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减负提质应几何?——教师负担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李佳丽 梁会青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103,共13页
探究教师减负减到什么“程度”才能满足教师负担不过重且能保障教学质量、学生学业质量,对实现基础教育减负提质有重要实践价值和意义。本研究采用两水平线性模型和非线性关系的中介作用模型,分析初中教师客观工作量和主观压力等负担对... 探究教师减负减到什么“程度”才能满足教师负担不过重且能保障教学质量、学生学业质量,对实现基础教育减负提质有重要实践价值和意义。本研究采用两水平线性模型和非线性关系的中介作用模型,分析初中教师客观工作量和主观压力等负担对教师职业倦怠、教师支持和学生学业表现的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教师“双减”前周总工作时间46.58小时,教学性工作时间不足80%,呈现“工作时间长、教学性时间占比较少”的特征。低于42小时周总工作时间,教学性工作占比85%及以上,15小时的周课时,10小时的周备课时间,11小时的周改作业时间,是教师未达到职业倦怠、教师支持行为保持较高状态且学生学业表现较好的合理客观工作量安排。教师主观压力中的校源和社源性压力过大,会显著减少教师支持行为、降低学生学业表现。教师负担通过增加教师职业倦怠感和减少情感支持行为对学生学业表现产生消极的间接影响作用。为提高学生学业质量,减轻教师负担,应整合教育资源,合理安排教师工作时间,优化教师评价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负担 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支持 学生学业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