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宁夏中部干旱区露地甘薯栽培适应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丽娟
曲继松
+3 位作者
朱倩楠
黄灵丹
杜海东
王瑞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4期5-12,共8页
为丰富宁夏干旱区适宜栽种的甘薯品种,实现区域甘薯产业高质高效持续发展,以收集的国内外23个甘薯品种为材料,对植株农艺性状、甘薯产量、甘薯品质、栽培适应性等多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徐薯25、苏薯8号、安平一号、济薯26号、徐...
为丰富宁夏干旱区适宜栽种的甘薯品种,实现区域甘薯产业高质高效持续发展,以收集的国内外23个甘薯品种为材料,对植株农艺性状、甘薯产量、甘薯品质、栽培适应性等多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徐薯25、苏薯8号、安平一号、济薯26号、徐薯55-1、安纳芋、徐薯27、岩薯5号8个品种为早熟品种,9月中旬为最佳采收期。徐薯28和烟薯25号2个品种9月中旬至10月初采收均可;其他品种为中晚熟品种,适宜10月初采收。烟薯25号、川薯产量高(单株产量分别为2518 g、2295 g),综合品质较好。济薯26号和徐薯55-2产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3.32%和3.25%)、富硒方面均有优势,适宜开发本地区鲜食品种;徐紫8号、徐紫5号2个紫薯品种产量均不高;徐紫8号粗纤维含量低,硒含量较高;徐紫5号淀粉含量较高。烟薯25号、川薯、济薯26号和徐薯55-2可作为宁夏干旱区域甘薯推荐种植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露地栽培
农艺性状
适应性
宁夏中部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宁夏中部干旱区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及覆盖措施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成军
吴宏亮
+1 位作者
康建宏
许强
《农业科学研究》
2009年第4期6-10,共5页
对3种不同耕作方式及覆盖方式下的玉米田间土壤含水量和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土壤平均含水量(0~80cm)比传统耕作增加.前期,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和免耕+地膜覆盖处理土壤平均含水量最高,后期逐渐下降.玉米生育期内...
对3种不同耕作方式及覆盖方式下的玉米田间土壤含水量和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土壤平均含水量(0~80cm)比传统耕作增加.前期,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和免耕+地膜覆盖处理土壤平均含水量最高,后期逐渐下降.玉米生育期内,传统耕作+秸秆覆盖、起垄+地膜覆盖、起垄+秸秆覆盖、免耕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平均含水量均比传统耕作有所提高.地温(5~25cm)的变化在苗期表现明显,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免耕+地膜覆盖和起垄+地膜覆盖处理均提高地温,分别提高2.6,2.0,1.0℃.其他保护性耕作地温均低于传统耕作,免耕+秸秆覆盖温度最低,比传统耕作低2.1℃.生育后期,各处理地温逐渐降低并趋于一致.虽然苗期免耕和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降低地温,免耕地表板结不利于出苗,但从整个生育期看,保护性耕作和覆盖措施能充分利用天然降水资源,使土壤含水量增加,促进了玉米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中部干旱区
保护性耕作
覆盖措施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CA-Markov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与生境质量预测——以宁夏中部干旱区为例
被引量:
38
3
作者
武丹
李欢
+2 位作者
艾宁
黄涛
顾继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69-1978,共10页
探究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特征,评估并预测生境质量,可为区域生态规划和恢复提供决策性依据。本研究以搭载OLI和ETM+传感器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转移流概念、InVEST模型和CA-Markov模型研...
探究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特征,评估并预测生境质量,可为区域生态规划和恢复提供决策性依据。本研究以搭载OLI和ETM+传感器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转移流概念、InVEST模型和CA-Markov模型研究2000—2030年宁夏中部干旱区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规律,对未来情境进行模拟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宁夏中部干旱区土地系统结构变化与生态建设规划高度一致,具有黄河流域两侧集中分布的特征,土地系统综合动态度逐期减小,活跃度具有稳中有变、部分较活跃的特征。土地系统信息熵特征值呈逐年降低趋势。随着时间变化土地系统受人类活动干扰强度低,自我调整程度高,修复能力强,系统向稳定状态转化。2000—2015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呈“U”型特征,以优秀等级为主。2015—2030年土地系统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生境质量优秀、差和良好等级面积逐渐扩大,生态系统呈现稳定向好的趋势。本研究的多模型集成应用可为区域土地规划和生态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中部干旱区
土地利用
生境质量
土地利用转移流
CA-Markov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宁夏中部干旱区渗水地膜条件下不同糜子品种的生态适应性试验
被引量:
4
4
作者
罗世武
程炳文
+1 位作者
杨军学
李凯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3期22-24,49,共4页
引进6个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品种,采用渗水地膜在宁夏中部干旱区开展生态适应性试验。从生育期、农艺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该地区适宜推广种植的糜子优良品种(系)3个,分别为固15-5、宁糜9号和固糜22号,...
