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建构:理念、原则、要素与框架 被引量:39
1
作者 张乐乐 陈恩伦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9-96,共8页
当前,高校大学生评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标准模糊、可度量性较差、可实现性较低、相关性弱化、时限性虚化等现实困境。鉴于此,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的建构应持守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育人和持续改进的理念,遵循SMART... 当前,高校大学生评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标准模糊、可度量性较差、可实现性较低、相关性弱化、时限性虚化等现实困境。鉴于此,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的建构应持守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育人和持续改进的理念,遵循SMART原则,明晰其明确性、可度量性、可实现性、相关性和时限性。由此,尝试性地提出了涵盖思想品德素质、学业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知美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的建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SMART原则 持续改进 学生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生评价体系合理性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静民 邢钰 郭惠珍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2-104,120,共4页
以2007年新《标准》的颁布为分水岭,比较前后4年的《标准》评分和评价等级的变化,探讨新旧《标准》大学生评分体系的合理性。结论:后4年《标准》测试总分比之前下降11分,各项评价指标的总分和等级也明显下降,评分标准水平的提高是造成... 以2007年新《标准》的颁布为分水岭,比较前后4年的《标准》评分和评价等级的变化,探讨新旧《标准》大学生评分体系的合理性。结论:后4年《标准》测试总分比之前下降11分,各项评价指标的总分和等级也明显下降,评分标准水平的提高是造成体质健康项目评分大幅下降、评价等级降低的主要原因。总体上看,新《标准》测试项目类别、分值和权重系数的设置方面调整合理,但在评价等级分布上存在男生不及格率偏高,优秀率偏低;女生优秀率和不及格率均偏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学生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然与实况:英国对校本学生评价体系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雨强 王凯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32,共5页
学生评价一直是英国基础教育所关注的重要领域,建立与完善校本学生评价体系,并对之进行应然与实况的探讨与分析成为其当前所展示出的特点。基于上述两点,本文通过选取某些适切性的例子,对英国的校本学生评价体系展开较为详尽的描述与论述。
关键词 英国 校本 学生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高校住宿模式探究在校大学生评价体系——基于AHP模型
4
作者 金樟峰 王宁 +2 位作者 楼伟忠 胡小萍 张笑峰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1年第2期40-42,共3页
文章从高校住宿模式这一视角出发,通过对浙江省高校住宿模式状况的调研,结合现有的高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运用AHP模型对大学生评价体系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补充。结果如下:(1)现有学生评价体系中德育、智育及体育的比例总体上趋于合理;(2... 文章从高校住宿模式这一视角出发,通过对浙江省高校住宿模式状况的调研,结合现有的高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运用AHP模型对大学生评价体系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补充。结果如下:(1)现有学生评价体系中德育、智育及体育的比例总体上趋于合理;(2)当前第二课堂中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创新能力的培养;(3)在学习能力上,除了学生专业成绩这一硬指标外,外语能力及计算机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住宿模式 学生评价体系 AH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玉霞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85,共2页
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作为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高职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学生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学生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以工科专业为例 被引量:32
6
作者 顾铁凤 贾月梅 +1 位作者 武瑛 韩志军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9-11,共3页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而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桥梁。通过分析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学生在校时的学习状态、学生愿意选择的考核方式以及自主选择考核方式中各模块的...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而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桥梁。通过分析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学生在校时的学习状态、学生愿意选择的考核方式以及自主选择考核方式中各模块的权重,构建的包括理论、实践及信息技术应用三大部分的自主选择考核方式,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创新型人才 自主选择式 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内在缺陷与克服路径 被引量:8
7
作者 章清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4-36,共3页
多数高校现行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存在着内在缺陷,应根据目前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设计相对科学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作为克服路径,以促进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关键词 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内在缺陷 克服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对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建构的推动作用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丁力 胡小清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35,共7页
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是学校体育改革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就其内在指向而言,基本命题是如何将理论模型转化为可应用的现实成果。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等方法揭示:在上海市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从理论变为现实过程中,信息技术通过功能... 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是学校体育改革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就其内在指向而言,基本命题是如何将理论模型转化为可应用的现实成果。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等方法揭示:在上海市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从理论变为现实过程中,信息技术通过功能架构、融合先进技术解决难点问题等,成为完成转化的重要动力。在制度变迁理论视域下,上海市实际应用案例的启示意义是:对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而言,信息技术不仅具有工具应用价值,更有内化为制度变迁动力的深层价值。学校体育评价制度构建、学校体育改革深化,应更加深刻地把握信息技术作用,更好回应将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纳入重大考试的理论和实践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 动力机制 制度变迁 学校体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变迁视域下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的公共政策历史逻辑和实践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丁力 郑智巍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7-75,共9页
从制度变迁视角出发,结合上海市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从建构基础、内在机理、实际应用等方面探讨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制度变迁的原因、内涵和意义。认为:推动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制度变迁的基本原因是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对学校体育... 从制度变迁视角出发,结合上海市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从建构基础、内在机理、实际应用等方面探讨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制度变迁的原因、内涵和意义。认为:推动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制度变迁的基本原因是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对学校体育发展内涵、认知价值的更新,以及以上海市为代表的地方政府的实践积累;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制度供给的内涵是基于科学、合理、有效原则,建立包含理论模型和具体管理制度的制度体系;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制度供给的价值在于核心领域制度变迁具备的弥散性、杠杆性和示范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 制度变迁 政府间关系 学校体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画像——中小学生科学素养评价体系建设的海淀经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方丹 王思锦 李从容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9-51,共3页
