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研究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碳储量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彩之 黄雅茹 +8 位作者 麻建雪 牛志明 庞海威 张玉 郭佳诚 侯森 耿琪康 边振 刘建康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6,共8页
为了研究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碳储量时空分布的影响,利用该保护区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VEST)模型研究保护区碳储量对土地利用类... 为了研究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碳储量时空分布的影响,利用该保护区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VEST)模型研究保护区碳储量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响应,预测2030年保护区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类型及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990—2020年保护区内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草地和耕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地向草地转化以及草地的碳密度较大,导致草地碳储量增大;2030年保护区在自然变化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碳储量分别增加2.39×10^(5)、1.05×10^(5)t,而在耕地保护情景下的碳储量则减少0.1×10^(5)t,自然变化情景更有利于提高保护区的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土地利用数据 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郭佳诚 赵星莹 +7 位作者 常青 庞海威 张玉 郑彩之 侯森 耿琪康 边振 侯瑞萍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3-390,共8页
为了研究黄河上游干旱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规律,选取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基于2002—2021年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通过趋势分析法、相关分析与偏相关分析法等,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分析研究区近20 a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 为了研究黄河上游干旱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规律,选取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基于2002—2021年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通过趋势分析法、相关分析与偏相关分析法等,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分析研究区近20 a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变化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率较低,2002—2021年NDVI值呈波浪式显著增大的趋势;研究区NDVI在空间上大致呈现东高西低的特点,且NDVI与气温、降水基本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相关性分析 气候因子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罗开金 余海燕 李庆波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4期70-75,92,共7页
为掌握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研究于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和查阅文献等方法对该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从植物类群、生活型、区系分布、药用部位、药用功效等5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统... 为掌握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研究于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和查阅文献等方法对该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从植物类群、生活型、区系分布、药用部位、药用功效等5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该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412种,隶属于78科251属,被子植物占绝大多数,占总种数的95.63%;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数量最多,占总种数的81.07%;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布以温带性质为主,尤以北温带分布型占绝对优势,热带分布较少;药用部位以全草或全株类为主,其次为根及根茎类;药用功效以清热类物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54.37%。研究表明,该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相对丰富,多样性特征明显,建议加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 多样性 物种组成 生活型 药用功效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沙坡头国家自然保护区鸟类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原 何成 +2 位作者 刘荣国 吴洪斌 陈骁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5531-5541,共11页
随着宁夏沙坡头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发展与荒漠化进程,保护区内不同类型的鸟类均面临着日益增加的自然及人为干扰胁迫,鸟类群落的丰富度下降趋势显著。为了改善保护区内鸟类生物多样性现状,优化鸟类栖息地空间结构,基于现有鸟类调查与... 随着宁夏沙坡头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发展与荒漠化进程,保护区内不同类型的鸟类均面临着日益增加的自然及人为干扰胁迫,鸟类群落的丰富度下降趋势显著。为了改善保护区内鸟类生物多样性现状,优化鸟类栖息地空间结构,基于现有鸟类调查与研究资料,筛选影响鸟类活动的各类阻力指数,建立鸟类活动最小累积阻力面,运用最小阻力模型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源地面积为1690.67 hm^2,占保护区总体面积的12.09%;廊道共13条;辐射道共85条;战略点共8个;保护关键区面积为2634.48 hm^2,占保护区总体面积的18.76%。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重点保护地块、保护热点及栖息地之间的联系廊道提出鸟类保护的空间格局优化建议。详细梳理了阻力面模型的构建方法,改进了相关技术环节,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景观安全格局优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保护 最小累积阻力 景观安全格局 宁夏沙坡头国家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沙坡头干旱沙漠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 被引量:20
