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校社协同学生数字素养教育:价值意蕴、联动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军其 刘萌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共10页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以及“人才强国”的先导性工作。当前,学生数字素养教育存在教育主体单一、教学方式滞后、系统化不足等问题,为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推动家校社协同学生数字素养教育迫在眉睫。家校...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以及“人才强国”的先导性工作。当前,学生数字素养教育存在教育主体单一、教学方式滞后、系统化不足等问题,为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推动家校社协同学生数字素养教育迫在眉睫。家校社协同育人对数字素养的系统化培育、数字素养教育的创新变革以及新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交叠影响域理论的指导,研究提出目标联动、动力联动、角色联动、境脉联动以及情感联动是家校社形成数字素养教育合力的内在逻辑。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要从增强价值认同、提升专业能力、营造育人环境、挖掘各方优势以及实施评价改革等路径,来实现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数字素养 家校社协同 联动逻辑 交叠影响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生数字素养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全国29,425名学生的样本数据 被引量:6
2
作者 梁钦 吴涵 +1 位作者 沙星雨 陆程程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78,85,共7页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数字素养已成为适应数字经济、参与全球竞争以及推动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核心要素。研究基于全球数字素养框架(Digital Literacy Global Framework,DLGF)开发了数字素养问卷,面向全国616所不同层次的本专科高校...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数字素养已成为适应数字经济、参与全球竞争以及推动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核心要素。研究基于全球数字素养框架(Digital Literacy Global Framework,DLGF)开发了数字素养问卷,面向全国616所不同层次的本专科高校开展调查,共涵盖29,425名不同专业背景和学历层次的学生。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数字素养整体水平较为良好,但在“数字内容创建”与“职业相关能力”等能力域方面相对较弱。同时,不同学历、专业及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群体的数字素养总得分差异显著,且在不同能力域内优势学生群体的构成亦有所不同。进一步探究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影响因素,则发现“家庭资本”和“院校支持”对学生的数字素养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数字素养 高等教育 数字素养框架 院校支持 家庭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数字素养培养的全球经验与校本路径 被引量:4
3
作者 魏轶娜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5,共5页
当前全球学生数字素养培养呈现以下特点:重视程度达到新高度,注重制定多维度多层次的素养标准框架,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等成为重点培养内容,强调数字素养与学科教学融合,积极参与或开展相关测评等。相对而言,我国的学生数字素养培养存在... 当前全球学生数字素养培养呈现以下特点:重视程度达到新高度,注重制定多维度多层次的素养标准框架,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等成为重点培养内容,强调数字素养与学科教学融合,积极参与或开展相关测评等。相对而言,我国的学生数字素养培养存在认识上的忽视、漠视、错视现象,专门课程难以承载学生发展需求,儿童早期数字素养培养薄弱,与学科教学融合水平较低,缺乏定期测评与长期跟踪。中小学校应以超前思维建立统一认识,以整体设计制定年度培养方案,以立体架构为学生提供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以专门研训为教师提供融合教学支持,以多元评价促进培养体系不断完善,进而构建学生数字素养培养的校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学生数字素养 数字素养标准框架 人工智能 超前思维 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中小学生数字素养的内涵及提升策略
4
作者 赵慧勤 葛奇云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14-19,共6页
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数字素养已成为未来社会民众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提升我国中小学生数字素养成为当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中小学生数字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包含数字化意识、数字科学知识、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数字竞争... 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数字素养已成为未来社会民众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提升我国中小学生数字素养成为当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中小学生数字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包含数字化意识、数字科学知识、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数字竞争力等五个层次。中小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策略有:政府层面要逐步健全保障机制,构建完整的数字素养教育的目标体系;学校层面要不断完善课程内容,构建全面的数字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家庭层面要不断强化数字意识,构建完善的数字素养教育的引导体系;社会层面要持续推进数字社会建设,构建良好的数字素养教育的供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中国 中小学生数字素养 保障机制 课程内容 数字意识 数字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学生数字素养:内涵流变、理论逻辑、框架构建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34
5
作者 周如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13,共9页
数字时代数字素养将成为职业院校学生未来工作、学习与生活必备的核心素养。在对数字素养以及职业院校学生数字素养内涵流变的追溯基础上,以胜任特征模型理论、耗散结构理论、人格心理学理论与教育生态理论为逻辑依据,综合运用文献分析... 数字时代数字素养将成为职业院校学生未来工作、学习与生活必备的核心素养。在对数字素养以及职业院校学生数字素养内涵流变的追溯基础上,以胜任特征模型理论、耗散结构理论、人格心理学理论与教育生态理论为逻辑依据,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网络层次分析法、量化分析法、质化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学生数字素养总体框架模型,诠释框架的基本要素要义,提出解决学生数字素养培养问题的实践路向,即构建系统化的培育目标体系,设计层级化的要素结构框架模型,搭建多元化的培育课程体系,建设开放的培育生态,从而为职业院校实施学生数字素养培育与政策制定提供学理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学生数字素养 内涵流变 理论逻辑 框架构建 实践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人工智能时代负责任和有创造力的公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报告要点与思考 被引量:9
6
作者 兰国帅 肖琪 +2 位作者 宋帆 杜水莲 丁琳琳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6,共10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将人工智能学习目标纳入学校正式课程,培养学生人工智能能力,对于学生安全、符合伦理地使用人工智能至关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定义了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必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将人工智能学习目标纳入学校正式课程,培养学生人工智能能力,对于学生安全、符合伦理地使用人工智能至关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定义了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该框架以增强人类能动性、遵循以人为本、促进可持续发展、确保包容性和促进终身学习为原则,采用二维矩阵的方法,构建了涵盖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系统设计4个能力维度,横跨理解、应用和创造3个能力等级的12个人工智能能力模块。文章提出,我国应该研制以人为本的国家人工智能教育战略,创建支持人工智能教育的数字化环境;构建新型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师培养体系,筑牢高水平的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基座;重视人工智能工具与学科深度互融,形成人机协同的教师智能素养新生态;研发符合伦理原则的能力评估工具,动态评估师生人工智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能力 人工智能能力框架 学生人工智能素养 学生数字素养 ICT能力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