北京市海淀区在中小学生科学素养评价体系建立和实施方面进行系统探索,确立了包括科学知识与观念、科学过程与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3个一级维度,以及13个二级维度、34个三级维度的《学生科学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且据此开发分级分类评... 北京市海淀区在中小学生科学素养评价体系建立和实施方面进行系统探索,确立了包括科学知识与观念、科学过程与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3个一级维度,以及13个二级维度、34个三级维度的《学生科学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且据此开发分级分类评价工具,为学生科学素养发展提供"体检报告",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学改进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科学素养 教学质量监测 思维参与度 中小学生科学素养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评价的新视点——关于如何通过评价教师促进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毛景焕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31,共5页
评价是一种调节和控制被评价者行为的方式,是评价双方精神交往的过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对教师应进行科学的、有发展性的评价,并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纳入对教师评价的内容之中,以促进教师评价艺术的提高。对教师的评价引导着教师的发展方... 评价是一种调节和控制被评价者行为的方式,是评价双方精神交往的过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对教师应进行科学的、有发展性的评价,并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纳入对教师评价的内容之中,以促进教师评价艺术的提高。对教师的评价引导着教师的发展方向,而如果不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无法确知教师评价行为的优劣并改正当前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评价和危害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交往 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师评价体系 对教师评价行为的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程中的学生评价策略
12
作者 李朝晖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07X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评价策略 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理念 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评价体系 重要环节 教育过程 五个转变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评价要有谦卑心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若峰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0-60,共1页
近年来,评价对于学生的引导、诊断、改进和激励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尤其是随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其中对于“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更是激发起学校探索学生评价的热情。不少学校... 近年来,评价对于学生的引导、诊断、改进和激励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尤其是随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其中对于“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更是激发起学校探索学生评价的热情。不少学校构建了系统全面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甚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采集和处理平台。当然,这些探索都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但是“始生之物,其形必丑”,自然存在种种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教育评价改革 现代信息技术 肯定和鼓励 激励作用 德智体美劳 学生评价指标体系 总体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的评价”:为了儿童的当下和未来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颖 王菊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2-54,共3页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将教育家斯霞“童心母爱”的教育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结合,构建起“为了儿童的当下和未来”的“爱的评价”体系。评价指向学习过程,为儿童的成长留下印迹;指向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引导儿童实现全面发展...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将教育家斯霞“童心母爱”的教育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结合,构建起“为了儿童的当下和未来”的“爱的评价”体系。评价指向学习过程,为儿童的成长留下印迹;指向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引导儿童实现全面发展;指向能力素养的综合提升,注重挖掘儿童特质,提升学科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评价体系 斯霞教育思想 爱的教育 童心母爱 爱的评价 儿童立场 学科素养 综合素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语文评价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5
作者 徐宝田 聂西利 李玉亮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2,共1页
为了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我们把发展性评价的着力点定位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上,以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的考试评价改革为突破点,在实践中初步构建了语文学科评价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考试评价改革 研究与实践 小学语文 学生评价体系 学科评价体系 发展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 课程实施 综合素养 学生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需求——高等教育质量的外在要求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晓云 赵世奎 《现代管理科学》 2003年第5期89-90,共2页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本身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而只有考虑到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时,才能使高等教育质量得到体现和保证。
关键词 社会需求 高等教育 教育质量 高校 创新 知识经济 用人机制 因材施教 学生质量评价体系 办学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生物学教材作业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艳红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25,共4页
本文试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对新课程学生评价体系和教学评价系统两方面,分析新课标理念下的作业系统的设计要求,努力建立“兼顾知识、能力和情感等目标,重视知识的迁移、方法的运用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的作业系统。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本文试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对新课程学生评价体系和教学评价系统两方面,分析新课标理念下的作业系统的设计要求,努力建立“兼顾知识、能力和情感等目标,重视知识的迁移、方法的运用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的作业系统。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教材 学生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系统 作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点摘编
18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9,共2页
关键词 学生评价体系 摘编 论点 基础教育 绩效责任制 家长参与 质性评价 评价反馈 美国 校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性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曰文 《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68-71,共4页
一、学生主体性在教学活动中的现状 为了解与掌握学生主体性的现状,我们于今年5月份向在杭高校大一至四年级本科生发放问卷1600多份,回收有效问卷1550份.调查采取无记名形式,答卷通过辅导员在课堂上有组织地进行.(见表1)
关键词 高校 教学活动 学生主体性 教学民主氛围 个性培养 因材施教 学生评价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