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绪对矿工安全行为能力影响研究
1
作者 张钎 栗继祖 申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7,共9页
为减少煤矿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从情绪控制角度,基于效价-唤醒度(V-A)情绪模型,并结合情绪唤醒方法和生理测量技术,开展矿工安全行为能力认知试验;然后通过测量不同情绪唤醒下的注意力和决策时间,采用回归分析法,探究不同情绪效价下... 为减少煤矿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从情绪控制角度,基于效价-唤醒度(V-A)情绪模型,并结合情绪唤醒方法和生理测量技术,开展矿工安全行为能力认知试验;然后通过测量不同情绪唤醒下的注意力和决策时间,采用回归分析法,探究不同情绪效价下唤醒度对矿工安全行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唤醒度正性情绪中,唤醒度的降低会使矿工注意力减弱、决策时更厌恶风险;在正性情绪的高唤醒度区间,随着唤醒度的提高,矿工注意力和决策厌恶风险程度先增加后减少,直到低于中性情绪;低唤醒度负性情绪中,唤醒度降低会使矿工注意力和风险厌恶程度都降低,在负性情绪的高唤醒度区间,唤醒度的提高同样使注意力和决策的风险厌恶程度先增加后减少,甚至直到低于中性情绪;相较之下,在情绪的高唤醒度区间,正性情绪唤醒度的提高更容易使矿工安全行为能力降低到中性情绪水平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模型 安全行为能力 皮肤电活动(EDA) 注意力 风险偏好 生理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工安全行为能力的试验与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安宇 张江石 邵长宝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3-128,共6页
研究矿工安全行为能力,分析其与风险、事故等的关联性对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具有重要意义。使用煤矿应激场景个体行为能力测试系统等试验仪器,抽样某矿业公司134名有效样本,从正常生产时和应激状况下2种情况开展安全行为能力的试验研究及... 研究矿工安全行为能力,分析其与风险、事故等的关联性对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具有重要意义。使用煤矿应激场景个体行为能力测试系统等试验仪器,抽样某矿业公司134名有效样本,从正常生产时和应激状况下2种情况开展安全行为能力的试验研究及关联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空间知觉差、声光反应迟钝的员工,安全行为能力差一些;而动作稳定性与行为、风险、事故伤害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这可能与煤矿工作性质有关,矿工在工作中的具体操作行为对动作稳定性要求和更精细的行业或作业相比并不严格。研究发现煤矿风险与事故对每名矿工(不论其职务和行为能力)都是均等的,煤矿事故预防应重视人人参与,不应认为行为能力较强而心存侥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工 个体安全行为能力 影响因素 试验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矿工安全行为能力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田水承 寇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9-184,共6页
个体安全行为能力不足是导致不安全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矿工不安全行为,减少煤矿事故发生,运用试验测量和方差分析的方法,通过对30岁以下、31~40岁和41岁以上3个年龄组矿工进行试验测量和方差对比分析,研究不同年... 个体安全行为能力不足是导致不安全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矿工不安全行为,减少煤矿事故发生,运用试验测量和方差分析的方法,通过对30岁以下、31~40岁和41岁以上3个年龄组矿工进行试验测量和方差对比分析,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矿工安全行为能力之间是否具有差异性。结果表明:41岁以上年龄段矿工的安全行为能力显著低于40岁以下矿工的安全行为能力;矿工的安全行为能力与其年龄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安全行为能力高峰出现在31~40岁年龄段,且具有以下差异:30岁以下矿工和41岁以上矿工的空间知觉能力具有显著差异;40岁以下矿工与41岁以上矿工的声光反应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龄组 安全行为能力 试验测量 差异性 矿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航管制员安全行为能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永刚 叶仕强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7-191,共5页
界定了民航管制员安全行为能力的内涵,结合民航管制员的工作特点和准入机制,建立了由3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民航管制员安全行为能力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最终隶属度,建立了基于层... 界定了民航管制员安全行为能力的内涵,结合民航管制员的工作特点和准入机制,建立了由3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民航管制员安全行为能力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最终隶属度,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现了民航管制员安全行为能力的定量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工程 民航管制员 安全行为能力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饲养展出管理要求提高人的安全行为能力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其锐 《野生动物》 2011年第5期285-288,共4页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动物园或野生动物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动物伤人等事故都时有发生。相比较而言,野生动物饲养展出业是一种面临着较大危险源的职业。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动物园或野生动物养殖场发生的一些动物伤人事故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后...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动物园或野生动物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动物伤人等事故都时有发生。相比较而言,野生动物饲养展出业是一种面临着较大危险源的职业。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动物园或野生动物养殖场发生的一些动物伤人事故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在许多事故中,人往往既是事故的受害者,同时又是事故的肇事者,无论是因为设施的缺陷,还是因为动物处于危险状态,还是因为人的疏忽,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激发了事故隐患,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本文认为,提高人的安全行为能力,是野生动物饲养与展出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人的安全行为能力,包括对事故发生的预见性行为能力,对安全生产的掌控性行为能力和对危机的应对性行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饲养展出 人的安全行为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方式的建筑工人安全行为能力仿真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胡喆 胡昊 +1 位作者 徐峰 王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4-200,共7页
