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解释学视域下学生课程理解的机理探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可 纪德奎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26,33,共5页
学生课程理解指在特定课程情境中的学生基于已有经验及主体自觉,与课程要素相互作用,生成个性化意义的过程。它包括四层含义:理解规定着学生在课程中的存在方式;课程理解重视学生的先入之见;学生在课程理解的同时理解自我;课程理解追求... 学生课程理解指在特定课程情境中的学生基于已有经验及主体自觉,与课程要素相互作用,生成个性化意义的过程。它包括四层含义:理解规定着学生在课程中的存在方式;课程理解重视学生的先入之见;学生在课程理解的同时理解自我;课程理解追求意义的生成。学生课程理解本质上是一个视域融合的过程,先见是学生课程理解的基础,预期是学生课程理解的动力,时间间距是学生课程理解的中介,解释学循环构成学生课程理解的过程,问答逻辑是学生课程理解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解释学 学生课程理解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素质培养融入大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高蕾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2期157-158,共2页
大学生是将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力军,所以要求他们在思想素质方面也要达到比较高的水准,在责任意识方面必须要有高度的认识,政治取向上要有鲜明的立场,不然就难以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要先从西方腐朽思想中解脱... 大学生是将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力军,所以要求他们在思想素质方面也要达到比较高的水准,在责任意识方面必须要有高度的认识,政治取向上要有鲜明的立场,不然就难以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要先从西方腐朽思想中解脱出来更是难上加难。本文主要讲述的就是茶文化加入到大学生教育之后,是否能够发挥出作用,能够化解目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迷失问题,之后以此为依据,就是否能够有效展开大学生教育与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素质培养 学生课程 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学生课程领导 被引量:2
3
作者 孙运虎 高有华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4-6,共3页
从分析课程领导内涵入手总结出学生课程领导概念的定义。然后通过对课程领导理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以及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分析证明学生参与课程领导的必要性与必然性。最后从培养学生的课程意识,建构学生学习共同体,转变学习方式、强... 从分析课程领导内涵入手总结出学生课程领导概念的定义。然后通过对课程领导理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以及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分析证明学生参与课程领导的必要性与必然性。最后从培养学生的课程意识,建构学生学习共同体,转变学习方式、强调探究学习,营造良好的学生课程领导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学生课程领导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课程领导 学生课程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课业负担的归因及其破解——基于学生课程理解的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栋 张增田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2年第6期97-105,共9页
“双减”政策的全面铺开迫切需要对课业负担进行科学归因,并提出破解之策。以学生课程理解为切入点,导致课业负担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在理解的方式层面,学生的学习传统对理解精神的压制是课业负担的隐性缘由;在理解的取向层面,失当或... “双减”政策的全面铺开迫切需要对课业负担进行科学归因,并提出破解之策。以学生课程理解为切入点,导致课业负担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在理解的方式层面,学生的学习传统对理解精神的压制是课业负担的隐性缘由;在理解的取向层面,失当或失度的理解取向引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在理解力层面,学生课程理解力的不足是课业负担的根本原因。消解之道有四:从理解方式上弥合学生课程理解中的“说明”与“理解”方法;从理解取向上破除唯分数取向的影响;在理解根源上重建学生的学科理解观;在理解语境上营造宽松的学生课程理解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业负担 减负问题 学生课程理解 减负归因 减负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刍学生课程权利的失权与重建 被引量:9
5
作者 朱景光 张玉军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7-11,共5页
为改善实施成效,丰富课程认识,有必要把中小学学生的课程权利真实地纳入研究和实践中。学生的课程权利基本可分为学生的课程决策权利、课程设计权利、课程实施权利和课程评价权利等。学生课程权利重建主要应包含课程目标规划的参与权、... 为改善实施成效,丰富课程认识,有必要把中小学学生的课程权利真实地纳入研究和实践中。学生的课程权利基本可分为学生的课程决策权利、课程设计权利、课程实施权利和课程评价权利等。学生课程权利重建主要应包含课程目标规划的参与权、课程内容决策的参与权、课程实施的平等自主权、课程评价的公平对待权等方面的建设与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学生 学生课程权利 失权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生课程理解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笑地 殷世东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25,共6页
学生课程理解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基本路径。课程理解重视学生的生存与生活;学生在课程理解的同时达成自我关怀;课程理解追求学生的深度理解、主动理解和创造性理解。然而,由于学生课程意识淡薄、学生课程理解止于文... 学生课程理解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基本路径。课程理解重视学生的生存与生活;学生在课程理解的同时达成自我关怀;课程理解追求学生的深度理解、主动理解和创造性理解。然而,由于学生课程意识淡薄、学生课程理解止于文本、学生课程理解自主理解匮乏、学生课程理解创生能力与反思能力不足等,导致学生课程理解难以指向核心素养。为此,在学生课程理解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提高课程意识,强化课程理解的价值;改变课程理解的观念滞碍,树立正确的课程理解观;增强学生理解自觉,提升学生课程理解的责任担当;加强学习方式指导,提升学生课程理解力和学习力;注重学生实践反思,实现课程理解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达成学生课程理解的真正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学生课程理解 自我关怀 学生素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课程理解的意涵、内容与条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可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1期60-64,共5页
