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1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念:学校教育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 被引量:5
1
作者 沈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38,共2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民主.使社会经济处境不同的群体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关注并能够实现.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种追求公平的教育价值转型.形成了“促进以学生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民主.使社会经济处境不同的群体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关注并能够实现.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种追求公平的教育价值转型.形成了“促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现代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发展为本 学校教育 人才培养质量 现代教育理念 教育公平 个性特长 教育机会 社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学生发展为本 努力提高学生素质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廷玲 《重庆社会科学》 2004年第3期156-157,共2页
以人为本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历史进步的结论。高等学校的主体是学生 ,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的关键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根本。素质是知识和能力通过内化而凝聚成的人格、品质... 以人为本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历史进步的结论。高等学校的主体是学生 ,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的关键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根本。素质是知识和能力通过内化而凝聚成的人格、品质、潜能。人的综合素质固然与先天有关 ,然而也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密不可分 ,甚至非常重要。因此 ,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发展 学生为本 综合素质 学生素质 合格人才 高等学校 内化 以人为本 知识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学生发展为本 为教学改革服务——山西省2002年中考命题综述
3
作者 飞云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2年第10期68-70,共3页
关键词 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教学改革 中考命题 山西省 “三个有利于” 2002年中考 综述 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实验中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未来奠基
4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多年来,学校高考、中考升学率一直名列全省前茅,涌现出徐敬华、王瑶、富雷、姜博、乔健等中考、高考状元。每年都有数百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学习。在学科竞赛中,学校连续十一年... 多年来,学校高考、中考升学率一直名列全省前茅,涌现出徐敬华、王瑶、富雷、姜博、乔健等中考、高考状元。每年都有数百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学习。在学科竞赛中,学校连续十一年荣获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吉林赛区团体总分第一名,有423名同学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一等奖,并被保送到重点大学深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发展为本 吉林省 中学 实验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高考状元 北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数学教育观
5
作者 杨寿生 《外国中小学教育》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7-31,共5页
随着21世纪的来临,支撑新世纪发展的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人的全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信息化程度的迅速提高,以数学为基础的工具、设备和技术大量涌现,要求未来世纪的公民必须具备更高的数学素养。因此。
关键词 数学教育观 学生发展为本 数学教师 数学教学 数学素养 课堂教学 科学教育 课堂环境 教学模式 正方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外语评价方法探寻
6
作者 闻咏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8年第1期10-13,共4页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理念的落后是制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孩子们不能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所以也就没有成功的体验与愉悦。以往的英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有:
关键词 评价理念 学生发展为本 外语 英语教学评价 英语课程 课程改革 教育评价 成长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校本课程的尝试
7
作者 吴利民 《地理教学》 2007年第7期33-34,共2页
校本课程作为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对应的一个课程板块,着眼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为资质不一、能力倾向相异的学生提供满足他们不同需求的课程,并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充分体现师生... 校本课程作为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对应的一个课程板块,着眼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为资质不一、能力倾向相异的学生提供满足他们不同需求的课程,并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课程 学生发展 个性发展 自主性 能动性 特长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8
作者 郭迎霞 《地理教学》 2008年第9期40-40,共1页
今年7月,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位高中地理教师汇聚郑州,参加中国科协举办的“聚焦课堂”的活动。在活动中,与会教师对“好课标准”进行了探讨。怎样的地理课才能称为“好课”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它反映了课程观... 今年7月,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位高中地理教师汇聚郑州,参加中国科协举办的“聚焦课堂”的活动。在活动中,与会教师对“好课标准”进行了探讨。怎样的地理课才能称为“好课”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它反映了课程观、价值观,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指向和教学存为,对新课程的推进关系很大。下面摘录部分教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课 学生发展 地理教师 中国科协 自治区 价值观 课程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推免制度的“拔尖”悖论——一项基于整合性学生发展分析框架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亚婷 潘仁同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1,共9页