为了有效提升建筑工人的安全行为能力,在分析工人认知-决策过程的基础上,从安全培训知识、工作和事故经验2种认知方式的角度建立了基于认知方式的工人安全行为能力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工人的工作和事故经验、安全培训强度对安全行... 为了有效提升建筑工人的安全行为能力,在分析工人认知-决策过程的基础上,从安全培训知识、工作和事故经验2种认知方式的角度建立了基于认知方式的工人安全行为能力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工人的工作和事故经验、安全培训强度对安全行为能力的影响和认知偏差的作用。结果表明:无论任务难度如何,安全培训均能促进安全行为能力的提升;工作任务难度提升安全培训强度也应随之增加;对于工龄中等的工人,安全培训可以有效降低认知偏差带来的不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工程 建筑工人 认知方式 安全行为能力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工安全行为能力差异的实验测量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寇猛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76,80,共4页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矿工不安全行为,以学历为固定因素,以空间知觉能力和声光反应能力为协变量,运用实验测量和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学历水平矿工安全行为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大专及以上学历矿工的安全行为能力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优于高...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矿工不安全行为,以学历为固定因素,以空间知觉能力和声光反应能力为协变量,运用实验测量和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学历水平矿工安全行为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大专及以上学历矿工的安全行为能力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优于高中高职及以下学历矿工的安全行为能力。具体表现为:大专及以上学历矿工和高中高职及以下矿工的空间知觉能力具有显著差异;大专及以上学历矿工和高中高职及以下矿工的声光反应能力具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探索更为有效的矿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行为能力 差异 学历 矿工 实验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ISM与G1的建筑工人安全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成连华 赵旭东 郝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68,共8页
为探究影响建筑工人安全能力的因素,提出一种集成解释结构模型(ISM)与序相关法(G1-Method)的因素分析法。首先,基于壳层模型(SHELL)与因子分析法,归纳与提取影响因素;其次,通过ISM构建工人安全能力影响因素多级递阶结构模型;最后,结合... 为探究影响建筑工人安全能力的因素,提出一种集成解释结构模型(ISM)与序相关法(G1-Method)的因素分析法。首先,基于壳层模型(SHELL)与因子分析法,归纳与提取影响因素;其次,通过ISM构建工人安全能力影响因素多级递阶结构模型;最后,结合改进的G1-Method,计算因素间关联度及对安全能力的影响重要度。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安全能力影响因素结构模型包括安全认知能力、安全行为能力2个维度,以及16个影响因素。其中,安全观念、操作技能、环境适应是建筑工人安全能力形成的浅层因素,而安全教培、安全管理是安全能力形成的深层因素。同时,安全观念、安全教培、环境适应是安全认知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操作技能、安全教培、安全管理是安全行为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结构模型(ISM) 序相关法(G1-Method) 安全能力 建筑工人 影响因素 安全认知能力 安全行为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axi drivers on safety and capacity of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被引量:2
9
作者 徐铖铖 刘攀 +2 位作者 王炜 蒋璇 陈昱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0期4033-4042,共10页
Comparative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e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ivers of taxis and private cars on the capacity and safety of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Data were collected at sixt... Comparative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e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ivers of taxis and private cars on the capacity and safety of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Data were collected at sixteen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in the Nanjing area in China. The risk-taking behaviors of the drivers of taxis and private cars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19.9% of taxi drivers have committed at least one of the identified risky behaviors, which is 2.37 times as high as that of the drivers of private cars(8.4%). The traffic conflicts technique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safety effects of taxis and private cars. The overall conflict rate for taxis is 21.4% higher than that for private cars, implying that taxis are more likely to be involved in conflicts. Almost all of the identified traffic conflicts can be attributed to certain levels of risk-taking behaviors committed by either taxi drivers or the drivers of private cars, and taxi drivers are more likely to be at fault in a conflict. Failure to yield to right-of-way and improper lane change is the leading causes of the conflicts in which taxis are at-fault. The research team further studied the effects of taxis on the queu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ce of taxis significantly reduces both start-up lost time and saturation headways. The effects of taxis on saturation flow rates are dependent on the proportion of taxis in the discharge flow, and the saturation flow rates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taxis. The adjustment factors for various proportions of taxis for different turning movements are then calculated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axis on the capacity of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XI private car SAFETY capacity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