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析哈特、奈格里的“爱的政治概念”
1
作者 李雨轩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60,共9页
迈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里共同提出的“爱的政治概念”,经历了一个萌芽、发展、确立的过程。从根本上说,“爱的政治概念”的核心是一种新的主体性,一种独异性的主体性,这是两人继承启蒙遗产,吸取后现代主义理论资源而创... 迈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里共同提出的“爱的政治概念”,经历了一个萌芽、发展、确立的过程。从根本上说,“爱的政治概念”的核心是一种新的主体性,一种独异性的主体性,这是两人继承启蒙遗产,吸取后现代主义理论资源而创造的新主体性。正是它为“爱”提供动力,也为“爱的政治概念”提供保证。但作为一种理论建构,“爱的政治概念”至少存在三个明显的局限:其一,虽然试图将爱与力相结合,但爱与力的结合并不是有机的;其二,这一理论未能有效处理“诸众”内部的矛盾冲突;其三,这一理论有将“爱”本体化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克尔·哈特 安东尼奥·奈格里 爱的政治概念 独异性的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奈格里“主体性”解读的反思与批评——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机器论片段”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雪阳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6-285,共10页
20世纪70年代末,奈格里完成了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及其“机器论片段”的“主体性”解读,并撰成了《〈大纲〉: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一书。通过对以“机器论片段”为中心的多个文本的考察,我们认为,奈格里的“主体性”解读无... 20世纪70年代末,奈格里完成了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及其“机器论片段”的“主体性”解读,并撰成了《〈大纲〉: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一书。通过对以“机器论片段”为中心的多个文本的考察,我们认为,奈格里的“主体性”解读无疑有助于抗衡“令人窒息”的“经济主义”“客观主义”阐释,且使马克思“思想”呈现出一种应然的理论“完整性”,但由于这一解读路径过于强调“分离逻辑”主导下的劳动者“主体性”,从而不仅弱化了马克思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辩证性,而且使他力图颠覆“剩余价值规律”的反抗方案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机器论片段” 安东尼奥·奈格里 主体性 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戏剧的后解构表征——奈格里《抵抗三部曲》之解读
3
作者 李岩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3-119,共7页
面对当下全球数字资本主义不再完全是以逻各斯为中心,奈格里在《抵抗三部曲》中采取了后解构策略的解构—建构模式,以史诗剧形式触及了“反帝国”的许多核心议题,感性地呈现了当代西方激进左翼的共产主义宣言。他将戏剧实践视为对抗“... 面对当下全球数字资本主义不再完全是以逻各斯为中心,奈格里在《抵抗三部曲》中采取了后解构策略的解构—建构模式,以史诗剧形式触及了“反帝国”的许多核心议题,感性地呈现了当代西方激进左翼的共产主义宣言。他将戏剧实践视为对抗“帝国”的一种有力形式,通过在舞台上展现诸众的暴力反抗,意在为实现帝国后现代语境下的共产主义创造新的革命主体,最终走向大同世界。《抵抗三部曲》彰显了西方激进左翼戏剧的先锋实验性、政治实践性和审美乌托邦的力量,对丰富和拓展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戏剧创作和文艺观念的研究,及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有很强的启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东尼奥·奈格里 《抵抗三部曲》 左翼戏剧 后解构表征 诸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