研究生推免制度运行至今为中国教育强国事业供给了一大批优秀的拔尖人才,既是提高中国研究生招生质量的重要举措,又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体系的重要部分。“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成为新时代研究生推免制度承载的重要政策使命,结合吉... 研究生推免制度运行至今为中国教育强国事业供给了一大批优秀的拔尖人才,既是提高中国研究生招生质量的重要举措,又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体系的重要部分。“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成为新时代研究生推免制度承载的重要政策使命,结合吉登斯结构二重性理论与学生发展理论构建整合性学生发展分析框架,遵循“动机—过程—结果”的逻辑链条对保研生群体进行“意义-阐释”取向的深度访谈,有助于深描保研生与研究生推免制度的互动图景,探析保研生对研究生推免制度的理性认知与行为策略,深刻反思研究生推免制度的人才选拔与培养成效。研究发现,保研生在与研究生推免制度互动时,呈现出动机上资源优势触发理性选择、过程上“内卷”规则制约学习策略、结果上“拔尖创新”制度目标偏移的三重链式制度背离,指向了保研制度的“拔尖”悖论。研究生推免制度优化关涉理念、机制与元评价等方面,应革新“拔尖创新”的评价理念,着力创设多元自由的评价机制,加强对人才评价体系的元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推免制度 拔尖创新人才 “拔尖”悖论 学生发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情数据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多维发展的影响
10
作者 张晓阳 柳鑫鹏 +2 位作者 徐志艳 王锰 朱玉琴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6,共12页
探讨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多维发展的激励作用,并为高校图书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服务价值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文章融合J高校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CCSS)数据与图书馆用户行为数据集的4311份样本,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揭... 探讨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多维发展的激励作用,并为高校图书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服务价值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文章融合J高校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CCSS)数据与图书馆用户行为数据集的4311份样本,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揭示高频利用图书馆空间与文献资源对学生教育收获、高影响力教育实践、多维互动的影响,并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研究发现,高频利用图书馆资源具有三种影响,一是对大学生教育收获具有正向影响,其影响主要集中在知识增长和价值观形成,对其能力提高的影响较为有限;二是对大学生参与高影响力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支持作用;三是对生生互动、人际关系具有负向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高校图书馆应优化信息资源建设夯实文化育人基础、主动服务嵌入大学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和重构空间功能强化协作学习氛围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情数据 高校图书馆 学生发展 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视角下的“双减”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11
作者 孙瑜 任苗苗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4,共11页
教育内卷的本质是时间异化。长期以来,教育时间在物理维度、意识维度和在世维度存在诸多问题。“双减”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纠正错误的时间观念:通过本体功能修正,矫正线性时间越位;基于主体价值复归,释放感知时间活力;依靠环体结构优化,... 教育内卷的本质是时间异化。长期以来,教育时间在物理维度、意识维度和在世维度存在诸多问题。“双减”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纠正错误的时间观念:通过本体功能修正,矫正线性时间越位;基于主体价值复归,释放感知时间活力;依靠环体结构优化,解蔽社会时间效能。“双减”蕴含的时间关怀,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需求,契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在诉求,贴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追求。基于“双减”的时间关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树立多元的时间观念,构建面向学习活动的教学结构;遵循内在的时间感知,创设指向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搭建灵活的时间架构,形成转向社会发展的教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 时间异化 教育内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再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集成
12
作者 张炜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2,共8页
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在中国此起彼伏、此消彼长,学界和舆论也一直热议,应进一步基于素质教育框架有效集成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辨析其集成动因,既要充分认识集成的应然,更要结合高校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集成模式。美国卡内基高校分类2025... 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在中国此起彼伏、此消彼长,学界和舆论也一直热议,应进一步基于素质教育框架有效集成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辨析其集成动因,既要充分认识集成的应然,更要结合高校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集成模式。美国卡内基高校分类2025版的结果发布,不同类型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集成模式存在差异,不能盲目照搬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建议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明确本科教育的职责与功能,实事求是,因校制宜,牢固树立价值塑造、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加强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学生发展与社会需求 卡内基高校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学生发展——基于31项实验与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胡钦太 梁心贤 +1 位作者 刘颜帆 王姝莉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1,共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效果仍存在争议。