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酒店员工安全服务能力与安全服务绩效的驱动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谢朝武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4期28-37,共10页
员工个体的安全服务能力与员工安全服务绩效的关系是一个影响安全投入决策的重要问题。该研究构建了员工安全服务知识、态度、技能等服务能力要素与员工安全服务绩效间的影响模型,并以酒店业员工作为调研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 员工个体的安全服务能力与员工安全服务绩效的关系是一个影响安全投入决策的重要问题。该研究构建了员工安全服务知识、态度、技能等服务能力要素与员工安全服务绩效间的影响模型,并以酒店业员工作为调研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员工安全服务知识、态度和技能等三要素对员工安全服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员工安全服务知识对安全服务绩效具有基础性作用,员工安全服务态度和技能在员工安全服务知识与员工安全服务绩效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服务能力 安全服务绩效 结构方程模型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服务资质认证发现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笑 成林芳 翟亚红 《信息安全研究》 2018年第10期946-953,共8页
对于对外提供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服务的组织来说,通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服务资质认证是体现其技术与管理能力的重要方式.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在对外开展风险评估服务资质认证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组织在实施风险评估项目的过程中... 对于对外提供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服务的组织来说,通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服务资质认证是体现其技术与管理能力的重要方式.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在对外开展风险评估服务资质认证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组织在实施风险评估项目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缺乏依据、不够客观、说服性不足等问题,在风险评估结果输出时,往往偏重于各种图表及计算模型的罗列,而缺乏相应的文字解释说明.将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说明,同时基于风险评估工作实践给出问题解决和处理思路,推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实践及标准不断完善,提高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服务资质认证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服务能力 计算模型 风险评估技术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安全动态赋能架构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玲翠 许瑶冰 +3 位作者 李凤华 房梁 郭云川 李子孚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7-95,共9页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安全需求动态变化、威胁动态变化、防护技术动态变化等特征导致已有的安全防护技术不再适用于天地网络。针对上述需求,提出了融合安全服务能力编排、安全态势分析、安全威胁处置指挥等于一体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安全需求动态变化、威胁动态变化、防护技术动态变化等特征导致已有的安全防护技术不再适用于天地网络。针对上述需求,提出了融合安全服务能力编排、安全态势分析、安全威胁处置指挥等于一体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安全动态赋能架构,并形式化定义了该架构;然后提出了一种对威胁处置效果的双重判定方法,并基于信念熵证明了双重判定的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安全动态赋能 安全服务能力编排 安全威胁处置指挥 双重判定 安全态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安全动态赋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凤华 郭云川 +2 位作者 耿魁 房梁 李晖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0年第5期561-570,共10页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由天基骨干网、天基接入网和地基节点网组成,并与地面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互联互通,是实现全球互联互通的信息基础设施,具有通信体制多样、星载资源受限以及威胁类型多样等特征。现有静态化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效能低,...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由天基骨干网、天基接入网和地基节点网组成,并与地面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互联互通,是实现全球互联互通的信息基础设施,具有通信体制多样、星载资源受限以及威胁类型多样等特征。现有静态化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效能低,难以应对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面临的安全挑战,亟需可扩展的安全动态赋能保障模式。针对该需求,提出了融合安全服务能力编排、安全威胁处置指挥以及安全态势分析于一体的安全动态赋能架构。分析了在动态编排架构、精准采集与按需汇聚、安全态势融合分析、威胁处置与反馈研判等方面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以此有效确保安全功能按需扩展,支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安全动态赋能 安全服务能力编排 安全威胁处置指挥 安全态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实时安全分析的智能配电系统元件建模 被引量:1
5
作者 肖峻 李承晋 焦衡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9-51,共13页
智能配电系统包含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需求响应、微电网、智能软开关等新元件,文中较全面地建立了面向安全分析的元件模型,并提出了新的安全分析方法。首先,提出了配电系统安全服务能力(SSC)概念,反映了各类新元件在配电网侧的实时... 智能配电系统包含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需求响应、微电网、智能软开关等新元件,文中较全面地建立了面向安全分析的元件模型,并提出了新的安全分析方法。首先,提出了配电系统安全服务能力(SSC)概念,反映了各类新元件在配电网侧的实时功率调节能力;其次,提出了基于SSC的安全分析方法;再次,在分析元件安全性角色、安全服务形式以及约束限制的基础上,构建了各类元件不同组合下的中压侧节点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展示了元件建模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SSC的安全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所建模型为智能配电系统的安全分析奠定了基础,所提SSC为调度人员安全分析提供了新的关键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配电系统 元件 模型 安全服务能力 安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储能有源配电网的运行域模型、求解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肖峻 李承晋 +2 位作者 屈玉清 焦衡 宋晨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81-5192,共12页
储能是影响智能配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元件,该文提出了含储能城市有源配电网的运行域模型,刻画了储能参与下系统的安全运行范围。首先,从配电网安全性角度分析了储能的不同角色,定义了安全性服务时间和实时安全性服务能力,能够量化储能... 储能是影响智能配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元件,该文提出了含储能城市有源配电网的运行域模型,刻画了储能参与下系统的安全运行范围。首先,从配电网安全性角度分析了储能的不同角色,定义了安全性服务时间和实时安全性服务能力,能够量化储能对配电网的安全服务。其次,将负荷和分布式发电出力作为安全分析的状态变量,考虑容量和电压约束建立运行域模型。模型表明,引入储能的运行域具有时变性和不确定性的新特征。再次,提出解析-仿真法求解运行域,兼顾了效率和准确度,能求得计及电压约束、网损和储能实时状态的域解析式。最后进行算例分析,以域的形式展现储能对安全性的作用,揭示了储能对运行域的作用机理,展示了运行域的应用,给出了储能宜配置在馈线下游的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配电网 运行域 储能 模型 安全服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