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理解鲁迅精神的当代价值——和山东大学学生讨论鲁迅 被引量:2
1
作者 温儒敏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6-69,共4页
鲁迅是说不完的话题.在大学里,一届一届的学生都会讨论到鲁迅.不久前,有山东大学文学院部分学生约我谈鲁迅.他们事前上过有关的课,也看过当下某些评说鲁迅的论作,讨论之前做了准备,所提的问题大都带有某些普遍的困惑.我们彼此围绕如何... 鲁迅是说不完的话题.在大学里,一届一届的学生都会讨论到鲁迅.不久前,有山东大学文学院部分学生约我谈鲁迅.他们事前上过有关的课,也看过当下某些评说鲁迅的论作,讨论之前做了准备,所提的问题大都带有某些普遍的困惑.我们彼此围绕如何理解鲁迅精神的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较深入的交谈,我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了学生的问题.后来访谈记录刊印在本校研究生的内部刊物上.近日翻阅这篇记录,觉得有些意思,不妨整理一下发表,也可看看当代青年在哪些问题上比较关心鲁迅,他们又可能怎样去接受这份精神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精神 学生讨论 山东大学 当代价值 内部刊物 访谈记录 当代青年 精神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课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该做什么
2
作者 马昌飞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7-37,共1页
在公开课现场,学生分组讨论已经成为教学中的常态,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常规手段之一。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听了不少不同层次的公开课,斩获颇多,思考的也很多。其中一个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的问题就是:在学生讨论问题... 在公开课现场,学生分组讨论已经成为教学中的常态,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常规手段之一。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听了不少不同层次的公开课,斩获颇多,思考的也很多。其中一个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的问题就是:在学生讨论问题的时候,很多听课教师无所事事,走神、弄手机、东张西望、谈笑风生……诸如此类的表现不仅是对授课教师的不尊重,同时也会给学生留下负面的印象,破坏了教师的形象,降低了教师的威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讨论 听课教师 学习积极性 分组讨论 授课教师 公开课 主动性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握最佳时机 组织学生讨论
3
作者 练恒胜 《地理教学》 1995年第5期37-37,共1页
地理课中,教师抓住最佳的时机,启发学生发表意见,展开议论,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地理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学生讨论 教师 学习积极性 语言表达能力 地理课 主动性 培养学生 组织学 最佳时机 生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讨论要有实效 被引量:14
4
作者 方旭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课堂讨论 学生讨论 课程改革 学习方法 语文课 公开课 评选课 上课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当代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
5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8-119,共2页
一项关于生命意识的问卷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200名省会城市重点学校中小学生中,“想到过死”的学生并不是少数。小学五年级学生之间谈论生命的话题是:“人死时痛吗?生命里要是没有伤心、难过、痛苦的事,只有快乐的事,那多好”;... 一项关于生命意识的问卷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200名省会城市重点学校中小学生中,“想到过死”的学生并不是少数。小学五年级学生之间谈论生命的话题是:“人死时痛吗?生命里要是没有伤心、难过、痛苦的事,只有快乐的事,那多好”;初中生则讨论:“活着有啥意思,自杀方式,生命没意义,不论谁都要死”;高一学生讨论的是:“大家都说活得太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识 中小学生 问卷调查表 小学五年级 重点学校 省会城市 自杀方式 学生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翻转课堂”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7
6
作者 朱郁华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7-37,共1页
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近年来在我国也日渐流行。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原来我们课堂里是教师在讲概念、讲问题、讲知识,而现在这些在课前学,到了课堂上,学生讨论问题、做一些实践性练习、做探究。在学生... 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近年来在我国也日渐流行。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原来我们课堂里是教师在讲概念、讲问题、讲知识,而现在这些在课前学,到了课堂上,学生讨论问题、做一些实践性练习、做探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进行关键性的点拨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 创新教学模式 学生讨论 教师 课前 点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时间的限制与突破 被引量:2
7
作者 于世华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27-28,31,共3页
一、时间是课堂形式的载体 我们做任何事都需要时间,时间是构成一切形式的必要载体。无论什么样的课堂形式都需要时间,当然,时间的长短对课堂形式有着明显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堂形式的本质。因为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必... 一、时间是课堂形式的载体 我们做任何事都需要时间,时间是构成一切形式的必要载体。无论什么样的课堂形式都需要时间,当然,时间的长短对课堂形式有着明显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堂形式的本质。因为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作出合理安排,删繁就简。教师对课堂引入、情境设置、学生讨论、沟通对话、巩固练习等教学环节的时间都要安排到位,实际上,对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在时间的维度上都有内在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时间 课堂形式 学生讨论 精心设计 课堂教学 合理安排 删繁就简 课堂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与发展——纪念冯契先生诞辰100周年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22,共5页
金岳霖先生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研究逻辑,少数研究哲学。出名者多为前者。以前我对冯契先生的了解仅限于知道他组织学生讨论金先生的《罗素哲学》,并将该书编辑出版,为其作跋等等,所以基于对金先生以及我所认识的其他几位... 金岳霖先生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研究逻辑,少数研究哲学。出名者多为前者。以前我对冯契先生的了解仅限于知道他组织学生讨论金先生的《罗素哲学》,并将该书编辑出版,为其作跋等等,所以基于对金先生以及我所认识的其他几位金门老师的了解,我以为冯先生是研究西方哲学的。这次应邀参会撰文,阅读学习《冯契文集》,我才对冯先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诞辰100周年 冯契 纪念 传承 西方哲学 学生讨论 编辑出版 阅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塘月色》,我们应该教什么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强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6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荷塘月色》 学生讨论 “月” 朱自清 上课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讲课“四要”