学生课程理解指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解读课程,在把握课程文本含义的同时不断生成个体意义的过程。学生课程理解内容包括课程本体、课程与自我关系、学生自我三方面。学生课程理解需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共同支持。内部条件包括丰富的... 学生课程理解指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解读课程,在把握课程文本含义的同时不断生成个体意义的过程。学生课程理解内容包括课程本体、课程与自我关系、学生自我三方面。学生课程理解需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共同支持。内部条件包括丰富的知识经验、明确的课程理解自觉、强烈的课程理解渴望;外部条件包括教师的广泛支持、学生的课程参与、民主开放的课程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课程理解 课程理解自觉 知识经验 课程理解渴望 课程参与 课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课程谜语一组
8
作者 陈天赏 《成人教育》 1983年第3期44-24,共2页
关键词 学生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林 赵致如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5-68,共4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体系、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将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通过...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体系、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将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通过课外创新创业竞赛与课内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学术探索精神,助推学生就业创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赛促教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视角下OBE教学理念在大学生美育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晓菊 张丹 曹藩荣 《广东茶业》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本文研究了非遗技艺传承在新时代大学生美育课程中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通过引入OBE教学理念,探讨非遗技艺在《茶艺生活美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文章强调非遗技艺传承对大学生审美体验、情感体验和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 本文研究了非遗技艺传承在新时代大学生美育课程中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通过引入OBE教学理念,探讨非遗技艺在《茶艺生活美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文章强调非遗技艺传承对大学生审美体验、情感体验和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通过完善课程设置、打造专业师资团队、开展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术研究和建立合作机制等实践路径来推广非遗技艺传承。研究以《茶艺生活美学》课程为例,详细阐述了OBE教学理念在非遗技艺传承中的应用与实践,并提出了基于OBE理念的课程设计方案。通过跟踪调查和分析,文章验证了该课程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的积极影响。因此,非遗技艺传承与大学生美育课程的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技艺传承 OBE教学理念 新时代 学生美育课程 实践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作为课程共同设计者——基于“学习科学导论”研究生双语课程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曹俏俏 张宝辉 +1 位作者 刘永贵 梁乐明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61,共11页
作为高等教育最大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和专业知识为教育活动提出建议,在改善自身学习体验的同时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带来裨益。基于此,研究者邀请2012年春季学期修习"学习科学导论"研究生双语课程的... 作为高等教育最大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和专业知识为教育活动提出建议,在改善自身学习体验的同时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带来裨益。基于此,研究者邀请2012年春季学期修习"学习科学导论"研究生双语课程的9名学生作为课程共同设计者参与课程设计,充分利用学生智力资源以提升课程质量和学习体验。在设计研究方法论的指导下,研究者通过课堂反馈、网上讨论、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及反思周记等多种途径,获取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设计意见和建议,并不间断地根据学生观点对课程设计与实施做出调整。研究结果显示,全体学生均对"学生作为课程共同设计者"这一理念表示赞同;近50%的学生意见在课程中实现或部分实现;学科知识准备不足和教学/课程设计经验的缺乏是阻碍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两大因素;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方式有待改进和丰富;原有的课程权力关系较难打破,常会惯性滑落到教师主导的方式;应及早让学生参与课程设计以确保其设计意见能够影响整个课程活动。本研究为第二轮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打下基础,为"设计研究"变革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提供了理论与实践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作为课程共同设计者 研究生双语课程 设计研究 学生课程参与 参与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的课程参与:内涵、条件与策略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宇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19,共6页
