辆纵向跟驰过程中的避撞问题,基于车辆运动状态和路面附着系数等因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安全距离模型。针对驾驶员和主动制动系统的协调控制问题,采用可拓决策的方法,以两车实际间距和碰撞时间为参考变量建立二维可拓集合,划分动... 针对车辆纵向跟驰过程中的避撞问题,基于车辆运动状态和路面附着系数等因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安全距离模型。针对驾驶员和主动制动系统的协调控制问题,采用可拓决策的方法,以两车实际间距和碰撞时间为参考变量建立二维可拓集合,划分动态安全边界,不同域中分别采用自由驾驶模式、协调制动模式和主动制动模式。基于避撞模型,对被选为主动制动控制器的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模型进行训练,得出理想制动压力。通过软件仿真和台架硬件在环仿真,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有效避免车辆纵向碰撞,改善了制动平稳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制动 纵向跟驰 安全距离模型 动态边界 制动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换道后距离预测的横向安全预警模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田娥 李立新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57,50,共4页
在主动避撞安全距离模型的基础上,假设自车在当前行车路况下进行安全换道,预测换道结束后自车与目标车道前、后车的距离,确定汽车横向安全预警系统发出换道危险警报的模型。通过仿真,证明运用该方法建立的横向安全预警模型是正确的。
关键词 主动避撞安全距离模型 汽车横向安全预警模型 换道后距离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工况下最小安全车距控制模型和避撞算法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贵如 周鸣争 +1 位作者 王陆林 王海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0-1205,1176,共7页
鉴于传统安全距离模型适应性差、模型参数须预先确定和车距控制偏差大的缺陷,提出一种最小安全车距控制模型和避撞算法.通过视觉和雷达传感器实时监测前方车辆,针对前方车辆行驶状态和不同类型车辆制动性能差异,给出相应的安全距离估算... 鉴于传统安全距离模型适应性差、模型参数须预先确定和车距控制偏差大的缺陷,提出一种最小安全车距控制模型和避撞算法.通过视觉和雷达传感器实时监测前方车辆,针对前方车辆行驶状态和不同类型车辆制动性能差异,给出相应的安全距离估算模型、最小安全车距控制模型与算法;为了保证车距控制精度,采用周期闭环控制方法.该算法应用于奇瑞智能自主跟车系统,经过2 种工况、5 种初始车速和2 0 0 0 次的城市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最小安全车距均保持在1 - 2 m内,控制偏差精度在依0. 5m内.该算法在各种城市工况下均具有很较高的车距控制精度,能有效提高车辆的主动安全性、驾乘舒适性和道路行车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安全距离模型 最小安全车距控制模型 避撞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汽车紧急换道控制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凤娇 魏民祥 +1 位作者 黄丽琼 赵万忠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64,共8页
针对高速行驶车辆纵向制动避撞的不足,以及传统控制方法难以求解换道过程中的多目标多约束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汽车紧急换道控制策略。该策略以三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为预测基础模型,规划了期望换道路径曲线,建立... 针对高速行驶车辆纵向制动避撞的不足,以及传统控制方法难以求解换道过程中的多目标多约束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汽车紧急换道控制策略。该策略以三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为预测基础模型,规划了期望换道路径曲线,建立了合适的安全距离模型,并以车辆前轮转角为控制变量,以跟踪期望路径为控制目标,将最优控制转化为二次规划问题求解。仿真结果表明,紧急换道控制系统能控制车辆在高速情况下完成期望换道路径规划,重合度高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换道 换道路径 安全距离模型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控制的纯电动汽车距离控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新锋 王奥特 +1 位作者 陈建伟 朱明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4-530,共7页
提出了一种电动机模型和动态安全距离模型,并在Carsim平台上搭建纯电动汽车整车动力学模型.设计了模糊距离控制器,并建立Simulink和Carsim联合仿真平台,在该平台上对纯电动车辆模糊距离控制器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同没有控制器的车辆... 提出了一种电动机模型和动态安全距离模型,并在Carsim平台上搭建纯电动汽车整车动力学模型.设计了模糊距离控制器,并建立Simulink和Carsim联合仿真平台,在该平台上对纯电动车辆模糊距离控制器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同没有控制器的车辆相比,被控车辆能始终保证同前车车距在5m以上的安全距离,同前车起始车距在50,80,100m车距时均能将两车的最小距离控制在5m以上,相邻车道切入工况下也能够有效防止追尾事故,避免碰撞,提高了车辆的主动安全性和道路的通过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 距离控制 安全距离模型 模糊距离控制器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雪路面城市快速路跟驰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诗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28-134,141,共8页
