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播种方式和播深对宁夏引黄灌区滴灌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樊明 沈强云 +4 位作者 魏亦勤 马广福 李红霞 曾宝安 张双喜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48-54,共7页
为了提高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干播湿出技术的播种质量和产量,以春小麦品种宁春58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干播湿出种植条件下条播播深3 cm(CK)、条播播深6 cm(TS)、匀播播深3 cm(YQ)、匀播播深6 cm(YS)4个处理的小麦生育期、茎秆特征、产... 为了提高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干播湿出技术的播种质量和产量,以春小麦品种宁春58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干播湿出种植条件下条播播深3 cm(CK)、条播播深6 cm(TS)、匀播播深3 cm(YQ)、匀播播深6 cm(YS)4个处理的小麦生育期、茎秆特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以期探讨该地区小麦干播湿出种植技术的最佳播种方式。结果表明,春小麦出苗期匀播早于条播,但成熟期条播早于匀播,收获穗数匀播比条播平均增加38万穗/hm^(2);植株第2节间茎秆粗、茎秆强度表现为匀播高于条播,且匀播比条播平均穗粒数增加1粒,千粒质量增加0.6 g,产量增加341.25 kg/hm^(2)。同一播种方式下,播深6 cm比3 cm出苗时间延迟,第2节间茎秆平均长度增加0.96 cm,收获穗数减少105万穗/hm^(2),每穗粒数减少4粒,产量减少1664.25 kg/hm^(2)。匀播播深3 cm处理的收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为最高,其产量较其他处理高7.6%~19.8%。综上,在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干播湿出技术的最佳播种方式为匀播播深3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干播湿出 条播 匀播 产量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筛选宁夏引黄灌区西兰花新品种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晓伟 谢明学 +4 位作者 王娟 杨玲 田小萍 范志林 赵智明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2期21-25,共5页
为加快宁夏引黄灌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及新模式试验示范推广速度,提高全区高品质蔬菜均衡稳定供应能力,本研究引进7个西兰花新品种以本地主栽品种“耐寒优秀”为对照,设计8个处理开展对比试验。最终结果表明:Z4的长势最旺盛,... 为加快宁夏引黄灌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及新模式试验示范推广速度,提高全区高品质蔬菜均衡稳定供应能力,本研究引进7个西兰花新品种以本地主栽品种“耐寒优秀”为对照,设计8个处理开展对比试验。最终结果表明:Z4的长势最旺盛,其株高(58.66cm)、叶面积(1248.11cm^(2))、株幅(0.34m^(2))均显著高于CK,相比于对照提高52.42%、93.74%、94.23%;同时Z4的产量指标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花球体积(676.31cm^(3))、单果重(0.47kg)、小区产量(53.77kg·20m^(-2))、产量(26.65t·hm^(-2))相比CK高88.01%、37.25%、37.94%、37.93%。主成分隶属函数分析排名为Z4>Z5>T2>T1>Z1>Z2>Z3>CK,综合评估最终确定优质高产品种为Z4,因此建议在宁夏引黄灌区推广西兰花品种“中青517”,可以有效提高当地种植户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引黄灌区 西兰花 品种筛选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根区水质模型的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土壤水氮运移及淋溶过程模拟
3
作者 姚举上 刘文娟 +1 位作者 马琨 邓江茹 《农业科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研究宁夏引黄灌区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氮素运移的影响,应用根区水质模型(root zone water quality model-version 2, RZWQM 2)对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农田水氮运移情况进行参数率定和数据验证。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对土壤含水量模拟的均方... 为研究宁夏引黄灌区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氮素运移的影响,应用根区水质模型(root zone water quality model-version 2, RZWQM 2)对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农田水氮运移情况进行参数率定和数据验证。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对土壤含水量模拟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变化范围分别为0.010 5~0.0291 g·g^(-1)、5.58%~13.42%,模型对土壤硝态氮质量比模拟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变化范围分别为1.089 6~10.754 7 mg·kg^(-1)、12.14%~42.30%,说明RZWQM 2模型在模拟宁夏引黄灌区土壤水氮运移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进一步模拟结果显示,在灌水量为533 mm、施氮量为300 kg·hm-2的条件下,能够维持作物高产的同时降低氮素淋溶损失,有利于进一步防控农业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素 春玉米 根区水质模型(RZWQM 2) 水氮运移 淋溶过程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新品种筛选展示试验
