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全卫生工程设计中的效益原理及应用
1
作者 王峰 《劳动保护科学技术》 1996年第3期18-19,17,共3页
提出了安全卫生工程设计的效益概念,讨论了提高该效益的基本途径和应遵循的原则,从而为完善安全卫生工程设计的理论指导体系进行了经济评价指标的引入。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 设计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范》(TB10061—98)简介
2
作者 林锦煌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1-52,共2页
简介《铁路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范》(TB10 0 6 1— 98)编制依据、编制过程及主要内容。
关键词 铁路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编制依据 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下工程施工风仓风量分配情况和局部阻力系数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春 王义翔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77-2286,共10页
为解决多掌子面且掌子面需风量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地下工程施工通风节能问题,以多进出口隔板式风仓为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将进风量和隔板覆盖率作为自变量,研究风仓出风量分配情况和局部阻力系数。结果表明:(1)风仓出风量分配情况和局... 为解决多掌子面且掌子面需风量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地下工程施工通风节能问题,以多进出口隔板式风仓为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将进风量和隔板覆盖率作为自变量,研究风仓出风量分配情况和局部阻力系数。结果表明:(1)风仓出风量分配情况和局部阻力系数仅与风仓自身的结构形式有关,与进风量无关;(2)隔板式风仓出风管转角处会形成“三角状”高速区,隔板覆盖率越大,高速区内风流速度越快,高速区越短;(3)可通过改变隔板覆盖率,实现对风仓出风量的调节,并给出了风仓无隔板出风口出风量占比与隔板覆盖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风仓隔板覆盖率超过40%时,局部阻力系数会显著增加,并给出了隔板覆盖率与风仓各个出风口局部阻力系数的函数关系式,供后续研究和相关单位进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隔板风仓 数值模拟 函数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帽送风强度对人体呼吸微环境影响研究
4
作者 孟晓静 薛鑫鑫 +2 位作者 付林志 刘启薇 黄玉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35-3342,共8页
为改善作业人员呼吸微环境,对送风式安全帽佩戴者呼吸微环境温度场、速度场和浓度场进行研究。通过假人试验方法测试安全帽在不同送风强度下的人体呼吸微环境温度、速度和粉尘质量浓度,研究人体呼吸微环境温度分布及速度分布规律,阐明... 为改善作业人员呼吸微环境,对送风式安全帽佩戴者呼吸微环境温度场、速度场和浓度场进行研究。通过假人试验方法测试安全帽在不同送风强度下的人体呼吸微环境温度、速度和粉尘质量浓度,研究人体呼吸微环境温度分布及速度分布规律,阐明安全帽送风强度对人体呼吸微环境中总尘及呼尘降尘效果的影响,进而分析佩戴者对安全帽送风强度的满意程度。结果显示,人体面中部位降温效果优于人体脸颊两侧,其中人体鼻子处降温效果较为明显;安全帽在不同送风强度下对人体呼吸微环境速度场的分布规律一致;当送风强度为Ⅳ级时,人体呼吸微环境内粉尘降尘效率最高,佩戴者满意率最高;人体微环境总尘和呼尘降尘效率分别可达到81.39%和82.89%。研究结果可为改善人体呼吸微环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安全 送风强度 假人试验 呼吸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掘进工作面长压短抽通风除尘系统参数优化研究
5
作者 沈浩 金瑞雯 +1 位作者 高科 马恒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66-2676,共11页
为降低井下掘进机在掘进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改善井下空气质量,结合粉尘运移模拟仿真及现场实测的方法,通过对鸡东煤矿-600左6D回风巷掘进期间长压短抽除尘系统的性能分析,对不同抽压风筒位置、不同风量配置条件下的掘进工作面粉尘控... 为降低井下掘进机在掘进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改善井下空气质量,结合粉尘运移模拟仿真及现场实测的方法,通过对鸡东煤矿-600左6D回风巷掘进期间长压短抽除尘系统的性能分析,对不同抽压风筒位置、不同风量配置条件下的掘进工作面粉尘控制效果进行了有序研究。结果表明,在抽风筒距掘进迎头3 m、压风筒距迎头8 m、压风量为612 m^(3)/min和压抽比为1.6时除尘效果达到最佳。通过模拟仿真优化后的巷道,掘进面迎头粉尘质量浓度为25.47 mg/m^(3),距迎头57 m处粉尘质量浓度为34.72 mg/m^(3),现场实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一优化方案,掘进面迎头粉尘质量浓度为28 mg/m^(3),距迎头57 m处粉尘质量浓度为35 mg/m^(3),实际除尘效率达到94.5%。优化后的除尘系统显著改善了工作面环境质量,为井下掘进工作面粉尘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长压短抽 除尘系统 数值模拟 除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煤尘润湿效果的试验联合模拟研究