针对冰雪路面城市快速路的跟驰模型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两种常见的冰雪路面进行了交通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不同冰雪路面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的自由流速度、平均速度、速度分布,相邻跟驰车辆的车头时距、车头时距与相对速度的相互关系等微... 针对冰雪路面城市快速路的跟驰模型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两种常见的冰雪路面进行了交通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不同冰雪路面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的自由流速度、平均速度、速度分布,相邻跟驰车辆的车头时距、车头时距与相对速度的相互关系等微观特性进行统计分析,定量地研究不同冰雪路面形态对城市快速路跟驰行为的影响。其次,对不同类型的优化速度函数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依据Greenshields速度-密度关系建立期望车速模型,依据车辆不同跟驰状态建立冰雪路面最小安全距离模型,并由此构建冰雪路面优化速度模型。基于现有跟驰理论研究成果,以线性跟驰模型建模思想对全速度差模型进行改造,结合冰雪路面优化速度模型构建适用于冰雪路面的新跟驰模型。最后,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并通过设计实验分析模型的稳定性、加速度非对称性。同时,利用调查数据对新模型和全速度差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证明该模型更贴近冰雪路面城市快速路实际交通流,可以为冰雪路面下交通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路面 城市快速路 安全距离模型 期望车速 优化速度函数 跟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防碰撞路侧预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戴志诚 孙刘杰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0年第7期38-44,共7页
对基于路侧系统的防碰撞模型进行系统研究,目的在于寻找尝试在路侧进行防碰撞的模型。首先对路侧防碰撞系统进行分析,其次分析实际场景,包括道路、天气及多车模型,然后对安全距离模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计算,最后对模型数据的处理进行研究... 对基于路侧系统的防碰撞模型进行系统研究,目的在于寻找尝试在路侧进行防碰撞的模型。首先对路侧防碰撞系统进行分析,其次分析实际场景,包括道路、天气及多车模型,然后对安全距离模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计算,最后对模型数据的处理进行研究,整体上完成了车辆前向防碰撞模型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侧系统 防碰撞 安全距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的汽车纵向碰撞预警策略 被引量:32
18
作者 朱冰 朴奇 +2 位作者 赵健 吴坚 邓伟文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6-452,共7页
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的自适应汽车纵向碰撞预警策略。首先建立了碰撞预警安全距离模型,分析了路面附着系数对碰撞预警策略的影响;接着给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法和斜率法的路面附着系数估算算法,可实现全滑移率工况的路面... 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的自适应汽车纵向碰撞预警策略。首先建立了碰撞预警安全距离模型,分析了路面附着系数对碰撞预警策略的影响;接着给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法和斜率法的路面附着系数估算算法,可实现全滑移率工况的路面附着系数精确识别;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路面识别的汽车纵向碰撞预警策略;最后分别进行了Matlab/Simulink-Car Sim联合仿真和实车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预警策略可准确估算路面附着系数,并据此自适应调节碰撞预警策略,能够在不同工况下有效提高预警准确性和道路空间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碰撞预警 路面附着系数估算 安全距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路径规划决策一体化算法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袁朝春 翁烁丰 +3 位作者 何友国 SHENJie 陈龙 王桐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94-403,共10页
车辆路径规划与决策算法是无人驾驶汽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现有的路径规划与路径跟踪决策算法中规划层与决策层存在时滞现象,往往会引起检测信息与真实行驶环境信息的偏差,使得规划的局部路径不能反映当前真实状态,是无人驾驶汽车安... 车辆路径规划与决策算法是无人驾驶汽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现有的路径规划与路径跟踪决策算法中规划层与决策层存在时滞现象,往往会引起检测信息与真实行驶环境信息的偏差,使得规划的局部路径不能反映当前真实状态,是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行驶的不稳定因素。本文综合考虑了环境交通参与者与车辆自身运动学特征,建立了横纵向安全模型,对车辆目前行驶环境的风险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估。在行驶环境特征与车辆动力学特征的基础上对传统人工势场法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基于虚拟力的局部路径规划与控制决策一体化算法,提升了算法在复杂动态环境下控制的可靠性。最后,利用Carsim/Simulink建立了联合仿真环境,分别对传统路径规划算法、路径跟踪算法与本文提出的路径决策规划一体化算法在典型工况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减小路径规划决策环节的时滞影响,为复杂动态环境下的无人驾驶车辆提供更加合理的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车辆 安全距离模型 改进人工势场法 路径规划决策一体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器感知盲区条件下智能汽车主动制动系统控制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袁朝春 王桐 +3 位作者 何友国 SHEN Jie 陈龙 翁烁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3-373,共11页
传感器感知盲区是造成智能汽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降低传感器感知盲区对智能汽车主动安全性能的影响,对传感器感知盲区条件下的智能汽车主动制动系统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感知盲区数据库,并搭建卷积神经网络对其进行识别... 传感器感知盲区是造成智能汽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降低传感器感知盲区对智能汽车主动安全性能的影响,对传感器感知盲区条件下的智能汽车主动制动系统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感知盲区数据库,并搭建卷积神经网络对其进行识别;其次,根据其运动特征进行分类,建立感知盲区条件下的安全距离模型;最后,基于上述安全距离模型对感知盲区内的潜在障碍物进行自车速度控制,达到主动避撞的目的。仿真和实车试验表明,提出的传感器感知盲区分类可以较好地表述感知盲区的运动特征,传感器感知盲区条件下的主动避撞安全距离模型对潜在障碍物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主动避撞算法提高了智能汽车在传感器感知盲区内的主动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传感器感知盲区分类 潜在障碍物 卷积神经网络 安全距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