4
作者 贾倩 葛玉萍 +1 位作者 王喜刚 郭成瑾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8期20-22,26,共4页
为筛选适宜宁夏引黄灌区种植的多抗高产小麦品种,以宁春4号为对照,对23个新优品种进行展示试验,对比分析参试品种株高、茎蘖动态、抗病性、抗旱性、抗倒伏性、穗型、生育期、容重、千粒重、产量等。结果表明,宁春64号、宁春59号、宁301... 为筛选适宜宁夏引黄灌区种植的多抗高产小麦品种,以宁春4号为对照,对23个新优品种进行展示试验,对比分析参试品种株高、茎蘖动态、抗病性、抗旱性、抗倒伏性、穗型、生育期、容重、千粒重、产量等。结果表明,宁春64号、宁春59号、宁3015和宁春68号稳产性与丰产性良好,抗逆性突出,能适应宁夏引黄灌区气候和土壤条件,抵御病虫害及自然灾害能力强,适应性强,综合性状突出,可作为该地区小麦主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抗逆性 农艺性状 产量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油用向日葵高效栽培技术
5
作者 杨飞 朱志明 +6 位作者 黄继兵 海勇强 郑一村 赵保收 刘文莉 虎琛斌 杜伟 《上海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04-106,共3页
宁夏引黄灌区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光热资源,已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生产基地。近年来,宁夏引黄灌区因地制宜,在春小麦收获后复种油用向日葵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进一步规范相关生产技术,促进麦后复种油... 宁夏引黄灌区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光热资源,已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生产基地。近年来,宁夏引黄灌区因地制宜,在春小麦收获后复种油用向日葵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进一步规范相关生产技术,促进麦后复种油用向日葵的优质高产,现根据近年来的示范栽培经验,总结介绍了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油用向日葵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引黄灌区 春小麦 油用向日葵 合理轮作 病虫草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果园生草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晓龙 马军 +10 位作者 褚燕南 岳海英 王芳 岳芬芬 刘婷 李元 王媛 吴昊 贾永华 田建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7-1233,共7页
本研究选用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长柔毛野豌豆4种功能草种,以清耕和自然生草作为对照,探究不同生草处理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多年生黑麦草生草处理相比,紫花苜蓿与长柔毛野豌豆生草处理可以显著提高0~20 c... 本研究选用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长柔毛野豌豆4种功能草种,以清耕和自然生草作为对照,探究不同生草处理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多年生黑麦草生草处理相比,紫花苜蓿与长柔毛野豌豆生草处理可以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和0~20 cm、21~40 cm土层田间持水量(P<0.05),显著降低0~20 cm土层土壤容重(P<0.05)。与处理前相比,2022年10月紫花苜蓿与长柔毛野豌豆生草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全盐含量、碱解氮含量(0~20 cm土层)、有效钾含量(0~20 cm土层)显著提高(P<0.05),土壤pH(0~20 cm土层)显著降低(P<0.05)。因此,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可以选择苜蓿和长柔毛野豌豆进行果园生草处理。本研究结果为改良果园土壤,提高水果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引黄灌区 果园生草 土壤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及建议
7
作者 陈永伟 徐灿 +6 位作者 张敏 杨波 哈蓉 王昊 靳韦 杨桂丽 马文礼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85-89,共5页
人们对农业高产的追求已从高肥高水向生产资料高效利用转变,但在转变农业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因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农业用水过量导致土壤养分降低、板结,造成耕地生产能力降低,因此,保护耕地质量,应用先进的技术恢复和提升耕地质量,保障... 人们对农业高产的追求已从高肥高水向生产资料高效利用转变,但在转变农业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因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农业用水过量导致土壤养分降低、板结,造成耕地生产能力降低,因此,保护耕地质量,应用先进的技术恢复和提升耕地质量,保障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系统分析了耕地质量提升的影响因素,综述了包括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耕整地、水肥一体化、绿肥养地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并对这些技术进行归纳,表明开展各种提升耕地质量技术模式均能达到相应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通过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来控制耕地质量,构建宁夏引黄灌区地力提升及耕地质量控制新模式,实现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健康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提升技术 建议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宁夏引黄灌区不同品种青贮玉米光能利用及生物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罗海强 李珩 +4 位作者 张楠海 何进尚 贾志宽 张维军 张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8,共12页
