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安全控制结构模型的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动态评估
1
作者 王红力 杨鑫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68,共8页
为有效评估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状态和优化动态安全管理对策,提出一种基于多层安全控制结构模型的高校实验室安全动态评估方法。首先,建立一种多层安全控制结构模型,以确定高校实验室火灾爆炸事故的致因因素和控制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 为有效评估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状态和优化动态安全管理对策,提出一种基于多层安全控制结构模型的高校实验室安全动态评估方法。首先,建立一种多层安全控制结构模型,以确定高校实验室火灾爆炸事故的致因因素和控制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系统理论的事故模型和贝叶斯网络(BN)相结合的安全动态反馈评价方法,推断计算出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状态的概率、分析影响事故的风险因素,识别出高校实验室安全中的关键风险因素。研究表明:基于安全控制结构模型的风险动态评估方法涵盖了传统方法识别的所有风险,同时还能够发现潜在风险;对危险化学品的操作不正确,试验过程违反操作规程以及电气线路出现老化、短路或缺陷等因素是影响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的关键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控制结构模型 高校实验室 安全风险 安全控制行为(UCA) 动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控制约束的安全性验证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龚时雨 郭驰名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59,共5页
事件树、故障树等传统基于事件的验证方法难以考虑工程系统研发和运用过程中复杂交互作用对安全性的影响。依据社会-技术系统控制模型建立层次化安全控制结构,运用安全控制约束考查系统各层次组件间交互作用中可能存在的控制缺陷,实现... 事件树、故障树等传统基于事件的验证方法难以考虑工程系统研发和运用过程中复杂交互作用对安全性的影响。依据社会-技术系统控制模型建立层次化安全控制结构,运用安全控制约束考查系统各层次组件间交互作用中可能存在的控制缺陷,实现对系统满足安全要求的验证,给出了一个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的应用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性验证 控制约束 安全控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河船舶远程驾驶控制系统安全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浦哲 吴兵 +1 位作者 严新平 叶子良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6-132,共7页
为提高内河远程驾驶船舶航行安全,提出了面向不同自主水平(远程遥控和远程监督)、有无船员值守的内河船舶远程驾驶控制结构;采用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方法进行安全性分析,确定13种系统级危险,识别系统危险的47个不安全控制行为(UCA),... 为提高内河远程驾驶船舶航行安全,提出了面向不同自主水平(远程遥控和远程监督)、有无船员值守的内河船舶远程驾驶控制结构;采用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方法进行安全性分析,确定13种系统级危险,识别系统危险的47个不安全控制行为(UCA),设计缓解UCA的49个安全策略;并应用于汤逊湖7 m模型试验船远程驾驶控制系统的原型开发。结果表明:当远程驾驶船舶自主水平提高时,最高有效性安全策略数量将会提高,系统安全性将会提升;当有船员值守时,最高有效性安全策略会显著增加,系统安全性会增加但人员失误导致的风险也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驾驶船舶 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 安全控制结构 安全策略 安全控制行为(U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全指标监控的事故致因分析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末 燕飞 +3 位作者 牛儒 宋晗炜 王艳梅 向楠楠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35-40,共6页
为了提高系统安全性,需要识别系统中的控制缺陷,采取措施消除或管理危害因素。首先扩充基于系统理论的致因分析方法(CAST),结合系统理论,在分析安全控制缺陷的基础上,识别事故中违背的安全假设,针对性地提出安全指标,用以监控系统运行... 为了提高系统安全性,需要识别系统中的控制缺陷,采取措施消除或管理危害因素。首先扩充基于系统理论的致因分析方法(CAST),结合系统理论,在分析安全控制缺陷的基础上,识别事故中违背的安全假设,针对性地提出安全指标,用以监控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隐患;然后以台铁事故为例,针对台铁普悠玛列车的运营提出多项安全指标,涵盖产品选购、运行维护、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发现列车运营中的控制缺陷,提出的安全指标是合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交通事故 事故分析 事故致因分析 系统安全 安全控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PA危险分析方法及其在ATSA-ITP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甘旭升 崔浩林 +2 位作者 刘卫东 戴哲 李玉彬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86,共7页
传统危险分析方法无法胜任对复杂的非线性社会技术系统的分析。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方法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事故建模和过程(STAMP)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危险分析方法,它将安全视为系统的一种涌现特性,认为除了组件失效,组件间的非功能交... 传统危险分析方法无法胜任对复杂的非线性社会技术系统的分析。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方法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事故建模和过程(STAMP)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危险分析方法,它将安全视为系统的一种涌现特性,认为除了组件失效,组件间的非功能交互也是导致危险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定义系统危险、绘制安全控制结构、识别不安全控制行为、确定不安全控制行为起因等4个步骤完成危险分析过程。美国的空中交通态势感知尾随程序(ATSA-ITP)设计案例分析表明,STPA方法的组织形式有序,逻辑结构严谨,分析过程透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 危险分析方法 涌现特性 安全约束 安全控制结构 安全控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MP模型的建筑事故致因因素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李华 金萌 钟兴润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9-175,共7页
为揭示建筑安全事故致因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对其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探讨1种STAMP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用于深入剖析事故致因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属性特征。基于STAMP系统事故理论模型,从建筑工程安全控制结构入手逐层定性分析事故的致... 为揭示建筑安全事故致因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对其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探讨1种STAMP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用于深入剖析事故致因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属性特征。基于STAMP系统事故理论模型,从建筑工程安全控制结构入手逐层定性分析事故的致因因素;引入灰色DEMATEL与ISM相结合的方法对系统事故间的复杂逻辑关系进行层级划分;运用MICMAC分析计算各致因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度数值并判断其属性类别。结果表明:提出的定量分析方法运用到江西丰城冷却塔坍塌事故中的分析结果与事故调查报告相契合,能较全面地说明各层次结构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事故 建筑工程安全控制结构 致因因素 解释结构模型(ISM) 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MICM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