6
作者 荆德吉 鲍春花 +2 位作者 戴明颖 董智斌 刘鸿威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5-1006,共12页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增加和机械化程度提高,传统的喷雾难以有效解决煤尘污染问题,而添加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抑制煤尘的产生和运移。为探明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采用试验联合分子模拟方法,从宏微观尺度探讨了十二烷基苯磺...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增加和机械化程度提高,传统的喷雾难以有效解决煤尘污染问题,而添加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抑制煤尘的产生和运移。为探明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采用试验联合分子模拟方法,从宏微观尺度探讨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SDBS)、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Coconutt Diethanol Amide,CDEA)及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ocoamidopropyl Betaine,CAB)对煤尘的润湿性。从宏观试验入手探究各表面活性剂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并通过建立表面活性剂/水、水/表面活性剂/煤体系进行动力学模拟分析,考察运动过程中分子运动趋势,将表面张力与氢键作用和径向分布函数结合分析表面活性剂自身的亲水性,将润湿角和沉降试验与静电势和相对浓度、均方位移、相互作用能结合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煤尘的润湿性影响,从分子尺度对试验现象进行系统性分析,深入探讨表面活性剂润湿煤尘的机制。结果表明:SDBS对水的表面张力削弱最强,即表面张力最小,为24.08 mN/m,微观表现为SDBS溶液形成的氢键最多,为771个,长为0.15 nm的氢键最多,径向函数曲线峰值最早出现,最易与水分子吸附;SDBS溶液的润湿角、沉降时间均为最小,分别为19.83°、21.11 s,微观表现为SDBS与煤结合后与水结合部位的静电势差最大,为5.3529 eV,受π-π相互作用的影响,SDBS在煤水界面的吸附范围最广,在氢键和静电力的主导下,水分子扩散系数最小,为0.51×10^(-4)cm^(2)/s,大幅限制了水分子扩散,SDBS与煤的相互作用能也最大,为-2662.80 kJ/mol。模拟分析揭示了宏观试验现象呈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高效评价表面活性剂润湿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表面活性剂 分子模拟 氢键作用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煤抑尘剂的制备及分子动力学模拟
7
作者 张迎新 高江帆 +1 位作者 杨康 杨永凤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56-2665,共10页
为避免煤炭开采、运输过程中产生扬尘污染大气,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出表面活性剂快速渗透剂T、高分子聚合物羧甲基纤维素钠、无机盐氯化钙作为烟煤复合型抑尘剂的单体组分,以沉降时间、抗蒸发性、结壳硬度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 为避免煤炭开采、运输过程中产生扬尘污染大气,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出表面活性剂快速渗透剂T、高分子聚合物羧甲基纤维素钠、无机盐氯化钙作为烟煤复合型抑尘剂的单体组分,以沉降时间、抗蒸发性、结壳硬度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烟煤抑尘剂各组分的最佳配比。测试烟煤抑尘剂抗风蚀性能,表征喷洒抑尘剂后的煤样。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喷雾降尘相比,烟煤抑尘剂拥有良好的抗风蚀性,喷洒至煤尘表面形成的固化层能持续抵御8 m/s风速的侵蚀;模拟结果表明:相对煤-水两相吸附界面,喷洒烟煤抑尘剂后固液两相界面形成了更厚的吸附层,水分子运动更剧烈,显著增加了二者的结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烟煤 抑尘剂 分子动力学模拟 氢键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施工通风壁面粗糙度评定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恒 孙建春 +2 位作者 向芬 王路 涂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7-225,共9页