为探究播期对宁夏引黄灌区麦收后复种不同品种青贮玉米光能利用和生物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选择早熟‘科沃028’(Z)和中晚熟‘利合629’(W)2个青贮玉米品种为主区,设置麦收后3(S1,6月28日)、6(S2,7月1日)、9 d(S3,7月4日)3个播... 为探究播期对宁夏引黄灌区麦收后复种不同品种青贮玉米光能利用和生物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选择早熟‘科沃028’(Z)和中晚熟‘利合629’(W)2个青贮玉米品种为主区,设置麦收后3(S1,6月28日)、6(S2,7月1日)、9 d(S3,7月4日)3个播期为副区,共计6个处理,研究不同播期对不同品种青贮玉米光能利用、干物质积累及生物产量的影响,并拟合推测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的最适播期及收获期。结果表明:Z较W处理整体上有更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光能利用率(LUE)、光合生产潜力开发度(r)、干物质积累量(DM)和生物产量(BY)。Z处理整个生育时期LAI大小顺序均为ZS1>ZS2>ZS3。在生育后期(麦收后95 d),ZS3处理的植株底部透光率(BLT)和LUE较ZS1和ZS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3.81%、5.40%和15.02%、23.49%(P<0.05);麦收后107 d,ZS1和ZS2处理的BY与麦收后100 d相比分别显著下降22.47%和17.37%(P<0.05)。各处理在其最适收获期收获,产量大小顺序为ZS1>ZS2>ZS3>WS2>WS1>WS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LUE均与其BY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而与r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主成分分析发现ZS2处理综合评价最优。综上所述,建议宁夏引黄灌区早熟品种生长85 d后(麦收后6~8 d播种)收获,而中晚熟品种生长86 d后(麦收后5~6 d播种)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播期 光能利用率 生物产量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病虫害防控问题与对策
9
作者 王双喜 马晓霞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4期37-39,共3页
宁夏引黄灌区是春小麦种植重点区域,然而近年来该地区春小麦病虫害呈多发频发、危害加重态势,已成为影响春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当前,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病虫害防控存在监测体系不完善、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滞后、农药施用粗放等问题... 宁夏引黄灌区是春小麦种植重点区域,然而近年来该地区春小麦病虫害呈多发频发、危害加重态势,已成为影响春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当前,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病虫害防控存在监测体系不完善、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滞后、农药施用粗放等问题。为给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生产提供参考,围绕构建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利用信息技术科学施药等方面,提出优化春小麦病虫害防控策略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病虫害 绿色防控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81
10
作者 张爱平 刘汝亮 +5 位作者 高霁 张晴雯 陈哲 惠锦卓 杨世琦 杨正礼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2-1360,共9页
【目的】氮是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随着宁夏引黄灌区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氮肥投入亦不断增加,由此导致的土壤板结及氮素利用率低等问题日益突显。鉴于生物炭在改良土壤及提高氮肥利用方面的潜在可行性,本文通过大田... 【目的】氮是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随着宁夏引黄灌区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氮肥投入亦不断增加,由此导致的土壤板结及氮素利用率低等问题日益突显。鉴于生物炭在改良土壤及提高氮肥利用方面的潜在可行性,本文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添加不同用量生物炭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生物炭在该地区的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宁夏灌区具有代表性的集约化水稻田为研究对象,以宁粳43号水稻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施氮量设常规施氮量(N 300,N 300 kg/hm2)和不施氮(N0)2个水平;生物炭设高量炭(C3,9000 kg/hm2)、中量炭(C2,6750 kg/hm2)、低量炭(C1,4500 kg/hm2)和不施炭(C0)4个水平。