5
作者 高翔 黄娉婷 王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6381-6392,共12页
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决定生态系统兴亡的重要特征。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位于干旱沙漠区以荒漠为背景的自然保护区,具有脆弱性(生态与环境)、过渡性(草原向荒漠、沙漠向城市)与复合性(自然与人工生态系统并... 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决定生态系统兴亡的重要特征。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位于干旱沙漠区以荒漠为背景的自然保护区,具有脆弱性(生态与环境)、过渡性(草原向荒漠、沙漠向城市)与复合性(自然与人工生态系统并存)的特点,对其进行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研究,对于维护腾格里沙漠西南缘生态安全和实现宁夏中卫市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国内外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研究基础上,基于稳定性三维内涵(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和演替稳定性)、评估指标构建(原则与逻辑框架及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确立(红绿灯综合评估法)等,针对性地开展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稳定性示范性评估,发现:1)近20年19个单项指标中,多数指标情况趋于变好,少部分进一步恶化,保持基本稳定仅两个。2)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要素由群落组成为主转变为以生境条件为主;2001年、2005年、2007年、2010年、2012年和2014年6个关键年份中,生态系统稳定性3个内涵对稳定性的贡献基本以抵抗力稳定性或恢复力稳定性为主。3)保护区整体生态稳定指数ESI由0.41增至0.661,稳定状态从临界到稳定,总体上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这主要得益于长期的治沙防沙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大规模推沙造林、各种生态监测和维护、大规模取黄河水灌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生态系统 稳定性评估 稳定性三维内涵 评估方法体系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植被关键群落的最小面积与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旭 曹蕾 +1 位作者 孙杰 裘骏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4期12235-12238,共4页
以处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旱荒漠生态系统的植被关键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种-面积曲线"的方法确定关键群落最小面积,并在此基础上使用α多样性指数表征物种多样性。共选取4种饱和曲线模型进行拟合,... 以处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旱荒漠生态系统的植被关键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种-面积曲线"的方法确定关键群落最小面积,并在此基础上使用α多样性指数表征物种多样性。共选取4种饱和曲线模型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对荒漠植被群落而言,S=c/(1+ae-b A)和S=c-ae-b A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优度和更高的准确性。当比例因子ρ取0.6、0.7、0.8时,群落最小面积分别为18 m2、24 m2、32 m2,可满足包括总群落的60%、70%、80%的植物种类的中等精度要求;当比例因子ρ取0.9时,群落最小面积为45 m2,可满足包括总群落的90%的植物种类的高等精度要求。该区域物种多样性并不十分复杂,灌木层的生态学地位极其显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也主要由灌木层中的优势种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群落 最小面积 种-面积曲线 物种多样性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格局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操 邢丽珠 +2 位作者 张方敏 赵晓涵 田莉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276-282,共7页
基于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评估2000—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7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林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水域面积分别增加9137.30、7958... 基于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评估2000—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7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林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水域面积分别增加9137.30、7958.41、795.56 hm 2,其他类型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未利用土地变幅最大,达27.16%。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水域和林地面积的增加起到了主导作用,林地、草地、水域的服务价值之和占比达85%~89%,其中林地和水域服务价值增幅高达203.69%、119.33%。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沙坡头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主要来源,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6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遥感 土地利用变化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鼠类群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显理 梁文裕 +1 位作者 张大治 仲明国 《宁夏农林科技》 1998年第2期14-17,共4页