隧道通风数值计算中定义壁面粗糙程度的参数由粗糙高度和粗糙常数构成,参数的选取很难利用数学推导的方式进行研究。依托衢宁铁路鹫峰山隧道的施工通风项目,采用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研究了隧道内壁面粗糙度的评定方法、取值和工... 隧道通风数值计算中定义壁面粗糙程度的参数由粗糙高度和粗糙常数构成,参数的选取很难利用数学推导的方式进行研究。依托衢宁铁路鹫峰山隧道的施工通风项目,采用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研究了隧道内壁面粗糙度的评定方法、取值和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隧道壁面平均粗糙高度由隧道内实际开挖轮廓线和设计开挖轮廓线之间包络的面积与取样长度的比值确定,计算得到了隧道横断面平均粗糙高度为0. 191 m,纵向平均粗糙高度为0. 231 m;建立了粗糙常数Rc与粗糙单元间距、形状的关系,同时得到基本模型对应的Rc计算公式;基于典型理想壁面模型,以原模型面积减去理想模型的面积(绝对值)除以原模型面积所得值最小定义了最优简化模型,提出了关于壁面粗糙常数取值的计算方法,并以此计算出鹫峰山隧道壁面粗糙常数Rc为0.46。最终根据Rh和Rc的取值,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隧道内CO质量浓度不同时间段的分布规律。由于压入式通风自身的缺陷(无法突破长度瓶颈),且受现场布置及施工方式所限,通风距离超过3 000 m很难满足施工条件的需要,无法达到规定的洞内作业环境条件。因此,急需对现有的通风方式进行优化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施工通风 壁面模型 壁面粗糙度 评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政有限空间气体危害因素检测及作业安全风险评估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春丽 刘艳 +2 位作者 秦妍 陈娅 谭聪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31-937,共7页
市政有限空间是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高发场所。以市政热力、排污和电力有限空间为研究对象,检测了有限空间内部存在的气体危害因素,分析了市政有限空间气体危害特点,明确了影响市政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相关因素,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 市政有限空间是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高发场所。以市政热力、排污和电力有限空间为研究对象,检测了有限空间内部存在的气体危害因素,分析了市政有限空间气体危害特点,明确了影响市政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相关因素,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因素的权重,分析了作业风险。结果表明,不同市政有限空间气体危害差异较大。根据检测结果,热力有限空间缺氧危害较为严重,尤其是密闭检查室更为严重;排污有限空间气体危害因素较多,其中以中毒窒息危害较为严重;电力有限空间内部相对环境较好。层析分析法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作业风险的影响,可作为评价作业风险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市政有限空间 气体危害 现场检测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深井热环境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10
作者 柴艺 王云刚 景国勋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7-1015,共9页
浅部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开采深度持续增加,井下热环境问题需要重点关注。以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文献计量方法,运用CiteSpace工具进行可视化的分析,依托研究主题、... 浅部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开采深度持续增加,井下热环境问题需要重点关注。以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文献计量方法,运用CiteSpace工具进行可视化的分析,依托研究主题、研究热点及前沿,对比国内外文献深部煤矿热环境研究框架。结果表明:(1)国内文献在该领域发文量较多,已形成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分布在高校、煤矿集团等,国外文献发文量呈指数增长,国内外均缺乏跨学科和区域合作;(2)国内外文献煤矿深井热环境研究框架为理论与技术、深井热环境、实施降温措施等,国内文献更注重热环境理论、降温实效应用等,国外文献侧重技术系统架构,“深部矿井”“通风降温”“制冷系统”“系统”等开发绿色、智能降温技术成为国内外煤矿深井热环境研究热点和趋势。从宏观角度定量化分析国内外文献煤矿深井热环境研究领域特点,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现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深井热环境 CITESPACE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算法在矿井喷雾降尘动态调控中的应用
