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适应量表的初步编制 被引量:36
1
作者 傅茂笋 寇增强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35-637,634,共4页
目的 :编制适用于我国大学生的适应问题的筛查量表。方法 :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 ,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技术 ,对 43 4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适应状况的内在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 :大学生的适应问题由六个因素构成 ,学习和生... 目的 :编制适用于我国大学生的适应问题的筛查量表。方法 :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 ,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技术 ,对 43 4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适应状况的内在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 :大学生的适应问题由六个因素构成 ,学习和生活控制性、学校和专业满意度、集体生活适应性、自我意识、学习和考试负担适应性、人际交往适应性。全问卷同质信度Cronbachα为 0 92 68,分半信度为 0 8880 ,重测信度为 0 865 0 ;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在 0 44 8-0 776之间 ,均有统计学显著性 (P <0 0 5 ) ,表明量表的信效度都比较理想。结论 :编制的大学生适应量表可适用于团体间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适应量表 心理测量学 精神卫生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经济状况高职学生适应性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梁清山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26,共2页
为了研究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适应性的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适应性教育,研究人员对本校2005级新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环境适应性、人际交往适应性、职业能力适应性等三个方面的问题,结果显示,不同经济状况的高职... 为了研究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适应性的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适应性教育,研究人员对本校2005级新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环境适应性、人际交往适应性、职业能力适应性等三个方面的问题,结果显示,不同经济状况的高职学生在适应性上存在明显差异,应积极开展各种系列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适应 家庭经济状况 差异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中的学生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罗可熙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3-65,共3页
学生对信息化学习的适应性制约着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效果。本文提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转变学习观念的几种途径,以期学生能够成为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的学习主体。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化学教学 学生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适应问题 被引量:26
4
作者 杨兆山 王守纪 张海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7-171,共5页
建设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是由我国当前的农村人口布局和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举办寄宿制学校必须解决好学生尤其低龄儿童对学校生活等方面的适应问题。我国应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优... 建设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是由我国当前的农村人口布局和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举办寄宿制学校必须解决好学生尤其低龄儿童对学校生活等方面的适应问题。我国应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优化学校建设与管理、推动家校合作的基础上,增强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以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适应性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义务教育 寄宿制学校 学生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高校学生生涯适应性教育思路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徐键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6-128,共3页
生涯适应性是生涯个体与环境的适应状态,它不仅仅是生涯者个人的问题,而且和高校教育、社会环境、用人单位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实现生涯个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实现个体生涯的良性发展,是生涯适应性教育的核心所在。文章以普通高校学... 生涯适应性是生涯个体与环境的适应状态,它不仅仅是生涯者个人的问题,而且和高校教育、社会环境、用人单位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实现生涯个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实现个体生涯的良性发展,是生涯适应性教育的核心所在。文章以普通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生涯适应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来探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生涯适应性教育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涯适应性教育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学生适应 生涯教育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教育适应学生”的普通高中培养模式——山东省临沭二中特色发展研究
6
作者 曾庆伟 孙艳霞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30,40,共5页
山东省临沭第二中学在既定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和人才选拔机制的框架下,回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基于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以"教育适应学生"为理念,探索以分层为主导课堂教学、学校管理模式、主题教育活动和教师专业发展相... 山东省临沭第二中学在既定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和人才选拔机制的框架下,回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基于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以"教育适应学生"为理念,探索以分层为主导课堂教学、学校管理模式、主题教育活动和教师专业发展相配套的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内涵式发展的特色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 多样化 培养模式 教育适应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适应学生:对日本一所个性化学校的个案研究
7
作者 李广 姜英杰 高山达雄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50,共4页
当前日本义务教育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这正是日本义务教育学校"教育力"下降的具体表现。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旨在提升学校"教育力"而"向教育挑战的个性化学校"开始在日本各地出现。树之国儿童村学园... 当前日本义务教育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这正是日本义务教育学校"教育力"下降的具体表现。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旨在提升学校"教育力"而"向教育挑战的个性化学校"开始在日本各地出现。树之国儿童村学园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对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日本个性化学校的办学特色、教育理念、课程实施等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也可以为深化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个性化学校 让学校适应学生 树之国儿童村学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专学校要设法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国良 《广东农机》 1999年第4期32-33,共2页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须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指明了中专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须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指明了中专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中等技术专业人才。从目前中专教育状况和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十分迫切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将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专教育 实践性教学 学生就业适应 教学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大学新生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范红霞 霍树云 +1 位作者 徐慧 张绣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5-68,共4页