通过对31项实验和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生认知、行为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具有中等程度的正向影响。具体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效果仍存在争议。通过对31项实验和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生认知、行为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具有中等程度的正向影响。具体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认知层面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行为能力层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在情感态度层面能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可,激发学习兴趣和态度动机,提升自我调节和监控,增强获得感和效能感。这些作用也受到实验周期、样本规模和教育阶段的调节影响,表现为:在实验周期上,中期实验对学生发展的促进效果最强,短期实验次之,长期实验最弱;在样本规模上,中等规模及大规模样本对学生认知发展方面的调节作用相对有限,而在行为能力和情感态度发展方面则展现出较强的调节效果;在教育阶段上,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态度发展具有更为显著的调节作用。未来为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应不断创新融合教学模式,研发教育专属大模型;加强工具使用培训,预防对技术的过度依赖;注重组织群体研讨,构建“师—生—机”多元反馈机制;全面融合数据分析,不断深化情境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学生发展 认知 行为能力 情感态度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学生的认知发展——基于认知发展理论的视角
14
作者 杨鸿武 雷爱霞 +1 位作者 郭威彤 蒋双双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4-82,共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介入教育正在重构教育认知生态,对学生认知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亟待从认知发展理论的视角进行批判性审思。研究首先从理论原点与技术变革的张力、GenAI技术重构认知冲突、从人际协作到人机共生、从人际网络到人...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介入教育正在重构教育认知生态,对学生认知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亟待从认知发展理论的视角进行批判性审思。研究首先从理论原点与技术变革的张力、GenAI技术重构认知冲突、从人际协作到人机共生、从人际网络到人机群智四个方面,诠释GenAI对认知发展理论的重塑。其次,揭示GenAI如何通过三重辩证关系影响学生认知发展:即GenAI作为认知中介工具,在促进学生知识获取和思维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引发认知异化与分布式重构;GenAI支持学生认知过程的个性化适配,但也引发了思维同质化的认知风险;GenAI催生了协作扩展的认知增效,但带来了主体性消解的可能危机。最后,研究重构了“智能基座革新、角色关系重构、智能工具优化、保障机制建立”四位一体的学生认知发展路径,为破解GenAI融入教育引发的认知异化、认知结构解构以及社会伦理风险增加等困境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学生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理论 人机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学生组织干部经历对大学生发展影响的异质性分析——基于18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15
作者 钱祥升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7,共8页
学生干部作为高校党团组织、学生自治性组织的关键角色,对组织育人成效提升至关重要。已有研究多探讨学生干部经历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但对高校不同类型学生组织干部经历对学生发展的异质性影响关注不足。通过对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 学生干部作为高校党团组织、学生自治性组织的关键角色,对组织育人成效提升至关重要。已有研究多探讨学生干部经历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但对高校不同类型学生组织干部经历对学生发展的异质性影响关注不足。通过对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2018年和2019年的连续追踪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不同类型学生组织的育人实效,研究发现:高校学生干部经历的丰富程度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这一效应在本科高校更为显著;学生会、党团班、学生社团等不同类型学生组织对学生发展状况各有裨益,党团班组织干部经历对大学生学业有正面促进作用,学生会干部经历则有助于大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而社团干部经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影响在本科高校、高职专科学校展现出不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发展 高校学生组织 育人成效 差异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和策略
16
作者 王敬研 陈柏林 《福建茶叶》 2025年第2期11-13,共3页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可以从满足生存需要、发展需要、享受需要等方面促进大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发展。为此,从茶文化的精神、物质、行为、制度文化等层面出发,全方位发展大学生的个性与能力,推动大学生参与茶...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可以从满足生存需要、发展需要、享受需要等方面促进大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发展。为此,从茶文化的精神、物质、行为、制度文化等层面出发,全方位发展大学生的个性与能力,推动大学生参与茶文化的社会再生产,全面发展大学生的社会关系;在茶艺茶礼中涵养大学生的道德操守,在沉浸茶道中提升茶德,以传统文化渲染道德底色,增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在学习茶文化非遗、增强文化认同、推进交流互鉴中升华文化自信;大学生在个人历练、社会交往、国家交往中,以茶会友中增进理解信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学生全面发展 价值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中国学习者现象与建构教育学自主知识的努力——以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项目十五年探索为案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史静寰 张华峰 郭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9,共18页