11
作者 刘永立 全金峰 +3 位作者 梁云飞 方磊 佟林全 张江石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07-2214,共8页
为解决受矿井内粉尘浓度、湿度和温度等现场条件动态变化影响,难以设定最佳降尘参数以满足持续高效降尘的问题。文中将相似性模型试验和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构建了一种矿井喷雾降尘动态调控模型,并针对黑龙江双阳煤矿综掘面的产尘... 为解决受矿井内粉尘浓度、湿度和温度等现场条件动态变化影响,难以设定最佳降尘参数以满足持续高效降尘的问题。文中将相似性模型试验和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构建了一种矿井喷雾降尘动态调控模型,并针对黑龙江双阳煤矿综掘面的产尘问题开展所提模型的实际应用。模型累计考虑20个试验参数,涵盖最佳雾滴粒径参数优选、特征参数对雾化效果影响分析以及降尘效率预测模型3大模块。结果表明:以3个模块所构建的矿井喷雾降尘动态调控模型,可以对综掘面巷道喷雾降尘参数进行实时优化,有效降低现场粉尘浓度,增强喷雾降尘效果,且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机器学习 呼吸性粉尘 降尘处理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隧洞喷洒式爆破粉尘抑制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2
作者 缪小勐 陆瑶 +8 位作者 刘伟 肖梦辉 钱吉磊 陈传江 杨碧洪 张文 杜翠凤 王远 何生全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15-2224,共10页
为有效治理隧洞爆破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减少其对井下生产环境及作业人员带来的危害,研究对高效隧洞爆破喷洒抑尘剂配方优化及性能进行了探索。通过一系列单因素及复配试验,选取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保湿剂和黏结剂,并最终采用正交试验... 为有效治理隧洞爆破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减少其对井下生产环境及作业人员带来的危害,研究对高效隧洞爆破喷洒抑尘剂配方优化及性能进行了探索。通过一系列单因素及复配试验,选取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保湿剂和黏结剂,并最终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抑尘剂配方。试验结果显示,质量分数为0.1%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与0.1%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α-烯基磺酸钠复配具有协同作用,溶液表面张力显著降低,提高了抑尘剂的润湿性和渗透性。最佳配方为0.05%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0.05%α-烯基磺酸钠、4.0%六水氯化镁和0.05%聚丙烯酰胺,具有优异的润湿性、较低的腐蚀性和良好的环保性能,在隧道实际施工中,全尘和呼尘的质量浓度降低65%以上,有效地改善了施工环境的安全性。该抑尘剂成本为34元/t,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爆破粉尘 表面活性剂 正交试验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超声速雾化荷电喷嘴特性试验
13
作者 张天 穆新升 +3 位作者 葛少成 陶爽 陈星宇 沈祉伏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8-994,共7页
为解决因水雾荷电喷嘴雾化效果的限制,而无法对煤炭开采中的呼吸性粉尘进行有效控制的问题,研发了新型超声速雾化荷电喷嘴。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工况下装置的雾化、荷电、降尘及分散度特性。结果表明:荷电过程增强了15μm以下雾滴... 为解决因水雾荷电喷嘴雾化效果的限制,而无法对煤炭开采中的呼吸性粉尘进行有效控制的问题,研发了新型超声速雾化荷电喷嘴。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工况下装置的雾化、荷电、降尘及分散度特性。结果表明:荷电过程增强了15μm以下雾滴的表面张力,使荷电电压较气动压力对雾滴粒径减小的贡献低;当雾滴比表面积相近时,荷质比随荷电电压呈线性增长,最大可达766.8μC/kg,比表面积增加显著提高荷电效果;某一特定电场对雾滴群或单个雾滴的荷电效果存在与其总比表面积相关的极限。荷电电压的增加使降尘效率增大,但对于5μm以下的粉尘与带电雾滴结合后受同种电性排斥作用影响,在封闭空间内不易沉降,对应不同的最佳捕集电压。气动压力的增大使降尘效率升高,与未荷电时相比,新型荷电喷嘴的降尘效率提高3~5百分点,可达95%;在不同气动压力下荷电时对PM_(0~2.5)的降尘效果显著,并在0.3 MPa时达到最佳,下降19百分点。