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汉代第四种宇宙模式——《尚书考灵曜》“地动说”的正“本”与清“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宁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纬书《尚书考灵曜》所载"地动说",是一种包含天地结构和运动理论的宇宙学说,其主要内容为:宇宙由四表天球—恒星天球—地体三重结构组成,地体在天球内自西向东作闭合运动。通过对其所述地体运动进行模拟,可见此"地动说&q... 纬书《尚书考灵曜》所载"地动说",是一种包含天地结构和运动理论的宇宙学说,其主要内容为:宇宙由四表天球—恒星天球—地体三重结构组成,地体在天球内自西向东作闭合运动。通过对其所述地体运动进行模拟,可见此"地动说"的地心运动轨迹是一个以天球中心为中心,以3万里为短轴、3槡2万里为长轴的椭圆。因此,《考灵曜》"地动说"是不同于盖、浑、宣夜三家的第四种宇宙论模式。这一学说的出现首先与齐地的文化有关,也受到以《尸子》为代表的早期大地运动思想的影响,更与西汉时期浑仪的设立和浑天说的迅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宇宙模式 《尚书考灵曜》 “地动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环共构的宇宙——宇宙模式的构想及其对国际关系存在范式的启示
2
作者 张文木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2-96,共5页
一、从牛顿到爱因斯坦近现代学人对宇宙模式的构想大致可分为牛顿式和爱因斯坦式。牛顿的宇宙是一个不依赖物质而存在的平面式的推外,无边无垠;爱因斯坦的宇宙是一个有边无限的球形宇宙。有边是由于它是单环式的,环边就是宇宙的边,无限... 一、从牛顿到爱因斯坦近现代学人对宇宙模式的构想大致可分为牛顿式和爱因斯坦式。牛顿的宇宙是一个不依赖物质而存在的平面式的推外,无边无垠;爱因斯坦的宇宙是一个有边无限的球形宇宙。有边是由于它是单环式的,环边就是宇宙的边,无限是在单环的边上找不出起点和终点。这就是爱因斯坦的弯曲空间,与牛顿不同,其中的一切运动都不是直线的,而是曲线的。后来出现的宇宙理论,如恒星演化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等,都没有走出爱因斯坦的单环的宇宙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模式 关系存在 宇宙大爆炸理论 爱因斯坦 国际 宇宙理论 演化理论 牛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一生水》宇宙生成模式再探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9-123,共5页
目前学界仍然缺乏对《太一生水》提出的宇宙生成模式本身的逻辑结构和理论样式所进行的反思。以《太一生水》宇宙生成模式为中心,有三个问题值得讨论:《太一生水》宇宙生成模式本身在逻辑上是否圆通;《太一生水》宇宙生成模式是否与老... 目前学界仍然缺乏对《太一生水》提出的宇宙生成模式本身的逻辑结构和理论样式所进行的反思。以《太一生水》宇宙生成模式为中心,有三个问题值得讨论:《太一生水》宇宙生成模式本身在逻辑上是否圆通;《太一生水》宇宙生成模式是否与老子思想有关,其理论本身是否存在缺陷;与《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和其他先秦时期的宇宙生成论相比,《太一生水》宇宙生成模式是否"显得更为粗浅和原始"。在讨论中还涉及到了《太一生水》的作者归属、学术流派定位和历史评价等历来争论很多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一生水》 宇宙生成模式 《越绝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阳五行说的历史与宇宙生成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强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7-83,共7页
远在邹衍之前阴阳五行说就已经有了丰富的形态。阴阳的特殊含义在殷商以前已经出现 ,将阴阳与灾异结合在一块 ,出现在《周易》时代 ,五行可能产生于夏代 ,明确于商代 ,阴阳与五行互为发明的时间早于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取象于自然的阴阳... 远在邹衍之前阴阳五行说就已经有了丰富的形态。阴阳的特殊含义在殷商以前已经出现 ,将阴阳与灾异结合在一块 ,出现在《周易》时代 ,五行可能产生于夏代 ,明确于商代 ,阴阳与五行互为发明的时间早于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取象于自然的阴阳五行是邹衍发表其宇宙本原之生成的基础。在对儒家宇宙观的批判中 ,战国后期的邹衍提出了“裨海”、“大瀛海”等的概念 ,从而把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引向更广袤的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五行说 梁启超 自然 宇宙生成模式 儒家 宇宙 裨海 大瀛海 五德始终二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城市形态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欧阳勇锋 张延龙 蒋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5期1086-1088,共3页
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解释了城市形态的概念 ,将城市形态概括为 3种典型的模式 :宇宙模式、机器模式和有机体模式 ,并分别对 3种模式的内涵、特点和起源作了论述 ,最后从人与环境的角度评述了 3种模式 ,指出城市应该是一个有机体。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宇宙模式 机器模式 有机体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粒子与介质腔壁的Casimir-Polder力
6
作者 龙玉梅 苗瑾超 +2 位作者 郑泰玉 张雪 刘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1,共5页