为了探讨近几年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水平,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2005—2008年14 866名山西大学入学新生的适应性进行调查,并探讨近几年来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变化趋势以及专业和生源地对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影响,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探讨近几年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水平,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2005—2008年14 866名山西大学入学新生的适应性进行调查,并探讨近几年来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变化趋势以及专业和生源地对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影响,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 大学新生 心理 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新生适应特征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朱凌云 李健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6-421,共6页
基于大学新生适应不佳的现象和院校影响力、学生发展理论,构建了大学新生适应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对北京高校本科新生的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大学新生的适应特征,并重点关注了院校环境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女生... 基于大学新生适应不佳的现象和院校影响力、学生发展理论,构建了大学新生适应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对北京高校本科新生的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大学新生的适应特征,并重点关注了院校环境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女生的择业适应和情绪适应较男生更有优势,城市新生适应情况普遍显著好于农村新生;院校环境整体情况对新生适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学关系和多样化发展等院校环境具体维度对大学新生适应意义重大。建议高校深入了解新生群体特征、全面优化院校环境、构建多元化新生适应机制,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学生适应 院校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成才需要
11
作者 蔡再翼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87-88,共2页
一、体育的社会价值观不断更新改革、开放方针贯彻以来,体育的社会价值趋向新的变化。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广大学生成材意识强烈,努力要使自己成为富有时代精神的四有人材。他们懂得,要担负起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重任,没有专业知识不行,没... 一、体育的社会价值观不断更新改革、开放方针贯彻以来,体育的社会价值趋向新的变化。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广大学生成材意识强烈,努力要使自己成为富有时代精神的四有人材。他们懂得,要担负起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重任,没有专业知识不行,没有健全的体魄也不行。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成才需要 适应学生 社会价值观 学生成材 体育锻炼 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 体育教育 专业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教师对付小学生学习分化的有效策略
12
作者 胡进 《外国中小学教育》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5-35,共1页
策略一:按照难度要求,建构班级总的学习任务,尤其是主要科目的学习任务,以适应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 例如:在语文教学上。
关键词 学生 教师 语文教学 学习任务 挑战性 作业内容 兴趣 英国 适应学生 能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的思考 被引量:9
13
作者 姚姿如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6-180,共5页
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提高学生积极适应能力是寄宿制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由于办学条件、教育观念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单调,难以适应学生对寄宿生活的多样化要求。为了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提高... 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提高学生积极适应能力是寄宿制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由于办学条件、教育观念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单调,难以适应学生对寄宿生活的多样化要求。为了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提高学生积极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全发展,笔者提出了以下措施:国家必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扶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合理设置教师编制;寄宿制学校自身要转变教育观念,准确定位自身功能,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开发校本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激发学生生活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学校 学校生活 学校功能 学生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实施过程中的困境与破解之道 被引量:28
14
作者 张善超 熊乐天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9-158,共10页
自“双减”实施以来,“双减”在提升作业设计与课后服务质量、优化教育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斐然成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诉求。然而,“双减”在实施中却遭遇教育行政部门的“家长式”执行思维和“保守式”实施... 自“双减”实施以来,“双减”在提升作业设计与课后服务质量、优化教育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斐然成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诉求。然而,“双减”在实施中却遭遇教育行政部门的“家长式”执行思维和“保守式”实施逻辑、中小学实施“双减”的“路径依赖”和“被俘现象”、教师实施“双减”的教学胜任力不足和学生适应性不强、家长参与度不高和社会环境不良的困境。破解上述困境的有效之策是:完善“双减”治理机制,提升教育行政部门实施能力;增强中小学减负提质能力,建立监督沟通机制;提升教师实施“双减”的胜任力与学生适应性;优化家校社合作机制,净化“双减”实施的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利益相关者 教学能力 学生适应 家校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职业学校应推行学分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志高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3期40-41,共2页
学分制是适应近代大工业发展的需要,在19世纪后期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具有有利于知识的更新和补充、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等优点。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中等职校推行学分制具... 学分制是适应近代大工业发展的需要,在19世纪后期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具有有利于知识的更新和补充、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等优点。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中等职校推行学分制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克服中等职校课程内容单一、陈旧,专业口径狭窄、缺乏适应性,教学方式落后、刻板等弊端,有助于培养合格的跨世纪复合型技术应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分制 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校 适应学生 因材施教 教学方式 教学管理制度 毕业生 学生学习 工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制度(上) 被引量:12
16
作者 江山野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53-57,共5页
关于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制度(上)中央教科所江山野将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起来,这是我国学校课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过去多年,我国的学校课程基本上是“全必修制”,即只有必修课,没有选修课。虽然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些时... 关于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制度(上)中央教科所江山野将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起来,这是我国学校课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过去多年,我国的学校课程基本上是“全必修制”,即只有必修课,没有选修课。虽然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些时候,有些中学开设过选修课,但为时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设选修课 课程制度 分科制 教学组织 理科课程 教学管理 学校 选修制 课程设置 适应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