该技术对PM 0~5的高效降除使降尘效率在原有较高水平的基础上提高了4百分点,其中对PM>2.5~5的降除效果在0.4 MPa时达到最佳,下降比例超过8百分点。新型荷电喷嘴的降尘效率在雾滴浓度与单位质量雾滴荷质比的共同作用下随水流量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与荷电电压和气动压力相比,水流量变化对PM 0~5的降除效果影响显著,并在12 L/h时达到最优。该研究丰富了水雾荷电技术,为煤矿井下呼吸性粉尘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感应式 超声速 荷质比 呼吸性粉尘 高速微细带电雾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工业热源初始条件对高温浮射流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郭二宝 冯佳慧 刘兴成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14-1821,共8页
在钢铁行业,冶炼产生的高温含尘浮射流会对车间环境造成污染。为了有效控制浮射流,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热源初始条件对浮射流轴心速度和断面流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距热源的高度小于热源直径时,初始速度、初始温度和热源直径对轴... 在钢铁行业,冶炼产生的高温含尘浮射流会对车间环境造成污染。为了有效控制浮射流,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热源初始条件对浮射流轴心速度和断面流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距热源的高度小于热源直径时,初始速度、初始温度和热源直径对轴心速度有显著性影响,初始速度和热源直径对断面流量有显著性影响;当距热源的高度大于热源直径时,初始速度和热源直径对轴心速度和断面流量均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引入阿基米德数,拟合出了浮射流断面流量受初始速度、初始温度和热源直径综合影响下的计算式,这对于浮射流上部排风罩排风量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浮射流 轴心速度 断面流量 数值模拟 阿基米德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熵权法在铀矿井下空气环境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淑云 黄芳 +3 位作者 谭雄 黄爽 匡雅 廖宇航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38-545,共8页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铀矿井下空气环境质量,通过对广东某铀矿及辽宁某铀矿井下空气环境的调查,分析了铀矿井下空气环境的特点及其危害,确定氡、氡子体、铀矿尘、CO、NO2及矿井气候6个指标为影响铀矿井下空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此建立铀...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铀矿井下空气环境质量,通过对广东某铀矿及辽宁某铀矿井下空气环境的调查,分析了铀矿井下空气环境的特点及其危害,确定氡、氡子体、铀矿尘、CO、NO2及矿井气候6个指标为影响铀矿井下空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此建立铀矿井下空气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铀矿井下空气环境安全评价模型,并采用熵权法客观赋权的方式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避免了评价过程中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得到比较客观的评价结果。以南方某铀矿井为例,运用建立的评价模型对其井下采场、巷道掘进、天井掘进3个工作面空气环境质量进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采场工作面空气环境质量为良好,巷道掘进工作面和天井掘进工作面空气环境质量为中等。其评价结论可为企业优化井下工作场所空气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铀矿井下 空气环境 熵权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隧道施工粉尘运移特性及通风系统布置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聂兴信 李凯鹏 +4 位作者 洪勇 张鑫 马菁遥 王哲 王佳慧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69-2276,共8页