引进6个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品种,采用渗水地膜在宁夏中部干旱区开展生态适应性试验。从生育期、农艺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该地区适宜推广种植的糜子优良品种(系)3个,分别为固15-5、宁糜9号和固糜22号,以期为宁夏干旱半干旱区糜子新品种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水地膜
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
影响
宁夏中部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压砂地持续利用对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
10
5
作者
代晓华
胡景田
+3 位作者
杨金娟
王占军
何建龙
蒋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4-190,共7页
以宁夏中部干旱区压砂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压砂地持续利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砂地利用年限的增加土壤肥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持续压砂利用15a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质量分数分别比对照下降57.43%、46.56%、48.89%。...
以宁夏中部干旱区压砂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压砂地持续利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砂地利用年限的增加土壤肥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持续压砂利用15a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质量分数分别比对照下降57.43%、46.56%、48.89%。压砂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随着压砂利用年限的延长整体呈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值低于对照;持续压砂利用后,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均显著降低,压砂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Biolog ECO板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压砂初期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能力和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显著增加,但持续利用后期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压砂地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类群对土壤碳源基质利用类型和利用能力存在差异,0~20cm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羧酸类化合物利用能力较强,20~40cm土壤微生物群落以碳水化合物利用类群为主。持续压砂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限制土壤养分的有效供给,可能是压砂地难以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砂地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微生物群落
碳源
宁夏中部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宁夏中部干旱区露地甘薯栽培适应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丽娟
曲继松
朱倩楠
黄灵丹
杜海东
王瑞
机构
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银川市兴庆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宁夏农业国际合作项目服务中心
出处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4期5-12,共8页
基金
宁夏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BBF02033、2019BEH03006)。
文摘
为丰富宁夏干旱区适宜栽种的甘薯品种,实现区域甘薯产业高质高效持续发展,以收集的国内外23个甘薯品种为材料,对植株农艺性状、甘薯产量、甘薯品质、栽培适应性等多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徐薯25、苏薯8号、安平一号、济薯26号、徐薯55-1、安纳芋、徐薯27、岩薯5号8个品种为早熟品种,9月中旬为最佳采收期。徐薯28和烟薯25号2个品种9月中旬至10月初采收均可;其他品种为中晚熟品种,适宜10月初采收。烟薯25号、川薯产量高(单株产量分别为2518 g、2295 g),综合品质较好。济薯26号和徐薯55-2产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3.32%和3.25%)、富硒方面均有优势,适宜开发本地区鲜食品种;徐紫8号、徐紫5号2个紫薯品种产量均不高;徐紫8号粗纤维含量低,硒含量较高;徐紫5号淀粉含量较高。烟薯25号、川薯、济薯26号和徐薯55-2可作为宁夏干旱区域甘薯推荐种植品种。
关键词
甘薯
露地栽培
农艺性状
适应性
宁夏中部干旱区
Keywords
Sweet potato
Open field cultivation
Agronomic traits
Adaptability
Arid areas of central Ningxia
分类号
S531.037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宁夏中部干旱区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及覆盖措施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成军
吴宏亮
康建宏
许强
机构
宁夏大学农学院
出处
《农业科学研究》
2009年第4期6-10,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农牧交错风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06BAD15B05)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宁夏中部干旱带同心县下马关万亩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
文摘
对3种不同耕作方式及覆盖方式下的玉米田间土壤含水量和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土壤平均含水量(0~80cm)比传统耕作增加.前期,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和免耕+地膜覆盖处理土壤平均含水量最高,后期逐渐下降.玉米生育期内,传统耕作+秸秆覆盖、起垄+地膜覆盖、起垄+秸秆覆盖、免耕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平均含水量均比传统耕作有所提高.地温(5~25cm)的变化在苗期表现明显,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免耕+地膜覆盖和起垄+地膜覆盖处理均提高地温,分别提高2.6,2.0,1.0℃.其他保护性耕作地温均低于传统耕作,免耕+秸秆覆盖温度最低,比传统耕作低2.1℃.生育后期,各处理地温逐渐降低并趋于一致.虽然苗期免耕和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降低地温,免耕地表板结不利于出苗,但从整个生育期看,保护性耕作和覆盖措施能充分利用天然降水资源,使土壤含水量增加,促进了玉米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明显.
