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M_S5.7地震的精确定位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光明 朱良保 +1 位作者 苏有锦 王清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3-746,885,共14页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MS5.7地震主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首先采用时间域互相关技术对波形数据进行处理,获得高精度的事件对走时差;然后分别使用目录数据、波形互相关数据和目录数据+波形互相关数据等3种不...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MS5.7地震主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首先采用时间域互相关技术对波形数据进行处理,获得高精度的事件对走时差;然后分别使用目录数据、波形互相关数据和目录数据+波形互相关数据等3种不同的数据组合,对宁蒗-盐源MS5.7地震主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3种数据组合的主震定位结果、参与重定位的地震事件数、最终被定位的地震事件数及重定位结果标准差等对比结果表明,同时使用目录数据和波形互相关数据所获得的重定位结果最佳.重定位结果显示,宁蒗-盐源MS5.7地震主震的震中位置为(27.790°N、100.707°E),震源深度为10.4km,发震时刻为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15时59分32.74秒.本文结果表明,震源区附近NW走向的永宁断裂为宁蒗-盐源MS5.7地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蒗-盐源ms5.7地震 双差定位 波形互相关 永宁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云南宁蒗—盐源5.7级地震及震前异常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钱晓东 苏有锦 李琼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5-463,共9页
2012年6月24日,云南省宁蒗县发生5.7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宁蒗县永宁乡永宁村一带,极震区烈度Ⅶ度,为NW向椭圆形状,地震造成3人死亡、25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50730万元。此次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最大余震3.9级发生在6月26日,余震分布... 2012年6月24日,云南省宁蒗县发生5.7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宁蒗县永宁乡永宁村一带,极震区烈度Ⅶ度,为NW向椭圆形状,地震造成3人死亡、25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50730万元。此次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最大余震3.9级发生在6月26日,余震分布在主震北侧,呈近似NW向分布,与极震区烈度分布相一致,节面Ⅱ为主破裂面,主压应力P轴方位SE向,发震断裂为NW向的永宁断层。震前共出现8个异常项目12条异常,地震活动性异常4项,定点前兆异常5项,宏观异常3项,均为短临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蒗-5 7级地震 机制 前兆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宁蒗—盐源5.7级地震前的重力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兵 王青华 +4 位作者 罗海元 马伶俐 蒲晓霞 李菲菲 苏琴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0-376,517,共7页
利用2010年7月-2012年3月四川省和云南省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对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5.7级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的重力场动态演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地震孕育阶段震中区域重力场出现大面积的重力正值变化高值异常区域,并形成... 利用2010年7月-2012年3月四川省和云南省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对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5.7级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的重力场动态演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地震孕育阶段震中区域重力场出现大面积的重力正值变化高值异常区域,并形成密集的正值变化梯度带;震前震中区域呈重力正变化低值状态,处于重力变化0值线附近且等值线稀疏;震前与发震有关的断裂带的跨断层重力测段段差值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重力测量 重力场 川滇地区 宁蒗5.7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蒗—盐源5.7级地震数字强震动台网记录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世成 林国良 +3 位作者 崔建文 刘琼仙 张彦琪 张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2-507,共6页
