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叙述:从表现的观点看——安克斯密特“历史表现”观述评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建漳 朱志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4-140,共7页
围绕"历史表现"这一核心概念,安克斯密特对史学叙述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与分析。其观点要义,是强调文本在语义上并非其中所包含的具有明确指称的陈述语句的逻辑总和,因此,历史叙述不是过去的摹仿镜象,而是历史实在由之被形... 围绕"历史表现"这一核心概念,安克斯密特对史学叙述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与分析。其观点要义,是强调文本在语义上并非其中所包含的具有明确指称的陈述语句的逻辑总和,因此,历史叙述不是过去的摹仿镜象,而是历史实在由之被形塑、建构,其意义得以澄明的语言文本。在此基础上,安氏明确提出从表现的观点看待史学文本的理论主张,强调关于历史事实的真实陈述是史学文本的起点而非终点,历史叙述更深刻的内涵乃在于为我们理解历史提供更多、更宽广的视角和更独特的理解样式。安克斯密特从历史哲学出发,在本体论高度上探讨了语言与存在的关系,揭示出史学与美学的内在会通之处。但是,在诸如句子与文本的联系以及史学表现与艺术表现的关系等问题上,其观点和论证尚有未尽之处,这为今后进一步的探讨留下了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克斯密特 历史表现 语言转向 叙述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历史表现与认知的关系——兼论安克斯密特与扎密托的争论
2
作者 王志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9-154,共6页
安克斯密特认为历史表现与认知的关系分两个方面,在陈述句子层面有指称;在叙述文本的层面则无指称,而仅仅是"关于"历史实在。扎密托对安克斯密特的文本无指称理论提出了异议,认为主体间的共识可以成为叙述文本的指称。其实,... 安克斯密特认为历史表现与认知的关系分两个方面,在陈述句子层面有指称;在叙述文本的层面则无指称,而仅仅是"关于"历史实在。扎密托对安克斯密特的文本无指称理论提出了异议,认为主体间的共识可以成为叙述文本的指称。其实,扎密托混淆了自然科学与史学,主体间的共识标准也和当下的史学实践相左,因此其观点和立论均不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表现与历史认知 安克斯密特 扎密托 指称 关于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理性与历史感 被引量:22
3
作者 彭刚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5-92,共8页
在史学实践的范围内,历史理性可以理解为人们在把握过去时的精神结构和智力装备,历史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对于人事变易无常的意识、对于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异同的敏锐感受、健全的历史观、开放而自我克制的历史想象力、微观研究与宏... 在史学实践的范围内,历史理性可以理解为人们在把握过去时的精神结构和智力装备,历史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对于人事变易无常的意识、对于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异同的敏锐感受、健全的历史观、开放而自我克制的历史想象力、微观研究与宏观视野的结合,都是历史感在史家史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分析学派的和叙事主义的史学理论都未能将历史感纳入自身的研究焦点。史学理论的当前转向为历史理性和历史感得到更为清晰的理论阐发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理性 历史感 安克斯密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历史书写中的记忆与时间 被引量:3
4
作者 姜成洋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148,共10页
历史书写一直面临体验缺失的困境。即便书写人的故事,进入反思状态的感受性文字实际已经远离了体验的原初状态。体验是一种沉浸,一种现象学的前反思,一种无时间、无自我的状态。就此而言,无论通过史料、回忆还是空间感受,对历史中人的... 历史书写一直面临体验缺失的困境。即便书写人的故事,进入反思状态的感受性文字实际已经远离了体验的原初状态。体验是一种沉浸,一种现象学的前反思,一种无时间、无自我的状态。就此而言,无论通过史料、回忆还是空间感受,对历史中人的体验的追溯都无法实现。体验的呈现,终究需要从自身出发。由此引出一个问题,历史书写是否一定是回溯性的。一个人记录自己日常体验,并在未来利用这些体验进行非虚构创作,是否可以看成是关于体验的历史写作,这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 记忆 时间 安克斯密特 普鲁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话语权之争——后现代历史理论喧嚣的背后 被引量:1
5
作者 庞昊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9-141,共13页
自19世纪以来,历史学家逐渐掌控历史话语权,将哲学家、文学家排除于历史讨论之外。即便历史哲学在20世纪迅速发展,也没有改变这一现状,直到历史理论家找到后现代历史理论这一武器,历史学家才开始重视历史理论家的声音并且与之争论。这... 自19世纪以来,历史学家逐渐掌控历史话语权,将哲学家、文学家排除于历史讨论之外。即便历史哲学在20世纪迅速发展,也没有改变这一现状,直到历史理论家找到后现代历史理论这一武器,历史学家才开始重视历史理论家的声音并且与之争论。这些争论有时带有的夸大与激进,暴露出研究者的不足。历史理论家有时空谈理论从而忽略史学实践以及与历史学家的交流,历史学家的批判则有时误读福柯、德里达等理论家的思想,提出的批评与理论家的本意相差甚远。面对这些不足,历史哲学的未来发展应该更重视与史学实践的关系,作出更具有交流性的研究。后现代理论家的思想应该得到更仔细的审视,一方面重新梳理其谱系,另一方面逐字逐句地考察思想家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历史理论 后现代主义 历史话语权 安克斯密特 福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