为了降低高海拔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 TBM)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并进一步提高通风除尘效果,进而改善作业人员工作环境,研究以某高原TBM施工隧道为研究对象,利用流体仿真模拟软件Fluent对长压短抽方式下不同送风风管... 为了降低高海拔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 TBM)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并进一步提高通风除尘效果,进而改善作业人员工作环境,研究以某高原TBM施工隧道为研究对象,利用流体仿真模拟软件Fluent对长压短抽方式下不同送风风管、除尘风管位置和抽压比参数进行计算,并将模拟结果与经验公式进行比较,分析粉尘在隧道内的运移特性。研究结果显示:长压短抽通风系统下的粉尘会在风流作用下向除尘风筒一侧运动,其中大部分粉尘会经过除尘风筒排出隧道外,小部分粉尘会在除尘风筒与隧道壁处形成聚集,且隧道内的机械设备对粉尘扩散有阻碍作用;当送风管口在距离掘进面约17 m时,隧道后程粉尘质量浓度较大,在距掘进面20 m处,隧道内的沿程粉尘质量浓度较小;当除尘风管在距掘进面12 m时,隧道内沿程粉尘质量浓度相对较大,作业环境恶劣。其中,作业人员集中区域的粉尘质量浓度最高,可达65.44 mg/m3,在距掘进面6 m位置处时,隧道环境较好。与抽压比为0.5相比,抽压比为0.8时隧道沿程粉尘质量浓度降低50%,除尘效果达到最佳。研究结论可为类似高原地区大断面TBM施工通风方案设计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高海拔 隧道掘进机(TBM)施工 粉尘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雾粒子特性对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荆德吉 马纪闯 张天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75,共7页
为有效去除工业生产中的呼吸性粉尘,提高水雾粒子对呼吸性粉尘的捕捉效率,基于三相流理论建立了高速气流中单颗粒雾-尘碰撞耦合数值模型。研究高速气流中单颗粒雾-尘碰撞耦合过程,分析雾-尘粒径比及相对速度对尘粒表面线积分润湿度的影... 为有效去除工业生产中的呼吸性粉尘,提高水雾粒子对呼吸性粉尘的捕捉效率,基于三相流理论建立了高速气流中单颗粒雾-尘碰撞耦合数值模型。研究高速气流中单颗粒雾-尘碰撞耦合过程,分析雾-尘粒径比及相对速度对尘粒表面线积分润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粒径等级的呼吸性粉尘,达到最佳润湿度对应的雾-尘粒径比不同,k(PM1)=15、k(PM2.5)=2和k(PM5)=1。在高速气流中雾-尘相对运动状态不同时,粉尘颗粒的最佳润湿度随雾-尘相对速度U增大而增大。搭建仿真试验模型,研究不同情况下水雾粒子的捕尘效率。结果表明,超音速雾化喷嘴对呼吸性粉尘的降尘效率为95.95%,单流体喷嘴降尘效率为82.98%。结合现场试验对比分析,验证雾-尘粒径比及相对速度对尘粒表面线积分润湿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越符合粉尘粒子被捕捉的最佳粒径比的喷嘴的降尘效率越高,提高尘雾粒子碰撞速度可以提高对粉尘粒子的捕捉效率,为治理呼吸性粉尘及清洁化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单颗粒碰撞 呼吸性粉尘 数值模拟 降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滤袋局部加密对滤袋表面过滤风速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宏刚 李津瑾 +3 位作者 曹莹雪 李浩东 孟晓静 丁筱雨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41-2647,共7页
针对超长滤袋表面过滤风速沿其轴向分布极为不均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超长滤袋局部加密对滤袋表面过滤风速分布的影响,为提升超长滤袋袋式除尘器的过滤性能寻求解决方法。结果表明:当超长滤袋未进行局部加密时,滤袋表面过滤风... 针对超长滤袋表面过滤风速沿其轴向分布极为不均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超长滤袋局部加密对滤袋表面过滤风速分布的影响,为提升超长滤袋袋式除尘器的过滤性能寻求解决方法。结果表明:当超长滤袋未进行局部加密时,滤袋表面过滤风速沿其轴向自上而下呈递减趋势,最大过滤风速高达3.18 m/min(设计过滤风速为1.0 m/min),对应过滤风速分布均匀性指数为0.122,过滤风速分布极不均匀,此时滤袋顶部受到高速气流的冲刷作用明显;当对超长滤袋顶部30%长度滤袋进行局部加密后,滤袋表面过滤风速分布均匀性得到显著提升;当局部加密孔隙率由85%降至60%时,滤袋表面过滤风速分布均匀性指数由0.037先增至0.518后降至0.434,对应除尘效率并不受影响;当局部加密孔隙率取值为65%时,滤袋表面最大过滤风速降至2.1 m/min,此时过滤风速分布均匀性指数达到最大值0.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袋式除尘器 超长滤袋 局部加密 过滤风速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喷染车间的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浓度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来湖 张权 +1 位作者 李建强 李杨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以喷染车间挥发性有机物为研究对象,对喷染车间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质量浓度预测方法进行研究。首先,使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算法对影响喷染车间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浓度的特征变量进行权重分析。同时... 