旨在明确添加生物炭对灌淤土基本理化性质、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1)添加生物炭种植一季水稻后对灌淤土土壤含水量没有明显影响,土壤p H值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2)施加氮肥情况下,C3处理较C0处理可显著提高灌淤土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但对速效磷含量没有影响,C2和C3处理下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都没有明显差异,但二者全氮和速效钾含量要显著高于C1处理;不施肥情况下,除C3和C2处理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外,其余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没有影响。3)生物炭和氮肥配施可以显著增加水稻籽粒产量,并随生物炭用量(4500 9000 kg/hm2)增加而增高,增产率在15.26%44.89%之间,水稻籽粒产量与生物炭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62),水稻株高和穗粒数也随生物炭用量增多而增加,同时,水稻地上部总吸氮量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增加,C3处理较C0处理提高66.27 kg/hm2,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不施氮肥情况下,添加生物炭(4500 9000kg/hm2)对水稻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亦不明显,C1和C2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地上部总吸氮量,但C3处理对总吸氮量影响不明显,同时各施炭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4)生物炭和氮肥配施时,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均表现为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增加,C3较C0处理氮肥农学效率提高10.87 kg/kg,氮肥利用率提高22.09个百分点。【结论】生物炭和氮肥配施可以提高宁夏引黄灌区水稻产量,本试验以施用9000kg/hm2(C3)的生物炭产量最高(增产率达44.89%),同时水稻株高和穗粒数也随生物炭用量增多而增加,生物炭和氮肥配施,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率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增加;不施氮肥情况下,添加生物炭对水稻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亦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灌淤土 水稻产量 氮素利用率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高粱属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的适应性 被引量:21
11
作者 梁丹妮 靳巧红 +4 位作者 李明雨 魏晓艳 谢应忠 伏兵哲 兰剑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2期490-501,共12页
为丰富宁夏引黄灌区牧草种质资源,于2017年4–10月在宁夏引黄灌区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10个高粱(Sorghum bicolor)品种进行适应性评价,通过测定农艺性状、营养成分和抗倒伏系数等指标,对抗倒伏系数的各因子间进行相关分析、营养成分... 为丰富宁夏引黄灌区牧草种质资源,于2017年4–10月在宁夏引黄灌区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10个高粱(Sorghum bicolor)品种进行适应性评价,通过测定农艺性状、营养成分和抗倒伏系数等指标,对抗倒伏系数的各因子间进行相关分析、营养成分指标间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对不同品种的营养价值进行得分排序,采用隶属函数对10个高粱属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高粱品种在该地区的生育期为113~125 d,以绿巨人品种株高最高,达312.67 cm,干草产量最高的品种为海牛(29.72 t·hm–2),且高于其他品种(P <0.05),大力士的茎秆糖锤度最高,为16.37%,叶绿素含量在26.97~51.95(SPAD),相对牧草质量最高的品种为大奖2120(154.33),营养价值综合评价得分前五的品种为大奖2180>斯威特>大奖2120>金冠>绿巨人。抗倒伏较强的5个品种依次为大力士、大奖2180、海牛、绿巨人和大奖2120。最终根据营养成分、干草产量和抗倒伏系数综合评价得出,大奖2180、大力士、绿巨人、海牛和大奖2120适合在宁夏引黄灌区引种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营养价值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抗倒伏系数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稻田氮磷流失特征初探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学军 陈晓群 +2 位作者 刘宏斌 赵营 罗建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02-1209,共8页
在宁夏引黄灌区选择相对封闭灌排体系作为试验监测区,通过2年在作物灌溉期间对试验监测区的灌排水中氮磷的跟踪监测,研究了该区域氮、磷流失,分析了支渠灌溉水、支沟排水中的氮磷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表明:2006年种稻区的氮磷流失明显高于... 在宁夏引黄灌区选择相对封闭灌排体系作为试验监测区,通过2年在作物灌溉期间对试验监测区的灌排水中氮磷的跟踪监测,研究了该区域氮、磷流失,分析了支渠灌溉水、支沟排水中的氮磷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表明:2006年种稻区的氮磷流失明显高于2007年的稻旱区,稻区氮的流失负荷15.2kg·hm-2,磷的流失负荷6.9kg·hm-2;稻区比稻旱区氮磷流失严重,稻区总氮变幅在0.32~8.22mg·L-1,总磷变幅在0.012~0.921mg·L-1,均超过水体富营养化指标;稻区支沟排水中氮磷组分变化与稻旱区一致,氮都是以硝态氮为主,磷以溶解性总磷和颗粒磷为主,支沟排水中的硝态氮动态变化与总氮变化一致,颗粒磷与总磷动态变化一致,均为前期颗粒磷含量较高,中后期较低,可溶性总磷与之相反;灌溉前期支沟排水中氮磷流失严重的几个时期,均是在各种作物施肥7~10d后,尤其氮、硝态氮流失严重,后期支沟排水中氮磷流失是由于传统的不合理的灌溉形成的地表径流,将灌溉水养分含量迁移到排水中,造成支沟排水氮磷流失加重。结合宁夏引黄灌区的自然条件、耕作方式等因素,综合分析了宁夏引黄灌区在作物灌溉期间非点源污染产生过程及污染特点,为该地区非点源污染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引黄灌区 灌溉 氮磷流失 非点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施肥现状与评价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营 郭鑫年 +1 位作者 赵护兵 王朝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74-1280,共7页