本文根据1993年4月至1994年10月获得的资料,研究了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鼠类栖息地景观特征,把该地区鼠类划分为6个群落,分析了群落结构和群落参数,并用聚类分析方法讨论了群落的相似性及相互关系。
关键词 鼠类群落 群落结构 宁夏沙坡头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翅目昆虫区系特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玉英 贾彦霞 《农业科学研究》 2014年第4期42-44,53,共4页
根据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翅目昆虫名录进行区系分析,保护区共有半翅目昆虫11科32属38种,其中蚜科(Aphidida)是优势科,共10属11种,其次是蝽科(Pentatomidae)7属9种和缘蝽科(Coreidae)3属3种.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组成上,宁夏云雾山的... 根据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翅目昆虫名录进行区系分析,保护区共有半翅目昆虫11科32属38种,其中蚜科(Aphidida)是优势科,共10属11种,其次是蝽科(Pentatomidae)7属9种和缘蝽科(Coreidae)3属3种.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组成上,宁夏云雾山的半翅目昆虫以"古北区+东洋区"为主,占63.16%;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以全国广布型比例最高,占23.68%,"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跨区分布型次之,占13.16%,"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跨区分布型占1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系 半翅目昆虫 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翅目昆虫多样性及区系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燕 张大治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4-540,共7页
选取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人工次生林地(白芨滩样地)、干旱山地(宁东样地)、荒漠干草原(马鞍山样地)、人工固沙治理区(枣泉样地、磁窑堡样地)、流动-半流动沙丘地(甜水河样地、大泉样地、羊场湾样地)等5类生境8个样地,按照... 选取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人工次生林地(白芨滩样地)、干旱山地(宁东样地)、荒漠干草原(马鞍山样地)、人工固沙治理区(枣泉样地、磁窑堡样地)、流动-半流动沙丘地(甜水河样地、大泉样地、羊场湾样地)等5类生境8个样地,按照样线法进行随机采集,对半翅目昆虫的多样性及区系组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半翅目昆虫8科29属40种,其中长蝽科为第一大优势科,其次为蝽科。优势种2种:桃红长蝽和横带红长蝽,常见种20种,稀有种18种。8个样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大泉、白芨滩、马鞍山、甜水河、磁窑堡、宁东、羊场湾、枣泉。以物种在生境中分布的有无,进行0-1数据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人工固沙治理区和流动-半流动沙丘地物种组成相似性最高,干旱山地与其他生境差异最大;生境质量是影响半翅目昆虫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区系分析显示:保护区在世界地理区划中以古北区占绝对优势(87.50%),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保护区共有7类21种区系型,区系成分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物种多样性 区系 生境质量 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志勇 李路云 +1 位作者 滕丽微 刘振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5期4664-4665,4687,共3页
为了解鸟类多样性现状和制定科学有效的栖息地保护管理对策,于2013年4~5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组成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7目20科43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1 319种)的3.26%,占宁夏鸟类种数(320种)的14... 为了解鸟类多样性现状和制定科学有效的栖息地保护管理对策,于2013年4~5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组成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7目20科43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1 319种)的3.26%,占宁夏鸟类种数(320种)的14.44%。在地理区划上,古北界鸟类32种,占该地区春季鸟类种数的74.42%;广布种类11种,占25.58%;未观测到东洋界鸟类。其中,留鸟30种,占69.77%;夏候鸟7种,占16.28%;冬候鸟3种,占6.98%;旅鸟2种,占4.65%;迷鸟1种,占2.33%。山地针叶林带出现的鸟类种类最多,有24种,其次是山地疏林草原带和山地草原带,分别有22种和13种,亚高山灌丛草甸带和湿地最少,仅见11种和7种。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物种多样性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春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蜻蜓目昆虫多样性及区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迎运 张大治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2-497,共6页