关键词
宁夏中部干旱区
保护性耕作
覆盖措施
玉米
Keywords
drought zone of middle Ningxia
conservation tillage
mulching pattern
maize
分类号
S345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CA-Markov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与生境质量预测——以宁夏中部干旱区为例
被引量:
38
3
作者
武丹
李欢
艾宁
黄涛
顾继升
机构
宁夏回族自治区遥感测绘勘查院(宁夏回族自治区遥感中心)
宁夏回族自治区应急宣传教育中心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69-1978,共10页
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2018BEG03069)
宁夏青年创新领军人才培养项目资助。
文摘
探究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特征,评估并预测生境质量,可为区域生态规划和恢复提供决策性依据。本研究以搭载OLI和ETM+传感器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转移流概念、InVEST模型和CA-Markov模型研究2000—2030年宁夏中部干旱区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规律,对未来情境进行模拟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宁夏中部干旱区土地系统结构变化与生态建设规划高度一致,具有黄河流域两侧集中分布的特征,土地系统综合动态度逐期减小,活跃度具有稳中有变、部分较活跃的特征。土地系统信息熵特征值呈逐年降低趋势。随着时间变化土地系统受人类活动干扰强度低,自我调整程度高,修复能力强,系统向稳定状态转化。2000—2015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呈“U”型特征,以优秀等级为主。2015—2030年土地系统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生境质量优秀、差和良好等级面积逐渐扩大,生态系统呈现稳定向好的趋势。本研究的多模型集成应用可为区域土地规划和生态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关键词
宁夏中部干旱区
土地利用
生境质量
土地利用转移流
CA-Markov
InVEST模型
Keywords
Arid area of central Ningxia
Land use
Habitat quality
Land use transfer flow
CA-Markov
InVEST model
分类号
F124.5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宁夏中部干旱区渗水地膜条件下不同糜子品种的生态适应性试验
被引量:
4
4
作者
罗世武
程炳文
杨军学
李凯
机构
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3期22-24,49,共4页
基金
“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产业扶贫项目(2018BFF020)
宁夏全产业链创新示范项目(QCYL-2018-08)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谷子高粱体系项目(CARS-06-13.5-A18)。
文摘
引进6个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品种,采用渗水地膜在宁夏中部干旱区开展生态适应性试验。从生育期、农艺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该地区适宜推广种植的糜子优良品种(系)3个,分别为固15-5、宁糜9号和固糜22号,以期为宁夏干旱半干旱区糜子新品种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渗水地膜
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
影响
宁夏中部干旱区
Keywords
water-permeable plastic film
millet(Panicum miliaceum L.)
influence
arid area of middle Ningxia
分类号
S516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压砂地持续利用对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
10
5
作者
代晓华
胡景田
杨金娟
王占军
何建龙
蒋齐
机构
宁夏大学农学院
青岛市环保局城阳分局
宁夏农林科学院沙漠治理研究所
出处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4-190,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54B05)
文摘
以宁夏中部干旱区压砂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压砂地持续利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砂地利用年限的增加土壤肥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持续压砂利用15a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质量分数分别比对照下降57.43%、46.56%、48.89%。压砂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随着压砂利用年限的延长整体呈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值低于对照;持续压砂利用后,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均显著降低,压砂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Biolog ECO板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压砂初期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能力和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显著增加,但持续利用后期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压砂地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类群对土壤碳源基质利用类型和利用能力存在差异,0~20cm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羧酸类化合物利用能力较强,20~40cm土壤微生物群落以碳水化合物利用类群为主。持续压砂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限制土壤养分的有效供给,可能是压砂地难以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压砂地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微生物群落
碳源
宁夏中部干旱区
Keywords
Gravel-mulched lan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nitroge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Carbon resource
Middle arid region of Ningxia
分类号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宁夏中部干旱区露地甘薯栽培适应性比较研究
张丽娟
曲继松
朱倩楠
黄灵丹
杜海东
王瑞
《宁夏农林科技》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宁夏中部干旱区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及覆盖措施研究
李成军
吴宏亮
康建宏
许强
《农业科学研究》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CA-Markov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与生境质量预测——以宁夏中部干旱区为例
武丹
李欢
艾宁
黄涛
顾继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宁夏中部干旱区渗水地膜条件下不同糜子品种的生态适应性试验
罗世武
程炳文
杨军学
李凯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压砂地持续利用对土壤的影响
代晓华
胡景田
杨金娟
王占军
何建龙
蒋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