10
作者 谢嗣极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37-38,共2页
每年都要听各种名目的课:试讲的,汇报的,交流的,评比的,研究的,示范的……听多了便发现这些课的共性:照搬教参多,研读文本少;课件做得多,板书写得少;教师讲得多,学生讨论少;布置课后练习多,推荐课外书籍少。因此我想教师要:
关键词 教师讲课 学生讨论 课后练习 课外书籍 试讲 教参 研读 课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教学设计
11
作者 潘玉梅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教学设计 《猫》 指导学生 文章主旨 寓意深刻 感情真挚 教学难点 学生分析 学生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法律教学推行视频案例的设想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高初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8年第7期53-54,共2页
来源广泛的法律视频案例较书面案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达到案例教学目的,教师应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完成课前准备工作;在合理分配相关法学理论讲授的同时,可根据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必要时可通过布置课后... 来源广泛的法律视频案例较书面案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达到案例教学目的,教师应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完成课前准备工作;在合理分配相关法学理论讲授的同时,可根据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必要时可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方式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法律视频案例 学生课堂讨论 教师理论讲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之书》教学片段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涵铭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4期40-42,共3页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的话题是“虚构”,《沙之书》是其中的一篇。我用了一节课,主要和学生讨论三个问题:一是“沙之书”的意义指什么,二是作者怎样把一个虚构的故事写得很有真实感,三是博尔赫斯以书为生的生活经历对他...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的话题是“虚构”,《沙之书》是其中的一篇。我用了一节课,主要和学生讨论三个问题:一是“沙之书”的意义指什么,二是作者怎样把一个虚构的故事写得很有真实感,三是博尔赫斯以书为生的生活经历对他创作风格的影响。我以学生读《沙之书》的真实感受与体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小说意象“沙之书”。以及内心的真实与虚构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和学生一起欣赏,一起在“真与假”的小说世界里获得生活的感悟。下面是几则教学片段,浙江省教研室胡勤老师作了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之书》 教学片段 学生讨论 小说欣赏 生活经历 真实感 创作风格 博尔赫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功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永春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27-28,共2页
1982年11月,邱学华先生在《福建教育》杂志上发表了《尝试教学法的实践和理论》一文,提出了“先练后讲,先试后导”为基本原则的尝试教学法,引起教育界很大反响。许多教育杂志相继转载了这篇文章.全国许多学校纷纷开展试验,一时间... 1982年11月,邱学华先生在《福建教育》杂志上发表了《尝试教学法的实践和理论》一文,提出了“先练后讲,先试后导”为基本原则的尝试教学法,引起教育界很大反响。许多教育杂志相继转载了这篇文章.全国许多学校纷纷开展试验,一时间,学习和推广“尝试教学法”的热潮风靡全国。尝试教学简单地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先尝试练习.在尝试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它的教学基本程序可分为五步进行:一出示尝试题,二自学课本,三尝试练习,四学生讨论,五教师讲解。尝试教学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变传统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尝试教学法 学生自学 教师指导 《福建教育》 教育杂志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礼”融入口语交际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良建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7-77,共1页
《学会邀请》这节课上,王旭明社长请了几位同学上台模拟邀请场景,然后学生讨论、交流。王社长跟学生讲清楚了邀请要有时间、地点、目的、邀请词。这部分的交流很充分,是口语交际的重点,也是这节课耗时最多的地方。这部分我个人认为... 《学会邀请》这节课上,王旭明社长请了几位同学上台模拟邀请场景,然后学生讨论、交流。王社长跟学生讲清楚了邀请要有时间、地点、目的、邀请词。这部分的交流很充分,是口语交际的重点,也是这节课耗时最多的地方。这部分我个人认为不难教,在座各位老师中有百分之八十能教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交际 “礼” 学生讨论 社长 交流 个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课程改革应处理好六种关系
16
作者 薛柏青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02X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语文课程改革 《语文课程标准》 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具体实施 主体地位 主导作用 学生讨论 学习 课堂 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生上课不能无限理想化
17
作者 张耀华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58-58,共1页
一天,笔者应邀到一所市级学校担任小学数学优质课的评委。我所评的那一组有9位选手,他们采取无生上课的形式进行比赛,讲的都是同一个课题──《优化》。通过9位选手的无生上课,我发现他们的课堂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让学生讨论如... 一天,笔者应邀到一所市级学校担任小学数学优质课的评委。我所评的那一组有9位选手,他们采取无生上课的形式进行比赛,讲的都是同一个课题──《优化》。通过9位选手的无生上课,我发现他们的课堂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让学生讨论如何让客人尽快喝到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课 理想化 小学数学 课堂设计 学生讨论 优质课 选手 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灵因“愧怍”而高贵
18
作者 方沫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10期59-60,共2页
教读《老王》一课,最后升华主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我’为什么会感到‘愧怍’”。学生讨论的结果在往我备课时设定的方向靠,课到这里。似乎要圆满的结束了。但是前排一个学生小声的嘀咕却突然让我感到惭愧:“因为‘我’让老王没... 教读《老王》一课,最后升华主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我’为什么会感到‘愧怍’”。学生讨论的结果在往我备课时设定的方向靠,课到这里。似乎要圆满的结束了。但是前排一个学生小声的嘀咕却突然让我感到惭愧:“因为‘我’让老王没有完成心愿呗。”而实际上,我在读完课文之后也产生过这样的看法,只是当我读完教参之后.终于没能走出教参所划的那个圈圈,按教参所指定的方向备了课,并且这样实施了我的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 《老王》 学生讨论 课时 课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