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优化 |
郭国祥
张海水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5
|
|
2
|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学科专业设置的变迁 |
屈西西
|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3
|
论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模式的选择——关于规范型和生成型学科专业设置模式的比较分析 |
刘小强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5
|
|
4
|
高职高专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及其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关系 |
李沛武
刘桂兰
|
《大学教育科学》
|
2004 |
3
|
|
5
|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高校学科专业设置问题治理研究 |
曾红权
|
《重庆高教研究》
|
2015 |
9
|
|
6
|
历史、比较与现实——评《中国大学学科专业设置研究》 |
李立国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7
|
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学科专业设置 |
张忠福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6
|
|
8
|
学科专业自主设置与调整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
黄紫华
叶志明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
2005 |
1
|
|
9
|
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制度:回顾、反思与方向——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制度改革的思考 |
刘小强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1
|
|
10
|
学科专业的调整与完善,是推进旅游高等教育发展和提高办学效益的关键 |
赵鹏
|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11
|
市场经济与高校学科专业调整论略 |
程殿军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1994 |
1
|
|
12
|
高校如何用好专业自主设置权 |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3
|
什么样的专业设置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 |
张爱华
|
《大学教育科学》
|
2006 |
0 |
|
14
|
上海市高等院校文科专业设置的现状与对策 |
梁树基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0 |
0 |
|
15
|
我国高校本科专业建设特色 |
万燕生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7
|
|
16
|
“高校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值得推广 |
阙明坤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17
|
高师院(系)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研讨 |
郑鹰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18
|
建设现代化的近代物理实验课程 |
吴思诚
王祖铨
吕斯骅
赵汝光
黄飞虎
|
《中国大学教学》
|
1994 |
0 |
|
19
|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筹建董事会的初步探索 |
吴云鹏
任震
陈德敏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
1994 |
0 |
|
20
|
基金管理在行业院校“稳住一头”中的重要作用 |
高国英
于铁军
|
《研究与发展管理》
|
199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