完整的学生课程参与内含包括由基于传递走向基于发现的学生形象,由静态构成走向动态生成的课程观,以及由储存灌输走向解释指导的教学观等相互联动的三个方面。促进学生课程参与需要满足学生自主、能力和归属的基本心理需要,激发学生... 完整的学生课程参与内含包括由基于传递走向基于发现的学生形象,由静态构成走向动态生成的课程观,以及由储存灌输走向解释指导的教学观等相互联动的三个方面。促进学生课程参与需要满足学生自主、能力和归属的基本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提供有效的支架,整合学生行为、情感和认知维度的参与,并提供多方面协同的社会支持系统。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实施中,可通过创设积极且支持性的学习团队,吸纳学生与教师共同做出课程决策,安排真实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设置不同难度水平的学习任务,以及引导家长为学生参与课程活动提供支持等,促进学生课程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课程参与 内涵 条件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基于云南省1275个样本的分析
13
作者 谢瞰 刘杰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171-176,共6页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呈现多元化、实用性、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特点。这些特点与教育背景、家庭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和政策导向等多方面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学生的就业观不仅影响其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的劳动力...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呈现多元化、实用性、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特点。这些特点与教育背景、家庭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和政策导向等多方面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学生的就业观不仅影响其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的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该文融合李克特量表的设计制作含有30个问题的调查问卷和具有针对性的半结构化访谈框架,通过对云南省的1275个样本进行研究,分析造成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观差异性的原因,并探讨大学生的就业观对其个人发展、社会劳动力市场结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就业观 乡村振兴 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人才队伍 职业生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作为课程共同创造者”理念的应用实践——基于“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研究生双语课程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宝辉 胡立如 +1 位作者 李鹏飞 秦健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6-48,共13页
学生从教育资源的"消费者"转向"创造者"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让学生参与创造课程是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本研究以S大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研究生双语课程为案例,遵... 学生从教育资源的"消费者"转向"创造者"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让学生参与创造课程是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本研究以S大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研究生双语课程为案例,遵循"设计研究"方法,系统探讨了"学生作为课程共同创造者"的理念在该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实践。文章以26名参与了2014年秋和20名参与了2015年秋两轮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与完善过程的学生为被试,收集了他们在备课、在线讨论、课堂实况、问卷调查以及作业等方面的数据,对参与课程建设的不同渠道的特点及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学生作为课程共同创造者"理念的实施应该综合考虑教师、学生、学科、学习环境、课程专家、政策规范、机构支持等内外部限定因素,确定合适的实施层次与范围,结合具体教育环境特征,设计匹配的且多样化的学生参与渠道并根据具体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选用恰当的参与渠道;理念实施过程需对实施效果和效率进行持续监控,及时调整渠道支架和参与规范的设计,逐渐构建共同创造型学习环境,并最终促进学习者学习质量的提升。本研究所提出的"学生作为课程共同创造者"理念的实施路径模型期待能够为这一理念的推广提供可行的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作为课程共同创造者 学生中心 学生参与 课程建设 设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生的课程理解 被引量:15
15
作者 朱忠琴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7-72,共6页
教育研究中对学生的课程理解关注较少,且关注点集中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课程体验。学生课程理解还涉及学生在学习、体验课程之前对于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认知这一课程理解影响着学生对于课程的整体性认识,影响着学生课程学习的态度与... 教育研究中对学生的课程理解关注较少,且关注点集中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课程体验。学生课程理解还涉及学生在学习、体验课程之前对于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认知这一课程理解影响着学生对于课程的整体性认识,影响着学生课程学习的态度与动机。实践中教师课程理解的狭隘以及对学生课程理解的关注不足导致学生的课程理解薄弱,进而造成学生的学习效能低下。今后应提升教师对学生课程理解的关注程度,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对课程的有意义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理解 学生课程理解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的课程观:被忽视的研究视域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扬 高凌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51,159,共7页
