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荐免试研究生“保内”还是“保外”?——基于院士学缘异质性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旭菲 卢晓东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3,112,共9页
推免是研究生入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优秀本科毕业生会面临“留本校”还是“去外校”的抉择。高校出于理念、成本、生源等因素倾向“留住”本校优秀本科生,教育部希望促进生源院校间流动鼓励跨校推免。推免生究竟应该去向何方?本研究基于... 推免是研究生入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优秀本科毕业生会面临“留本校”还是“去外校”的抉择。高校出于理念、成本、生源等因素倾向“留住”本校优秀本科生,教育部希望促进生源院校间流动鼓励跨校推免。推免生究竟应该去向何方?本研究基于全口径院士数据共计2495份样本,分析其教育成长路径,发现在接受了研究生教育的院士群体中,仅19. 10%的院士在同一院校接受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其余80. 90%的院士均有校际流动经历而具有学缘异质性,初步证明学缘异质性对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具有关键价值。实现一流本科教育,要把学生推出去;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需要研究生学缘的多样性氛围。从创新人才成长视角出发,“本研一体”模式蕴含人才成长的线性思维,是天真和未经审辨的,其研究与教育实践从长远看,少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本科 拔尖创新人才 本研一体 学缘异质性 校际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缘异质性何以触发上行推免生的学术中衰?——对A、B大学18名硕士研究生的深度访谈 被引量:3
2
作者 朱政德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7,共10页
跨校推免限制放开后,拥有推免权的高校间出现优质生源涌向名校的上行流动热潮,形成规模空前的上行推免生群体。国内教育界通常认为,跨校深造带来的学缘异质性会使上行推免生摆脱学术近亲繁殖、赢得更多机会并因此发展为拔尖创新人才,但... 跨校推免限制放开后,拥有推免权的高校间出现优质生源涌向名校的上行流动热潮,形成规模空前的上行推免生群体。国内教育界通常认为,跨校深造带来的学缘异质性会使上行推免生摆脱学术近亲繁殖、赢得更多机会并因此发展为拔尖创新人才,但相关研究采用的学缘异质性理论基于生物学类比,存在简化论倾向、“进化”预设和幸存者偏差,忽视学缘异质性亦有触发学术中衰的负功能。本研究批判并重新界定了学缘异质性的内涵,以国内顶尖名校A、B大学为典型样本采集地,对18名自我报告出现学术中衰的硕士研究生开展深度访谈,发现学缘异质性主要借学术资本流失、学缘歧视、学术身份认同瓦解等外/内机制触发上行推免生的学术中衰。这些机制更多由环境因素而非个体“无能”使然,应对其采取结构性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行推免生 学缘异质性 学术中衰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后两院院士高等教育传记特征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永瑞 黎翔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9,共7页
为探索高等教育经历对高级创新人才成才的影响,对截至2007年我国已当选的99名50后两院院士(指195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高等教育经历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高学历、学缘异质性、初始高等教育属地依赖性和名... 为探索高等教育经历对高级创新人才成才的影响,对截至2007年我国已当选的99名50后两院院士(指195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高等教育经历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高学历、学缘异质性、初始高等教育属地依赖性和名校弱依附性是50后两院院士普遍具有的高等教育传记特征。文章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如下建议:(1)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上,要同时兼顾地区人口数量和地区经济发展需要。(2)在高校学科建设上,质量提升与优势培育应为第一要务。(3)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要进一步强化跨院校、境内外高校本硕博联合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后两院院士 高等教育传记特征 创新人才 学缘异质性 属地依赖性 名校依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