简要介绍了西南强震动台网对"6·24"宁蒗—盐源5.7级地震的记录获取及其初步处理情况;根据强震动记录计算了地震动谱烈度,对谱烈度与宏观烈度的地面分布进行了比较;并对此次地震的相对持时与能量持时、峰值加速度衰减、... 简要介绍了西南强震动台网对"6·24"宁蒗—盐源5.7级地震的记录获取及其初步处理情况;根据强震动记录计算了地震动谱烈度,对谱烈度与宏观烈度的地面分布进行了比较;并对此次地震的相对持时与能量持时、峰值加速度衰减、地震动主频随距离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由各台站强震动记录计算的谱烈度而修正得到的仪器烈度值与该处的宏观烈度均吻合,但谱烈度等值线长轴方向与宏观烈度长轴方向相差约20°;地面峰值加速度的衰减快慢随震中距近远而呈现差异;三分向加速度反应谱的主频,其垂向的衰减比水平向的衰减要慢;地面地震动持时长短受诸多因素影响,除震源距外,场地条件的影响有时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蒗地震 强震动记录 峰值加速度 谱烈度 能量持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源-宁蒗地震共轭破裂及极限主应力随地壳深度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谢新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许多震例表明,地震可以形成于共轭破裂。地震震源处,其温度和压力与地壳浅处及地表不同,温、压越高,共轭破裂角越大,随着深度的变浅(温、压减小),地震共轭破裂角减小;高烈度等震线共轭角也减小。用数学力学方法和岩石力学实验结果,探讨... 许多震例表明,地震可以形成于共轭破裂。地震震源处,其温度和压力与地壳浅处及地表不同,温、压越高,共轭破裂角越大,随着深度的变浅(温、压减小),地震共轭破裂角减小;高烈度等震线共轭角也减小。用数学力学方法和岩石力学实验结果,探讨了1976年盐源 宁蒗6 7和6 4级地震共轭破裂及极限主应力随地壳深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蒗地震 共轭破裂 极限主应力 共轭等震线 烈度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地区盐源-丽江及川滇地块的地震活动与构造运动态势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庆廷 熊熊 蒋福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2期91-96,共6页
阐述了盐源 -丽江地块的存在及其边界 ,根据遥感影像等资料论述了该地块范围内强烈地震活动和构造运动 ,并提出盐丽、川滇等地块的构造及运动态势应是在印度板块北移、压入欧亚板块并与之夹挤的作用下 ,使其间部分地球物质向东、东南或... 阐述了盐源 -丽江地块的存在及其边界 ,根据遥感影像等资料论述了该地块范围内强烈地震活动和构造运动 ,并提出盐丽、川滇等地块的构造及运动态势应是在印度板块北移、压入欧亚板块并与之夹挤的作用下 ,使其间部分地球物质向东、东南或转向西南移 (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块 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 -丽江地块 断块运动 地球物理挤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1月2日宁蒗M_(S)5.5地震序列重定位与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光明 吴中海 +2 位作者 刘昌伟 张天宇 彭关灵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1-593,共13页
2022年1月2日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发生M_(S)5.5地震。采用地震编目系统提供的此次地震的震相到时数据,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此次宁蒗M_(S)5.5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获得了694次地震的高精度相对位置。重定位后的地震空间分布显示:此次地震... 2022年1月2日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发生M_(S)5.5地震。采用地震编目系统提供的此次地震的震相到时数据,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此次宁蒗M_(S)5.5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获得了694次地震的高精度相对位置。重定位后的地震空间分布显示:此次地震序列呈NNE至近NS向分布,与震源机制解的节面Ⅱ走向(191°)一致,主震位于地震序列南段;地震序列主体活动区长约11 km,宽约6 km,余震主要分布在4—11 km的深度范围内;地震序列在深度剖面上呈现出两组倾向不同的活动分支,其中东侧分支与震源机制解节面Ⅱ的倾角(81°)一致。此外,本次地震还可能触发了邻区的局部断裂活动。综合分析认为,2022年宁蒗M_(S)5.5地震的发震构造应该是NNE至近NS向兼具正断层分量的左旋走滑断层,倾向为WNW,倾角约为81°,其活动性质与震源区已知的活动断层均不一致。尽管本次宁蒗M_(S)5.5地震序列发生在2012年宁蒗—盐源M_(S)5.7地震序列的北侧,但是两次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并不相同。库仑应力反演结果显示,2012年宁蒗—盐源M_(S)5.7地震对本次宁蒗M_(S)5.5地震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宁蒗M_(S)5.5地震 2012年宁蒗M_(S)5.7地震 双差定位法 永宁断裂 古鲁—岩瓦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