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医科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对医学生获得感的影响:课程思政认可度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0
1
作者 岳林琳 王波 +4 位作者 张倩 李鑫 王涛 姜雁杰 邴龙飞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基于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提出的“全面加强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和“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育人要求,了解医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状况,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实现新医科背景下的... 目的:基于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提出的“全面加强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和“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育人要求,了解医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状况,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实现新医科背景下的育人目标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山东省3所医学院校的1865名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医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较高(4.30±0.742);大一年级的医学生比大三和大四年级医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分别高0.227和0.545;担任学生干部、中共党员身份的医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分别比非学生干部、非党员身份医学生高0.1和0.276。医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及态度因素、课程思政教学因素对医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医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可度在教学因素对医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结论:未来应从医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各维度均衡、针对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开发不同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重视提升医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及态度尤其重视医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可度、重视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等方面来提升医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科建设 课程思政 学生获得感 课程思政认可度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获得感的概念界定与量表开发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铁华 刘蒿 李红霞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5-122,共8页
大学生获得感能够衡量学生群体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获得”情况,体现大学生个体的发展质量,测量大学生获得感可以丰富高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方法。文章在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遵循量表开发的程序,通过定性和定量... 大学生获得感能够衡量学生群体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获得”情况,体现大学生个体的发展质量,测量大学生获得感可以丰富高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方法。文章在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遵循量表开发的程序,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发出包含17个题项的大学生获得感量表。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获得感是一种积极正向的情感体验,由积极体验、学业获得、人际情感、实践参与和个人成长等5个维度构成,其中,学业获得是大学生获得感的主要来源。提供了大学生获得感的测量工具,为后续进一步探究该构念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 学生获得感 量表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协同视域下的学生获得感:构成与实现 被引量:17
3
作者 范建丽 张新平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5-85,共11页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大规模、标准化的教育培养模式导致了学校管理的物化、教学内容的碎化、授课过程的固化及学生评价的器化,使得学生无法拥有真正的获得感。而在当今智能化时代,人机协同将成为破解学生获得感缺失困境的有效途径。基...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大规模、标准化的教育培养模式导致了学校管理的物化、教学内容的碎化、授课过程的固化及学生评价的器化,使得学生无法拥有真正的获得感。而在当今智能化时代,人机协同将成为破解学生获得感缺失困境的有效途径。基于人机协同模式,可以较好地论证学生获得感的四维结构与核心特征,并极大地促进学生获得感的实现。实现路径包括:借力人工智能的特征识别、数据分析等技术,推行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注重学生发展的基于人本主义的人机共管模式,服务学生的获“德”感;依托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实现建构主义支持下的人机共教模式,帮助学生建构个性化、结构化、动态化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获“知”感;借助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等技术,践行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的人机共学模式,以沉浸式教学情境、主体间性学习活动、互动性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高阶思维能力和社交技能,构建学生的获“能”感;依靠模式识别、情感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实施以发现为手段、以发声为过程、以发展为目的的多模态理论下的人机共评模式,增强学生的获“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同 学生获得感 人机共教 人机共学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感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国彦 王桂花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4期59-65,共7页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学生获得感。为探索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感的形成机制,对45名学生开展半结构化访谈,基于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提取196个初始概念,形成23个子范畴和8个主范畴,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感形成的两阶...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学生获得感。为探索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感的形成机制,对45名学生开展半结构化访谈,基于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提取196个初始概念,形成23个子范畴和8个主范畴,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感形成的两阶段模型。研究发现:资源供给、内源动机和公平感知是影响学生获得感的主要因素;资源供给是获得感形成的物质基础,内源动机有助于促进学生从资源供给中产生客观收获,公平感知有助于促进学生合理评价客观收获进而产生获得感。基于此,应从优化校园资源供给、创新教学服务体系和深化人才评价改革三方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获得感 形成机制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生成机制研究