2010-2013年,对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蜻蜓目昆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共获得蜻蜓标本305号,隶属2亚目3科9属13种,其中差翅亚目2科6属9种,束翅亚目1科3属4种。蜻科(5属7种)、蟌科(3属4种)为优势科,长叶异痣蟌、秋赤蜻... 2010-2013年,对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蜻蜓目昆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共获得蜻蜓标本305号,隶属2亚目3科9属13种,其中差翅亚目2科6属9种,束翅亚目1科3属4种。蜻科(5属7种)、蟌科(3属4种)为优势科,长叶异痣蟌、秋赤蜻和黄蜻为优势种。总属种比值系数为0.692,单种属占总属数的66.67%。其区系组成的特点是在世界地理分布中偏向古北区,古北区种占总种数的46.15%,广布种占总种数的30.77%。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共有8类区系型,其中七区型所占比例最高(占38.46%);四区型和五区型次之;六区型分布仅有1种,无单区型、双区型和三区型分布的种,表明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保护区蜻蜓目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区系关系和构成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区系 荒漠生态系统 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角下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视觉景观特征评估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娜 张玉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177-9192,共16页
景观美学的理论维度已从风景美学延伸至生态美学,为促进生态美学理论在客观法和空间水平上向“数字化+可视化”发展,以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创新性地提出了利用地理要素构建分类的数字景观模型并借用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景观格... 景观美学的理论维度已从风景美学延伸至生态美学,为促进生态美学理论在客观法和空间水平上向“数字化+可视化”发展,以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创新性地提出了利用地理要素构建分类的数字景观模型并借用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视觉景观特征评估的研究框架。在筛选地貌(自然和垂直要素)和土地利用(文化和水平要素)景观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景观分类指标体系;通过GIS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识别了研究区域中的440种景观斑块和类型,以此作为视觉景观特征评估的基本单元;基于生态美学理论,构建了视觉景观多样性、自然性和独特性3个视觉景观特征评估指标,借用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度量并通过FRAGSTATs与GIS可视化;通过SPCA分析得到权重后绘制了视觉景观特征综合评估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诸多相互作用的景观要素“聚集”在一起产生了不同水平的视觉景观特征,与低水平视觉景观特征有关的景观类型在要素组成上较为复杂,而与高水平视觉景观特征有关的景观类型主要与坡度适中的东南向山谷地貌与荒草地、未成林封育地和乔木林等土地利用的共同作用有关。研究认为,可视化的视觉景观特征评估结果有助于识别需得到保护修复、规划利用及管理协调的景观斑块或类型,有利于增加保护地整体的生态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数字景观模型分类 景观格局指数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视觉景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6
14
作者 石慧书 刘惠芬 何兴东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78-82,共5页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是一种能够兼顾当地居民生存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模式,它更适合于压力的开放性资源管理,促使社区居民承担责任、监督管理工作,并可在社区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效果。本文分析了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是一种能够兼顾当地居民生存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模式,它更适合于压力的开放性资源管理,促使社区居民承担责任、监督管理工作,并可在社区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效果。本文分析了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背景与措施,探讨了该保护区社区共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社区共管建议,突破共管的制约因素,促进了自然保护区及其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社区共管 激励机制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杨与榆树的群落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维军 王金龙 何兴东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6-30,共5页
本研究中调查了年降水量 300 mm 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个 37 龄榆树群落和 3 个 35 龄合作杨群落,分析了它们目前的生长状况和群落学特征。结果表明:草化生境的合作杨 平均株高 6.23 m,平均胸围 15.68 cm,林冠下没有天然繁殖... 本研究中调查了年降水量 300 mm 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个 37 龄榆树群落和 3 个 35 龄合作杨群落,分析了它们目前的生长状况和群落学特征。结果表明:草化生境的合作杨 平均株高 6.23 m,平均胸围 15.68 cm,林冠下没有天然繁殖的幼苗,植株处于衰老状态;地表覆沙 生境的合作杨平均株高 0.85~1.71 m,平均冠幅 0.50~0.74 m,林冠下株高<0.6 m 天然繁殖合作杨 幼苗占 43.04%~47.77%, 植株处于旺盛状态。 榆树平均株高 5.42~5.73 m, 平均胸围 20.08~61.20 cm, 林冠下没有天然繁殖的幼苗,植株处于衰老状态。合作杨的生态位宽度为 1.06~1.87,榆树生态位 宽度为 1.12~1.17。总体上,该保护区榆树及大多数合作杨不能天然繁殖,但它们对于改善生产生 活条件、维系生态安全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乔木林 合作杨 榆树 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类型群落结构特征与植物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尚玉 刘超 +2 位作者 徐雪蕾 李树明 曹兵 《农业科学研究》 2023年第4期81-86,共6页