为了解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养分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于2011-2013年采用农户抽样调查方法,分析评价了该灌区5个县市328个种植户的春小麦施肥和产量情况。结果表明,春小麦平均产量的年际间变幅不大,3年平均产量为4 578kg·hm-2。春... 为了解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养分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于2011-2013年采用农户抽样调查方法,分析评价了该灌区5个县市328个种植户的春小麦施肥和产量情况。结果表明,春小麦平均产量的年际间变幅不大,3年平均产量为4 578kg·hm-2。春小麦产量偏低的农户比例最高,3年平均达46.7%,产量适中的农户平均占23.7%,处于适中以下的农户比例在50%以上。3年春小麦的纯N、P2O5、K2O平均用量分别为357.0、182.7、33.4kg·hm-2。平均86.4%的春小麦种植户氮肥投入过量,44.6%的磷肥施用过量,83.3%的钾肥投入严重不足,肥料养分投入与产量水平分布并不同步。养分投入以化肥为主,有机肥为辅;重氮肥,轻钾肥。化肥N、P2O5、K2O用量分别占养分总投入量的96.6%、98.0%和79.0%。氮肥运筹以基肥和追肥为主,基追比大致为6∶4;磷肥以基肥和种肥为主,钾肥几乎全部通过基肥施入。春小麦每投入1kg纯N、P2O5、K2O养分,平均分别可生产14.8、30.0和154.7kg籽粒,肥料生产力总体趋势为K2O>P2O5>N。因此,建议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采用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氮肥后移(60%追肥)的原则,并注意减氮、控磷、补钾,有机肥以30t·hm-2为宜,化肥N、P2O5、K2O投入分别不超过225、180、6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引黄灌区 春小麦 产量 施肥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和1BL/1RS易位分析及品质性状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东升 袁汉民 +3 位作者 孙建昌 王小亮 亢玲 张维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64,共6页
为全面了解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品质概况,为冬小麦品质改良和粮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选用冬小麦主栽品种、亲本材料和高代品系30份,用SDS-PAGE分析了其中18份材料的HMW-GS、LMW-GS组成和1BL/1RS易位系分布状况,并对23个冬小麦品种的营养... 为全面了解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品质概况,为冬小麦品质改良和粮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选用冬小麦主栽品种、亲本材料和高代品系30份,用SDS-PAGE分析了其中18份材料的HMW-GS、LMW-GS组成和1BL/1RS易位系分布状况,并对23个冬小麦品种的营养与加工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7+9、2+12、Glu-A3a、Glu-A3c、Glu-B3h和Glu-B3j在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中分布较广,1BL/1RS易位系分布相当普遍,分布频率为27.8%。参试品种的籽粒硬度、面粉PPO活性、SDS沉淀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的变异范围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5.37%、33.68%、21.42%、26.58%、43.95%和29.31%。多数冬小麦品种(系)的千粒重、出粉率和湿面筋含量低于对照宁春4号,而蛋白质含量、SDS沉淀值、吸水率和稳定时间优于宁春4号。供试品种(系)中,HMW-GS品质评分、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SDS沉淀值均较高,并且不含1BL/1RS易位系的有烟优361、济麦20、鲁875067和923-9等,可用于宁夏引黄灌区冬麦品质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宁夏引黄灌区 品质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1BL/1RS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氮对宁夏引黄灌区稻田CO_2、CH_4和N_2O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永生 张爱平 +2 位作者 刘汝亮 杨世琦 李存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8-1224,共7页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稻田施氮严重过量现象,在宁夏引黄灌区的青铜峡稻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常规施氮(N300)、优化施氮(N240)和不施氮(N0)对水稻不同生育期CO_2、CH_4和N_2O通量以及稻田增温潜势(GWP)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稻田施氮严重过量现象,在宁夏引黄灌区的青铜峡稻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常规施氮(N300)、优化施氮(N240)和不施氮(N0)对水稻不同生育期CO_2、CH_4和N_2O通量以及稻田增温潜势(GWP)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排放主要在水稻灌浆和成熟期,CH_4排放主要发生在水稻孕穗期,而N_2O排放关键期在水稻的分蘖和拔节期。