5
作者 朱姗姗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1-78,共8页
课程思政能否给学生带来获得感是实现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关切和评价指标。采用扎根理论对学生课程学习心得和师生深度访谈资料剖析、归纳出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生成影响因素,并构建了学生获得感生成机制模型。模型显示:专业认... 课程思政能否给学生带来获得感是实现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关切和评价指标。采用扎根理论对学生课程学习心得和师生深度访谈资料剖析、归纳出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生成影响因素,并构建了学生获得感生成机制模型。模型显示:专业认知和专业使命感是课程思政获得感生成的萌芽;学业获得、个体投入是课程思政获得感生成的内部驱动要素;环境性支持和教学性支持是课程思政获得感生成的外部支持要素;积极情感体验和文化认同是课程思政获得感生成的转化要素。基于此,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注重多场域协同育人,注重早期职业使命感教育;创新学生管理过程与方式,增强学业获得和个体投入;完善组织支持,营造有利于获得感生成的育人环境;强化主体自觉,提升学生对课程思政价值的认同。以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学生课程思政教学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学生获得感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思政课获得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
6
作者 胡燕红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5-92,共8页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关键议题。针对既有研究多聚焦单因素静态分析而缺乏系统动态模型的局限,采用扎根理论,整合期刊文献、深度访谈、学生思政课作业、新闻报道、政策文件等多元数据,通过...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关键议题。针对既有研究多聚焦单因素静态分析而缺乏系统动态模型的局限,采用扎根理论,整合期刊文献、深度访谈、学生思政课作业、新闻报道、政策文件等多元数据,通过三级编码构建思政课获得感作用机理模型。研究发现:获得感生成遵循“环境支撑-主体驱动-载体实现-设计转化-样态外显”的动态协同逻辑,环境支持、主体条件、载体支持、教学设计、样态分别发挥支撑、驱动、实现、转化、外显作用。各维度间主要呈现“环境反哺主体、主体建构载体、载体协同设计、样态反馈系统”的双向闭环互动关系。基于研究结果,对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进行探讨,以期为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学生获得感 影响因素 作用机理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正与创新:基于获得感理论打造现代测量学高效课堂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静 邓超 +1 位作者 邓勇 范百兴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12-316,共5页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波涛汹涌的高等教育革命,现代测量学教学在遵循测量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达到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是本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波涛汹涌的高等教育革命,现代测量学教学在遵循测量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达到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是本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以社会经济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领域的新需求为导向,面向现有课程教学存在的痛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方面深入探索,提出了强化时代主题融入、提升学生课程获得感、培养工程素养和回归朴素课堂等四项教学改革措施。并采取BOPPPS教学模式构建理论教学,基于获得感理论,打造了“四度”高效课堂,极大地满足了测绘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测量学 守正创新 学生获得感 高效课堂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文化获得感的基本内涵、生成逻辑及其提升路径 被引量:6
8
作者 胡继冬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52-55,共4页
能否给大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文化获得感,是评价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大学生文化获得感是指大学生在高校文化育人中获得文化熏陶后的满足感、幸福感和成就感,是客观性、积极性、发展性和价值性的心理体验,它的生成经... 能否给大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文化获得感,是评价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大学生文化获得感是指大学生在高校文化育人中获得文化熏陶后的满足感、幸福感和成就感,是客观性、积极性、发展性和价值性的心理体验,它的生成经历知识层面文化获得感、情感层面文化获得感、价值层面文化获得感和行为层面文化获得感等循序渐进的四个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通过更新思维、精准供给、构建平台、整合创新、活化场域等路径来提升大学生文化获得感,推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改革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育人 学生文化获得 基本内涵 生成逻辑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提升学生成长获得感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4
9
作者 朱小芳 丁敢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45,共4页
学生成长获得感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效果的重要标准。解决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成为趋势与现有评价制度不匹配之间的矛盾、学生成长发展要求提升与教育培养训练不足之间的矛盾、学生对校园生活幸福感的追求与保障服务不到位之间的矛... 学生成长获得感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效果的重要标准。解决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成为趋势与现有评价制度不匹配之间的矛盾、学生成长发展要求提升与教育培养训练不足之间的矛盾、学生对校园生活幸福感的追求与保障服务不到位之间的矛盾是提升学生成长获得感的现实逻辑;厘清学生成长获得感的内涵、生成机制、评价维度和评价主体是提升学生成长获得感的理论逻辑;通过资源整合、人员整合、体系同构等方式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体系是提升学生成长获得感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成长获得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实践活动获得感的意蕴与提升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璇 孔凡哲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20-22,共3页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课程的地位得到澄明,学界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迎来新的局面。探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获得感,不仅利于活动课程评价内容的完善,也利于综合素质评价以及学校评估指标的补充。对此...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课程的地位得到澄明,学界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迎来新的局面。探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获得感,不仅利于活动课程评价内容的完善,也利于综合素质评价以及学校评估指标的补充。对此,构建有效监督的生态环境,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使用反思表达的方法,不失为有效的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获得 学生获得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