采用典型样地法对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主要森林类型(青海云杉林、青海云杉+油松林、油松林、山杨林)的群落结构特征与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共记录58种植物,隶属27科39属;(2)乔木直径分布呈倒“J”形和偏正态... 采用典型样地法对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主要森林类型(青海云杉林、青海云杉+油松林、油松林、山杨林)的群落结构特征与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共记录58种植物,隶属27科39属;(2)乔木直径分布呈倒“J”形和偏正态分布,树高结构均呈正态分布,均为稳定增长型群落;(3)森林群落由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组成,4种森林类型各层群落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大小均依次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各层差异不显著(P>0.05);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P<0.05),草本层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类型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猫头刺种群生命表与生存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蕾 廖贺贺 +1 位作者 王旭 裘骏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猫头刺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的猫头刺种群为研究对象,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编制静态生命表和生存曲线,并借助生存分析函数分析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猫头刺种群动态特征,阐明了其种群数量... [目的]探讨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猫头刺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的猫头刺种群为研究对象,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编制静态生命表和生存曲线,并借助生存分析函数分析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猫头刺种群动态特征,阐明了其种群数量特征。[结果]猫头刺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Ⅰ型,幼年个体数量最多,到达其生理年龄后,个体大量死亡,猫头刺种群龄级结构为金字塔型;消失率与死亡率曲线变化一致,前期数值小但缓慢上升,后期迅猛增长,达到最大值;4个猫头刺种群生存分析函数结果表明猫头刺种群整体呈现出前期稳定、中期渐减、后期衰退的特征。[结论]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目前的生态环境可维持幼龄猫头刺种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种群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生存分析函数 猫头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余殿 尤万学 +5 位作者 李志军 翟昊 韩卫东 牛向雯 陈娜 王宝华 《野生动物学报》 2014年第3期289-295,共7页
2010年3月-2013年11月,结合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和全球环境基金旱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采用固定半径样点法和样线法对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共调查记录鸟类14目28科79种,其中,留鸟26种,占该地区鸟类总数的... 2010年3月-2013年11月,结合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和全球环境基金旱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采用固定半径样点法和样线法对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共调查记录鸟类14目28科79种,其中,留鸟26种,占该地区鸟类总数的32.91%;夏候鸟30种,占37.97%;旅鸟22种,占27.85%;冬候鸟1种,占1.27%。繁殖鸟(包括夏候鸟和留鸟)56种,构成了该地区鸟类的主体。在繁殖鸟中,属于古北界的鸟类有43种,占76.79%;属于东洋界的有4种,占7.14%;属于广布种的有9种,占16.07%,这反映出哈巴湖保护区鸟类具有明显的北方型特征。在4种生境中,鸟类多样性指数在灌丛与草地中最大,湖泊与河流明水区以及沼泽与草甸浅水区次之,人工乔木林最小。本次调查所见鸟类中27种为保护区新分布种,其中灰斑鸻(Pluvialis squatarola)、灰瓣蹼鹬(Phalaropus fulicarius)、反嘴鹬(Racurvirostra avosetta)、鸥嘴噪鸥(Gelochelidon nilotica)、黑背白鹊鸰(Motacilla lugens)5种鸟类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鸟类新纪录。本次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哈巴湖保护区的鸟类区系组成及各生境多样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 区系组成 生物多样性 分布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沙冬青优株筛选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瑞霞 王俊 马瑞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期155-157,共3页
本文通过对白芨滩保护区种质资源库及周边沙冬青人工种植区域实地踏查,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开展沙冬青优树的筛选工作。结果表明,可初步筛选出沙冬青优树B、优树C和优树E等3株优树,并结合优树A和优树D群落优势木的生长状况,筛选出了优势... 本文通过对白芨滩保护区种质资源库及周边沙冬青人工种植区域实地踏查,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开展沙冬青优树的筛选工作。结果表明,可初步筛选出沙冬青优树B、优树C和优树E等3株优树,并结合优树A和优树D群落优势木的生长状况,筛选出了优势木A3和优势木D32个备选优树。筛选出的沙冬青优株适应性强、生长量高、观赏性好、结实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种质资源 优株筛选 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志刚 汪泽鹏 +1 位作者 楼晓钦 余海燕 《宁夏农林科技》 2009年第6期71-73,共3页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宁夏三大天然林区之一,是我国干旱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纵峙于银川平原与阿拉善高原之间,地跨温带草原与荒漠两大植被区域的交接处,是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是银川平原的天然生态屏障。其...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宁夏三大天然林区之一,是我国干旱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纵峙于银川平原与阿拉善高原之间,地跨温带草原与荒漠两大植被区域的交接处,是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是银川平原的天然生态屏障。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功能,对促进宁夏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宁夏贺兰山 森林资源动态 变化分析 林业可持续发展 评价 森林生态系统 天然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