与N0处理相比,施氮能显著增加稻田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以及稻田GWP;常规施氮处理中CO_2、CH_4和N_2O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8 446.87、146.57 kg C·hm^(-2)和2.93 kg N·hm^(-2);为期一年的优化施氮没有显著增加水稻生育期内稻田CO_2排放,但使灌区稻田CH_4和N_2O排放分别显著降低了24.42%和36.28%。总的来看,为期一年的优化施氮使宁夏引黄灌区稻田GWP显著降低了26.70%。未来应结合土壤有机碳氮形态和含量变化以及土壤微生物技术,分析长期优化施氮对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引黄灌区 优化施氮 土壤 温室气体 增温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pH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明 张晴雯 +3 位作者 杨正礼 张爱平 谢晓军 惠锦卓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0-726,共7页
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的黄灌区干湿交替过程中引起土壤环境因素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影响农田生态系统关键过程。通过连续测定黄河上游宁夏引黄灌区稻田在灌溉淹水和落干过程中的土壤pH,研究在水稻生育期内表层土壤pH在高频次灌溉排水干湿交替... 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的黄灌区干湿交替过程中引起土壤环境因素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影响农田生态系统关键过程。通过连续测定黄河上游宁夏引黄灌区稻田在灌溉淹水和落干过程中的土壤pH,研究在水稻生育期内表层土壤pH在高频次灌溉排水干湿交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灌水之后淹水过程中,表层土壤pH升高;相反在淹水之后落干过程中表层土壤pH降低;但在最后一次灌水之后,经过长时间的落干烤田过程,土壤pH随表层土壤表层盐分积累过程逐渐升高。土壤电导率(EC)与土壤pH在灌溉淹水和落干过程中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与pH呈极显著负线性相关(p<0.01),而灌溉量、施肥量、降水、地表5 cm土壤温度对表层土壤pH的影响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土壤PH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小麦青干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静 马力文 +3 位作者 张晓煜 刘玉兰 武万里 孙银川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5-67,共3页
利用20年小麦青干观测资料和50年产量统计年鉴,结合民政部门的50年灾害历史资料,运用产量逐级分离模拟和给定初始聚类中心的逐步筛选聚类分析方法,确定了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青干灾害等级判别指标,即在抽穗~扬花、灌浆~乳熟、乳熟~成... 利用20年小麦青干观测资料和50年产量统计年鉴,结合民政部门的50年灾害历史资料,运用产量逐级分离模拟和给定初始聚类中心的逐步筛选聚类分析方法,确定了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青干灾害等级判别指标,即在抽穗~扬花、灌浆~乳熟、乳熟~成熟阶段,均以降水量作为1级判别指标,降水日数为2级判别指标,降水过程结束后2d内的最高气温为辅助判别指标。历史回代检验结果表明,准确率在67%~80%之间,判别效果比较理想。这些基于产量损失的指标,达到了开展小麦青干监测服务的要求,也为进一步开展青干灾害产量损失评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引黄灌区 小麦 青干 灾害等级判别指标 聚类分析 产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磷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产量、氮磷吸收利用及氮素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郭鑫年 孙娇 +4 位作者 梁锦秀 周涛 李永祥 薛彩霞 田旭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54,61,共7页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磷肥施用不合理的问题,确定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生产适宜施磷量,以"节3号"水稻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施P_2O_5量(0,75,150,225 kg/hm^2)对水稻产量、土壤矿质氮累积量以及水稻氮...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磷肥施用不合理的问题,确定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生产适宜施磷量,以"节3号"水稻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施P_2O_5量(0,75,150,225 kg/hm^2)对水稻产量、土壤矿质氮累积量以及水稻氮、磷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磷肥相比,施磷肥显著(p<0.05)提高了水稻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进而提高了水稻籽粒产量;以施磷150 kg/hm^2处理下水稻籽粒产量最高,最高值为7 593.11 kg/hm^2(增产率为36.12%)。施磷肥显著降低了水稻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累积,施磷150 kg/hm^2显著提高了各生育期水稻氮素和磷素的吸收量。随着施磷量增加,水稻磷素生产效率和磷素吸收效率显著降低,氮素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磷素收获指数的最大值出现在施磷150 kg/hm^2处理,而水稻氮素生产效率受施磷量影响不显著。施磷肥显著提高了宁夏引黄灌区水稻产量及氮、磷吸收量和利用效率,施磷量150 kg/hm^2为本地区适宜施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宁夏引黄灌区 水稻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磷素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宁夏引黄灌区露地菜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罗健航 赵营 +3 位作者 任发春 陈晓群 刘宏斌 张学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81,共7页