将磁性粒子置于介质腔中,利用“宇宙”模式理论、旋波近似和微扰理论构造了系统的有效哈密顿量,计算得到磁性粒子与介质腔壁之间的Casimir-Polder力.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电偶极矩与磁偶极矩对Casimir-Polder力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可以... 将磁性粒子置于介质腔中,利用“宇宙”模式理论、旋波近似和微扰理论构造了系统的有效哈密顿量,计算得到磁性粒子与介质腔壁之间的Casimir-Polder力.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电偶极矩与磁偶极矩对Casimir-Polder力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变磁偶极矩的贡献来调控系统中Casimir-Polder力的性质和大小,消除Casimir-Polder力对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粒子 Casimir-Polder力 宇宙模式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古代藏族的宇宙观念 被引量:5
7
作者 佟德富 班班多杰 《思想战线》 1984年第6期35-41,共7页
藏族是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少数民族之一,它和其他民族一样,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藏族又是我国历史上抽象思维发达的少数民族之一,她有着丰富的独具雪域高原民族特色的哲学思想和文献,对中国哲学史的发展作... 藏族是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少数民族之一,它和其他民族一样,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藏族又是我国历史上抽象思维发达的少数民族之一,她有着丰富的独具雪域高原民族特色的哲学思想和文献,对中国哲学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试图就古代藏族的宇宙观念作一粗略分析,以求教于前辈和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观念 古代藏族 藏族人 少数民族 历史悠久 雪域高原 中国汉族 各民族 宇宙模式 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平 孙老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周易》居于六经之首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它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哲学体系上。《周易》试图对包括自然、社会、人类的历史发展等等范围极其广泛的问题作一总括和说明 ,由此而呈现的《易》道精神 ,如天人合一... 《周易》居于六经之首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它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哲学体系上。《周易》试图对包括自然、社会、人类的历史发展等等范围极其广泛的问题作一总括和说明 ,由此而呈现的《易》道精神 ,如天人合一的宇宙模式、阴阳互动的建构方式与通变致久的发展观点等 ,均对古代文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中国 古代 文学思想 天人合一 传统文化 宇宙模式 阴阳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17世纪哥白尼及其相关学说在中国的传播
9
作者 邓可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71,79,共9页
在国内外最新研究基础上,论述了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前后,西方数理天文学及宇宙论的发展历史。从数学模型来看,直到《天体运行论》发表后1个多世纪里,西方各种宇宙几何模型性质相同,存在日地颠倒的数学合理性;从宇宙论角度考虑,受... 在国内外最新研究基础上,论述了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前后,西方数理天文学及宇宙论的发展历史。从数学模型来看,直到《天体运行论》发表后1个多世纪里,西方各种宇宙几何模型性质相同,存在日地颠倒的数学合理性;从宇宙论角度考虑,受耶稣会士态度和基本立场影响,在《崇祯历书》中传入了"第谷哥白尼总法",进一步分析认为,《天步真原》宣讲的是一种在哥白尼日心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谷哥白尼体系。通过文献比较认为,《崇祯历书》中的宇宙"新图"与《历学会通》中的地日模式相近,说明薛凤祚对于"今西法"和"新西法"进行了会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祯历书》 《天步真原》 《历学会通》 宇宙模式 第谷-哥白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灵宪》的朴素自然辩证法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童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0年第3期65-69,共5页
《灵宪》是东汉杰出的天文学家张衡的一篇重要的天文学理论著作。也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的理论文献。在这一著作中,作者通过总结浑天说的天文学理论,在天体演化、天体运行以及宇宙模型方面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科学论断;特别可... 《灵宪》是东汉杰出的天文学家张衡的一篇重要的天文学理论著作。也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的理论文献。在这一著作中,作者通过总结浑天说的天文学理论,在天体演化、天体运行以及宇宙模型方面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科学论断;特别可贵的是,在这些天文学理论中,反映出一些朴素的自然辩证法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灵宪》不仅是我国天文学史上的一块丰碑,同时也是我国古代自然科学同哲学进行某种自发的结盟的一个优秀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模式 宇宙观念 天体演化 辩证法思想 天圆地方 淮南子 道家学说 神学 思想特色 浑天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艺术聚落性审美意识形成的二个途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晓 《东南学术》 CSSCI 1989年第1期40-44,33,共6页