学生的课程观就是学生对课程的基本看法,属于课程和观念研究的范畴。但在实际中,长期处于"被"教育主体地位的学生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学生对课程有着其独到的看法。由于受到教学过程、文化环境、课程本身以及自我定位等影... 学生的课程观就是学生对课程的基本看法,属于课程和观念研究的范畴。但在实际中,长期处于"被"教育主体地位的学生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学生对课程有着其独到的看法。由于受到教学过程、文化环境、课程本身以及自我定位等影响,学生对课程的观念具有一定的过程性、文化性、差异性,并呈现出一定类群的相似性。只有关注学生的这种课程声音,了解学生的心声,才能帮助我们真正还原学生主体地位,有效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课程 观念 学生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37
17
作者 肖杏烟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81,共5页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具有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课程体系构建和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人本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指导生命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宜选择实用取向和个人取向相结合,实现课程的目标定位、内容构...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具有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课程体系构建和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人本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指导生命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宜选择实用取向和个人取向相结合,实现课程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师资组建和教学安排,并从规范教学管理、加强社会实践、重视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实施,把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打造成一门质量高、实用性强、影响深的人文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生命教育课程 构建 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开发中学生的源生活提炼与拓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淑宁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2期37-39,共3页
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源生活提炼与拓展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师层面来看,对学生的源生活资源的开发需要教师正确把握其开发着力点,拓展其开发类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生活资源开发的引领作用,让学生课程资源... 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源生活提炼与拓展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师层面来看,对学生的源生活资源的开发需要教师正确把握其开发着力点,拓展其开发类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生活资源开发的引领作用,让学生课程资源的生长能得到持续有效的促进;从课堂层面来看,学生的源生活资源的提炼与拓展需要基于生生合作而得以完善,需要基于师生合作而得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开发 学生课程资源 源生活 教师参与 生生合作 师生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课程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世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32,18,共8页
区域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课程,是"鞋合脚"的教育,区域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就是变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当前发展区"。课程构建通过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的... 区域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课程,是"鞋合脚"的教育,区域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就是变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当前发展区"。课程构建通过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的教育,引领区域教育从"知识核心时代"迈向"核心素养时代"。加强课程领导力的融合,提高行政推动的特殊功能和专业独立价值的匹配度。丰富课程实施形态,让区域课程行走在课程理想与教学现实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构建 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课程 融合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的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教学创新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纪宾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6-99,共4页
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存在着缺乏有力的专业理论支撑、教学素材来源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市场需求等问题,而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是该课程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的有效来源。通过从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中最大程度地提炼有效的教... 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存在着缺乏有力的专业理论支撑、教学素材来源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市场需求等问题,而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是该课程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的有效来源。通过从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中最大程度地提炼有效的教学素材、运用翻转课堂创新教学形式、系统地对教师加以培训等途径,多方位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的实效性和适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 学生职业发展课程 教学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