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际上逐渐发展形成的中国学习者研究,注重在国际比较视野中分析中国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特性,是国际学界对中国研究的延续和深化。近年来,以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项目为代表,中国学者开始参与和推动本领域... 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际上逐渐发展形成的中国学习者研究,注重在国际比较视野中分析中国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特性,是国际学界对中国研究的延续和深化。近年来,以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项目为代表,中国学者开始参与和推动本领域研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本土学生学习理论,形成了探索构建中国学生学习乃至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本土力量。CCSS项目持续15年的实施和研究,呈现出从主动选择性引进海外知识开始,在理念、概念和工具层面逐步推进本土化,通过深入挖掘源于本地的实证数据,发现本土特色教育现象并进行情境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土模型构建和理论抽象的过程。这为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带来如下启示:重视对全球知识的了解、鉴别和本土重塑,关注围绕本土重大问题的实证研究,在与全球知识的对话中凸显研究的普遍意义,并且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传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习者 教育学自主知识 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 中国特色大学生学情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策略——评《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月 袁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I0011-I0011,共1页
高等院校育人工作中,提升教育价值转化率是重中之重,尤其是从学业生涯向职业生涯的转化率,直接关系到专业认证、学科评估,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数据。对于高等院校而言,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容轻视,尤其在新型职业大量涌现的大趋势下,... 高等院校育人工作中,提升教育价值转化率是重中之重,尤其是从学业生涯向职业生涯的转化率,直接关系到专业认证、学科评估,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数据。对于高等院校而言,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容轻视,尤其在新型职业大量涌现的大趋势下,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不可因循守旧,更不能只进行理论阐述,应更多地聚焦于现实维度的职业困境,为大学生提供知困、纾困、解困的方法。《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一书由方俊良、韦伟松、涂三广编著,该书在细分职业实践领域的基础上,采取“自问自答”方式组织内容,一方面可以精准抓住与“职业发展”相关问题的细节,如就业政策、就业权益、就业风险等方面,编者将容易误读、曲解、歧义的问题逐一列出,再加以深度解析,从而帮助大学生规避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陷阱。另一方面,便于对庞大复杂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实施解构,编者在设问之际,就已然完成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在实践领域的细分,具体包括职业选择、就业准备、创业行动及职场适应四个阶段,据此可保障大学生职业发展有条不紊。总览全书,具备三个显著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创业指导 自问自答 职业生涯规划 育人工作 职业困境 学生职业发展 学科评估 就业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向与坚守:“双减”实施后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潜在问题与风险防范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海涛 薛彦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3-8,共6页
“双减”之下,有减有增,不变的是学校的育人本位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主要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同时又受到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关系等客观历史条件的... “双减”之下,有减有增,不变的是学校的育人本位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主要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同时又受到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关系等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双减”政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但“减负”并不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充分条件。在“双减”政策破解学生学业负担困境的基础上,对学生全面发展目标本质性考量的缺失,会使得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潜在问题由学业负担过重、学科学习显性竞争、综合素质不全面转向核心素养培育不足、学科学习隐形变异、个性发展不充分。为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本质坚守,需要变功利为功效、立自主破内卷、既成才又成人,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保障学生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 核心素养 自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IL模型视域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现实困境与应对之策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海燕 田宏杰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32,共5页
学生发展指导是促进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高中阶段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选择性的指导,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动态性的指导,凸显自主性、系统性的指导。运用帕森斯AGIL模型理论,从“系统-功能”... 学生发展指导是促进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高中阶段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选择性的指导,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动态性的指导,凸显自主性、系统性的指导。运用帕森斯AGIL模型理论,从“系统-功能”的视角分析学生发展指导面临的现实困境: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学生发展指导的系统适应功能较弱;学生发展指导师资的专业性有待提升,目标达成功能部分受限;内容体系和组织机构需进一步整合,系统功能优势发挥不足;评估系统需进一步健全,模式维持功能动力不强等。AGIL模型视域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可从制度建设增强系统功能适应性、师资培养维护系统专业供给目标的达成、资源整合发挥指导职能优势、健全评估系统维护系统模式有效运行等路径实现学生发展指导系统功能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学生 学生发展指导 AGI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