为了探讨宁夏引黄灌区露地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特征,于2013年5—9月在该区域露地花椰菜-大白菜轮作体系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氨挥发速率、氨挥发损失通量及其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露地花椰菜和大白菜... 为了探讨宁夏引黄灌区露地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特征,于2013年5—9月在该区域露地花椰菜-大白菜轮作体系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氨挥发速率、氨挥发损失通量及其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露地花椰菜和大白菜基肥后,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下土壤氨挥发损失高峰通常出现在第1~4天,而追肥后提前到1~2天,在高量施氮处理下,氨挥发延续时间在10天以上;花椰菜季大多数施肥处理的氨挥发损失发生在追肥阶段(占总氨挥发损失通量的50.2%~60.3%,单施有机肥和低氮处理除外),大白菜季各处理的氨挥发损失主要在基肥阶段(占总氨挥发损失通量的57.0%~73.6%);露地花椰菜基肥和追肥后,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氨挥发最大速率分别在0.79~4.56、1.00~5.34 kg·hm^-2·d^-1之间,而露地大白菜季分别为3.49~13.09、1.54~7.03 kg·hm^-2·d^-1;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下,花椰菜和大白菜全生育期内土壤氨挥发损失通量分别为5.15~35.82、11.11~70.60 kg·hm^-2,其随总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花椰菜和大白菜季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4.02%~4.87%和2.54%~10.55%,其化肥贡献率分别为62.0%~100.0%和85.5%~100.0%,且化肥贡献率随化学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同等施用有机肥的情况下,合理降低化肥氮用量是减少该地区露地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地菜田 花椰菜-大白菜轮作 有机无机肥配施 土壤氨挥发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水稻生产的增效减负环保型施肥技术比对--以宁夏引黄灌区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爱平 高霁 +4 位作者 刘汝亮 陈哲 杨世琦 杨正礼 张晴雯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过量施肥及盲目灌溉导致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种植中氮素淋失严重,氮肥利用率低下。探索能够在保障水稻产量前提下减少氮素淋失、提高氮素利用率的环保型施肥技术是该区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就不同施... 过量施肥及盲目灌溉导致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种植中氮素淋失严重,氮肥利用率低下。探索能够在保障水稻产量前提下减少氮素淋失、提高氮素利用率的环保型施肥技术是该区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就不同施肥技术对灌区水稻生育期内氮素淋失、氮素利用率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效果进行比对,旨在为后续工作中技术筛选及推广提供依据。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是(1)无肥对照(CK):不施氮肥;(2)常规施肥(FP):施用氮肥300 kg N·hm-2,60%作为基肥,分蘖和孕穗期各追肥20%;(3)侧条施肥(SD):施用水稻专用控释肥120 kg N·hm-2,水稻插秧时将肥料一次性施入;(4)育苗箱全量施肥(NB):施用水稻专用控释肥,用量为120 kg N·hm-2,育秧时一次性全量施入育秧盘。结果表明,采用SD和NB在氮素用量较FP降低60%的情况下,水稻产量都不会下降。SD可以显著降低稻田氮素淋溶损失,FP水稻生育期内可溶性总氮(TN)、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淋失量分别为39.89、26.22 kg·hm-2和5.49 kg·hm-2,SD和FP相比,TN、NO3--N和NH4+-N的淋失量分别减少18.97、11.18 kg·hm-2和2.27 kg·hm-2;同时SD可以显著提高宁夏灌区水稻氮素利用率,较FP提高21.4%。NB和FP相比,TN、NO3--N和NH4+-N淋失量分别减少14.36、10.14 kg·hm-2和1.84 kg·hm-2,氮素利用率亦提高15.7%,但是TN、NO3--N和NH4+-N淋失量较SD处理分别增加4.61、1.04 kg·hm-2和0.43 kg·hm-2,同时氮素利用率亦减少5.7%。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环境效益,SD更适合在宁夏灌区水稻种植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技术 灌淤土 氮淋失 氮素利用率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