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时代农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与创新
1
作者 姬惠惠 梁成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263-267,274,共6页
高校作为青年大学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不断守正创新。作为以农业为特色的高等学校,农业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重大历史使命,... 高校作为青年大学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不断守正创新。作为以农业为特色的高等学校,农业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重大历史使命,是高等农业院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农业院校 思想政治工作 守正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守正与创新 被引量:7
2
作者 唐斌 周易初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79,共5页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守正”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守正”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创新”就是要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新时代相结合,找准新定位、抓住新矛盾、丰富新内容,实现基础理论的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难点,在研究中既需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基本方法,也需要结合新时代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学 基础理论 守正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守正与创新”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军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0-116,共7页
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论表现出与时代的强烈感应。每一阶段都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新范畴、新命题,也进行了相应的理论构建,它们不断将中国文论推向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如何推进中国文学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新时代有中... 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论表现出与时代的强烈感应。每一阶段都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新范畴、新命题,也进行了相应的理论构建,它们不断将中国文论推向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如何推进中国文学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文论话语体系,是一个具有承前启后的时代性命题。应在总结中国文论本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文论发展现状,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守正与创新”,从新时代文学理论创新发展的价值立场、文化基因、范式创造等方面进行探索,不断拓展中国文论发展新空间,才能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话语体系。因此,“守正与创新”表达的不仅是一种价值观、方法论,也是推进中国文论持续健康发展的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新时代 中国文论 本土经验 守正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基本特征刍论 被引量:25
4
作者 江必新 黄明慧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共17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法治建设的普遍规律与新时代的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法治思想典范。习近平法治思想博大精深、体系完备、内容丰富,既有对现有法治理论的继承、凝练、拓展和深化,也有一系列原创性的...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法治建设的普遍规律与新时代的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法治思想典范。习近平法治思想博大精深、体系完备、内容丰富,既有对现有法治理论的继承、凝练、拓展和深化,也有一系列原创性的法治理论、命题与理念。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八个统一”: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合目的性和合正义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现实性与前瞻性的统一;重点论与系统性的统一;守正与创新的统一;原则性与辩证性的统一;建构性与积极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全面依法治国 党性与人民性 合目的性与合义性 守正与创新 建构性与积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讲话》精神引领和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党圣元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14,共6页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承担着探讨、阐述、构建、创新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学术使命,肩负着活跃、拓展、深化当代中国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现实任务。作为当下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创新性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承担着探讨、阐述、构建、创新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学术使命,肩负着活跃、拓展、深化当代中国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现实任务。作为当下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创新性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形态化建设,是中国经济崛起后对文化崛起的渴望与布局所提出的文化主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始终面向不断变动中的文艺、文化和社会现实,在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传统文论、儒家文学思想会通的同时,主动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与文化研究发展中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推动和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话》 马克思主义文论 儒家文学思想 守正与创新 新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艺术心灵与艺术作品形态呈现--从王一川之于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当代理解说开去
6
作者 张黔 张腾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2-41,共10页
中国传统艺术心灵与艺术作品形态呈现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其内在逻辑关系源于研究者自身对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当代理解。论文对王一川教授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研究思考,以及对其跨文化艺术美学研究途径都进行了初步梳理。我们可以发现,通... 中国传统艺术心灵与艺术作品形态呈现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其内在逻辑关系源于研究者自身对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当代理解。论文对王一川教授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研究思考,以及对其跨文化艺术美学研究途径都进行了初步梳理。我们可以发现,通过中国传统美学理论构建,进一步到民族艺术理论运用,再到艺术作品的形态再现,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逻辑递进关系。王一川教授从不同艺术领域剖析了中国传统艺术心灵对于艺术作品呈现所产生的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关系,通过自身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当代理解,促使自身在“心灵”层面得以使艺术美学与古典心学、传统心学产生了有效贯通与衔接,达到了新的艺术美学理论研究高度,代表了中国当代学术界中之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理论研究类成果的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中国传统艺术美学 王一川 守正与创新 艺术心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