中国哲学一贯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无法离开人的作用而独立存在的。在宇宙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两个自足体的并列关系,而是一种有机和谐、交融的关系。而“天人合一”的宇宙模式,又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亲和与协调,它体现了人与自然... 中国哲学一贯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无法离开人的作用而独立存在的。在宇宙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两个自足体的并列关系,而是一种有机和谐、交融的关系。而“天人合一”的宇宙模式,又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亲和与协调,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同归于宇宙本原的思想和多维聚合为一维的思维特征。这种宇宙模式套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就演变为人与社会协调合一,社会秩序与宇宙秩序协调合一的模式。具备这种模式限制的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审美 中国艺术 人与自然的关系 宇宙模式 人与社会的关系 思维特征 中国哲学 宇宙本原 社会秩序 宇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明堂·埃及金字塔·美洲太阳庙 被引量:4
12
作者 叶舒宪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55-63,共9页
在中西文化交汇、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大变革的当今,中国古代的传统治学方法——考据学面临着危机。如何利用现代的知识结构和人类学的世界性视野、文化比较的演绎法去超越考据学的狭隘和局限?本文通过对考据史上的疑难——明堂问题... 在中西文化交汇、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大变革的当今,中国古代的传统治学方法——考据学面临着危机。如何利用现代的知识结构和人类学的世界性视野、文化比较的演绎法去超越考据学的狭隘和局限?本文通过对考据史上的疑难——明堂问题的人类学研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作者从明堂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它与神话宇宙观的联系,又从跨文化的角度加以审视,找到了人类神话思维的二维空间观念发生的普遍模式(主体)同早期宗教建筑(客体)结构的之间的对应规则,对明堂制的本质及其起源做出了新的理解和阐释,说明了历代统治者相沿的“天子坐明堂”的礼仪同远古太阳崇拜及传统的天人哲学之间的潜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模式 太阳崇拜 文化比较 辟雍 起源 明堂 黄帝 吕氏春秋 高台建筑 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秦始皇陵葬制的突破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卫星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74,共7页
关键词 秦始皇陵 葬制 宗庙祭祀 关东地区 先秦时期 宇宙模式 日常生活 陵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周敦颐的动静观 被引量:4
14
作者 舒金城 《江汉论坛》 1984年第3期47-51,共5页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中提出了一系列哲学范畴,而“动静”这对范畴则起了联络各个部分的桥梁作用。正是通过这对范畴,他推衍出了整个宇宙的发展模式,把天地人物、自然社会、精神道德领域统统贯通了起来。因此,弄清周...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中提出了一系列哲学范畴,而“动静”这对范畴则起了联络各个部分的桥梁作用。正是通过这对范畴,他推衍出了整个宇宙的发展模式,把天地人物、自然社会、精神道德领域统统贯通了起来。因此,弄清周敦颐的“动静”观,对把握他的整个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观 无极 太极图说 宇宙模式 思想体系 宇宙万物 主静 周敦颐 北宋 圣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抟易学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孔又专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110,共6页
陈抟所开启的宋代象数易学一方面以《周易》的卦爻象数为基础,另一方面又超出卦爻象数之外,创新性地融合易老之说,积极探索自然万物的化生奥秘。陈抟易道相通、太极是一的宇宙本体论,融合了道家本体论和儒家太极说,并与道教内丹学紧密... 陈抟所开启的宋代象数易学一方面以《周易》的卦爻象数为基础,另一方面又超出卦爻象数之外,创新性地融合易老之说,积极探索自然万物的化生奥秘。陈抟易道相通、太极是一的宇宙本体论,融合了道家本体论和儒家太极说,并与道教内丹学紧密结合。同时,这种宇宙生成模式对邵雍、刘牧、周敦颐等宋儒以思维性启迪和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抟 易学思想 宇宙生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易》哲学对刘熙载美学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林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73-78,共6页
