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产抗病弱筋小麦新品种宁麦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
6
1
作者
姚金保
马鸿翔
+7 位作者
姚国才
杨学明
包月红
郜思宁
张鹏
任丽娟
张平平
周淼平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92,共2页
宁麦18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专用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江苏省淮南片和国家冬小麦长江中下游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扬麦11号、扬麦158增加9.76%、7.80%,产量均居所有参试品种(系)第1位。该...
宁麦18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专用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江苏省淮南片和国家冬小麦长江中下游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扬麦11号、扬麦158增加9.76%、7.80%,产量均居所有参试品种(系)第1位。该品种具有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小穗小花结实性好,每穗粒数多,综合抗病性强,弱筋品质稳定等优点。宁麦18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是掌握适期播种,争壮苗越冬;合理密植,建立高产群体结构;科学施肥;加强管理,做好防病治虫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麦18
产量
抗病
品质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扬麦17/宁麦18的F_2群体穗部性状QTL定位
被引量:
8
2
作者
梁秀梅
胡文静
+4 位作者
李东升
程婧晔
吴荣林
程晓明
程顺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5-512,共8页
小麦穗部性状特别是穗顶部、基部结实性对穗粒数的建成及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为给QTL精细定位、基因克隆及穗部性状分子标记的开发和辅助选择奠定基础,本研究以扬麦17与宁麦18杂交获得的310个F_2群体及其衍生的F_(2:3)家系为材料,构建了...
小麦穗部性状特别是穗顶部、基部结实性对穗粒数的建成及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为给QTL精细定位、基因克隆及穗部性状分子标记的开发和辅助选择奠定基础,本研究以扬麦17与宁麦18杂交获得的310个F_2群体及其衍生的F_(2:3)家系为材料,构建了一个由215个SSR标记组成的全长为1 717 cM的遗传连锁图谱,共覆盖19条染色体(1D和6A未涉及),标记间平均距离为7.99 cM,并对6个穗部性状进行QTL定位。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出22个QTL,分布在1A、1B、2B、2D、3B、3D、4B、5A、5B和7A染色体上。其中,穗顶部结实粒数QTL有7个,穗基部结实粒数QTL有2个,穗长QTL有5个,总小穗数QTL有3个,不育小穗数QTL有2个,穗粒数QTL有3个,表型贡献率为2.56%~13.66%。控制穗顶部和基部结实粒数QTL的增效基因来源于宁麦18,表明该品种可作为具有高产潜力的小麦育种材料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扬麦17/
宁麦18
F2群体
穗部性状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产抗病弱筋小麦新品种宁麦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
6
1
作者
姚金保
马鸿翔
姚国才
杨学明
包月红
郜思宁
张鹏
任丽娟
张平平
周淼平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92,共2页
基金
农业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编号:CARS-03)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1)1025]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BE2011306)
文摘
宁麦18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专用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江苏省淮南片和国家冬小麦长江中下游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扬麦11号、扬麦158增加9.76%、7.80%,产量均居所有参试品种(系)第1位。该品种具有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小穗小花结实性好,每穗粒数多,综合抗病性强,弱筋品质稳定等优点。宁麦18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是掌握适期播种,争壮苗越冬;合理密植,建立高产群体结构;科学施肥;加强管理,做好防病治虫等工作。
关键词
宁麦18
产量
抗病
品质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2.103.8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扬麦17/宁麦18的F_2群体穗部性状QTL定位
被引量:
8
2
作者
梁秀梅
胡文静
李东升
程婧晔
吴荣林
程晓明
程顺和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
扬州大学农学院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5-512,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101802)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2-11)
扬州市现代农业项目(YZ2016033)
文摘
小麦穗部性状特别是穗顶部、基部结实性对穗粒数的建成及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为给QTL精细定位、基因克隆及穗部性状分子标记的开发和辅助选择奠定基础,本研究以扬麦17与宁麦18杂交获得的310个F_2群体及其衍生的F_(2:3)家系为材料,构建了一个由215个SSR标记组成的全长为1 717 cM的遗传连锁图谱,共覆盖19条染色体(1D和6A未涉及),标记间平均距离为7.99 cM,并对6个穗部性状进行QTL定位。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出22个QTL,分布在1A、1B、2B、2D、3B、3D、4B、5A、5B和7A染色体上。其中,穗顶部结实粒数QTL有7个,穗基部结实粒数QTL有2个,穗长QTL有5个,总小穗数QTL有3个,不育小穗数QTL有2个,穗粒数QTL有3个,表型贡献率为2.56%~13.66%。控制穗顶部和基部结实粒数QTL的增效基因来源于宁麦18,表明该品种可作为具有高产潜力的小麦育种材料加以利用。
关键词
小麦
扬麦17/
宁麦18
F2群体
穗部性状
QTL定位
Keywords
Wheat
Yangmai 17/Ningmai
18
F2 population
Spike traits
QTL Mapping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30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产抗病弱筋小麦新品种宁麦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姚金保
马鸿翔
姚国才
杨学明
包月红
郜思宁
张鹏
任丽娟
张平平
周淼平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扬麦17/宁麦18的F_2群体穗部性状QTL定位
梁秀梅
胡文静
李东升
程婧晔
吴荣林
程晓明
程顺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