以喷染车间挥发性有机物为研究对象,对喷染车间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质量浓度预测方法进行研究。首先,使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算法对影响喷染车间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浓度的特征变量进行权重分析。同时,构建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Term and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 LSTM)的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浓度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引入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SSA)进行参数优化选择。最后,以浙江省杭州市某汽车喷染车间7月29日—10月28日的数据为样本,将温度、相对湿度、室内大气压、室外大气压作为模型输入变量,并与LSTM模型、随机森林-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Random Forest-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 RF-LSTM)模型、随机森林-反向传播神经网络(Random Forest-BP neural network, RF-BP)模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基于随机森林-麻雀搜索算法-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Random Forest-Sparrow Search Algorithm-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 RF-SSA-LSTM)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决定系数分别为2.812 2、3.457 4、0.988。同时,为验证RF-SSA-LSTM模型性能,通过不同时间步长实现对喷染车间VOCs质量浓度预测,结果显示预测误差较小,在可接受范围内。RF-SSA-LSTM预测模型提高了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浓度的预测精度,为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 随机森林 麻雀搜索算法 LSTM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风滤布除尘器的除尘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宝山 陈鑫 +1 位作者 吴钧 贾牛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89-3096,共8页
为了解决传统旋风除尘器对颗粒捕集效率差、袋式除尘器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将传统旋风除尘与滤布除尘有效结合,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一体式旋风滤布除尘装置。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在不同出口压力的条件下,旋风滤布除尘器的... 为了解决传统旋风除尘器对颗粒捕集效率差、袋式除尘器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将传统旋风除尘与滤布除尘有效结合,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一体式旋风滤布除尘装置。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在不同出口压力的条件下,旋风滤布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及压力损失情况。利用Fluent软件对旋风滤布除尘器的除尘性能进行模拟,模拟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eynolds Stress Model, RSM)和多相流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 DPM)。通过搭建试验平台,测试除尘装置的除尘性能,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与正确性。结果表明:旋风滤布除尘器的除尘效率相对于旋风除尘有明显的提高,旋风滤布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与出口负压呈正相关,旋风滤布除尘总效率随出口负压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旋风滤布除尘器除尘效率的最小值都高于旋风除尘部分除尘效率的最大值;旋风滤布除尘器的压力损失随出口负压的增加而线性增大,压力损失增大使得除尘器损耗的功率也增多,且压力损失的上升速度快于除尘效率的提升速度;在旋风滤布除尘器中,负压增大后,旋风除尘捕获大粒径颗粒,逃逸到滤布部分的颗粒粒径都较小,降低了滤布被大颗粒划破的风险,提高了滤袋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旋风滤布除尘器 压力损失 除尘效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