《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易经》由卦象和卦辞、爻辞构成,大约成书于西周前期。《易传》系儒家学者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 《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易经》由卦象和卦辞、爻辞构成,大约成书于西周前期。《易传》系儒家学者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统称《十翼》,为战国或秦汉之际的作品。《易传》扬弃了《易经》宗教巫术的内容,同时又利用了它的形式,以易象概括说明宇宙模式,以太极阴阳说模拟阐述宇宙的生成嬗变,形成了自己的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的哲学思想体系。它在两千多年中保持了自己的生命力,其意义已超出了一般卜筮之书,对后来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想 周易 刘熙载 宇宙模式 相结合 秦汉之际 中国思想 巨大影响 审美创造 中国古典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类型的中西印比较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法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3-160,共8页
中西印的审美类型,在表达的总术语上不同:西方为范畴,中国用品流,印度名情味。在宇宙结构和具体分类上不同:西方的审美类型,在已知未知的二分世界中形成美、悲、喜的对立三分;中国的审美类型,在天人合一的宇宙中形成以美为主的壮美、优... 中西印的审美类型,在表达的总术语上不同:西方为范畴,中国用品流,印度名情味。在宇宙结构和具体分类上不同:西方的审美类型,在已知未知的二分世界中形成美、悲、喜的对立三分;中国的审美类型,在天人合一的宇宙中形成以美为主的壮美、优美、典雅、俗妙四分;印度的审美类型,乃是在空幻结构基础上的以神为中心的美,具体为壮美、优美、神力怪美的三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类型 宇宙模式 中西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卦考
18
作者 胡若飞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73-81,共9页
八卦的符号系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其占筮的基本性质并未因八个单卦演为六十四个重卦的形式变化而改变。进一步说,在重爻以前,八卦作为一种古老的占断形式,至少已有二三千年的历史。八卦的卦画旧称作“象”,象由数设。欲求其... 八卦的符号系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其占筮的基本性质并未因八个单卦演为六十四个重卦的形式变化而改变。进一步说,在重爻以前,八卦作为一种古老的占断形式,至少已有二三千年的历史。八卦的卦画旧称作“象”,象由数设。欲求其本,必先谋数。从单卦阶段的筮法入手研究象数,有助于我们廓清与八卦有关的许多疑点。这里需要说明,由于《易经》不言数而有用数之实,《易传》言数而不言理,更兼后世诸《易》家说每言数理穿穴牵引,缴绕不穷,所以决定了笔者的考论具有印证引发的双重意义,同时也决定了本文的探讨仍是初步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卦 集体表象 起源 巫术 宇宙模式 象征 民族学研究 原始思维 公元前 布留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夫之论“太极”(对有无问题的理论总结)
19
作者 李德永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2年第6期33-37,共5页
【正】 作为本体论的最高哲学范畴,《易传》的“太极”,同《老子》的“浑成”之“道”一样,是原始五行、阴阳学说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太极”被规定为混沌未分的原始统一体,摆脱了特殊实物的理论局限,战国以来的历代哲学家们,多... 【正】 作为本体论的最高哲学范畴,《易传》的“太极”,同《老子》的“浑成”之“道”一样,是原始五行、阴阳学说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太极”被规定为混沌未分的原始统一体,摆脱了特殊实物的理论局限,战国以来的历代哲学家们,多把它当作“万善至好底表德”①,赋予不同的含义,进行激烈的争论。宋明以后,更以“太极”问题为理论核心,展开有无、虚实、理气、动静、新故、体用、道器等范畴之网,把这一争论引向深入。王夫之正是通过“太极”之辩的理论总结,把对于世界的多样性及其统一性这个复杂问题的哲学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本文只谈王夫之“太极”论中的有无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 无极 理论总结 本体论 八卦 佛教 阴阳学说 引向深入 宇宙模式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辞》神话地名考(续)
20
作者 萧兵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102-104,共3页
昆仑是我国神话系统里的奥林普斯山,为群帝诸神之所居,是战国秦汉一种宇宙模式理论里天地之象征,是袖珍本的小宇宙.它的初型是我国西北部某一高山(看来祁连山跟昆仑关系最大).以后随着我国幅员的扩大、文化的广披,昆仑的地望有向西移动... 昆仑是我国神话系统里的奥林普斯山,为群帝诸神之所居,是战国秦汉一种宇宙模式理论里天地之象征,是袖珍本的小宇宙.它的初型是我国西北部某一高山(看来祁连山跟昆仑关系最大).以后随着我国幅员的扩大、文化的广披,昆仑的地望有向西移动的趋势,到了秦代,已经用来指新疆之昆仑了(李斯《谏逐客书》“昆山之玉”便指和田美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虚 地名考 天池 《楚辞》 昆仑山 华池 宇宙模式 瑶池 祁连山 增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